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DB41/T 743-2012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4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743-2012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9-17
实施日期
2012-11-17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ofWarmMixAsphaltforPavementConstruction

2012-09-17发布2012-11-1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743—201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分类、符号和代号..................................................................2

4.1分类..........................................................................2

4.2符号和代号....................................................................2

5材料..............................................................................3

5.1温拌添加剂....................................................................3

5.2沥青..........................................................................4

5.3集料..........................................................................4

5.4填料..........................................................................8

5.5纤维..........................................................................8

6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10

6.1适用范围.....................................................................10

6.2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10

6.3温拌添加剂的掺量.............................................................10

6.4温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12

6.5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16

7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16

7.1一般规定.....................................................................16

7.2温拌添加剂的添加.............................................................17

7.3拌制.........................................................................17

7.4运输.........................................................................18

7.5摊铺.........................................................................18

7.6碾压.........................................................................19

7.7开放交通.....................................................................20

8试验方法.........................................................................20

8.1温拌添加剂...................................................................20

8.2集料、矿粉...................................................................20

8.3温拌沥青及温拌沥青混合料.....................................................20

9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20

9.1一般规定.....................................................................20

9.2材料检验.....................................................................20

I

DB41/T743—2012

9.3施工过程检验.................................................................21

9.4交工验收.....................................................................24

附录A(规范附录)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试验方法........................................28

附录B(规范附录)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的试验方法....................................30

II

DB41/T74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霞光、王前东、赵豫生、王明伟、吕小武、孟建党、王立志。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鹏、黄正强、张正珂、黄运军、孟庆东、邵平、张书华、李宇伟、

刘卫东、李志强、郭铁惠、邵景干、韦佑坡、杜潇、韩民、王洁、王小勇、陈天友、高瞻、

马春锋、侯伟、冯道祥、朱仁杰、孙淑勤、李玉磊、周俊红、胡锋、汪德才、苏红生、李红涛、

赵德强、赵子豪。

III

DB41/T743—2012

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分类、符号和代号、材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温拌沥青混合料

施工、试验方法、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表面活性技术、沥青降黏技术的公路与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及养护工程沥青路面

各沥青结构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81化学品的熔点及熔融范围试验方法毛细管法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T776.1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第1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

JT/T798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WMA)

通过温拌添加剂和工艺作用,能够在施工温度低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20℃以上(含20℃,下

同),实现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路用性能相当的沥青混合料。

3.2

温拌添加剂warmmixadditive

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并实现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1

DB41/T743—2012

路用性能相当的添加材料。

3.3

表面活性类温拌技术surfactantbasedWMAtechnology

将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加入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通过拌和过程均匀分散于沥青中,

添加剂的亲油基富集并包裹于沥青的表面,在沥青内部形成暂时性结构润滑膜。温度下降时,润滑膜的

润滑作用降低了沥青与矿料间微观界面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沥青黏度大造成的阻滞作用。碾

压完成后,添加剂的亲水基向矿料表面转移,亲水基与矿料表面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氢键结构,提高了

混合料的抗剥落能力,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的一种新技术。

3.4

沥青降黏类温拌技术viscosityreducerbasedWMAtechnology

将一定比例的低融点有机类添加剂(熔融温度在85℃~110℃之间的材料)加入沥青或沥青混合料

中,通过拌和过程均匀分散于沥青中,使沥青在拌和、碾压高温区域的黏度降低,碾压成型后日常气温

区域的黏度不降低,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的一种新技术。

3.5

温拌施工warmmixconstruction

各等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气温不低于10℃条件下,以节能减排和改善隧道等密闭部位施工环境

为目的,采用温拌技术将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降低20℃以上,实现与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相当的

沥青混合料施工。

3.6

干法添加方式addtoasphaltmixturemixingcylinder

将一定比例的温拌添加剂直接加入沥青混合料搅拌缸中,与沥青、矿料共同拌制成温拌沥青混合料

的添加方式。

3.7

湿法添加方式addtoasphalttank

先将一定比例的温拌添加剂加入沥青中制成温拌沥青,然后将温拌沥青与矿料共同拌制成温拌沥青

混合料的添加方式。

4分类、符号和代号

4.1分类

4.1.1按技术原理分为表面活性剂类、沥青降黏类和沥青发泡类三种类型。其中,沥青发泡类不适用

本标准。

4.1.2按温拌添加剂添加方式分为干法添加、湿法添加两种类型。

4.1.3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半开级配沥青混合

料三种类型。其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不适用本标准。

4.1.4按公称最大粒径分为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和砂粒式五种类型。

4.2符号和代号

2

DB41/T743—2012

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AR——橡胶沥青,AsphaltRubber

ARHM——橡胶沥青混合料,AsphaltRubberHotMixture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HMA——热拌沥青混合料,HotMixAsphalt

MS——马歇尔稳定度

OGFC——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PSV——石料磨光值,PolishedStoneValue

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ngThinFilmOvenTest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ryene-Butadiene-StryeneBlockCopolymer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或StoneMasticAsphalt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

UTFC——超薄磨耗层,Ultra-ThinFrictionCourse

VCA——粗集料骨架间隙率,PercentAirVoidsinCoarseAggregate

VCAD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

VCA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

积的百分率,VoidsinCoarseAggregateofAsphaltMix

V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

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VoidsinMineralAggregate

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WAC——温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WARHM——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RubberHotMixture

WARHM(D)——温拌密级配干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RHM(W)——温拌密级配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RHM(W)-O——温拌开级配湿拌法橡胶沥青混合料

WATB——温拌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W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温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WMA——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MixAsphalt

WOGFC——温拌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WSMA——温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WarmMixStoneMatrixAsphalt

WUTFC——温拌超薄磨耗层

5材料

5.1温拌添加剂

5.1.1一般要求

3

DB41/T743—2012

5.1.1.1与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加入温拌添加剂后应使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降低20℃以

上。

5.1.1.2加入温拌添加剂后的沥青混合料,其路用性能应满足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5.1.1.3温拌添加剂以湿法添加方式加入沥青后,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本标准或设计要求。

5.1.1.4应满足环保要求,添加后不应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5.1.2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

应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使用时保持均匀状态,无悬浮物和沉淀物,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表面活性类温拌添加剂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试验方法

干法添加型湿法添加型

物理形态黄褐色液体琥珀色浓缩液体目测

胺值,mg/g400~560510~610本标准附录B

固含量,%,≥9.099.0本标准附录B

pH值,25℃9.5±1.011.5±1.0本标准附录B

5.1.3沥青降黏类温拌添加剂

应使用包装材料密封,在干燥、通风的室内贮存,使用时不应有结块现象,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沥青降黏类温拌添加剂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项目试验方法

干法添加方式湿法添加方式

温拌添加剂物理形态白色或乳白色颗粒状固体目测

性能熔融温度85℃~110℃GB/T21781

沥青掺入温拌拌和黏度0.17±0.02Pa·s对应的温度降低值≥20℃

JTGE20

添加剂前后的

碾压黏度0.28±0.03Pa·s对应的温度降低值≥20℃T0625

黏温性能

5.2沥青

5.2.1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表3的要求

5.2.2SBS聚合物改性沥青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3橡胶沥青应符合表5的要求。

5.2.4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应符合表6的要求。

5.2.5超薄磨耗层宜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应分别符合表7、表8的要求。

5.2.6道路石油沥青、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以湿法添加方式掺入温拌添

加剂后,各项指标应满足表3~表7的要求。

5.2.7如选用天然沥青或其他沥青类胶结材料,应满足相应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

5.3集料

5.3.1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不宜采用多孔性或内部吸水性强的集料,应符合表9的要求。

4

DB41/T743—2012

表3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标号

指标单位等级试验方法

90号70号

针入度

0.1mm—80~10060~80JTGE20T0604

(25℃,5s,100g)

A-1.5~+1.0

针入度指数PI—JTGE20T0604

B-1.8~+1.0

A4546

软化点(R&B),≥℃B4344JTGE20T0606

C4243

60℃动力黏度,≥Pa·sA160180JTGE20T0620

A2020

10℃延度,≥cm

B1515

JTGE20T0605

A、B100

15℃延度,≥cm

C5040

A2.2

蜡含量(蒸馏法),≤%B3.0JTGE20T0615

C4.5

闪点,≥℃—245260JTGE20T0611

溶解度,≥%99.5JTGE20T0607

密度(15℃)g/cm3实测记录JTGE20T0603

TFOT(或RTFOT)后JTGE20

质量变化,≤%—0.8T0610或T0609

A5761

残留针入度比(25℃),

%B5458JTGE20T0604

C5054

A86

残留延度(10℃),≥cmJTGE20T0605

B64

残留延度(15℃),≥cmC2015JTGE20T0605

注1:A级沥青适用于各个等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任何场合与层次。

注2:B级沥青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城市快速路、主

干路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各个层次。

注3:C级沥青适用于三级及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表4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I-D

针入度(100g,5s,25℃)0.1mm40~60JTGE20T0604

针入度指数PI,≥—0JTGE20T0604

延度5℃,5cm/min,≥cm20JTGE20T0605

软化点TR&B,≥℃60(75)JTGE20T0606

5

DB41/T743—2012

表4SBS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

技术指标

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I-D

JTGE20

运动黏度135℃,≤Pa·s3

T0625、T619

闪点,≥℃230JTGE20T0611

溶解度,≥%99JTGE20T0607

弹性恢复(25℃),≥%75JTGE20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5JTGE20T0661

JTGE20

质量变化,≤%±1.0

T0610或T0609

TFOT(或RTFOT)

后残留物针入度比(25℃),≥%65JTGE20T0604

5℃延度,≥cm15JTGE20T0605

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软化点宜提高至75℃。

表5橡胶沥青(AR)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道路石油沥青—90号、70号—

180℃旋转黏度Pa·s2.0~4.0JT/T798附录B

针入度(100g,5s,25℃)0.1mm40~8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58JTGE20T0606

弹性恢复(25℃),>%55JTGE20T0662

延度5℃,5cm/min,>cm10JTGE20T0605

表6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针入度(100g,5s,25℃),≥0.1mm4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80JTGE20T0606

延度(15℃),5cm/min,≥cm50JTGE20T0605

闪点,≥℃260JTGE20T0611

薄膜加热试验(TFOT)后的质量变化,≤%0.6JTGE20T0609

黏韧性(25℃),≥N•m20JTGE20T0624

韧性(25℃),≥N•m15JTGE20T0624

60℃黏度,≥Pa.s20000JTGE20T0620

表7超薄磨耗层(UT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

针入度(100g,5s,25℃),≥0.1mm50JTGE20T0604

软化点TR&B,≥℃75JTGE20T0606

5℃延度,5cm/min,≥cm30JTGE20T0605

密度,15℃g/cm3实测JTGE20T0603

6

DB41/T743—2012

表7超薄磨耗层(UTFC)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续)

指标单位技术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