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117-2023 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35/T 2117-2023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ible mushrooms (wood) are provided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2117-2023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19
实施日期
2023-09-19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原则,规定了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描述了防控档案的溯源内容。本文件未涉及生物防控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菇棚(房)栽培茶树菇、秀珍菇、香菇、银耳、毛木耳、平菇、滑菇、猴头菇等木生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黑木耳、灵芝、长根菇、大杯蕈及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鹿茸菇等木生食用菌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屏南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建宁日鑫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谢福泉、庄学东、陈剑侠、肖淑霞、黄志龙、吴敏文、杨永彬、雷银清、郑峻、周修赵、杨建木、陈仁财、李昕霖、汤坤鹏、赖淑芳、施乐乐、黄蓉梅、陈星杭、许梅榕、董贵发。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6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117—2023

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integratedpestmanagementofwoodyediblefungi

2023-06-19发布2023-09-1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211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防控原则...........................................................................2

5农业防控...........................................................................2

6物理防控...........................................................................5

7化学防控...........................................................................5

8防控档案...........................................................................6

附录A(资料性)食用菌生产上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和常见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7

附录B(资料性)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档案记录事项................................12

参考文献.............................................................................13

I

DB35/T211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屏南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建宁日鑫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福泉、庄学东、陈剑侠、肖淑霞、黄志龙、吴敏文、杨永彬、雷银清、郑峻、

周修赵、杨建木、陈仁财、李昕霖、汤坤鹏、赖淑芳、施乐乐、黄蓉梅、陈星杭、许梅榕、董贵发。

II

DB35/T2117—2023

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木生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原则,规定了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的操作方法

和要求,描述了防控档案的溯源内容。本文件未涉及生物防控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菇棚(房)栽培茶树菇、秀珍菇、香菇、银耳、毛木耳、平菇、滑菇、猴头菇

等木生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黑木耳、灵芝、长根菇、大杯蕈及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杏鲍

菇、真姬菇、鹿茸菇等木生食用菌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886.2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GB/T5483天然石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119饲料原料小麦麸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B/T34001太阳能杀虫灯通用技术条件

DB35/T1312食用菌栽培原料棉籽壳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木生食用菌wood-rottingediblemushroom

自然生长在木本植物残体上可引起木材腐烂的可食用大型真菌。

注: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多数是木生食用菌,如香菇、杏鲍菇、茶树菇、猴头菇、秀珍菇、平菇、银耳、毛木耳、

黑木耳、滑菇、金针菇、真姬菇、鹿茸菇等。

[来源:DB35/T1200—2011,3.1,有修改]

1

DB35/T2117—2023

农业防控preventionandcontrolofagricultural

在食用菌生产工艺流程的各环节,通过规范生产管理技术行为,创造适宜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

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与传播的条件,预防和控制病、虫发生与危害的方法。

物理防控preventionandcontrolofphysical

在食用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环节,通过设置缓冲道,安装防虫网,悬挂杀虫灯和诱虫板等措

施阻隔或诱杀害虫的方法。

化学防控preventionandcontrolofchemical

采用化学药剂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杀,对生产过程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综合防控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

在食用菌生产全过程,采用农业防控(3.2)、物理防控(3.3)、化学防控(3.4)等综合措施,

预防和控制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组合性技术方法。

4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以农业防控为基础,配套物理防控措施,辅以化学药剂等化

学防控手段,综合预防和控制食用菌病、虫和螨害的发生与危害。

5农业防控

通用要求

5.1.1产地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用电方便的场所。环境条件、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应

符合NY/T391的规定。

5.1.2功能区布局

根据场地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人流与物流、洁净区和非洁净区应严格分

开与隔离;堆料、发酵、制种、培养基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及出菇等各生产环节功能区应

合理分区。菇场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

5.1.3环境卫生管理

应包含以下内容:

——做好生产场所及周围环境卫生,保持栽培场地内外及厂区内整洁;

——做到生产区域周围排水沟通畅和卫生清洁;

——及时清理废弃物、杂物、废菌袋等,并运离生产场所;

——及时将污染菌袋和废菌渣进行无害化处理。

季节安排

季节性生产应根据栽培食用菌的种类和品种的适温性,合理安排生产接种时间、出菇时间。

2

DB35/T2117—2023

菌种选用

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规定。应使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选用种性纯正、菌龄适宜、菌丝

健壮、无病虫污染的优质菌种。宜选用菌丝长满后5d~10d的固体菌种(银耳菌种除外)或培养5d~

7d的液体菌种。

原辅料要求

5.4.1原辅材料质量应新鲜、无杂物、无霉变、无虫蛀、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污染物限

值应符合NY/T391的规定。棉籽壳应符合DB35/T1312的规定。麦麸应符合NY/T119的规定。轻质

碳酸钙应符合GB1886.214的要求。石膏应符合GB/T5483的规定。

5.4.2原辅材料存放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干燥,并注意通风换气,防止发生螨害、虫害和霉烂变质。

5.4.3需要对木屑等原料进行堆制、发酵处理的,应按照生产品种的实际要求进行处理。木屑、甘蔗

渣等主料使用前应过筛。

5.4.4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化学添加剂使用应符合NY5099—2002中附录A的要求。

培养基制作

5.5.1配方

根据栽培食用菌品种,选用已优化的培养基配方。

5.5.2拌料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称取各种原、辅料。宜采用三级拌料,一级拌料干料混合10min~15min后

加水再搅拌30min;二级拌料加水搅拌20min~30min;三级拌料搅拌20min~30min,直至将原辅

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根据栽培品种调节合适的含水量与pH值。

5.5.3装料

根据栽培品种与生产模式,采用适宜的栽培容器。袋式栽培的,应选用质量好、厚度大于0.04mm

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拌料后应及时进行装料,装料应密实适中,松紧适度。需要打通气孔的,

通气孔应保持完整。

5.5.4灭菌

装料后应及时灭菌,灭菌按照NY/T528规定的操作要求执行。使用的压力容器应符合GB/T150.1

的规定。

常压灭菌,应在3h~4h内升温至100℃,排尽冷空气后,维持16h~20h。灭菌数量较大时,

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

高压灭菌,按栽培食用菌种类、菌袋(瓶)容量,优化灭菌程序指标设定,一般升温至100℃~

105℃维持60min,115℃维持20min~30min,121℃~123℃维持120min~180min。

接种要求

5.6.1场所净化

接种场所在每次使用前后,应做好清理和清洁工作,排除废气和清理废物,并定期进行消毒、检

测洁净度,定期更换消毒剂与清洗更换过滤网。消毒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

3

DB35/T2117—2023

工厂化生产工艺的条件下,缓冲间、冷却间、待接种间等区间的净化等级要求十万级,接种间万

级,层流罩下方接种操作区域千级至百级。

5.6.2接种要求

接种应在超净工作台、接种箱或接种室等净化空间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要求进行接种。

接种时,不宜使用电风扇吹风。

菌种、接种器具、接种人员的衣物和手应严格消毒。固体菌种接种,菌种块应成块分布在培养料

表面,并让部分菌种碎粒进入预留孔洞中,接种量为被接种培养料干料重的2%~5%。液体菌种接种,

每袋(瓶)接种20mL~35mL。

菌丝培养

5.7.1培养场所要求

培养场所要求干净卫生,且通风、避光、保温条件良好。培养场所应配备温控、空气交换、空气

循环系统和照明等设备设施。层架培养的,培养架底层离地面20cm~30cm,顶层距屋顶80cm~100cm。

5.7.2培养要求

根据栽培品种,控制温、湿、光、气四个生长环境因子处于最佳条件。培养场所温度宜控制在低

于所培养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培养料内最高温度不应超过所培养食用菌的菌丝生

长最适温度3℃。料温过高时,应调低培养室温度。没有控温设备的,应采取疏散、通风等降温措施。

培养场所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70%,并要定期通风换气,CO2浓度宜控制在0.5%以下。黑暗条件下培养。

杂菌检查

接种后5d~7d应开始排查栽培袋(瓶)杂菌。此后,每隔7d~10d再检查1~2次。应及时将污

染菌袋或菌瓶(若分生孢子形成并已裸露,应用湿布包裹感染部位)小心移出培养场所进行深埋或焚

烧处理。

出菇管理

应根据栽培品种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将温度、湿度、二氧碳浓度和光照强度调节至适宜范围。注

意菇棚(房)的合理通风换气,保持菇棚(房)空气清新。工厂化栽培的,应根据栽培品种选用合适

的光源,并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采用适宜光照强度、时长和次数。

人员进出菇棚(房)应随手关门。应及时将被杂菌感染的栽培袋(瓶)或子实体及疏除的菇蕾移

出菇棚(房)。多潮采收的种类,每潮菇采收后应及时清理培养料表面的子实体残留,并清洁菇棚(房)。

采后清理

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应及时将菌袋(瓶)移出菇棚(房),妥善处理菌渣;并及时清理、清洁出

菇棚(房)。夏季空闲期可封棚高温闷棚10d~15d,随后通风,或将菇棚上面塑料布和覆盖物去掉,

利用太阳光暴晒消毒。

轮作栽培

季节性栽培的,合理安排不同食用菌种类进行轮作栽培;或利用水稻栽培后的闲置田块进行“稻

—菌”轮作栽培,改善生产环境。

4

DB35/T2117—2023

6物理防控

通用要求

季节性栽培的,菇棚(房)应具有遮阳、遮雨、通风等条件,且能密闭进行消毒;工厂化周年栽

培的,菇房应具有通风、控温、控湿、控光条件。应设置缓冲通道、安装防虫网、悬挂杀虫灯与诱虫

板等,通过多项措施进行组合防控。

缓冲通道隔离

培养和出菇棚(房)应设置缓冲通道,在菇棚(房)入口处采用黑色塑料膜或遮阳网与支架搭建

缓冲通道,缓冲通道长约300cm,宽200cm~300cm,高约200cm,通道进口应安装正压风机,风机

动力以能形成正压风为宜。

防虫网阻隔

培养和出菇棚(房)的缓冲通道进口,菇棚(房)门、窗及进气口、排气口均应安装防虫网,防

虫网网眼密度选用40~60目为宜。防虫网的设计安装与维护参见GB/T19791的规定。

杀虫灯诱杀

菇棚(房)内离地180cm处或菌棒上方50cm或顶层床架上方30cm处悬挂杀虫灯,每间隔1000cm~

1500cm安装1盏。在成虫羽化期,开灯诱杀成虫。杀虫灯应符合GB/T24689.2的规定。每两个菇棚(房)

之间安装两个太阳能杀虫灯,减少棚外害虫的基数。太阳能杀虫灯应符合NB/T3400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