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96-2014 乌鳢养殖技术规范
DB33/T 396-2014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reeding of the black snakehead fis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
2024年09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396—2014
代替DB33/T396.1-2003
乌鳢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ofsnakehead(Channaargus)
2014-12-31发布2015-01-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396—201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396.1-2003《无公害乌鳢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乌鳢养殖池应具备的条件(见3.3,2003版的4.1);
——改进了乌鳢注射剂量的技术(见5.4.1,2003版的6.3.1);
——改进了乌鳢配对产卵的技术(见5.4.3,2003版的6.3.3);
——改进了乌鳢卵子收集技术(见5.5.1,2003版的6.4.1);
——改进了乌鳢受精卵孵化方法(见5.5.2,2003版的6.4.2);
——改进了乌鳢苗种培育肥水技术(见6.2,2003版的7.1.3);
——改进了乌鳢鱼苗放养技术(见6.3,2003版的7.2);
——改进了乌鳢饵料投喂技术(见6.4.2,2003版的7.3.2);
——增加了乌鳢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见第7章);
——改进了乌鳢苗种放养时间(见8.3.1,2003版的8.3.1);
——增加了乌鳢养殖过程水质调节技术(见8.5)。
——改进了乌鳢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见附录A,2003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鲜明、李飞、沈勤松。
本标准代替的DB33/T396.1-2003为首次发布。
I
DB33/T396—2014
乌鳢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鳢养殖的环境条件、亲鱼要求及繁殖、苗种培育、成鳢养殖、鳢病防治和捕捞方法
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乌鳢人工繁育和养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3环境条件
3.1场地选择
水源充足,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应符合GB18407.4和GB15618的规定。
3.2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3养殖池
养殖池应具备下列条件:
——面积:苗种培育池667m2~1334m2(1亩~2亩)为宜,成鱼养殖池、亲鱼培育池1334m2~
3335m2(2亩~5亩);
——水深:苗种培育池0.5m~1.5m,成鱼养殖池、亲鱼培育池1.5m~2.0m;
——池形:长方形(长﹕宽比为3﹕2)。
——光照:光照充足,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阳光。
——水源:水源充沛,尤其是夏季保证充足的水量;
——池土:保水性能好,不渗水、不漏水;
——渠道:渠系配套,灌水、排水方便。
——增氧设备:配备不低于0.15kw/667m2叶轮式增氧机。
4亲鱼
1
DB33/T396—2014
4.1亲鱼来源
从自然水域捕捞,或从池塘、中小水面培育的亲鱼中选择。
4.2选择时间
大批量亲鱼选择宜在冬季捕捞时进行;小批量亲鱼可于当年繁殖前期的3月下旬至4月初选择。
4.3性别鉴定
在繁殖季节,乌鳢性别凭其体表特征差异进行鉴别,详见表1。
表1乌鳢雌、雄性别鉴别
特征雌鱼雄鱼
体形稍短而圆,腹部膨大突出,胸部丰满圆滑松软。稍长而瘦,腹部较小。
胸部鳞片白嫩色,少数个体呈微黄色。腹部无黑斑,
体色胸、腹部有较多灰黑色或蓝黑色花斑,体色较深。
体色稍淡。
背鳍上斑点较大,模糊,排列不规则,呈现半透明的背鳍上白色圆点较多,自下而上排列较整齐,腹
鳍条
淡黄色,腹鳍灰白色,尾鳍上有2个黑色斑纹。鳍蓝黑色,尾鳍上有3条以上的黑斑纹。
生殖孔大而突出,圆形,粉红色。狭小而微凹,呈三角形,微红。
4.4亲鱼选择
亲鱼选择见表2。
表2选择标准
项目指标和特征
年龄3龄~5龄
个体体长30cm~40cm;体重1kg~2kg。
体表全身无伤无病,鳍条完整无缺,体色乌黑鲜亮,体表粘液丰富。
体质行动活泼,游泳快捷,体质健壮。手捧亲鱼时,鱼尾巴甩动有力。
1.雌鱼体呈圆筒状,粗短;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圆形,大而突出,张开,
孔外周无鳞,孔口充血,呈红色。
副性征
2.雄鱼个体比雌鱼略大,体形较雌鱼略显细长,腹部不膨大;生殖孔狭小而微凹,呈三角形,
孔口呈淡红色;背鳍、臀鳍上灰白色斑点(追星)较多。
4.5性别配比
雌雄比例为1﹕1。
5繁殖
5.1季节
每年的4月中旬~6月下旬。
2
DB33/T396—2014
5.2水温
18℃~31℃,适宜的催产温度为24℃~28℃。
5.3卵子检查
将取卵器轻缓地插入雌性乌鳢的生殖孔内,向左或向右偏少许,向一侧的卵巢内伸入5cm~6cm,
再旋转二三下抽出,挖出少量卵子,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当卵粒分散,大小匀称,黄色晶亮,饱满圆整,
卵核已大部分偏离中心,即可进行催产。
5.4人工催产
5.4.1注射剂量
每千克雌性乌鳢注射地欧酮(DOM)5mg+绒毛膜促性腺性激素(HCG)5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
似物(LRH-A)5μg。雄性乌鳢催产剂量为雌性乌鳢的1/2。一般一次注射,但在繁殖季节早期雌鱼可
分二次注射,第一次雌鱼注射总剂量的10%,雄鱼不注射,隔24h~28h第二次注射,将剩余剂量注射
完。
5.4.2注射方法
用6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选择在乌鳢胸鳍基部无鳞处,拨出针头后用手指压住插针孔片刻,防止
催产剂药液流出。
5.4.3配对产卵
将注射催产剂的雌亲鱼与雄亲鱼各1尾进行配组,单独放入网箱中进行繁殖。
5.4.4催产剂效应时间
随着水温的升高,催产效应时间会缩短。通常情况下,24℃~28℃时,催产效应时间为28h~38
h。
5.5孵化
5.5.1卵子收集
亲鱼自行交配产卵,若直接在网箱中孵化,产后仅捞除亲鱼即可,不必集卵;若须转到水泥池中孵
化,则应及时收集卵子,产后见卵就捞,用内壁光滑的鱼盆或面盆带水收集。
5.5.2孵化方法
采用网箱或水泥池静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投放受精卵5
推荐标准
- DB63/T 915-2010 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04
- DB63/T 919-2010 绿色食品 蚕豆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04
- DB63/T 926-2010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04
- DB32/T 420-2010 泰兴花生果分级 2010-08-05
- DB32/T 396-2010 洞庭山碧螺春茶园管理技术 2010-08-05
- DB32/T 419-2010 海蜜二号厚皮甜瓜栽培技术规程 2010-08-05
- DB63/T 898-2010 马铃薯 民薯2号 2010-08-04
- DB63/T 912-2010 温室辣椒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2010-08-04
- DB63/T 914-2010 温室番茄基质栽培技术规程 2010-08-04
- DB63/T 924-2010 绿色食品 牦牛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