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09-2018 公路工程设计导则

DB11/T 1509-2018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guideline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509-2018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04
实施日期
2018-10-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09—2018

公路工程设计导则

Guidelineofdesignonhighwayengineering

2018-04-04发布2018-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509—2018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体设计............................................................................2

4.1一般规定........................................................................2

4.2方案设计........................................................................2

4.3设计要点........................................................................3

5路线................................................................................4

5.1一般规定........................................................................4

5.2路线交叉........................................................................5

6路基...............................................................................7

6.1一般规定........................................................................7

6.2一般路基........................................................................7

6.3特殊路基........................................................................9

6.4路基排水........................................................................9

6.5路基防护与支挡.................................................................10

6.6改扩建设计.....................................................................11

7路面...............................................................................12

7.1结构组合设计...................................................................12

7.2结构厚度设计...................................................................18

7.3材料要求.......................................................................18

7.4改扩建设计.....................................................................24

7.5配合比设计.....................................................................26

7.6其它注意事项...................................................................26

8桥梁工程...........................................................................26

8.1一般规定.......................................................................26

8.2上部结构.......................................................................27

8.3下部结构.......................................................................27

8.4桥梁构件标准化.................................................................28

8.5桥梁伸缩缝设计.................................................................28

8.6桥面铺装.......................................................................28

8.7桥面防水、排水.................................................................28

8.8搭板...........................................................................29

8.9钢结构防腐.....................................................................29

8.10改扩建设计....................................................................29

8.11桥型图和说明书的要求..........................................................29

9隧道..............................................................................29

9.1一般规定.......................................................................29

I

DB11/T1509—2018

9.2隧道建筑限界...................................................................30

9.3隧道洞门.......................................................................30

9.4隧道衬砌和明洞.................................................................30

9.5抗震设计.......................................................................31

9.6隧道不良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31

9.7辅助坑道.......................................................................31

9.8隧道防灾.......................................................................31

9.9其它注意事项...................................................................32

10交通安全设施......................................................................32

10.1总体设计......................................................................32

10.2交通标志......................................................................32

10.3标线..........................................................................38

10.4防撞设施......................................................................39

10.5积水和地质灾害路段综合设施....................................................39

10.6节能环保措施..................................................................39

10.7其他..........................................................................39

11管理与服务设施....................................................................40

11.1一般要求......................................................................40

11.2管理及服务站点................................................................40

11.3公路检查站....................................................................40

11.4主线监控设施..................................................................40

11.5隧道监控设施..................................................................41

11.6通信设施......................................................................41

11.7供配电设施....................................................................41

11.8照明设施......................................................................42

11.9隧道通风设施..................................................................42

11.10隧道消防设施.................................................................42

11.11改扩建机电设施...............................................................43

12绿化.............................................................................43

12.1一般规定......................................................................43

12.2绿化效果......................................................................43

13工程造价..........................................................................44

13.1基本要求......................................................................44

13.2工程造价控制..................................................................44

13.3工程造价编制..................................................................44

14城镇化公路设计....................................................................45

14.1一般规定......................................................................45

14.2横断面布置....................................................................45

14.3非机动车交通..................................................................48

14.4行人交通系统..................................................................48

14.5公交停靠站....................................................................48

14.6平面和纵断面..................................................................49

14.7道路排水......................................................................49

14.8道路照明......................................................................50

II

DB11/T1509—2018

14.9道路绿化......................................................................50

15农村公路设计......................................................................50

15.1一般规定......................................................................50

15.2横断面........................................................................50

15.3路基..........................................................................50

15.4桥涵..........................................................................50

15.5隧道..........................................................................51

15.6路线交叉......................................................................51

15.7交通安全设施..................................................................5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控制要素.....................................................5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设计方案编制.................................................53

参考文献.......................................................................55

III

DB11/T150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中咨泰克交通工

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道桥碧目新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中阁、刘长革、张新海、王众毅、杨秀峰、张明亮、王栋、赵亚男、

胡永立、李波、马凡、洪浩、肖旭刚、于海臣、马德林、陈东、齐琳、李跃红、刘纯、李太芳、

杨刚、王子峰、杨永平、王彦旭、路宁、李洪涛、陈运飞、陈倬、徐东、陈春羽、吴宁、徐海

斌、杨陈、刘常平。

IV

DB11/T1509—2018

公路工程设计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的总体设计以及路线、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隧道、交通安

全设施、管理与服务设施、绿化、工程造价、城镇化公路设计及农村公路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一级及以下公路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969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64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CJJ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GA/T1215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

HG/T3656钢结构桥梁漆

JC/T974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JC/T975道桥用防水涂料

JGJ5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01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D70/2-01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G/TD70/2-0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T327公路桥梁伸缩装置

1

DB11/T1509—2018

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939公路LED照明灯具

DB11/776.3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DB11/844公路护栏设置规范

DB11/T916废胎橡胶沥青路用技术要求

DB11/1116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化公路urbanizationhighway

处于规划的城(乡)镇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工业区、物流园区、综合开发区等)及

其它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公路。

3.2

农村公路ruralhighway

纳入本市相关规划,并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包括

乡道、村道范围内的桥梁、隧道和涵洞。

注:乡道是指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

公路;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

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3.3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寿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

施工、运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4总体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工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可分为方案设计、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所有项目均应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应符合本标准4.2规

定,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满足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的规定。

4.1.2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含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涉及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

杂的山区或重要节点(大型桥梁、隧道、路线交叉)的项目,应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

计;其他项目可直接进行包含初步设计的施工图设计。

4.1.3设计控制要素见附录A。

4.1.4设计方案编制的要求见附录B。

4.2方案设计

2

DB11/T1509—2018

4.2.1方案设计阶段应以规划方案(规划条件)为依据开展工作。由于项目上位规划、功

能定位、建设条件、投资主体、设计标准等发生变化,导致批复意见无法执行时,应进行

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法。应上报审批部门对批复意见进行调整。

4.2.2方案设计应加强对控制点和走廊带的研究工作,应针对项目的路网结构、路网整体

功能、交通量及交通特征分析、区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论证。

4.2.3方案阶段应对沿线农用通道、相交支路路口、涵洞、预留地方灌溉管线等设施的合

理布设征求地方政府意见。

4.3设计要点

4.3.1总体设计中应综合各专业设计内容,使各专业设计成为完整设计的一部分。总体设

计应确定总体要求,各专业设计均应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各专业、各细节的设计手法和目

的均应体现共同主题,追求共同效果。

4.3.2总体设计应将“集约利用通道资源、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

能源、大力推行废旧材料再生循环利用”作为设计原则,应在工程设计阶段将公路的运营

和维护纳入考虑,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4.3.3应协调好外部诸环境与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应合理确定项目及其各分项的技术

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界面划分和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成果的合理性、完整性、

系统性、统一性,有助于项目功能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有助于项目各专业间的协调统一。

4.3.4总体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设施,减少拆迁占地。用地线应控制在红线范围内。

应严格保护土地资源、避让基本农田、解决耕地超占、减少土地分割、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程度。

4.3.5总体设计应注意地区特性与差异,应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减少施工对交通通行的

影响。

4.3.6应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洪评、地质灾害、地震安

全、压覆矿藏、占地、社会稳定等专项评价(估),对于重大结构物(大桥、长隧等)应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项目宜开展安全风险专项评价。设计中应采取针

对性技术措施并且不违背专项评价批复意见。应将发生的费用纳入项目投资。

4.3.7应推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化。各专业应相互配合有利于标准化设计。

4.3.8相关阶段基础资料应全面、准确、可信,方案阶段可采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初步

选线,应对既有路相关资料、相交道路、用地、管线、河道、桥梁、铁路、轨道、村镇、

文物、古树等进行现场踏勘校核及外业调查;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地形图测量,平原区

1:500-1:1000,山区1:1000-1:2000;应对道路、中小桥详勘,重大结构物初勘进行地质

勘查委托。

4.3.9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互协调,总体设计中应有景观设计专项内容。

4.3.10道路排水设计应以城市排水规划方案、规划条件或相关规划资料为依据开展工作,

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或排水方案,再进行设计。属市政界内的道路排水设计

应与市政排水系统相结合,按市政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城郊界应建立独立的排水

系统,增加必要的线外工程和穿越道路的涵洞、涵管工程,以确保汛期排洪安全;公路中

应加强下凹式桥涵、隧道等重点结构物的排水设计,合理选择设计标准。

4.3.11公路应探索海绵城市关于“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的对策。可

考虑将雨水蓄存、充分利用、并加以防范。应加强原有的周边水系及管渠系统的保护,使

之正常运行。应对径流污染进行控制,排蓄结合渗透补充地下水。景观设计中宜加入雨水

与水环境因素。城镇化公路排水应参考市政道路进行设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可

大量采用土质植草边沟;应完善桥梁雨水收集系统、蒸发池等蓄水构造物。

3

DB11/T1509—2018

4.3.12道路路线布设、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布置、结构物型式的选择都应充分考虑对噪

音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3.13道路前期踏勘中应加强对沿线居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调查工作,路线布设时

应合理避让。

4.3.14工程设计、建设和运维的所有各方应从工程全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造施

工、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

4.3.15公路改扩建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公路改扩建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一至三级公路服务水平宜在降低到

三级服务水平下限之前,四级公路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b)改扩建公路的设计速度确定,应结合现有公路周边地形、地貌,综合考虑改扩建公

路功能定位、建设条件、运行速度、土地利用等因素,如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灾

害、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局部路段可维持原设计速度,

一、二级公路维持原设计速度的路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

c)一至三级公路改扩建时,应作交通导改的设计方案;

d)公路改扩建时应对既有公路进行调查与评价;

e)公路改扩建时对既有公路调查应采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测量、试验检测等手段。

资料收集宜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等相关资料;

f)应运用经验判断、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承载能

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5路线

5.1一般规定

5.1.1公路选线应遵循“安全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并与技术指标相协调”的原则,

正确处理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关系,公路建设与占地、拆迁的关系,合理利

用路线走廊带,应将占地作为路线方案选择和优化的重要因素,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节约占地。

5.1.2应根据路线在路网中的位置、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路线走廊带范围的规划布局、自

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建设条件,确定本项目起讫点、主要控制要素、路线走

向布局以协调与之相关的铁路、河道、道路、管线等其他项目基本要求及衔接关系,合理

避让村落、文物、军事设施、古树、高压走廊等重要地物、不良地质区域(活动断裂带、

大型滑坡、泥石流等)以及环境敏感点。

5.1.3路线布设应充分改善既有道路的联通,保证区域内生产生活的需要,尽量避免对村

镇的分割,减少过境交通对村镇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应考虑公路经过村镇给沿线居民出

行带来的影响,必要时应在公路外侧单侧或双侧设置辅路系统,集散地方交通出行。一级

公路宜做到近村镇而不进村镇。

5.1.4路线布设应充分考虑水库、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河流等水资源敏感区的特殊功能要

求,应进行专项排水设计,应对道路雨水集中收集、净化再排除,严禁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5.1.5各级公路线形设计应使之在视觉上诱导视线,在心理上感到舒适和安全,应保持线

形的连续性、同沿线环境相协调。应以运行速度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线形设计,应保

障行车安全、连续流畅。

5.1.6路线布设时,应避让古树,应优先考虑避开整片的林木,做到尽量少伐(移)树。

5.1.7路线起讫点应和既有规划道路相衔接,并充分考虑位置、高程、断面及附属设施的

衔接。不同技术标准道路相接时应设置过渡段。路线起讫点和拟建公路相接时,应进行控

4

DB11/T1509—2018

制测量点联测;和既有公路相接时,应实地测量既有道路几何参数。起、终点在市界、且

市外道路也处于新、改建中,应提前进行技术衔接。

5.1.8平原区公路应采用零填或填方路基不高于原状地面1.5m的低填路基。一般市区、

平原地区主线桥梁路桥分界高度应控制为4m~7m。山区公路高填方路段高于12m应布设桥

梁代替路基。支线上跨桥梁的分界高度可以适当提高。

5.1.9平原区公路若下穿铁路或受限制不能跨越相交道路必须采用下挖式路基时,应做好

防排水设计并提出整体安全保证措施。

5.1.10公路改扩建项目应遵照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应按规定公路等级的技术指标,

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山区公路提级改建局部受限制路段,在不影响行车安全性的

前期下,平面、纵断面中技术指标经充分论证后可维持原设计标准,横断面设计可在保证

功能的情况下采用灵活的布置。

5.1.11公路改扩建项目应根据现行标准对运营阶段评价的规定收集资料,调查交通量及

事故资料,并进行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测量。根据现行标准对运营阶段评价的要求,结

合道路等级进行既有公路设计符合性以及安全性评价。既有公路运营阶段存在安全隐患的

路段,在路线设计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不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可维持既有公路现况。

5.1.12改扩建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方案,结合既有公路利用与改造要求,合理确定指

标。

5.1.13改扩建公路应结合既有公路两侧用地、拆迁、树木情况,合理选择单侧加宽或两

侧加宽的横断面布置方式。

5.1.14改扩建公路平面设计中应对拼宽路段进行线形拟合,在不影响交通功能与行车安

全的前期下,尽量利用既有公路。

5.1.15改扩建公路纵断面设计中,既有公路路基高度不满足设计水位要求时,应抬高纵

断面线形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防水墙;纵断面线型应通过对既有公路的线性拟合,以

既有构造物为控制点,结合既有桥梁改造利用的方案,满足路面加铺和补强的需要进行设

计。

5.1.16二级及以上的干线公路应进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二级以下公路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

5.1.17应根据区域规划和交通需求,研究设置慢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慢行交通系统应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行人、非机动车的使用要求,加强和公共交通系统无缝衔接。

城镇化路段应通过利用和整合土地,拓展慢行系统空间,细化慢行道路和景观设计,提升

环境质量。

5.2路线交叉

5.2.1一般规定

5.2.1.1应根据建设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等因素拟定适宜的路线交叉形式和交通管理

方式。

5.2.1.2路线交叉宜采用平面交叉,按道路性质进行交通管理;位于村镇路段、横向交通

量大、车辆混行严重路段,平面交叉可采用信号灯管理;直行和横向交通量均较大,采用

信号灯管理直行交通延误较严重时,可采用立体交叉。

5.2.2平面交叉

5.2.2.1平面交叉设计方案应满足设计年限初的服务水平要求及设计年限末的通行能力

要求。对于分期实施的平面交叉,应对远期方案一并考虑,应使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能良

好地结合。预留远期方案用地条件。

5.2.2.2平面交叉交角应大于60°,当交角不满足要求时:

5

DB11/T1509—2018

a)应根据平面交叉条件及各向车流的大小,合理地组织交通。必要时可禁行部分次要

流向,利用路网疏解,确保主要流向的安全与通畅;

b)可将相交道路进行改移设计。

5.2.2.3三级及以上公路的平面交叉均应根据交通需求进行渠化设计,宜采用信号灯控

制。

5.2.2.4被交路顺接段应纳入平面交叉设计范围,其延伸长度应以平纵横断面和路面改建

与既有道路顺接为准。位于村镇路段的平面交叉宜满足GB50647要求。平面交叉设计应满

足以下要求:

a)平面交叉设计应与公交停靠站统一考虑,根据公交线路走向、平面交叉交通状况,

结合站点类别、规模、用地条件合理确定,并保证乘客安全,方便候乘、换乘、过街,有

利于公交停靠,且不影响平面交叉通行能力;

b)平面交叉机动车设计交通量应区分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合理确定进口道车道数以

及各转向车道数的分配;

c)公路平面交叉内的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

d)进口道长度包括展宽渐变段与展宽段组成,渐变段最小长度20m~30m;展宽段最小

长度30m~90m,与三级公路相交取下限,与一级公路相交取上限;

e)出口道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展宽段最小长度30m~60m,交通量

大的一级公路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当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再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

最小长度不宜小于20m。

5.2.2.5互通立交匝道与既有公路平面交叉时,应按规划和交通需求对被交路进行改扩

建,应设置变速车道及渐变段、左转弯等待车道、分隔岛等设施;当被交路平纵面线形不

满足设置平面平交条件时,应予改建。菱形、部分苜蓿叶形等互通立交在被交路上设置两

处平面平交,两处平面平交之间的被交路局部路段应加宽,并不应设置人行横道线。

5.2.2.6纵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纵面线形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b)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在0.3%~3%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

分宜以0.5%~2.0%的上坡通往平面交叉。平面交叉范围内应进行单独的竖向设计及合理设

置排水设施;

c)主要公路在平面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要公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

的横坡;

d)不应在平面交叉范围内设凹形变坡点,不应在平面交叉范围内设置纵坡的最低点。

5.2.3立体交叉

5.2.3.1满足以下条件时,宜按交通需求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a)两条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

b)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足或存在潜在交通安全隐患的一级公路;

c)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

5.2.3.2应根据功能、交通量和场地条件拟定互通式立体交交形式,宜采用全互通式立体

交叉。非收费公路优先采用部分苜蓿叶形,占地受限时方可采用菱形,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形成堵点。

5.2.4其他路线交叉

5.2.4.1整条公路人行过街设施应统一考虑,要考虑公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和规划,应适当

超前考虑预留足够的人行过街设施。宜根据平面交叉形式布设平面交叉处人行过街设施,

6

DB11/T1509—2018

宜根据道路两侧特殊用地(如学校、医院、商业、敬老院等)考虑路段上的人行过街设施。

应优先考虑行人平面过街。

5.2.4.2新建轨道交通上跨既有公路时,桥梁应考虑公路远期规划断面并考虑公路拓宽的

方式布设桥孔。轨道交通桥梁承台如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埋深应预留足够深度(大于5m)。

桥墩应做好防护。

5.2.4.3普通公路与既有铁路交叉应征求铁路部门意见。应根据铁路部门预留的空间选择

下穿或者上跨铁路的分离式立交方案,方案应进行投资对比分析。

6路基

6.1一般规定

6.1.1路基设计时应收集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地震)、筑路

材料等资料,应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勘察试验工作,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

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

6.1.2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合理确定路基方案,做好综合设计。

6.1.3路基设计前应对高填深挖、挡土墙、河道改移等重要工点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和测

量工作。对于早期修建的山区公路挖方边坡因施工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路段,除进行地

质勘察外,还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价。

6.2一般路基

6.2.1路基横断面

6.2.1.1应结合区域特点、规划要求及实际条件,对路基横断面布置进行优化、论证。

6.2.1.2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应计入中间带、爬坡车道、加(减)

速车道、避险车道、慢车道的宽度。

6.2.1.3规划方案(条件)对公路断面有要求的,应优先采用规划断面。当未采用规划断

面时,应论证说明其合理性并上报规划部门审批。当用地范围与规划红线有冲突时,应结

合沿线具体情况调整横断面布置、竖向设计、边坡防护等,或经相关单位协调解决。

6.2.1.4规划方案(条件)对公路断面没有要求的,应根据公路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断面布

置,并论证说明其合理性,应满足一般值要求,不宜采用最小值。

6.2.1.5规划方案(条件)对公路断面没有要求且途经景区、村庄等人口密集区域时,横

断面布置应考虑慢行系统及公交停靠站需求。

6.2.1.6遇到特殊情况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当遇桥梁墩柱基础、挂牌古树等时,在满足道路建筑限界的情况下,宜采用设置分

隔带、绿化带的方式合理调整道路断面布置,减少迁建、砍伐、移植等工程;

b)当路基横断面宽度大于12m时,结合规划、实际条件及交通组成情况,宜参照城镇

化公路、城市道路优化断面布置,并设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引导交通分向、分道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