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DB35/T 1886-2020 Safe ecological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technical guideline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886-2020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2-20
实施日期
2020-05-20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水利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的基本要求、现状调查与评价、治理目标、建设条件、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及建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生态水系治理项目。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起草人:
詹冯达、刘耀辉、黄向阳、吴树延、陈恩、钟明、汤绍青、程永隆、黄淄滨、吕静、洪理健、程碧山、黄永福、郑伟、林祎熙。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P5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forcomprehensivetreatmentofsafeandecologicalwater

systems

2020-02-20发布2020-05-20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188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现状调查与评价....................................................................4

6治理目标..........................................................................6

7建设条件..........................................................................7

8生态保护与修复设计................................................................8

9建设管理.........................................................................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标志(LOGO)...................................12

I

DB35/T188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冯达、刘耀辉、黄向阳、吴树延、陈恩、钟明、汤绍青、程永隆、黄淄滨、

吕静、洪理健、程碧山、黄永福、郑伟、林祎熙。

II

DB35/T1886—2020

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态水系治理的基本要求、现状调查与评价、治理目标、建设条件、生态保护与

修复设计及建设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生态水系治理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709—2015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生态水系safeandecologicalwatersystems

以尊重自然、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因地制宜为原则,形成水体流动、水质良好、河岸林带、人文

景观、岸滩稳定、生物多样的河流水系。

3.2

河道岸线riverbankline

为稳定河势、满足河道防洪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基本要求,由行洪宽度确定的在河岸的临水一侧顺

水流方向或湖泊沿岸周边临水一侧划定的河道管理控制线和基本维持河流自然的形态、受人类活动干预

较少的自然岸线。

3.3

河岸生态保护蓝线riverbankecologicalprotectionboundarycontrolline

在河岸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河流生态空间管制界限的控制线。

3.4

生态基流ecologicalbaseflow

为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被破坏

的河道内最小流量。

[SL709—2015,定义2.0.5]

3.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

综合体等,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SL709—2015,定义2.0.7]

1

DB35/T1886—2020

3.6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

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是一种通过模拟和强化自然净化能力,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

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处理的生物净化技术。

3.7

生态护岸ecologicalbankrevetment

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对河流、湖泊等水体岸边带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型式。

3.8

生态缓冲带ecologicalbufferzone

在河道与陆地交界的一定区域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对陆域面源污染进行拦截、过滤、净化起

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的立体植物带。

3.9

生态清淤ecologicaldredging

以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环境为原则,将河湖内源污染的底泥以及河湖岸边垃圾、弃渣等堆积物进

行清理。

3.10

河流“八有”eightelementsofrivers

河流有常年流水、有清澈水体、有护岸林带、有野趣乡愁、有安全河岸、有自然河态、有丰富生物

和有管护机制。

3.11

河流“五性”fivepropertiesofrivers

河流水系完整性、水体流动性、水质良好性、生物多样性和水文化传承性。

4基本要求

4.1岸线蓝线

拟建项目区域应先划定河道岸线与河岸生态保护蓝线。

4.2调查分析

项目建设调查评价应包括水质、水生态、水文水资源、河流生态空间等基本内容,重点调查饮用水

源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水利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

土保持林、水文化遗址等生态敏感区现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开展河流生态现状评价,分析其存在的主

要安全及水生态环境问题。

4.3多规合一

项目建设应结合防洪排涝规划、主体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

保护规划等,做好规划衔接,体现多规合一。

4.4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流域或区域特点,应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湖库等不同区域关系,明确河流

防洪标准、功能定位,梳理建设任务,合理安排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协同推进系统治理,提出治理措

施总体布局。

2

DB35/T1886—2020

4.5保护优先

项目建设首重理念与任务是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内容应充分体现生态保护措施的内容、工程量和投

资。重视流域尺度下系统的生态保护方案。

4.6行洪空间

项目建设不得任意缩窄河道,应满足行洪安全;应留足行洪、滞洪和生态空间,维护现有河湖水面

不减少、滞洪空间不占用、生物多样不减少。原则上,有条件的河道,堤岸宜后靠,恢复河道的行洪、

滞洪和生态空间形态。

4.7自然河态

保护河道的自然弯曲、深潭浅滩、泛洪漫滩、砂石、水草、江心洲等,营造多样水域生态空间与生

境的生态廊道。

4.8水系连通

项目建设应保持河湖水系的连通性。河道改道、挖填、侵占、排弃等造成河道淤积、河湖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