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I 001-2021 中药配合艾灸防控新冠肺炎指南 废止
    译:T/CI 001-2021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 of COVID-19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Moxibustion
    适用范围: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新冠肺炎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新冠肺炎病患者的辨证治疗?其他类型病毒性肺炎诊治亦可参考本指南。 本指南适合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全科医师临床使用; 主要技术内容:4.1中医诊断:4.1.1中医病名诊断:4.1.1.1湿阻气分 :气分受湿邪阻滞。症见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体酸、骨节烦痛、胸闷纳呆、脘腹痞痛、呕吐泄泻,舌苔滑腻,脉象濡缓等。4.1.1.2暑湿时行感冒:外感时邪均由口鼻而入。肺主卫气,外邪入侵首先犯肺,卫气失于宣达,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症,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4.1.2中医证候诊断:4.1.2.1湿邪症: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同时亦有全身乏力之状。4.1.2.2热邪症:多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渴、便秘等症状,易见热像、伤阴、动风、动血并引起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苔黄、舌质红、脉数。热甚时可出现抽搐、痉挛一类风动或出血等症,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滑。4.1.2.3瘀症:瘀阻于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4.2西医诊断4.2.1实验室检查。4.2.1.1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 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4.2.1.2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釆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4.2.2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1.120.01制药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C50/64卫生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1-01-19 | 实施时间: 2021-02-21
  • T/CACM 1119-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六字诀养生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现行
    译:T/CACM 1119-2018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ix-character exercise for maintaining heal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nterven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六字诀是通过口呼或默念噓、呵、呼、咽、吹、嘻,等六个字音,以调整脏腑,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一种以呼吸为主的锻炼方法。六字诀具有如下功效特点:宽胸理气、养肝、补心、健脾、润肺、强肾、调理三焦,其适应证广泛,但也有相对的禁忌症。本指南是基于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而制定的。本指南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六字诀养生功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1.120.01制药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C50/64卫生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8-09-17 | 实施时间: 2018-11-15
  • T/CACM 1116-2018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血浊病易发人群 现行
    译:T/CACM 1116-2018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修订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指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并指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 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因此,对血浊病易发人群做出判断,并采取规范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本指南主要针对血浊病易发人群,对其范围、定义、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推荐意见做出阐述,以期对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提供指导,改善血浊病易发人群生活质量,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本指南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古代及现代的干预文献进行梳理,从实践角度进行规范性指导。本指南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结合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体质辨识等方面,体现中医特色。②注重医生指导下患者的自我评估和调摄。③结合文献研究,提供具有不同推荐级别的循证依据。④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专家意见,为本指南内容提供循证依据。需要指出的是,本指南属于推荐性标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或健康管理人员针对血浊病易发人群进行干预,随着对于血浊病易发人群研究的不断深人,新的证据将不断产生,指南也将不断修订。由于指南编制所采用的证据本身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个体自身状况的差别,因此指南只能作为参考,实际运,用时应强调灵活处理,不能机械照搬,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健康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受众的具体情况、意愿,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指导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1.120.01制药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C50/64卫生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8-09-17 | 实施时间: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