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86-2019 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DB4201/T 586-2019 Garbage disposal facility oper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586-2019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25
实施日期
2019-12-25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生活垃圾城镇粪便、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及其衍生物等生活源固体废物的原料品质监测、运行工况监测、产出物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固体废物排放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监测管理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相关工程设施,包括收集站和转运站、预处理厂、卫生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综合处理厂、资源化处理厂等的运营质量监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30.40

Z68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86—2019

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foroperatingqualitymonitoringofsolidwaste

treatmentfacilities

2019-11-25发布2019-12-25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01/T586—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6

4原料品质监测......................................................................7

5运行工况监测.....................................................................11

6产出物质量监测...................................................................15

7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18

8水污染物排放监测.................................................................19

9固体废物排放监测.................................................................20

10地下水监测......................................................................23

11地表水监测......................................................................24

12环境噪声监测....................................................................25

13监测管理........................................................................2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质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27

I

DB4201/T576-2019

II

DB4201/T58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环境卫生管理处、武汉

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晓、罗毅、王玥、纪丹丹、杨思亮、高志婷、陈礼花、邹旭、熊徜、胡才谦。

III

DB4201/T586—2019

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质量监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生活垃圾城镇粪便、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及其衍生物等生活源固体废物的原料品

质监测、运行工况监测、产出物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固体废物排放监

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监测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相关工程设施,包括收集站和

转运站、预处理厂、卫生填埋场、堆肥厂、焚烧厂、综合处理厂、资源化处理厂等的运营质量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160.33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300.38

GBZ/T160.3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

GB/T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256汽油诱导期测定法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261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8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

GB/T38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

GB/T386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法

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GB/T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511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密度计法)

GB/T1885石油计量表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58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4915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6536石油产品常压蒸馏特性测定法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7466水质总铬的测定

GB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

DB4201/T586—2019

GB7470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1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2水质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7480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7493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8172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2017年废止

GB/T8572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GB/T8576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真空烘箱法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未引用

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10410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GB/T11060.1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1部分:用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GB/T11060.2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2部分:用亚甲蓝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GB/T11060.3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3部分:用乙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测定硫化氢

含量

GB/T11060.8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8部分: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

GB/T1113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

GB/T11828(所有部分)水位测量仪器

GB11892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GB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6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

GB11899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GB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11903水质色度的测定

GB11906水质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GB11911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2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828

GB/T11957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3093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GB13196水质硫酸盐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5年废止

GB13486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

GB/T13566.1肥料堆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疏松堆密度

GB/T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13896水质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

2

DB4201/T586—2019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15555.1固体废物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2固体废物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7年废止

GB/T15555.3固体废物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5555.5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15555.6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49

GB/T15555.7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8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15555.9固体废物镍的测定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7年废止

GB15562.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17767.1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总氮含量

GB/T17767.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总磷含量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T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869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GB19147车用柴油

GB/T19227煤中氮的测定方法

GB/T19524.1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19524.2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

GB/T21923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通则

GB/T23349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

GB/T24891复混肥料粒度的测定

GB/T25175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

GB/T25180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GB/T50743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CJJ/T4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T96生活垃圾化学特性通用检测方法

CJJ109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133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CJJ/T134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JJ184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205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3

DB4201/T586—2019

CJJ/T212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

CJJ/T21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监管标准

CJ/T313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CJ/T340绿化种植土壤

CCGF501.1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复混肥料

HJ503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4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4.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J77.3固体废物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J/T86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197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198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298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30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

HJ/T341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

HJ/T342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343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

HJ/T344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345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346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HJ/T347.1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

HJ/T347.2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HJ/T398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47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3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4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485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HJ486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HJ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

HJ488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HJ493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502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溴化容量法

4

DB4201/T586—2019

HJ505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4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6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

HJ538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597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03水质钡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59水质氰化物等的测定真空检测管-电子比色法

HJ66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687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94水质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HJ700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702固体废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749固体废物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751固体废物镍和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752固体废物铍镍铜和钼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757水质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767固体废物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525有机肥料

NY/T887液体肥料密度的测定

NY/T1879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

NY/T1880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

NY/T1881.2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全水分

NY/T1881.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一般分析样品水分

NY/T1881.4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挥发分

NY/T1881.5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5部分:灰分

NY/T1881.6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6部分:堆积密度

NY/T1881.7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7部分:密度

NY/T1881.8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第8部分:机械耐久性

NY/T1971水溶肥料腐殖酸含量的测定

NY/T1972水溶肥料钠、硒、硅含量的测定

NY/T1973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和pH值的测定

NY/T1976水溶肥料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NY/T1978肥料汞、砷、镉、铅、铬含量的测定

NY/T2542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

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

SH/T0248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

SH/T0694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

DB11/237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5

DB4201/T586—2019

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470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环发[2004]75号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ISO12156-1柴油使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进行滑润性评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厂(场)界boundary

由法律文书(如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租赁合同等)中确定的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的场

地或建筑物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

3.2

无组织排放fugitiveemission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

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

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3

污染源pollutantsource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如车间

等)、设备、装置。

3.4

原料resource

垃圾处理设施处理处置的对象,以及在处理处置过程中添加到各工艺环节的物质和各工艺环节产生

和排出的物质,包括垃圾、炉渣、飞灰、腐熟物料、化工原料等。

3.5

产品material

原料经过处理设施处理处置后,输送至厂(场)界外的综合利用物质的成品、半成品,或作为其他

生产企业原料的物质。

3.6

环境质量监测environmentalqualitymonitor

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流行病学等方法,对垃圾处

理设施厂(场)界和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和地面水、空气、声学、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

度、影响范围及其后果进行的调查和测定。

3.7

污染物pollutant

6

DB4201/T586—2019

垃圾处理设施所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污染物、噪声、有毒有害气

体、危险废弃物等。

3.8

噪声敏感建筑物noise-sensitivebuilding

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3.9

暴露比exposureproportion

垃圾暴露面积的平方米数与垃圾日处理量吨数的比例。

3.10

薄层压实thinlayercompacting

将运至填埋作业区的垃圾摊铺至0.5m~0.6m厚,使用压实机进行压实的作业方式。

3.11

烟气不透光率fluegasimpermeability

入射光线通过烟气介质,光线被吸收及散射后强度衰减的百分率。

4原料品质监测

4.1监测范围与采样点布设

4.1.1进入垃圾处理设施处理的各类生活源固体废物及其衍生物,进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各类辅助生产

性原材料。

4.1.2垃圾原料采样点布设按照CJ/T313的规定执行。其他原料采样点参照垃圾原料采样点布设规定

执行。

4.2采样频率与方法

4.2.1按照CJ/T313,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测定项目的类别确定采样频率,以年为周期进行

分析时,采样频率宜每月一次。

4.2.2根据批次原料总量,按表1确定每批次的采样数。

表1批次原料总量与最小采样数

批次原料总量(单位:流体1kL,固体1t)最小采样数

<55

5~5010

50~10015

100~50020

500~100025

1000~500030

>500035

7

DB4201/T586—2019

4.2.3个样品最小采样量按表2确定。每个批次样品的采样量应大致相等,其相对误差不大于20%。

流态废物的单个采样量以不小于100mL的采样瓶(或采样器)所盛量为宜。

表2单个样品采样量和采样铲容量

最大粒度(mm)单个样品采样量(kg)采样铲容量(mL)

<100.5125

10~201300

20~402800

40~5031700

50~10057000

100~15015

16000

>15030

4.2.4在生产现场采样,首先应确定批次采样对象总量和采样数量,然后按(1)式计算出采样间隔,进

行流动间隔采样。

采样间隔≈批次原料总量(t)/采样数量……………(1)

4.2.5对车载原料进行采样,应按如下规定进行:

a)当原料运输车数少于该批次原料最少批次采样数时,每车都应进行采样,采样数按(2)式计算;

每车采样数(小数应进为整数)=确定的采样数/车数…(2)

b)当原料运输车数多于该批准原料最少批次采样数时,按表3确定需采样的车次,随机采集一个

样品;

表3所需最小的采样车数

车数(容器数)所需最小的采样车数(容器数)

<105

10~2510

25~5020

50~10030

>10050

c)车中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车厢平面对角线上(如图1所示),端点距车角应大于0.5m,表层

去掉30cm。

8

DB4201/T586—2019

图1车厢中的采样布点

4.2.6对容器盛放的原料采样,应按如下规定进行:

a)当采样对象为一批(﹥10个)容器盛装的原料时,按表3确定需采样的容器数,每个容器中

均随机采集1个样品;

b)当采样对象为1个容器盛装的原料时,采样数按表1中规定的最小采样数的1/2确定;

c)当采样对象为2个~10个容器盛装的原料时,按式(3)确定最小需采样的容器数。

最小需采样容器数=按表1确定的采样数/总容器数………………(3)

4.2.7以原料堆体进行采样时,取堆体轴向剖面,按竖向间隔0.5m和横向间隔2m划分网格,网格

结点为采样点(如图2所示)。根据表4确定采样数,确定深度在0.5m和1.0m处的采样点位,每个

点位采集1份样品。

图2原料堆体采样点的分布

4.2.8样品采集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垃圾样品应根据垃圾最大粒径及分类情况确定最小采样量,最小采样量按表4的规定执行;

表4垃圾样品最小采样量

最小采样量/kg

生活垃圾最大粒径*/mm主要适用范围

分类垃圾混合垃圾

12050200产生源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筛上物

301030生活垃圾筛下物、餐厨垃圾等

1011.5

堆肥产品、焚烧灰渣等

30.150.15

9

DB4201/T586—2019

注:*最大粒径指筛余量为10%时的筛孔尺寸。

b)其它生产性固态原料批次采集的样品总量不低于5kg,其它生产性流态原材料批次采集的样

品总量不低于1kg。

4.3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4.3.1垃圾原料品质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照CJ/T313和CJ/T96的规定执行。垃圾物理组成和理化

特性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照表5执行。

表5垃圾物理组成与理化特性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序号监测项目检测方法方法来源

1物理组成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2含水率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313

3热值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灼烧法

4有机质

重铬酸钾氧化法

5氯艾式卡试剂混合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6总铬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汞

原子荧光法CJ/T96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10砷

原子荧光光谱法

4.3.2其它生产性原材料品质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按照对应类别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所规定的检

测项目和分析方法执行。

4.4质量评价

4.4.1进厂(场)原料必须与处理设施的工艺技术相互适应,应按类别分别进厂(场)分类处理,禁

止不适宜处理工艺技术的原料进厂(场)。进入转运站的原料应按类别分别进行转运。

10

DB4201/T586—2019

4.4.2进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的原料必须是居民生活垃圾,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建筑垃圾、市政污

泥、城镇粪便、餐厨垃圾等原料进入,禁止工业、医疗、危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原料和来源不清的原

料进入。

4.4.3垃圾原料品质依据相应垃圾处理设施设计标准、评价标准、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进行评价。

4.4.4其它生产性原料应采购经过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其品质按照各自类别产品国家或行

业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评价。

5运行工况监测

5.1一般要求

5.1.1监测范围是指垃圾处理设施的工艺运行各环节。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填埋场的工艺运行监测点布设在(不限于)垃圾计量、进场、填埋作业及阶段性封场、填埋气

收集与处理、雨污分流及地表水与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与处理、臭气污染防治设施、填埋

作业机械设备运行维护、材料(水、电、油、药剂等)消耗各环节;

b)焚烧厂的工艺运行监测点布设在(不限于)运行时间及处理量、垃圾焚烧效果、烟气净化与污

染控制各环节;

c)堆肥厂的工艺运行监测点布设在(不限于)垃圾分选效果、垃圾发酵效果(包括主发酵、次级

发酵)、堆肥产品质量、通风除尘除臭系统运行、残余物处理、环境监测各环节;

d)其他设施的工艺运行监测点布设在主要设施运行工艺的各环节。

5.1.2运行工况监测频率应满足以下原则规定:

a)应每天对进厂(场)物料进行抽查;

b)应每天对常规项目监测不少于1次;

c)除能进行在线监测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应每周检测不少于1次。

5.1.3监测项目、分析方法与质量评价按以下规定执行:

a)垃圾填埋场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T213的规定;

b)垃圾焚烧厂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T212的规定;

c)垃圾堆肥厂和生化处理厂的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86的规定;

d)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184的规定;

e)建筑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与资源利用厂的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

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T134、GB/T50743、GB/T25175和GB/T25180的规定;

f)垃圾收集、运输和转运设施工艺运行监测项目、分析与评价方法执行CJJ/T47、CJJ109、

CJJ179和CJJ205的规定。

5.2污水监测

5.2.1监测对象包括(不限于)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中各产污环节排出的垃圾渗滤液、厌氧发酵沼液、

生活污水、冲洗污水等原生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工艺各环节的过程污水。

5.2.2原水污水监测采样点布设于污水集中设施的入口。过程污水监测采样点布设于处理设施及其各

工艺环节设施的出口或入口。

11

DB4201/T586—2019

5.2.3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要求,以及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降水情况,自检应每天不低于1次,运

营质量监测宜每月1次。根据垃圾处理设施监管要求,可适当增减采样频率,但运营质量监测至少不低

于每季度1次。

5.2.4采样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a)以硬质塑料小桶采样时,小桶应具有耐腐性,每次采样至少2000ml;

b)以水质采样器取样时,应弃去前3次水样,留第4次水样作为分析样品;

c)通常采集瞬时水样,采样量和固定方法按照HJ/T91和HJ493的规定执行;

d)特征或特殊监测项目相关的采样量和固定方法按其所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和要求进行。

5.2.5污水监测常规项目及分析方法按附表1执行。特殊或特征监测项目根据需要随机确定,其分析

方法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考标准的顺序优选。

5.2.6污水处理的质量评价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按照设计文件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执行;

b)参考垃圾处理设施相应的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污染控制标准、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5.3废气监测

5.3.1监测对象包括(不限于)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中各产污环节排出的烟气、含尘气体等原生废气,

以及废气处理工艺各环节的过程废气。

5.3.2采样点应按以下要求布设:

a)有固定排放口和废气收集输导管道的,原生废气监测采样点布设于废气排放口或废气收集输导

管道口;无固定排放口的,原生废气监测采样点布设于废气产生空间边缘或车间外墙边;

b)垃圾焚烧厂等具有集中大气污染物气体排放口的垃圾处理设施,废气排放监测点数目及位置的

设置按照GB/T16157的规定执行;

c)低矮排气筒(低于15m)的排放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效果,低矮排气筒废气排放监测

点布设按照HJ/T55的规定执行;

d)过程废气排放监测采样点布设于处理设施及其各工艺环节设施的出口或入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