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7846-2011 化学品 黏度测定H●ppler落球式黏度计法

GB/T 27846-2011 Chemicals—Measurement of viscosity using the H●ppler falling-ball viscomete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7846-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2-30
实施日期
2012-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Hppler落球式黏度计测定牛顿液体动力黏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20 ℃~120 ℃温度下0.6 mPa·s~250 000 mPa·s范围内的动力黏度。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江苏煤化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起草人:
孙鑫、陈会明、王晓兵、杨挺、郭新宇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300

A80

a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7846--2011

GB/T

化学品黏度测定H6ppler

落球式黏度计法

Chemicals--Measurementofthe

viscosityusing

viscometer

H6pplerfalling-ball

201

1-12-30发布

宰瞀鹳紫瓣警矬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仪”。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27846—2011

mPa·s~250metro-measurementsDINDINDINDINDINDINDGuidetO000ofofofofofdter—of3.1the27846—20”ISOlabora—inlI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WUdKKKu二t1227846--20l11111111111sk11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mPa·smPa·smPa·s&mPa·s~250Pa·sPa·sPa·sKKPoPm440~7008.18.18.18.100.000.090.090.700000062.422.49~1400000.6~105535353t777500--507cms27846—201111115.94150~5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8.127846--20ISOISO11

l——热瞥套;

3——球体;

8——m}RI

圈IH6ppl盯落球式黏度计例图

27846—2011

GB/T

8.3计时器

计时器应是一个读数精度达到0.01s的秒表。应根据其型号和工作条件在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

校准,注意确保测量值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2X10一。

8.4恒温器

使用的恒温器应是一个自动控温的恒温槽,通过闭路连接到黏度计的热管套上,并在进行一系列的

测量时,应确保管套内的温度从10℃~70℃的温度偏差在0.02℃以内(或在温度超出这一范围时能

恒温在0.05℃以内)。

在达到稳态条件规定的时间之后,管套内的指示温度与下落管内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0.01℃。

8.5密度测量

密度应由能确定受检液体的密度具有下列相对测量值不确定度的仪器测量:

a)如果使用玻璃球,应为5×10;

b)如果使用金属球,应为I×10一。

12185和ISO

注:合适的仪器例如ISO15212—1中的振动密度计,或[SO3507中的与天平组合的比重计。

9取样

一个黏度计内需要加注大约40mL的试样。试样应根据有关待测液体的要求或相关液体取样标

准中的规定进行收集和预处理。

10准备

10.1试样的准备

10.1.1如果按照第9章的规定准备了试样,那么不必做进一步的准备工作。不过,假如加热后再恢复

到测量温度时液体黏度保持不变,高黏度的液体可能需要加热后再加入到黏度计中。

注:如果在液体或其组分接近冰点时进行测量,可能会呈现出非牛顿特性。

10.1.2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只有在液体中的颗粒物影响测量时才需要对试样进行过滤。在这种情况

下,还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使用的过滤器的孔径大小。有害的物质应根据职业安全规定和废弃物处理

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0.2球体的选择

10.2.1所选球体的下落时间不应低于表3中列出的值。

表3最短下落时间

最短下落时间/

球体号

£1岛

170060

230050

330050

GB/T27846—20”

表3(续)

最短下落时间/

球体号S

fl屯

415050

53030

63030

性测量的最短下落时间。小于f,的下落时间会使式(1)产生系统偏差(即转移时间延长),可达到百分

之几。可以利用一些已知黏度的液体确定每一个黏度计的校正曲线。

10.3测量下落时间

10.3.1仪器的准备

10.3.1.1

用合适的液体和提供的下落管清洗毛刷清洗黏度计球体、下落管、端盖和盖板、塞子和密封

圈。校准前,首先利用无残留物的挥发性石油醚(或者例如参考德国药典(German

规定的清洗用消毒酒精)进行清洗。冲洗几次后,将烘箱温度调到不高于50℃进行烘干。

10.3.1.2保证不阻塞塞子上的毛细管。

10.3.1.3在测量前防止球体、下落管、端盖和盖板、塞子和密封圈进入灰尘。

10.3.1.4插入下落管,使热管套盖板上的箭头与下落管纵线或下落管上的标记对齐。

10.3.2步骤

10.3.2.1利用内置水平仪校准黏度计,然后按黏度计操作手册中的规定将试样倒人下落管内。待温

度稳定30min后,重新取下上端盖,然后再将其装回并拧紧,形成压力平衡。保证塞子内进入部分

空气。

定时标记移动到下定时标记所需的时间,用放大镜观察这些标记,避免出现视差。球体外表面的最低点

通过上部定时标记对准虚平面时开始测量计时,通过下部定时标记对准虚平面时停止测量计时。测量

下落时间5次。

10.3.2.3如果液体是不透明的,球体将由管壁上的亮点指示。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亮点通过两个标记

的通道来测定时间。

10.3.2.4在测量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即刻读出温度。保证最高和最低温度差不超过0.02℃。

10.3.2.5计算5次下落时间的平均值,并检查最长和最短下落时间的相对差,见式(2)和式(3):

‘一毕≤2.o×lO“

式(2)用于1至4号球体。

e。≤2.5×10_3…………(3)

式(3)用于5号和6号球体。否则,清洗黏度计并重复进行测量。如果仍达不到要求,找出原因(例

如管套内的温度波动过大)。在试验记录中报告任何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因为这将导致测量值的不确定

度增大。

7

27846—2011

GB/T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