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12-2017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512-2017 Potato greenhouse high-yield early-matur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regulation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512-2017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6-20
实施日期
2017-07-20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3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12—2017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7-06-20发布2017-07-20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12-2017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武汉市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武汉市江夏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朱伯华、姜正军、张凯、刘启明、田仕本、李桃青、李洪瑜、王凌峰、苏斌。

I

DB4201/T512-2017

马铃薯大棚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大棚早熟高产栽培的产地环境、播种前准备、播种、

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运输、田园清洁及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地区大棚早熟高产马铃薯的生产,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8133马铃薯种薯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早熟品种

从出苗至成熟70d以内的品种。

3.2

出苗期

从种薯播种至幼苗6片~8片叶展开的时期。

3.3

茎叶生长期

幼苗6片~8片叶展开至主茎的封顶叶展平的时期。

3.4

结薯期

从块茎膨大增重至成熟的时期。

1

DB4201/T512-2017

4产地环境

4.1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2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pH值5.5~6.5微酸性的壤土。

5播种前准备

5.1种薯准备

5.1.1品种选择

宜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宜于当地栽培的品种,如:早大白、费乌瑞它、中薯5号、

中薯3号等。

5.1.2种薯选择

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健康无病、无破损、均匀一致、大

小适中、色泽光鲜、生理壮龄、贮藏良好的脱毒薯块。

5.1.3种薯处理

5.1.3.1打破休眠

5.1.3.1.1种薯播种前应完全通过休眠。打破种薯休眠宜采用温度处理法或赤霉素处理法。

5.1.3.1.2温度处理法:适宜于早熟品种或即将通过休眠的种薯。一是将种薯贮藏在黑暗条件下,保

持在18℃~25℃直至发芽;二是采取变温处理,即先将种薯在4℃环境中贮藏14d,再贮藏在

18℃~25℃直至发芽。

5.1.3.1.3赤霉素处理法:采用赤霉素10mg/L,浸种20min~30min,或用喷雾器均匀喷湿种薯,晾

干后保持在18℃~25℃,直至发芽。

5.1.3.2切块

5.1.3.2.1种薯宜采用小整薯播种,单薯重超过50g以上的,应在播种前3d~5d切块种植。切块时

应纵切,将顶芽切分为2块,切块应为棱形或三角形,每个切块重25g~30g,带有1个~2个芽眼。

5.1.3.2.2切块前后,切刀应消毒,可采用75%酒精或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min~10min。

在切块过程中准备两把以上的切刀,交替消毒使用。

5.1.3.3种薯消毒

切块后的种薯应消毒,可用滑石粉、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混合药剂拌种。药剂按照滑石粉: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5:3(质量比)混合均匀,药剂重量

为种薯重量的3%。充分拌种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摊晒3d以上,厚度不超过10cm,待伤口愈合后播种。

5.2备耕

5.2.1选择田块

选择2a内未种植过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类作物和根茎类作物,且盖有塑料大棚的田块。

5.2.2精细整地

2

DB4201/T512-2017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细耙,精细培土。深耕土壤25cm~30cm,耕耙质量应达到土壤疏松、散碎、

细匀。

5.2.3平衡施肥

5.2.3.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要求。

5.2.3.2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少施化肥,适当补充微肥;

5.2.3.3施肥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

2000kg~3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kg~200kg、复合肥(N:P:K=17:9:22)100kg、尿素15kg、硫

酸钾20kg。地膜覆盖栽培应将所有的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施入;

5.2.3.4施肥方法:有机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其他肥料做种肥,播种时开

沟点施,避开种薯。

5.2.4土壤处理

在作垄前,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50g对水稀释后,拌土30kg,均匀撒施地面,防治金针

虫、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

5.2.5开沟起垄

作垄前补足水分,开沟起垄,按110cm包沟开厢,垄面宽80cm,沟宽30cm,垄高30cm,要求达

到沟平、沟直、壁陡。

5.3整(建)棚盖膜

充分利用已修建大棚,在播种前15d,整棚盖膜。若无现成大棚,宜建成宽8m、长42m、高3.1m、

南北向的钢架大棚或竹架大棚。选用厚0.08mm的无滴膜作大棚膜,覆膜后要达到膜面平整、清洁、完

好、四周严密。

6播种

6.1播种时间

适宜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上旬。

6.2播种密度

每667平方米种植4500株~5000株。

6.3播种方式

每垄种植双行,窄行40cm,宽行70cm,株距23cm~26cm。宜采用机械播种,起垄后覆膜。

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8cm~15cm,视品种、墒情、土质等因素适当调整。感光性强的品种宜深播,感光性弱

的品种宜浅播;墒情差的田块宜深播,墒情好的田块宜浅播;沙质土壤宜深播,粘质土壤宜浅播。

6.5喷施除草剂

应符合NY/T393的要求,播种后垄面均匀喷施芽前除草剂。

3

DB4201/T512-2017

6.6覆盖地膜

喷施除草剂后,用宽度为1.2m的黑白微膜或白色微膜覆盖整个垄面。覆膜时做到膜紧膜平,紧贴

垄面,用土将膜边压严,垄面每隔2m用土块压住。

6.7灌水

将水灌满垄沟(不淹没垄面)后,用土封筑沟两头,待水自然滤干。

6.8扣棚

将大棚膜两边封严,两头扣实,以利保温。

7田间管理

7.1破膜放苗

当幼苗6片~8片叶,在出苗处将地膜破小口,及时引出幼苗,并用细土将苗孔四周的膜压紧压严。

破膜过晚,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