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1/T 243-2022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
DB3401/T 243-2022 The standard for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合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合肥瑶海区笑童颜康复中心、合肥市包河区芳草地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合肥市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中心、合肥瑶海区昕艺听觉言语康复中心。
- 起草人:
- 张晓莉、董海丽、王彦艳、武菊梅、王丽、丁勇、李鸣、刘亚琳、杨柱、孟静、程海燕、李玲英、计恩芳、郭小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99
CCSA00
3401
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
DB3401/T243—2022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
2022-5-9发布2022-5-9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01/T24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4.1服务机构.........................................................................1
4.2场地、环境.......................................................................1
4.3设施设备.........................................................................2
4.4服务人员.........................................................................3
4.5档案管理.........................................................................3
5康复服务要求.........................................................................3
5.1接案建档.........................................................................3
5.2签订协议.........................................................................3
5.3评估安置.........................................................................4
5.4制定阶段性康复计划...............................................................4
5.5康复实施.........................................................................4
5.6康复效果评估.....................................................................5
5.7结档.............................................................................6
5.8康复随访.........................................................................6
6评价与改进...........................................................................6
6.1评价.............................................................................6
6.2改进.............................................................................6
附录A(规范性)初期评估........................................................7
A.1初期评估表.......................................................................7
附录B(规范性)持续评估.......................................................11
B.1持续评估表......................................................................11
I
DB3401/T24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合肥市残疾人康复中
心、合肥瑶海区笑童颜康复中心、合肥市包河区芳草地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合肥市蜀山区春语儿童康复
中心、合肥瑶海区昕艺听觉言语康复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晓莉、董海丽、王彦艳、武菊梅、王丽、丁勇、李鸣、刘亚琳、杨柱、孟静、
程海燕、李玲英、计恩芳、郭小平。
II
DB3401/T243—2022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康复服务要求、服务评价及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机构提供的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675玩具安全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9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16296.2-2016声学测听方法第2部分:用纯音及窄带测试信号的声场测听
GB24436康复训练器械安全通用要求
JGJ3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听力残疾hearingdisability
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以及言语声,以致
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来源:GB/T26341-2010,4.3]
3.2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hearingrehabilitationserviceforchildren
由专业人员为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咨询、助听设备选配、助听效果评估、听能管理等的
过程。
4基本要求
4.1服务机构
4.1.1应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宜取得教育或医疗资质。
4.1.2应建立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档案、安全与应急、人力资源、财务等规章制度。
4.2场地、环境
1
DB3401/T243—2022
4.2.1机构在基地选择、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上应符合JGJ39的要求,康复训练区应设置在公共建筑
的三层以下。
4.2.2机构如使用租赁房舍,应租赁合法合规建设、独立、安全的房舍,租赁期应不少于3年,且开
办者应提供房屋产权证明材料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租赁契约。
4.2.3公共区域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设有明显标识,并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9的要
求。
4.2.4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菌。
4.2.5场地总面积应不少于300㎡,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0㎡,场地应独立,无安全隐患,应
在醒目位置张贴户外活动保护助听设备安全须知。
4.2.6应有专供残疾儿童使用的卫生间。
4.3设施设备
4.3.1功能房间
4.3.1.1应设置测听室,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测听室内环境声压级应符合GB/T16296.2-2016
中第6章的要求。
4.3.1.2应设置集体训练室至少2间(包括亲子教室),每间场地面积不低于2㎡/人,采用单元式
布局,应进行吸音降噪处理,本底噪声应小于45dB。
4.3.1.3应设置个别训练室,个别训练室与机构在训儿童配比应不低于1:6,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8
㎡,应进行吸音降噪处理,本底噪声应小于35dB。
4.3.1.4应设置玩教具及图书陈列室,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30㎡。
4.3.1.5应设置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家长培训室/儿童评估室/教师培训室/资料室)至少2间,
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
4.3.1.6应单独设立档案室,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20㎡,专项用于收集、保存记录听力残疾儿童个
体生长、康复和发展情况的档案数据。
4.3.2设施配备
4.3.2.1功能房间内的设施配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设施配备
序号功能房间功能房间内设施
1测听室应配备测听设备或便携式听力计
应配备儿童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合儿童特点的教
2集体训练室学挂图、卡片及相关教具等,班级中有三种以上的区角,材料的投放具
有丰富性、层次性和适合性
3个别训练室应配备个别化训练课程表、个训用桌椅、图书、玩教具等
应配备玩具架及玩教具、图书、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工具、希-内学习能
4玩教具及图书陈列室
力评估工具、格雷费斯评估工具、助听设备保养包等
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家长培
应配备接待用桌椅、档案柜、电脑、电脑桌椅;供家长学习、借用的康
5训室/儿童评估室/教师培训室/资料
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等
室)
6档案室应配备档案柜、监控设施
2
DB3401/T243—2022
4.3.2.2康复训练器械应符合GB24436的要求。
4.3.2.3玩具、玩教具应符合GB6675的要求。
4.4服务人员
4.4.1机构应配备管理人员、听力技术人员、专职教师(包括听觉口语师、言语矫治师)、档案管理
人员(可兼)、保育员(可兼),宜配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4.4.2管理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听力残疾儿童康复相关知识,具有三年以上管理经验。
4.4.3听力技术人员应持有助听器验配师资质,经过听力学专项技能培训,具备听力、言语、智力等
评估能力。
4.4.4专职教师(包括听觉口语师、言语矫治师)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持有教师资格证,经过专业
技能培训,具备听觉言语康复评估和教学能力,与听力残疾儿童的配比应不低于1:6。
4.4.5档案管理人员(可兼)应经过培训,具备档案管理和信息、图片处理技能。
4.4.6保育员(可兼)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持健康证,接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与听力残疾儿童
的配比应不低于1:10。
4.5档案管理
4.5.1机构应为听力残疾儿童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形式可包括文字、图像、影音资料。宜建立电子档
案。档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基本资料:基本信息、诊断证明、听力学检测等;
——协议资料:服务协议、保险协议等;
——评估资料:初期评估记录、中期评估记录、末期评估记录等;
——教学资料:康复计划、教学方案、训练记录等。
4.5.2与听力残疾儿童有关的档案应保存至其离开机构5年。
5康复服务要求
5.1接案建档
5.1.1收集听力残疾儿童基本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既往康复史及康复效果;
——听力残疾情况;
——听力残疾产生原因;
——其他疾病及残疾情况;
——有无过敏史、家族遗传性疾病;
——家庭基本信息。
5.1.2初步了解听力残疾儿童的问题与需要。
5.1.3为听力残疾儿童建立康复档案。
5.2签订协议
机构应与听力残疾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协议等,明确规定康复服务的内容、标准、方式、时
间、收费、退费和投诉处理程序等必要事项,提示听力残疾儿童家长相关风险。
3
DB3401/T243—2022
5.3评估安置
5.3.1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初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听觉能力评估;
——语言能力评估;
——认知与学习能力评估。
5.3.2初期评估应按照附录A和附录B规定的内容进行并做好记录。
5.3.3专职教师(包括听觉口语师、言语矫治师)应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评估结果提供适合的安置及
康复训练建议。
5.4制定阶段性康复计划
5.4.1根据初期评估的结果制定康复目标,康复目标应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短期目标:最迫切、最容易解决的功能性改善;
——长期目标:参与日常活动的功能性改善。
5.4.2应根据评估结果,紧密结合听力残疾儿童不同年龄段、听觉年龄等,制订科学合理的阶段性个
性化康复计划和目标方案,具体康复计划的实施依据5.5康复实施的内容。
5.5康复实施
5.5.1服务内容
5.5.1.1听能管理
通过开展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和调试、人工耳蜗调试、辅听设备选配等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适宜
的听觉放大输入,使其尽可能获得与实际年龄相适应的的口语接受和表达交流、语言发育的机会,减少
永久性听力损失带来的听觉剥夺的影响。
5.5.1.2听觉言语功能训练
5.5.1.2.1听能发展
应包含察觉、分辨、识别、理解方面的训练。
5.5.1.2.2言语发展
应包含发音、超语段、音素(音节式仿说)到词语、细部功能字、四声及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5.5.1.2.3语言发展
应包含语言的组成(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训练。
5.5.1.2.4认知发展
应包含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记忆等)方面的训练。
5.5.1.2.5沟通发展
应包含轮替、眼神注视、礼貌用语、开启互动话题、主动提问、沟通策略、维持话题等方面的训练。
5.5.1.3社会融合活动
4
DB3401/T243—2022
组织听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开展文化、体育、娱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社会融合,为听力残疾
儿童入园(入学)提供必要指导、支持和帮助。
5.5.1.4支持性服务
5.5.1.4.1对进入机构的听力残疾儿童家长定期进行培训和康复指导,使其了解基本的康复医学和康
复教育知识,初步掌握康复训练方面的技能技巧并能运用到日常训练中。
5.5.1.4.2对有心理咨询、辅导、治疗需求的听力残疾儿童及家庭,由心理咨询师按照专业操作规范
提供筛查、诊断和干预服务。
5.5.1.4.3在机构或社区内开展康复咨询与宣传服务。
5.5.2服务方法
5.5.2.1总体要求
5.5.2.1.1机构应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安排并细化“月—日”康复训练活动,遵从听力残疾儿童生理
发育和行为特征开设相关课程,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幼小衔接适应性康复训练项目。
5.5.2.1.2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专职教师(包括听觉口语师、言语矫治师)应按照听能管理
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根据教学计划开展康复教学活动,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听能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确
保听力残疾儿童的听觉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5.5.2.2个别化训练
针对听力残疾儿童在康复训练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能力不足问题,以及在情绪管理、沟通与行为支
持、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对其进行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一对一训练。
5.5.2.3集体训练
5.5.2.3.1通过早期学前教育,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大领域的集体
训练,促进听力残疾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其成为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成功参与者。
5.5.2.3.2开展集体训练,专职教师(包括听觉口语师、言语矫治师)与听力残疾儿童的比例应不低
于1:10。
5.5.3服务频次
5.5.3.1每个康复周期应至少进行2次助听设备的检测、调试和保养。
5.5.3.2每日的基本康复训练应不少于2.5h,其中个别化训练应不少于0.5h,集体训练应不少于1h。
5.5.3.3每个康复周期开展社会融合活动应不少于6次,每次应不少于1h。
5.5.3.4支持性服务每月应不少于1次。
5.6康复效果评估
5.6.1在阶段性康复计划实施后,应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包括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
5.6.2在康复实施满5个月时应进行中期评估,总结上一阶段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此为依据调整或制定下一阶段康复计划。
5.6.3在康复实施满一个周期时或听力残疾儿童离开机构时应进行末期评估,评定听力残疾儿童在该
机构的康复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和训练效果,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康复周期的康复计划。
5.6.4在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后,对于康复效果不明显的听力残疾儿童,如有必要,应组织专家进行
5
DB3401/T243—2022
个案会诊,根据专家会诊意见调整康复计划。
5.6.5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应按照附录A和附录B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并做好记录。
5.6.6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后康复计划的实施,依据5.5康复实施的内容。
5.7结档
5.7.1在一个康复周期结束后,应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结档,根据听力残疾儿童的需要,继续转
入下一康复周期或进行转介。
5.7.2对于需要转入其他康复机构或普通教育机构的听力残疾儿童应进行结训评估并提供安置建议。
5.8康复随访
应对离开机构的听力残疾儿童进行跟踪回访一年,每半年回访一次,填写随访记录录入档案并持续
进行康复指导。
6评价与改进
6.1评价
6.1.1评价方式
机构可采用满意度调查、自查评定、召开家属或家长会议、上门家访等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宜采
用服务现场综合评估的第三方评价。
6.1.2评价指标
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康复评估情况,应达到100%;
——康复建档情况,应达到100%;
——助听设备适配情况,应达到100%;
——康复训练效果,应达到85%;
——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应达到90%;
——康复随访情况,应达到100%。
6.1.3评价频次
6.1.3.1宜每个康复周期进行两次满意度调查及自查评定。
6.1.3.2宜每个康复周期进行一次第三方评价。
6.2改进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3381-2012 出口食品中烟曲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质谱/质谱法 2012-12-12
- SN/T 3382-2012 出口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 2012-12-12
- SN/T 3331-2012 低熔点聚酯复合纤维的鉴别方法 2012-12-12
- SN/T 3315.7-2012 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定量分析 第7部分: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法 2012-12-12
- SN/T 3380-2012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2012-12-12
- SN/T 3315.3-2012 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定量分析 第3部分:锌酸钠法 2012-12-12
- SN/T 3316-2012 羽毛绒与化学纤维混合材料定量分析方法 2012-12-12
- SN/T 3315.5-2012 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定量分析 第5部分:混酸法 2012-12-12
- SN/T 3340-2012 与皮肤接触服装附件镍释放检测方法 2012-12-12
- SN/T 3315.6-2012 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的定量分析 第6部分:盐酸法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