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782-2019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782-2019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a Risk-Based Control System for Safety Production in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782-2019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4
实施日期
2020-01-24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00

P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782—2019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powersupply

enterprisehiddenrisksofworksafetyaccidents

2019-12-24发布2020-01-24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3782—2019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基本要求..........................................................................1

4.1组织机构......................................................................1

4.2实施全员培训..................................................................3

4.3编写体系文件..................................................................3

5风险识别评价......................................................................3

5.1风险点确定....................................................................3

5.2危险源辨识分析................................................................4

5.3风险评价......................................................................5

5.4风险控制措施..................................................................6

5.5风险分级管控..................................................................7

6成果与应用........................................................................7

6.1档案记录......................................................................7

6.2风险信息应用..................................................................8

7效果和持续改进....................................................................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制度....................................9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作业活动清单...................................................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备设施清单...................................................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90

I

DB37/T378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省电力企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健、程学启、沈茂东、裴健、蒋涛、董绍峰、徐浩、马立杰、赵阳、刘君、

崔文生等。

II

DB37/T3782—2019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供电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供电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供电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I

DB37/T3782—2019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分级管控效

果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境内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涉及供电业务的其他企

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3020—2017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

3术语与定义

DB37/T2882—2016、DB37/T3020—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组织机构

4.1.1成立领导小组

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

安监、设备(运检)、建设、调控、营销、信通、后勤等部门和车间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本单位安全生

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策划、部署、实施、检查、验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部。

企业可根据实际,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专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对

业务范围内安全管理、运维检修、技改扩建等存在风险的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价、防控。

4.1.2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包括:

——确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

——确定管理职能分工,明确工作小组、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权限;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保障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

1

DB37/T3782—2019

——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4.1.3分管负责人职责

分管负责人是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对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及落实进行组

织管理。

4.1.4安监部门职责

安监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负责组织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工作方案、管理制度、过程管控要求和考核标准;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

——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方面的工作;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并定期更新;

——对部门、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5业务部门职责

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设备(运检)、建设、调控、营销、信通、后勤等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检查督导;

——组织策划、指导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

——负责编制、实施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

——审核业务范围内各车间风险分析记录,监督检查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4.1.6车间职责

车间主要职责包括:

——根据公司制度编制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目标及推进计划;

——组织班组按步骤开展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制定并落实风险控制措

施;

——建立健全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标准,监督检查班组、岗位风险控制措施落实;

——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4.1.7班组职责

班组主要职责包括:

——贯彻落实上级、部门、车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要求;

——巡视、操作、检修等常规作业活动,应从“人员、工机具、环境、物料、规程”等方面进行危

险源辨识,根据风险级别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设备设施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控;

——大型施工作业等非常规活动,应主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认真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及

时汇总逐级上报风险分析记录。

4.1.8岗位职责

2

DB37/T3782—2019

负责开展本岗位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等,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记录风险分级管控过程。

4.2实施全员培训

4.2.1安监部门培训

安监部门应组织编制企业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准则和考核办法等。

4.2.2业务部门培训

业务部门应编制专业培训计划,重点培训业务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点划分、等级判定、风险控

制措施制定等。

4.2.3车间培训

车间应组织开展车间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培训,重点培训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求、

车间适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等级判定、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与落实、记录填写、考核制

度等。

4.2.4班组培训

班组应组织开展岗位人员培训,重点培训岗位风险点划分、适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记

录填写、岗位需要落实的风险控制措施、工艺和设备变更带来的风险分析记录以及车间考核要求等,可

结合班组安全日活动进行。每一位员工都应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职责,熟悉与本岗位相关

的风险点内容和风险控制措施。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

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并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制度,参见附录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方案;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风险识别评价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

5.1.1.1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3

DB37/T3782—2019

5.1.1.2设备设施分为: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互感器、继电保护及自动

装置、架空线路、电力电缆等。按照作业场所、区域划分为变电站和线路(户外)。

5.1.1.3作业活动分为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运行操作主要是指设备启动、停运、运行中设备的切换、

巡视等。检修作业主要是指在生产现场、设备、系统上进行检修、维护、消缺、安装、改造、调试、试

验等工作。

5.1.2风险点排查

5.1.2.1企业应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岗位或地点等内容的基本

信息,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C,为下一步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5.1.2.2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应包括可能导致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窒

息、设备损坏、非计划停运等风险的各类作业。

5.1.2.3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应包括可能导致倒杆、断线、设备设施损坏、非计划停运、人身伤害等风

险的各类设备设施。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

5.2.1.1危险源辨识应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开展,考虑到生产经营的各个阶

段、各个环节、不同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危险源辨识应系统、全面,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

合适的方法。

5.2.1.2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危险源辨

识范围应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安全管理、运维检修、

技改扩建;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其根

源和性质。例如:

——变压器等充油设备运行操作过程中超温超压检测、控制和管理手段不完善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

素;

4

DB37/T3782—2019

——断路器检修、施工机具使用不当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的因素;

——杆塔检修等涉及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引发高处坠落的因素;

——电缆隧道等受限空间作业,通风不彻底、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造成中毒、窒息的因素;

——现场检修涉及停电措施不完备、临时用电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误碰带电设备造成触电的因素。

5.2.3.2危险源辨识可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

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

——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

——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

——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

5.2.3.3运行操作危险源辨识:

——所在车间应组织完成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线路等主设备切换操作、巡视检查等作业活

动危险源辨识工作;

——运维管理部门应组织完成多系统或整个企业运行操作危险源辨识工作。

5.2.3.4检修作业危险源辨识:

——常规检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工作负责人应对:施工的材料、设备、工器具准备情况;

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

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工作班成员

作业行为及各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安

全防护、警示标志及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接地线、电气接地)恢复等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多工序或多车间同时进行的系统性检修作业,应由运维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分管生产领导(总

工程师)、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相关专业分管负责人参加,组织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编制防控

措施及施工方案,逐级签批。

5.2.3.5发生工艺、设备、管理、人员变更,以及气候、地质、环境变化,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5.2.4事故类型及后果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设备损坏、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淹溺、

灼烫、火灾、坍塌、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非计划停运、大面积停电、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执行DB37/T3020—2017中5.4.2内容要求。

5.3.2风险评价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经济财产

和社会环境等,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取值标准和风险度判别标准。评价准则参照DB37/T

3020—2017中附录E和附录F制定本单位的风险评价准则。建议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进

行风险评价。

5.3.3确定风险等级

5

DB37/T3782—2019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点内的每一项危险源(潜在事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级,风险评价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项危险因素。风险评价级别按照从高到低分为四级,即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低风险,对应简称为1级、2级、3级、4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3.4重大风险判定

根据行业特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严重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

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构成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22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新装、整体大修的作业。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5.4.1.1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消除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如停电、设置明显断开点、

加装接地线等;

——预防措施,防止危害的暴露,预防和控制风险,如使用闭锁装置、保护装置等;

——隔离措施,应将人员、设备(设施)与危害因素隔开,将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场所进行封

闭,如设置围栏、隔离操作室、保持安全距离等;

——警示措施,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设置声、光信号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等。

5.4.1.2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制度措施和监督措施两个方面。制度措施应包括: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

作监护制度、交接班制度、缺陷管理制度、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等。

监督措施是指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应充分发挥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督网的作用,加强对作业人员行为的监督,加强现场作业性违

章的自查自纠。

5.4.1.3培训教育措施

主要包括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再培训再教育,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进

行专项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等。

5.4.1.4个体防护措施

主要指员工个体劳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杆、脚扣、

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5.4.1.5应急处置措施

6

DB37/T3782—2019

针对人身伤害、火灾、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等危害因素,组织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和现场处置方案,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5.4.2控制措施实施

5.4.2.1通过落实改进和新增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并将改进和新增的控制措施形成

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要求、负责人和完成时间。

5.4.2.2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公司、部室、车间、班组、岗位各层级落实好控制措施。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管控原则

5.5.1.1风险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应分析评审每项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5.1.2现有措施不能满足风险可接受程度时,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不同级别的风险应结合实际

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5.1.3结合企业组织架构,合理确定管控层级。高层级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管控,落实具体控

制措施。

5.5.1.4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等。

5.5.2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5.5.2.1企业管控级别从高到低对应为红、橙、黄、蓝四种颜色,管控层级参照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分别对应公司、部室、车间、班组和岗位四个层级。

5.5.2.2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风险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5.5.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5.3.1企业应在开展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对各部门、班组

活动记录进行梳理,编制本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

清单》参见附录E。

5.5.3.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逐级评审、批准,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审核、发布、更新,实现信息

有效传递。

5.5.4风险告知与警示

企业应在安全及健康伤害风险较大以上等级的重点区域醒目位置进行风险公告和警示。公告应明确

风险等级、危害因素、可能引发危害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风险的

工作场所和岗位,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同时,要为安全风险较大的岗位制

作“岗位风险告知卡”,简明扼要表述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及报告方式等。

6成果与应用

6.1档案记录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

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7

DB37/T3782—2019

6.2风险信息应用

企业应组织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学习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风险等级、

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利用网络、手册等对风险点进行公示。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

险点位置、名称、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

7效果和持续改进

企业应每年年底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转情况进行评审,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查评工

作,重点对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的准确性,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的可操作性、有效性以及体系运行效果进

行自评。对评审存在的缺陷及改进要求,制定改进目标、纠正措施或新的预防措施,满足体系有效运行、

动态循环。

8

DB37/T3782—2019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制度

为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落实,提高运行实效,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一、考核目标

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全面,风险等级判定准确,风险控制措施完备,管控层级、责任人明确,

实现有效管控。

二、考核原则

(一)分级管理、逐级考核

班组对车间负责,车间、部室对公司负责;公司考核所属部室、车间,部室、车间制定内部考核办

法,自主考核。

(二)突出重点、分类规范

突出生产部室和高风险岗位,严控营销、信通、后勤等非生产部门和岗位。

(三)分类指导、分步管控

1.按输电、变电、配电专业分工,把培训、辨识、评价、管控等工作纳入部室、车间、班组量化考

核。

2.按运行操作、检修作业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合理划分风险管控单元,融

入生产管理全过程。

3.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相结合,相统一,避免两张皮。

4.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和安全绩效挂钩兑现。

三、考核内容

1.风险点划分不合理,按项次考核。

2.风险点(节点)登记台账不全、遗漏,按项次考核。

3.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台账统计不全、遗漏,按项次考核。

4.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与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

施清单不对应、遗漏,按项次考核。

5.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应用不正确,按项次考核。

6.危险源辨识不全面、措施针对性不强,风险等级取值明显错误,管控级别确定错误,按项次考核。

7.风险控制措施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按项次考核。

8.发现较大问题,应纳入隐患治理程序,而未按隐患进行跟踪治理的,按项次考核。

9.评审中发现问题,未制定落实改正措施,按项次考核。

10.公司对部室、车间定期进行评比排名奖罚,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11.部室、车间对班组、岗位进行奖罚,和安全绩效工资挂钩。

9

DB37/T3782—2019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No: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备注

1.接取试验电源

1电气设备试验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2.加压试验

1.断路器单元检修

2.隔离开关单元检修

3.故障关合接地开关,接地开关单元检修

4.电流互感器单元检修

5.电压互感器单元检修

2GIS检修6.避雷器单元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7.控制柜单元检修

8.主母线单元检修

9.套管、基础支架检修

10.SF6气体系统检查

11.机械特性试验

1.开关柜本体检修

2.断路器检修

3.柜内其它部件检修

3开关柜检修4.开关柜母线室检查(母线停电时)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5.开关柜电缆室检查(线路停电)

6.机械特性及电气试验

7.防误装置检查

1.本体吊装及检修

4断路器检修2.机构部分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3.断路器的调试

1.本体的分解与检查

5隔离开关检修2.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3.安装与调试

6电流互感器检修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7电压互感器检修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8母线检修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1.检修压力释放阀

2.检修气体继电器

9变压器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3.检修有载分接开关

4.检修储油柜与冷却系统

10

DB37/T3782—2019

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备注

1.调整直流系统运行方式

10直流电源系统检修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2.检查试验蓄电池组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2.绝缘试验

常规站变压器保护3.电源启动检验

11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检验4.输出接点检查

5.保护定值校验

6.整组检验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2.绝缘试验

常规站母线保护检3.逆变电源检验

12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验4.检查开关量输出

5.保护定值和功能校验

6.整组检验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2.绝缘试验

常规站线路保护检3.电源启动检验

13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验4.输出接点检查

5.保护定值校验

6.整组检验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2.绝缘试验

3.逆变电源检验

智能站变压器保护

144.检验设备软件和通信报文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检验

5.模数变换系统检验

6.保护定值和功能校验

7.整组带开关试验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2.绝缘试验

3.逆变电源检验

智能站断路器保护

154.检验设备软件和通信报文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含母联)检验

5.模数变换系统检验

6.保护定值和功能校验

7.整组带开关试验

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智能站合并单元保

162.光纤口检查变电站变电检修室频繁进行

护检验

3.整组带开关试验

智能站母线保护检1.外观及接线检查,保护装置清扫

17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