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18-2023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DB42/T 2018-2023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2018-2023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5-16
实施日期
2023-07-16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50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018—2023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fisheryresources

inlargewaterbodies

2023-05-16发布2023-07-16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2018—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鱼产潜力要素调查与评价.............................................................2

5鱼产潜力估算.......................................................................3

6鱼类资源调查.......................................................................5

7渔业资源评估.......................................................................6

附录A(资料性)记录表...............................................................9

附录B(资料性)鱼类生长分析方程....................................................16

附录C(资料性)综合模型............................................................18

附录D(资料性)年龄结构模型........................................................19

附录E(资料性)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21

I

DB42/T201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敏、何绪刚、刘家寿、徐军、侯杰、李为、郭传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Email:

hbsnab@163.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联系电话:027-87282113,Email:

zhm7875@。

III

DB42/T2018—2023

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评价的术语和定义、鱼产潜力要素调查与评价、鱼产潜力估算、

鱼类资源调查与渔业资源评估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大水面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5147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

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SC/T1149—2020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

SC/T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

SC/T9402—2010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SC/T9429—2019淡水渔业资源调查规范河流

SL167—1996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L395—2007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8588、SC/T1149、SC/T942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大水面largewaterbodies

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的统称。

[来源:SC/T9429-2019,3.1]

渔业资源fisheryresources

水体中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的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的成

体、幼体或幼虫及卵和配子。

[来源:SC/T1149-2020,3.1]

资源量评估fishstockassessment

根据某一目标水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利用科学方法或模型进行定量或定性地确定渔业生物种

1

DB42/T2018—2023

群的种类、数量、生物量、时空分布和变动趋势。

[来源:SC/T9429-2019,3.2]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

在规定的时期内,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的平均重量或数量。

[来源:GB/T8588-2001,]

鱼产潜力fishproductionpotential

指在理想的自然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力的能力。

4鱼产潜力要素调查与评价

调查内容

鱼产潜力要素调查内容包括生物资源及其环境要素调查,其调查项目的主要内容按表1确定。

表1大水面鱼产潜力要素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项目调查内容

水温、透明度、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硝

水质

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总磷、正磷酸盐、叶绿素a

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

着生藻类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

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

鱼类种类组成、鱼类现存量、主要经济鱼类和土著鱼类年龄与生长、渔获物统计

其他水生经济动物虾、蟹、贝类、螺类等经济甲壳类种类组成、现存量、生长、渔获物统计

水质调查与评价

采样点布设和相关指标分析测定应符合GB3838-2002中6的规定。湖泊和水库等大水面营养状态评

价项目应包括总磷、总氮、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其中,叶绿素a为必评项目。对比渔业水

质标准GB11607分析调查大水面水质现状,营养状态评价标准与分级方法应符合SL395-2007中5.1.1

的规定。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调查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样品采集、种类鉴定、计数、生物量计算、数据整理的方法应符合SC/T9402-

2010中4~8的规定。

底栖动物调查

湖泊和水库等大水面底栖动物的采样点选择、样品采集、样品的保存与分析方法应符合SC/T

9102.3-2007中6的规定。

着生藻类调查

2

DB42/T2018—2023

着生藻类的样品采集、种类鉴定、计数、生物量计算、数据整理的方法应符合SL167-1996中9的规

定。

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大型水生植物的定性与定量样品采集、种类鉴定、生物量与覆盖度的计算以及数据整理的方法应符

合SL167-1996中10的规定。

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分析

有机碎屑有机碳样品的采集、含量的检测以及结果计算方法应符合SC/T1149-2020附录A的规定。

5鱼产潜力估算

不同饵料资源鱼产潜力估算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有机碎屑鱼产潜力的简化生产经验

计算,可分别按式(1)~式(6)进行。

𝐵(𝑃/𝐵)𝑎𝑈×100

𝐹=𝐺·····································································(1)

𝐺𝑘

𝐵(𝑃/𝐵)𝑎𝑆

𝐹=𝑏·········································································(2)

𝑝𝑘

𝐵(𝑃/𝐵)𝑎𝑆

𝐹=𝑏·········································································(3)

𝑏𝑘

𝐵(𝑃/𝐵)𝑎𝑆

𝐹=𝐴·········································································(4)

𝐴𝑘

𝑃𝑎

𝐹=𝑧···············································································(5)

𝑧𝑘

𝐶(19.58%𝐴+22.60%𝐵)×3900000

𝐹=𝑠··························································(6)

𝑠3560𝐴+3350𝐵

式中:

FG——浮游植物的鱼产潜力,t;

BG——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P/B——该类饵料生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

a——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最大利用率;

U——大水面表层10m以内的水容量,不足10m的按实际水容量,108m3;

S——渔业面积,km2;

k——鱼类对该类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

Fp——浮游动物的鱼产潜力,t;

Bp——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mg/L;

Fb——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t;

2

Bb——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g/m;

FA——着生藻类的鱼产潜力,t;

2

BA——着生藻类年平均生物量,g/m;

FZ——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鱼产潜力,t;

3

DB42/T2018—2023

PZ——水生维管束植物年净生产量,t;

FS——有机碎屑的鲢、鳙鱼产潜力,t;

CS——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mg/L;

A——水体中鲢占鲢、鳙的生物量百分比,%;

B——水体中鳙占鲢、鳙的生物量百分比,%。

总鱼产潜力与单位鱼产潜力的估算

总鱼产潜力和单位鱼产潜力应分别按式(7)和式(8)计算。

𝐹𝑇=𝐹𝐿+𝐹𝐷+𝐹𝑍·····································································(7)

𝐹𝐽=𝐹𝑇/𝑆············································································(8)

式中:

FT——总鱼产力,t;

FL——滤食性鱼类鱼产力,t;

FD——底层鱼类鱼产力,t;

2

FJ——单位鱼产潜力,t/km。

滤食性与底层鱼类鱼产潜力估算

滤食性和底层鱼类鱼产潜力计算应分别按式(9)和式(10)进行。

𝐹𝐿=𝐹𝐺+𝐹𝑝+𝐹𝑆······································································(9)

𝐹𝐷=𝐹𝑏+𝐹𝐴········································································(10)

式中:

FL——滤食性鱼类鱼产力,t;

FG——浮游植物的鱼产潜力,t;

Fp——浮游动物的鱼产潜力,t;

FS——有机碎屑的鲢、鳙鱼产潜力,t;

FD——底层鱼类鱼产力,t;

Fb——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t;

FA——着生藻类的鱼产潜力,t。

饵料生物最大利用率、饵料系数和P/B系数等参数可按表2确定。

表2饵料生物最大利用率、饵料系数和P/B系数等参数

饵料生物最大利用率(a)(%)饵料系数(k)P/B系数

浮游植物4080100~150

浮游动物301020~40

底栖动物2563~6

着生藻类2010080~120

水生维管束植物251101.25

有机碎屑50200

注:水生维管束植物P/B系数中,B用夏、秋季的平均生物量。

4

DB42/T2018—2023

6鱼类资源调查

调查方案

6.1.1调查方式

大水面鱼类资源调查方式主要包括:

a)基础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地方鱼类志、公开发布的鱼类资源方面的科研论文、渔业部门的统

计资料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

b)访谈:调查者可以通过对当地渔业部门、渔民及相关专家等知情人进行访谈,获取有关资料或

信息;

c)渔获物调查:包括捕捞采样调查和渔获物抽样调查;

d)声学调查等。

6.1.2调查内容

大水面鱼类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等有经济价值的渔业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分布;

b)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

c)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体长、体重、年龄、性别、性腺和食性等生物学特征;

d)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量。

6.1.3调查时间

为准确反映大水面鱼类资源结构和动态,以及其它调查目的和要求,大水面鱼类资源调查按以下方

式进行:

a)资源损失评估时,至少进行1次调查;

b)季节动态调查应不少于2次;

c)全年资源量调查应按春、夏、秋、冬四季进行。

6.1.4站点设置

调查站点的设置可按照棋盘格横竖布置或结合调查对象群体的不同生活阶段和栖息(产卵、索饵、

越冬)场所确定调查站位。

调查设备与器材

调查所需的采样工具、仪器、器具、试剂应符合SC/T9429-2019中4.3的规定。

渔获物数据采集

6.3.1渔具作业时间

根据不同渔获物类型选择渔具和作业时间。定置刺网宜过夜作业12h,流刺网作业3h,钓具作业3

h~5h,笼壶类渔具作业24h,耙刺类作业3h~5h。

6.3.2渔获物数据采集

5

DB42/T2018—2023

综合考虑各种作业方式,每种作业方式不少于3船次(网次)。记录采样站点、渔获物重量、渔船

功率、渔具分类、作业时间等信息。渔具分类按GB/T5147的规定执行,并统计分析渔获物结构和渔船

单日渔获量,记录表参见附录表A.1。

声学调查数据采集

声学调查对调查水域环境的要求、调查船和仪器设备的安装、回声探测仪校正、声学数据的采集、

调查航线、调查航速、调查记录等方法应按SC/T9429-2019中5.2的规定。

渔获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渔获样品的处理与分析按下列步骤进行:

a)渔获样品的收集:采集的渔获物应分别收集,并放入标注采集时间、地点和渔具类型的标签;

b)样品保存:不具备现场分析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冷冻保存;特殊样品宜用纱布(袋)包裹,

放入标记采样信息的标签,置于浓度为5%~10%的甲醛溶液或70%~75%的乙醇溶液的容器

中保存,并向较大的个体体腔内注射固定液,以体腔膨胀为宜。固定液的体积应为动物体积的

10倍以上,应在2d~3d后更换一次;

c)样品的分类与测量:每网次渔获物均应鉴定至种或其他最低分类阶元,按种或其他最低分类阶

元计数和称重,并测量体长范围(贝类除外)和体重范围,记录表参见附录表A.2;

d)收集生物学测定样品:进行生物学测定的物种,每个物种随机取样50尾(个),应包括不同

发育阶段的个体,不足50尾(个)的全部取样,放入标记采集时间、地点和渔具类型的标签,

现场进行生物学测定,或者冷冻保存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

e)生物学测定:按GB/T12763.6-2007中14.3.4的规定,对鱼类、虾类和蟹类进行生物学测定,

记录表参见附录表A.3~A.5;贝类生物学测定参数可参考SC/T9429-2019附录B的相关规

定,记录表参见附录表A.6和表A.7。

7渔业资源评估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估算

7.1.1CPUE估算

调查的时间与频次根据调查水域的情况及调查目的确定。CPUE按式(11)计算。

𝐶

𝐶𝑈𝑃𝐸=········································································(11)

𝑁×𝑡

式中:

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网每小时[kg/(net·h)]或尾每网每小时

[ind/(net·h)];

C——某规格渔具的总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或尾(kg或ind);

N——渔具个数;

t——采样时间,单位为小时(h)。

7.1.2基于CPUE的捕捞量计算

调查大水面的捕捞量F按式(12)计算。

𝐴

𝐹=𝐶𝑃𝑈𝐸×······································································(12)

𝑆

6

DB42/T2018—2023

式中:

F——调查大水面的捕捞量,单位为千克(kg);

A——调查大水面总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S——单次捕捞作业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单船渔获量估算

7.2.1单日平均渔获量估算

调查时间与频次参照6.1进行。调查大水面中渔船的单日平均渔获量Yd,按式(13)计算。

∑𝑛𝑌

𝑌̅̅̅=𝑏=1𝑑·········································································(13)

𝑑𝑢

式中:

𝑌̅̅𝑑̅——一定时期内调查大水面中渔船的单日平均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船每天[kg/(船·d)];

u——调查大水面中作业的渔船数量,单位为船;

b——渔船标号;

Yd——某艘渔船某日的渔获量,单位为千克(kg)。

7.2.2年渔获量的计算

调查大水面的年渔获量Ya,按式(14)计算。

12

𝑌𝑎=∑𝑚=1(̅𝑌̅𝑑𝑚̅̅̅×𝑇̅̅𝑚̅̅)×𝑁····························································(14)

式中:

Ya——调查大水面的年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年(kg/年);

m——调查月份;

𝑌̅̅𝑑𝑚̅̅̅——m月份中调查水域的单日平均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船每天[kg/(船·d)];

𝑁

∑𝑗=1𝑇𝑚

𝑇̅̅̅̅——调查月份中所有渔船的平均作业天数,单位为天每月(d/月),𝑇̅̅̅̅=,Tm为渔船各月

𝑚𝑚𝑁

份的作业天数,单位为天每月(d/月);

N——该大水面的渔船总数量。

声学评估法

以调查大水面断面观测值代表断面两侧各半个断面间距(两条折线的起止点间距的一半)水域内的

平均值。各断面所代表水域资源量之和即为调查范围内的总资源量。

某一给定断面所代表水域内评估种类i的资源尾数之和(Ni,ind),资源量(Bi,g)分别按式(15)

和(16)进行计算。

𝐷∙𝑆

𝑁𝑖=𝑆̅̅𝑎𝑖̅̅·········································································(15)

𝜎̅̅̅𝑏𝑠̅̅̅𝑖

𝐵𝑖=𝑁𝑖∙𝑊̅̅̅𝑖·········································································(16)

式中:

22

𝑆̅̅𝑎𝑖̅̅——断面内评估种类i的平均积分值,单位为平方米每平方米(m/m);

2

𝜎̅̅𝑏𝑠̅̅̅̅𝑖——断面内评估种类i的平均声学散射截面,单位为平方米(m);

D——断面长度,单位为m;

S——断面在岸边的投影长度,单位为m;

7

DB42/T2018—2023

𝑤̅̅̅𝑖——评估种类i的平均体重,单位为克(g)。

鱼类分种类资源量估算

根据获得的总资源量,结合渔获物各种类百分比,推算各种类资源量。

主要经济鱼类生长与食物组成分析

7.5.1主要经济鱼类食物组成分析

采用肠含物分析或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确定调查鱼类的食物组成,分析鱼类的食物关系,估算调查鱼

类的营养级关系,构建调查大水面的食物网结构。

7.5.2主要经济鱼类生长分析

通过拟合体长-体重方程、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及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分析调查鱼类生

长速度与加速度和生长拐点等生长特性。相关的方程参见附录B。

渔业资源评估模型

利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估算渔业与种群相关参数,以回溯种群和渔业捕捞历史,评估渔业活动、

渔业管理对资源的影响,并对渔业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风险分析。因此,渔业资源评估是渔业资源

科学管理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主要有单种群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的综合模型(附录C)

和年龄结构模型(附录D),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的EcopathwithEcosim(EwE)

模型(附录E)。

A

A

8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