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340-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2340-2008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of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topographic map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340-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6-20
实施日期
200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25 000、1∶50 000、1∶100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起草人:
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杜筱霞、刘仁义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4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7

a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GB/T

123401990

代替GB

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foroffice

Specificationsaerophotogrammetricoperation

of1:250001:500001:100000

topographicmaps

2008-12-0

2008—06—20发布1实施

宰瞀髁鬻瓣訾糌瞥翼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

12340--2008

GB/T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3.1地形图的规格···……………·,

3.2地形图的精度………………··ⅢⅣ,,●●2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0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0

3.5技术设计··……0

3.6对仪器的要求………………··0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0

4摄影处理……………·…………0

4.1晒像…………-0

4.2复照………···………………··0

4.3透光缩小和反光缩小………一4

4.4照像植字…………·…………·0

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0

5.1准备工作………………·……·0

5.2转点和选点………………·…·0

5.3坐标量测……………··………0

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

5.5构架航线………·……………一

5.6加密接边规定……··…………-

5.7展点……………

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

6.1纠正仪编制影像平面图………

6.2正射投影仪编制影像平面图…

6.3影像平面图整饰……·………--

7立体测图………………·………一

7.1一般要求……·………………-·8加¨如如加坨n”n

7.2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

7.3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

7.4多倍仪测图…···………………

7.5X-2型、*3型视差测图仪测图

7.6立体量测仪测图………………

8航测原图的编绘…………··…·…

8.1原图编绘和着色(刻绘)整饰…·

M¨¨"M趴n●

12340--2008

GB/T

2利用影像平面图编制航测原图…

3利用野外调绘像片编制航测原图

4编制影像地图……

5原图接边规定……

一次成图……………

1编制原图的要求···………………

2制作分色样图………·…·…··…··

眦¨¨¨。¨:;m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

n.1技术总结………

.2检查验收……………··………·

m地.3资料上交……···龃毖毖船船舱孙髂髂船孙

12340--2008

GB/T

刖舌

123401990《1:250001:500001:100

本标准代替GB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

范》。

本标准与GB12340--1990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

——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1.1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

——对原标准第2章进行了修改,增加或修改了相关标准的引用;

——对原标准3.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

GB/T18315执行;

——对原标准3.I.2进行了修改,删除了表1,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3执行;

——对原标准3.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3执行;

——对原标准3.3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15661的规定;

——对原标准3.5进行了修改,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7930--2008《1:5001:10001:2

~增加了5.1“准备工作”,与GB/T000地形图航空摄影

测量内业规范》中第5章的章节号及内容协调一致;

——增加了10.1技术总结;

1002、CH

——对原标准10.1进行了修改,变为10.2,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1003规定进行检

查验收。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杜筱霞、刘仁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3401990.

GB/T12340--2008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持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现

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合

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予以保留,对与相关标准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将

另行制定标准。

12340--2008

GB/'r

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范围

000、1:50000、1:100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地形图的

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25000、1:50000、l:100

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23411:25

GB/T000、1:50000、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156611:5

GB/T000,l:10000,1:25000,1:50000,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1831

GB/T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

000地形图

图式

CH/T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

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004

cH/T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3总则

3.1地形图的规格

3.1.1空间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3.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3执行。

3.1.3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1地形类别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地面倾斜角高差

平地2。以下<80

丘陵地2。~6。80~300

山地6。~25。300~600

高山地25。以上>600

GB/T12340--2008

3.1.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

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基本等高距可选用括号内的数值,其高程精度与括号外基本等高距的精

度要求相同。

表2基本等高距单位为米

地形类别

基本等高距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成ooo

1:255(2.5)51010

比1:50ooo10(5)102020

尺1:100ooo20(10)204040

3.1.5高程注记点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平地、丘陵地为10~

20个,山地、高山地为8~15个。

000、1:100

高程注记以米为单位,1:25000成图注至小数点后一位,1:50000成图注至整米。

3.1.6地形图的符号和注记

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3执行。

3.2地形图的精度

3.2.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应大于表3规定。

表3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加密点中误差0.350.50

地物点中误差0.50.75

3.2.2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4规定。

表4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

1:250001:500001:100

成图比例尺000

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

内业加

1.01.52.03.52.03.04.07.04.06.08.014.0

密点

高程中高程注记点1.22.03.05.02.54.06.010.05.08.012.020.0

误差

4.07.08.014.016.028.0

等高线1.52.5地形变地形变3.05.O地形变地形变6.010.0地形变地形变

换点换点换点换点换点换点

山地、高山地在图上不能直接找到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的位置时,其高程精度可按公式(1)计算:

m。一-F“FF歹■函无…………(1)

式中:

m“——等商线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GB/T12340--2008

n——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6——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a——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单位为度(。)。

3.2.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75mill,高程中误差按表4中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高山地一般不再放宽。

3.2.4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

3.2.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大于表5规定。

表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单位为毫米

项目边长对角线

晨点图o.15o.20

镶嵌图o.20o.30

清绘图

复照底图

3.2.6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术和新方

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航摄资料应满足GB/T15661的规定。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航测外业成果应符合6B/T12341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设计书的要求。

3.5技术设计

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

3.6对仪器的要求

内业使用的各种作业仪器,应按照仪器检校标准进行检校,检校合格后有效期内方可用于生产。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在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

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

4摄影处理

4.1晒像

4.1.1片基的选择和要求

4.1.1.1供内业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及供正射影像图用的扫描片,采用涤纶软片,供外业调绘用的

一般采用纸基像片,装片法用的调绘片,应采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涤纶软片。

小于3/10000。

4.1.2摄影处理的要求

4.1.2.1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正确选择感光材料的型号,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宜在18℃~22℃

之间。

雾度不大于0.2,最大密度不超过1.2,最小密度不小于0.3。

4.1.2.3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温度和时间应适当,防止感光药膜变软产生影像漂移。涤纶软片晾干时

应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局部变形。

3

12340--2008

GB/T

4。1。2.4晒印像片片基的机械方向应与航摄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晒印时需采取必要的压平措施。

4.1.2.5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

4.1.3放大和缩小晒像

4.1.3.1用纠正仪放大晒印像片时,应保证纠正仪的底片平面、镜头平面和承影平面的平行性。

4.1.3.2复制装片法的调绘片时,应使地物片的框标距离与相应地貌片的框标距离一致,其差不大于

0.2mm。

4,1.3.3如需放大像片调绘,且放大倍数较大时,可将一张像片分成四片放大,相邻片之间的影像保证

有适当的重叠,不产生漏洞。

4.1.3.4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

4.1.4彩色摄影处理

4.1.4.1晒印彩色透明软片和像片,应使用色温稳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时器,光谱带窄的钠光灯和稳

压电源。

4.1.4.2彩色像片的冲洗要求: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按配方要求控制,显影液温度与配方所要求的温度

之差不超过±o。5℃,漂定液温差不超过±1℃,中间水洗温差不超过士3℃。且应及时舔加补充液,保

证液体成分和pH值不变。

4.1.4.3彩色像片校色:晒印真彩色片应利用滤光片进行校色,以标准彩色样片为准,晒印假彩色像

片,以正确表达光楔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区特定景观的假彩色样片为准。

4.1.4.4彩色感光材料的总感光度误差应小于GBl。,各乳剂层灰雾度不大于0.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

同黑自感光材料。

4.1.4.5彩色透明软片和纸基像片应在85℃~95℃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

4.2复照

4.2.1复照仪的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应严格平行。

4,2.2被复照的图版、像片等图件应严格压平。

4.2.3原图复照后,图廓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复照图边的宽度不应小于

1.5CID_。

4.2.4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

4.3透光缩小和反光缩小

4,3.1透光缩小

4.3.1.1供透光缩小的干版药膜表面的不平度应小于0.02ITll"1"1,乳剂分解力应不低于1001p/ram。

4.3.1.2航摄负片焦距改正,量测框标要求和计算公式分别参照5.3.5和5,4.1中公式(7)执行。

4,3.1.3透光缩小作业要求如下:

a)缩小倍数和垫板厚度,按公式(2)计算:

n一鲁]

D—n.dr

AD—D—DoJ

式中:

/l缩小倍数;

/-——航摄仪改正焦距,单位为毫米(ram);

^——多倍仪投影器主距,单位为毫米(ram);

D——缩小仪物距,单位为毫米(ram);

d--…缩小仪像距,单位为毫米(ram);

12340--2008

GB/T

△D——垫板厚度,单位为毫米(ram);

D。——缩小仪未加垫板时的固定物距,单位为毫米(mm)。

b)缩小时底片框标对准误差应小于0.05

133.m。如底片上框标不能严格通过缩小仪底片盘上的

框标线时,应作合理配赋。

c)缩小片的框标距应作抽查,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的框标距与按公式(3)计算的框标距之差应

不超过0.05mm。

疋一芫L

式中:

z:——缩小片z方向的框标距,单位为米<m);

L,——航摄仪z方向的框标距,单位为毫米(mm);

,n——缩小时采用的多倍仪投影器主距,单位为毫米(mm);

,k——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

d)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

4.3.2反光缩小

4.3.2.1反光缩小根据地物、地貌和影像密度可采用漂白、不漂白或拷贝后缩小。线划不清楚的像片

应在缩小前进行加工,保证投影时影像清晰。

4.3.2.2投影器高度按公式(4)计算:

Z—MZ,(4)

式中:

z——反光缩小时投影器高度,单位为毫米(ram);

M——成图比例尺分母;

m——像片比例尺分母;

z7——投影转绘时投影器高度,单位为毫米(mm)。

4.3.2.3投影器主距的安置

如投影器主距可调时,按公式(5)计算主距安置值,并在仪器上直接安置。

厂。一磊………………(5)

式中:

厂。——投影器主距安置值,单位为毫米(ram);

z——投影器安置高度,单位为毫米(ram);

F——投影器焦距,单位为毫米(ram)。

如采用固定主距缩小,按公式(6)计算垫板厚度:

△,n—f’。一,n…………(6)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