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685-2017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35/T 1685-2017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jor pests of green bamboo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0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尤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三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 检疫站、龙岩市新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起草人:
- 詹祖仁、何学友、张龙华、郑宏、陈碧华、蔡守平、陈红梅、林家捷、张春兰、 张登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85—2017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mainpestscontrolofDendrocalamopsisoldhami
2017-10-24发布2018-01-24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35/T1685—2017
*
2017年11月第一版2017年11月第一次印刷
DB35/T168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尤溪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三明市森林病虫害防治
检疫站、龙岩市新罗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祖仁、何学友、张龙华、郑宏、陈碧华、蔡守平、陈红梅、林家捷、张春兰、
张登强
Ⅰ
DB35/T1685-2017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竹主要害虫长鞘卷叶甲、竹织叶野螟、竹叶扁蚜、绿竹链蚧、密竹链蚧、居竹伪角
蚜、长足大竹象、大竹笋象、黑竹缘蝽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物学特性、监测调查、发生(危
害)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界定、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调查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竹栽培管理中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5/T1086-2010林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安全规范
《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7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虫口密度insectpopulationdensity
每单位害虫的数量,一般用单位面积或每一植株(枝)上害虫的数量来计算,常用于害虫防治和统
计工作。
3.2
有虫笋率percentageofinsect-infectedbambooshoot
有虫笋数占调查总笋数的百分率。
3.3
安全间隔期safetyinterval
绿竹林中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绿竹笋采挖安全食用所需要间隔
的最少天数。即自绿竹喷药后到该农药残留量降到绿竹笋安全食用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天)。
3.4
防治适期optimumcontrolstage
害虫在整个生育期中对防治措施最敏感或绿竹及笋易受危害的时期,此时进行防治可有效降低害虫
危害造成的损失。
4生物学特性
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5虫情监测调查
5.1踏查
1
DB35/T1685-2017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设定的路线进行调查,观察绿竹及笋生长和受害情况。
5.2详查
5.2.1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株调查。将调查结果根据不同害虫虫口密度的统计单位填入附
录B虫情监测调查表相应栏目。每种害虫填一张调查表。
5.2.2叶部害虫调查30株,在样株中、下部的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一枝带有13~15片竹叶
的样枝,调查样枝的活虫口数,统计其虫口密度(头/枝)。
5.2.3枝干害虫(蚧虫、蚜虫)调查10株,在距地面高1.5m左右竹干段随机选取4节有虫竹节,按东、
2
南、西、北4个方位交错开各选取一个4cm×3cm小样方,查清样方内活虫数,统计虫口密度(头/10cm)。
5.2.4竹笋害虫调查30颗样笋,直接检查笋受害情况,统计有虫笋率。有虫笋率计算方式见公式(1)。
有虫笋数
有虫笋率(%)100%............................(1)
调查总笋数
6发生(危害)程度与成灾标准
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分级标准见附录C。未防治或经防治后发生(危害)
程度达到中度以上的为成灾。
7综合防治措施
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措施见附录D。
8防治效果调查
参照虫情监测调查方法,调查防治前后及未防治对照区害虫数(头/枝、头/10cm2、有虫笋率),
将调查结果根据不同害虫虫口密度的统计单位填入附录E防治效果调查表相应栏目。以校正后的虫口减
退率作为防治效果指标。虫口减退率计算方式见公式(2)。对照区虫口密度单位与防治区害虫相同,
每张调查表填一种害虫。化学防治前后调查间隔时间一般为15d~20d,生物、营林、物理防治前后调
查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具体视虫口减退情况而定。防治效果计算公式见公式(3)。
防治前虫口数量-防治后虫口数量
虫口减退率(%)100%.................(2)
防治前虫口数量
防治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100%..................(3)
1-对照虫口减退率
9农药安全使用要求
9.1按《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7号)、DB35/T1086-2010执行。
9.2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和降低农药用量,并掌握好安全间隔期和
防治适期。施药时能用注射防治的,一般不用化学药剂喷雾和烟雾剂熏杀防治,防止化学农药污染
9.37月中旬至8月下旬绿竹发笋盛期,若有采挖食用笋,要慎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使用安全
间隔期参照所用农药标签的规定。
2
DB35/T1685-2017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绿竹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
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见表A.1。
表A.1绿竹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
害虫名称生物学特性
以幼虫、成虫取食绿竹叶片危害,成虫危害尤甚。以成虫集中在立竹中下部枝条的
长鞘卷叶甲半枯黄卷叶内越冬,少量成虫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卷叶内越冬。
在闽西北一年发生1代,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7
Leptispalongipennis
月上旬后为成虫危害猖獗期。越冬雌虫寿命330d~408d,雄虫寿命316d~400d。
(Gestro)
成虫食叶量大,危害时间长,具有假死性,负趋光性。
鞘翅目铁甲科幼虫与成虫在绿竹中均呈聚集型分布。各虫态在绿竹上的垂直分布的主要位置为:
Hispidae卵在竹高7m~8m处,幼虫在竹高5m~6m处,蛹在竹高4m~5m处,成虫在竹高
2m~6m处。
幼虫吐丝缀新叶成苞,藏匿于苞内取食危害,以幼虫在卷苞中或以老熟幼虫在土茧
竹织叶野螟
中越冬。
Algedoniacoclesalis在闽中一年发生2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初孵化幼虫取食绿竹叶表皮,2龄后吐丝
叶
部Walker卷叶躲在其中取食,并形成虫苞。5月下旬、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7月中旬老
害
虫熟幼虫开始入土结茧。8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出现,11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土茧
鳞翅目螟蛾科
中越冬。
Pyralidae
幼虫共6龄,有转苞危害习性。成虫羽化后寻找板栗、栎树等蜜源植物补充营养,
有趋光性。
竹叶扁蚜主要发生在平地与低海拔山区。寄主植物为绿竹、麻竹、刺竹等各类竹叶,成虫与
Astegopteryx若虫常成群栖息于竹叶背面吸食汁液。
该蚜发生与气候有关,个别年份危害严重。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高温
bambusifoliae
不利于该蚜发生发展,全年有3~4个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中旬、
Takahashi
7月上旬和9月上旬。
半翅目扁蚜科
Hormaphidida
3
DB35/T1685-2017
表A.1(续)
害虫名称生物学特性
以若虫、成虫刺吸竹干汁液危害,以卵和1龄若虫在绿竹竹干越冬。
在闽中一年发生2代,翌年3月上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第1代若虫5月下旬开始
孵化,6月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雄成虫羽化始见于8月上旬,8月中旬为高峰期。第
绿竹链蚧1代雌成虫8月上旬形成,8月中旬为高峰期并开始孕卵和产卵。第2代若虫9月上旬
开始孵化,11月下旬若虫进入越冬状态,翌年3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于
Bambusaspisnotabile
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雌成虫6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初
(Russell)
孵若虫爬行速度较快,寻找竹干适宜寄生位置,终生固定取食。
半翅目链蚧科绿竹链蚧在阴湿竹林比干燥竹林发育要晚3d~7d,坡地干燥环境各虫态自然死
Asterolecaniidae亡率均高于洼地阴湿环境,但阴湿环境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较高。
以若虫、成虫刺吸竹干、枝叶或初长笋汁液危害,以大量的1龄若虫和少部分卵在
绿竹竹干、枝条和叶片上越冬。
在闽中一年发生1代,翌年3月上旬1龄若虫恢复取食。3月中旬1龄若虫发育成
2龄若虫,3月下旬2龄若虫出现雌雄性别分化,4月下旬为分化高峰。雌成虫翌年3
枝密竹链蚧
秆月下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为高峰期。4月中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为产卵高峰
害Bambusaspismiliaris
虫期;若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高峰期。11月下旬各虫态进入越冬。产卵、
(Boisduval)
孵化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这与该蚧危害毛竹的发生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半翅目链蚧科该蚧喜阴湿环境。环境和林内卫生差、3年生以上竹发生较重。林分过密,有利
Asterolecaniidae于该虫种群发展。在绿竹林中该蚧呈聚集分布。
以孤雌蚜和若蚜群集在嫩枝和茎干表面刺吸汁液危害,以无翅孤殖蚜和若蚜在竹干
及竹丛下方土表处越冬。
居竹伪角蚜
在福建一年发生10~11代,世代交替,若蚜共4龄。该蚜主要随着气温的升高,翌
Pseudoregma年年初开始活动量增加,开始繁殖若蚜。土表处的虫体开始陆续向上爬行。当竹枝、竹
bambusicola笋开始萌发时,居竹伪角蚜就开始迁移至嫩芽上为害,并大量繁殖,5月至6月若虫大
量迁移、扩散至嫩梢或新笋危害。全年有2~3个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旬、7
Takahashi
月上旬、9月。
半翅目扁蚜科
该蚜的最适繁殖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65%~75%。
Hormaphidida
4
DB35/T1685-2017
表A.1(续)
害虫名称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翌年6月中旬成虫出土,8月中、下旬
为出土高峰期。幼虫危害期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7月中旬至10月下旬化蛹,7
长足大竹象
月底8月初至11月下旬羽化为成虫越冬。
Cyrtotrachelusbuqueti成虫出土后以竹笋为补充营养,雌成虫交尾后在径粗2cm以上的笋啄产卵孔随即
Guer产卵。卵多产在距笋梢15cm~50cm处。成虫寿命为40d~70d。
鞘翅目象虫科幼虫5龄。幼虫在笋内蛀食路线成“Z”字形,被害竹笋不能成竹。该虫常与大竹
象混合危害,竹笋被害率达35%以上。老熟幼虫在土中建土室化蛹,并羽化为成虫在土
Curculionidae
中蛹室越冬。
竹
在福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翌年6月中、下旬出土,雌虫以竹笋
笋
大竹笋象为补充营养,出土后取食2d即可交尾产卵,卵产在距笋梢8cm~30cm处。成虫寿
害
Cyrtotrachelus命45d~90d。幼虫多在产卵穴周围及以下25cm~40cm长度的笋肉内取食,幼虫历
虫
期18d~27d。幼虫5龄。
longimanusFabricius
成虫在笋外啄食笋肉,幼虫在笋中取食笋肉,造成退笋、畸形竹或断头竹。幼虫可
鞘翅目象虫科
带笋筒在地上爬行,找适宜处入土。
Curculionidae
是绿竹笋期的重要害虫,以若虫、成虫取食绿竹笋汁液。
黑竹缘蝽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在闽中6月至10月整个绿竹笋期均有危害。5月下
Notobitusmeleagris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先取食嫩芽的汁液补充营养,继而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初孵若
虫行动敏捷,先爬到成虫取食部位吸食成虫穿刺竹笋流出的汁液,3龄方可刺吸竹笋取
Fabricius
食。成虫10月中旬开始寻找隐蔽、干燥的树洞、皮缝、砖石缝等场所越冬。
半翅目缘蝽科
Coreidae
5
平均
合计
30
亩
29
28
日
27
月
26
)
2
25
年年
亩发生面积发生面积亩
24
23
2
推荐标准
- DB34/T 2109-2014 鳡鱼池塘商品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4-2014 毛竹笋早出培育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9-2014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导则 2014-06-01
- DB34/T 2115-2014 黄古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3-2014 鸡粪堆肥生产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1-2014 种鸡本交笼饲养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6-2014 板栗膏药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8-2014 家政服务员等级划分与评定 2014-06-01
- DB34/T 2108-2014 池塘网箱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2014-06-01
- DB34/T 2112-2014 黄山黑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