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804-2023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DB63/T 804-2023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804-2023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09
实施日期
2023-03-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63/T 804-2023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第1页
DB63/T 804-2023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第2页
DB63/T 804-2023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或在线预览全文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804—2023

代替DB63/T804-2009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2023-02-09发布2023-03-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80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63/T804-2009《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本文件与DB63/T804-2009相比,

除结构性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与定语(见2009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分类地位”一章(见第4章);

——更改了“发生规律”(见2009年版的3.2)为“生活史”,并单设为章(见第5章);

——更改了“生活史”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表述内容(见第5章,2009年版的3.2);

——修改了“秋季老熟幼虫”和“春季越冬老熟幼虫”取样面积、取样方法、样点数量(见6.1.2、

6.2.2,2009年版的4.1.2、4.2.2);

——删除了“春季越冬老熟幼虫”中剖查茧数内容(见6.2.2,2009年版的4.2.2);

——增加了成虫调查时间(见6.3)及“性信息素”(见6.3.2)“扫网捕蛾”(见6.3.3)调查

方法;

——增加了“卵”调查(见6.4);

——删除了“预测预报”中油菜角野螟中长期发生预报分级规范和油菜角野螟短期发生预报分级

规范,并将2009年版“虫情发布”内容更改后纳入(2009年版的5.1表1、5.2表2、第6

章);

——删除了防治适期预报(见2009年版的5.3);

——将2009年版本的油菜角野螟秋季老熟幼虫调查统计表、春季老熟幼虫调查统计表、雌雄成虫

调查统计表、幼虫田间系统调查表、大田幼虫调查表纳入油菜角野螟调查记载表(见附录A,

2009年版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增加油菜角野螟卵量调查统计表(见附录A);

——增加了“油菜角野螟有关分级标准”(见附录B);

——将“形态特征”(见2009年版的3.1)纳入“油菜角野螟形态特征”(见附录C);

——增加了图片资料(见附录C);

——更改了“卵”的颜色表述(见C.1.2,2009年版的3.1.2)。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霞、米六存、张优良、吴玉栋、王秀娟、李洪明、李云龙、徐元宁、马吉权、

王桂兰、符伯阳、秦建芳、徐淑华、霍建强、李积莲。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T804—2023

油菜角野螟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菜角野螟分类地位、生活史、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油菜角野螟监测与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2732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螟蛾类)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地位

油菜角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oli),鳞翅目螟蛾科薄翅角野螟属,又称茴香薄翅野螟、油菜

螟、茴香螟、莱菔螟。

5生活史

5.1发生代次

油菜角野螟1年发生1代。

5.2卵期

成虫6月末至7月中旬开始将卵产在油菜主茎或侧枝中上部、幼嫩角果、角果柄处。卵块条状或无规

则排列呈鱼鳞状,由4粒~14粒卵组成,卵期5d~15d。

5.3幼虫期

幼虫期生活史如下:

a)幼虫孵化期基本与当地油菜挂果期一致。田间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危害;

b)幼虫具有吐丝和转移习性,被害角果有多个孔洞,蛀食角果内籽粒,田间危害期长达60d;

c)8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离开寄主,在土层中结土茧越冬;

d)零星老熟幼虫有吐丝缠绕枝条或角果筑网巢习性。

5.4蛹期

1

DB63/T804—2023

5月初开始化蛹,蛹历期10d~35d,最长可达42d。

5.5成虫期

成虫期生活史如下:

a)6月初,成虫羽化出土,羽化出土时间与当地油菜花期基本一致,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

b)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有趋光性,寿命3d~16d;

c)白天喜栖息在油菜田四周麦田、草丛或植株中,稍有惊扰即起飞,飞翔能力不强;

d)成虫有补饲习性,一般取食小麦花粉;

e)羽化成虫出土当天即可交配、产卵。

6调查内容与方法

6.1秋季老熟幼虫

6.1.1调查时间

春油菜收获后,土壤未封冻前。

6.1.2调查方法

秋季老熟幼虫调查方法如下:

a)选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型春油菜田及周边杂草丛生地各5块,每块面积大于等于667m2;

b)棋盘式取样,取5点,每样点0.25m2,将样点内5cm深的土壤挖出过筛(1.5mm),拣出虫

茧装入纸袋保存;

c)从纸袋中取出虫茧,观察外壁是否有孔洞,然后由上(羽化口处)而下轻轻剖开,检查茧内

幼虫状态。分别统计总茧数、活茧数、死茧数、空茧数,结果填入附A.1。

6.2春季越冬老熟幼虫

6.2.1调查时间

土壤解冻后,当地多年生草本植物返青始期。

6.2.2调查方法

在冬前调查过的地块内,取样方法同6.1.2。记载总茧数、活茧数、死茧数、空茧数,计算越冬老熟

幼虫成活率,结果填入附录A.2。

6.3成虫

6.3.1调查时间

当地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进行田间调查,每5d~7d调查一次。成虫调查采用虫情测报灯或性信息

素或扫网捕蛾。

6.3.2调查方法

6.3.2.1虫情测报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