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806-2009 油菜露尾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DB63/T 806-2009 Oilseed Loop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iques for spring rape field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806-2009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6-09
实施日期
2009-07-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25396-2009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806—2009

油菜露尾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

技术规范

2009-06-09发布2009-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806—2009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剑、王显红、李新苗、刘得国、祁生源、张宇卫、沈国琴、马崇亮、张生桐、

张优良。

I

DB63/T806—2009

油菜露尾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油菜露尾甲春油菜田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预测预报技术和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油菜露尾甲春油菜田监测调查和预报。

2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2.1形态特征

2.1.1成虫

体长2.2mm~2.9mm,身体椭圆扁平,黑色略带金属光泽,全体密布不规则的细密刻点,每刻点生

一细毛,触角11节,端部4节膨大呈锤状。足短,扁平,前足胫节红褐色,外缘呈锯齿状,齿黑褐色,

17枚~19枚,胫节末端有长而尖的刺2枚;跗节被淡黄色细毛。腹末端常露于鞘翅之外,交尾产卵期最

明显。

2.1.2卵

长约1mm,长卵形,乳白色,半透明。

2.1.3幼虫

老熟幼虫长3.8mm~4.5mm。头黑色,身体乳黄色。褐色斑块分布在前胸背板上2块,中、后胸背板

上各4块,第一至第八节腹板上各3块。腹部每侧面各生1根刚毛,腹面每节具左右对称的毛2根。胸足3

对,黑色。

2.1.4蛹

离蛹,卵圆形2.4mm~2.9mm。复眼下侧方各有1根刚毛;胸部有4对刚毛,翅盖至腹部第五节。

2.2发生规律

2.2.1世代

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翌年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陆续出现,先在田间野生杂草及野

花取食叶片、花瓣、花粉。春油菜现蕾初期,进入春油菜田取食春油菜的花蕾,并在花蕾中产卵,至7

月下旬产卵终止死亡。

2.2.2产卵

成虫白天取食,交尾产卵,大多选择直径2.0mm~3.0mm花蕾中产卵,卵紧贴花瓣内下壁。幼虫有

两个龄期,老熟后在土内做土室化蛹。

2.2.3卵期

成虫产卵期为6月~7月,卵发生期为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7月下旬,幼虫

为害始于6月中下旬,终于8月中旬;蛹发生期为7月上旬~8月上旬。7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羽化。

2.2.4成虫

当年成虫7月中下旬陆续羽化出土,此时是春油菜角果形成期,基本不见成虫为害,仅在晚熟春油

菜上取食花蕾。主要在田间杂草、野花、灌木丛(沙棘)及其他作物上(蚕豆)活动,至9月中旬到枯

枝落叶下的地表面上越冬,10月中旬最低气温下降至0℃以下后终见。

3调查内容和方法

3.1黄盆诱集成虫消长系统调查

3.1.1调查时间

1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