GB 19335-2003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 通用技术条件

GB 19335-2003 Blood flow products for single use—General specific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9335-2022 |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9335-200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3-10-20
实施日期
200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起草人:
潘华先、骆红宇、王昕、吴平、孙光宇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11.040.20

CICS31

荡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335-2003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BloodflowproductsforsingleuseesGeneralspecification

2003-10-20发布2004-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匡

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偏

GB19335-2003

月U青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主要参考了ISO1135-4:1998((医用输血器具—第4部分: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和有关产品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是在YY0311-1998((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代替

YY0311-199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华先、骆红宇、王听、吴平、孙光宇。

GB19335-2003

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血路产品的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血路以及与其连为一体的附属管路,包括液路和压力

监测管路等组成的产品(以下简称“血路),’。

产品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优先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62(所有部分)注射器、注射针及其他医疗器械60o(鲁尔)圆锥接头

GB/T14233.1-199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GB15593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氛乙烯塑料

GB1581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GB/T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YY/T0313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要求

3.1材料

与血液直接或间接接触管路所用聚氯乙烯材料应符合GB15593规定的要求。

3.2物理性能

3.2.1密合性

血路各端封口,浸人20'C-30℃的水中,通人高于大气压力50kPa或制造商标称的最大工作压力

的1.5倍的气压,持续2min,应无泄漏迹象。

注:有特殊要求的血路(如需承受负压),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2.2连接牢固度

血路各连接处(不包括保护套)应能承受15N的静态轴向拉力,持续15s不得断裂和脱落。

3.213保护套

血路各出人口的保护套应牢固且能保持内部无菌,并便于拆除。

3.2.4微粒含f

血路应在最小微粒污染条件下生产。按附录A或其他等效方法测定粒子时,其每平方厘米内表面

积上的15ym-25ym的微粒数不得超过1.00个,大于25ym的微粒数不得超过0.5。个。

3.2.5注射件

血路上若有注射件,按附录B检验时,泄漏不应超过一滴。

3.2.6色标

当血路分动脉血路和静脉血路时,在管路端部100mm内应有明显的颜色标识。动脉血路宜用红

色;静脉血路宜用蓝色。

c日19335-2003

3.2.76%鲁尔圆锥接头

血路之间6%鲁尔圆锥接头应符合GB/T1962的要求。

3.2.8血液过浪网

血路上的血液及血液成分过滤网的网孔应均匀,有效过滤面积应不少于10cm,。按附录c检验

时,其滤除率不应小于80%.

3.2.9开关

3.2.9.1血路的开关应优先选用非接触式的管夹或流量调节器。其使用性能应可靠。

3.2.9.2接触血液的血路转换开关(如单阀三通开关、两阀四通开关、三阀五通开关等)上应有明确的

开关状态指示。其使用性能应可靠。

3.2.10空气过魄器

血路上如有进气管路则应有能防止外界微生物和尘埃进人血路的空气过滤器。按附录D检验时,

空气过滤器对空气中的0.5pm以上微粒的滤除率应不少于90%.

3.2.11外观

血路上的软管应塑化均匀,无扭结,其透明度应能保证用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发现血路中的气泡。

3.3化学性能

按附录E制备的检验液应符合3.3.1至3.3.6的要求。

3.3.1色泽

用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观察检验液时,检验液应无色透明。

3.3.2还原物质

按GB/T14233.1-1998中5.2.2检验时,检验液与空白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c〔(KMnO,)=

0.002mol/L〕的体积之差不超过2.0mLa

3.3.3金属离子

按GB/T14233.1-1998中5.9.1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进行检验时,检验液中钡、铬、

铜、铅、锡的总含量应不超过1pg/mL,锡的含量应不超过。.1pg/mL.

按GB/T14233.1-1998中5.6检验时,检验液所呈现的颜色不得超过质量浓度p(Pb'十)=

1pg/mL的标准对照液。

3.3.4酸碱度

按GB/T14233.1-1998中5.4.1检验时,检验液与同批空白液作对照,pH值之差不得超过1.S.

3.3.5蒸发残渣

按GB/T14233.1-1998中5.5检验时,50mL检验液中,不挥发物总重量不得超过2mg.

3.3.6策外吸光度

按GB/T14233.1-1998中5.7检验时,检验液在250nm-32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应不大于0.1.

3.4环氧乙烷残留量

按附录F方法进行检查时,血路上环氧乙烷残留量应符合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3.5生物性能

3.5.1总则

血路应按GB/T16886.1进行生物学评价,血路不应释放出任何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3.5.2无菌

单包装内的血路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

注1:适宜的灭菌方法见参考文献。

注2:GB/T14233.2规定了无菌试验方法,但该方法不宜用于出厂检验。

2

GB19335-2003

3.5.3热原

应用适当的试验来评价血路的致热原性,结果应表明血路无热原。GB/T14233.2给出了热原试

验方法。

3.5.4细菌内毒素

血路产品应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控制细菌内毒素含量,GB/T14233.2给出了细菌内毒素试验

方法。

3.5.5溶血

按GB/T14233.2试验时,血路溶血率应不超过5%0

4包装、标志

血路的包装、标志应符合YY/T0313的要求。

GB19335-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微粒含量试验方法

A.1原理

该方法是通过冲洗血路内腔液体通道表面,收集通道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