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402.1-2003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分: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33/T 402.1-2003 River mussel pearl 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1: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ommon tiger mussel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T 402.1-2019 |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402.1-2003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3-02-24
实施日期
2003-03-24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备案号:13515-2003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402.1—2003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份: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reshwatermusselpearlnurturing

Part1: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Hyriosiscumingiireproductionandlarvae

nuturing

2003-02-24发布2003-03-24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402.1—2003

前言

DB33/T402《河蚌育珠技术规范》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份: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份:珍珠接种技术规范;

——第3部份:育珠蚌养殖及采珠技术规范。

本部份为DB33/T402的第1部份。

本部份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份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诸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份主要起草人:黄惟灏、陈德富、张立均、骆年华。

I

DB33/T402.1—2003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份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份规定了三角帆蚌苗种繁育的环境条件、采苗、幼蚌培育和小蚌培育的技术和方法。

本部份适用于三角帆蚌苗种繁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04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份。

3.1寄主鱼HostFish

在三角帆蚌的人工采苗过程中用作钩介幼虫的寄生,供其吸收营养,完成变态发育的鱼,也叫附苗

鱼。

3.2钩介幼虫Golchidium

指三角帆蚌在繁殖过程中,受精卵胚胎发育到破膜后,需寄生在鱼类等水生动物身上以完成变态发

育成为蚌苗的幼虫。

3.3采苗Larvaecollection

指三角帆蚌在人工采苗时,亲本释放出钩介幼虫后,让寄主鱼与钩介幼虫混在一起,使钩介幼虫附

着在寄主鱼的鳃、体表及鳍条上的全过程。

3.4脱苗JuvenileMusselEscape

指寄生在鱼体上的钩介幼虫,完成变态成为蚌苗从鱼体上脱落于水底,营自由生活的全过程。

4育苗前准备

4.1池子

4.1.1育苗池

由砖砌成,用塑料薄膜铺底,底部不得积存淤泥。每池1m2~1.5m2,长方形,池深0.25m左右,两排

池的中间设有进水塑料管,管上打有若干小孔,孔径2mm左右,每池上约布4个小孔,喷出水珠滴入池中。

每池靠排水沟的一边设一个排水口,离池底15cm~20cm,口径约10cm,并设有防逃网和防晒、防风雨设

施。

4.1.2小蚌培育泥池

池址选在紧靠大鱼塘做蓄水池的下边有落差的连片田块。进排水系统分开,以塑料薄膜制成隔墙。

池的结构为20m×2m×0.5m,池底平坦,淤泥厚3cm,水深35cm。设进排水口1个~2个,出水口高出池

底20cm。进水口用夏花网布(规格10×33)包裹滤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