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B/T 25529-2010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rule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发布历史
-
201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刘修国、吕建军、刘福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宏、李军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4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07.040
A75
雪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andrules
GeographiccodiⅡg
201
201Q一12—01发布1—03—01实施
宰瞀鹧紫瓣警糌瞥叁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19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46662033335525529—20111
GB/T25529—2010
刖吾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
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
刘修国、吕建军、刘福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宏、李军。
Ⅲ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25529—2010
GB/T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2409—2009
GB/T地理格网
13923—2006
GB/T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inf0珊ation
地理信息geographic
[Is019101:2002]
3.2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注:要素可以类型或实例的形式出现。当仅表达一种含义时,应使用要素类型或要素实例。
[Is019101:2002]
3.3
feature
地理要素g∞graphic
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现实世界现象的表达。
[IsO19125—2:2004]
3.4
要素实例featureinst柚ces
具有地理空间位置的单个地理对象,是地理要素的一个具体单元,也是对应要素类型的最小组成单
元,且可以用特定的图式符号表达。
例如:“京九铁路”就是一个要素实例,属于“铁路”要素类中的一个具体要素单元。
3.5
要素类型feature
types
具有同类特征的现实世界地理对象的类型,即具有同类属性和相同几何特征的要素实例的集合。
一个确定的要素类型是所有组成该要素类型实例的元类,简称“要素类”。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methodsattribut∞of3.63.83.93.103.11featun25529—2010lowerlevellinearlevellevelininin
GB/T25529—2010
5地理要素类型分类
5.1分类要求
要素类型分类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的范围相同
b)当某一个上位类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时,应选择同一种划分视角;
c)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d)分类应从高位向低位依次进行,不应有跳跃。
5.2分类体系
采用线分类法将要素类型分为门类、亚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五个层次,并规定了门类、亚门类、大
类、中类的分类名称,小类宜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细分和命名。
5.3门类和亚门类
地理要素类的门类是根据地理信息的来源和使用的普遍性划分为三类,即基础要素类、专业要素类
和综合要素类;然后将3个门类进一步细分为16个亚门类(见表1)。
基础要素类应具有以下特点:
a)覆盖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地理要素,其属性信息的内涵具有普适性;
b)其他领域信息空间整合应用的基本地理信息。
基础要素类分为以下6个亚门类:
——基础地理要素:各领域地理要素空间定位基准和基本地理要素;
——基础地质要素:反映地壳物质和结构特征的基本地质要素;
——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代表土地与房屋基本权属特征的要素;
——基础覆被要素:反映地表覆被情况的基本要素;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海洋定位基准和海洋基本地理要素;
——遥感遥测要素:对地观测的要素。
专业要素类是信息来源与应用以专业领域为主的地理要素。按应用领域分为6个亚门类:自然资
源要素、环境与生态要素、灾害与灾难要素,经济与社会要素、基础设施要素、其他专业与专题要素。
由基础要素类和专业要素类的属性数据综合处理形成的综合性地理要素类型及其他派生的要素类
型归人综合类要素类型。综合要素类按其主要应用领域分为4个亚门类: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人文
地理要素、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和其他综合地理要素。
门类和亚门类的名称以及包含大类的个数如表l所示。
表1地理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体系及其包含大类的个数一览表
门类名称亚门类名称大类数
基础地理要素9
基础地质要素8
土地与房产宗地要素2
基础要素类
基础覆被要素4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6
遥感遥测要素4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998677725529—2010ll1111615702—1995
GB/T25529—2010
5.4.3专业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分类规则
在门类和亚门类的基础上,专业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按两个层次组织。首先从目前数据采集和数
据库建设的行业或领域出发组织大类的分类和编码;然后根据目前各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普遍采
用的管理视角,从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业务流组织中类的分类编码,各个专业要素类亚门类的大类和
中类分类视角如下:
“自然资源要素”亚门类,主要按资源类型组织大类。然后根据目前大多数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的
组织方式,采用基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流程的视角,按资源特性、资源调查、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管理与统计、资源评价与规划、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思路组织中类要素。共分为土地、水、矿产、能源、
森林、草地/草原、海洋、气候、其他9个大类。
“环境与生态要素”亚门类,主要按环境和生态两大领域组织大类。然后根据目前环境与生态类数
据库建设的组织方式,采用环境与生态监管流程的视角,按环境与生态的特征与区划、监测与管理、评价
与规划、保护与治理的思路组织要素中类。共分为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监管与环境保护、地质环境、湿
地、野生动植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生态系统7个大类。
“灾害与灾难要素”亚门类,按灾种组织要素大类;然后根据目前灾害与灾难主要按事件组织信息系
统建设的特点,采用灾害与灾难信息流的视角,按灾害的背景、平时的监测预报、灾害发生后灾区范围、
灾情监测评价与应急反应、灾损评估与重建规划、防治的规划与预案的视角组织中类。共分为洪涝、干
旱、气象/海洋、地震、地质灾害、森林与草原火灾、生物灾害与生物入侵、人为灾难、其他灾害9个大类。
“经济与社会要素”亚门类,由于其公共的主要要素类来自基础地理亚门类的行政区划,因此按经济
社会要素的性质组织大类,划分为经济区划、人口与社会管理区划、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统
筹规划、城市管理、文化遗产、公共安全和其他8个大类。
“基础设施要素”亚门类,主要按基础设施的类型组织大类,按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规划组织中类,
共分为交通、邮电通信、能源、水利、广播电视、其他6个大类。
“其他专业与专题要素”亚门类是为专业或专题要素的扩充进行的技术处理,不再细分大类。
5.4.4综合要素类的大类和中类分类规则
综合要素类的要素大类按其要素的主要对象类型分为4个亚门类: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人文地
理要素、综合对地观测地理要素和其他综合地理要素。对其大类延续亚门类分类不在细分,仅对“综合
对地观测地理要素”按与影像组合的地理要素性质进行大类的分类。
5.5小类
地理要素类的小类由各个领域应用根据以下规则自行细分。细分规则如下:
a)小类的内涵必须在其上位类(中类)的范畴内;
b)各个专业在设计小类时,要保持视角的一致性,即同一级分类应保持相同的视角。
6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地理要素类的代码采用10位定长数字码,不足10位用“o”补齐。
代码结构如表2所示,门类、亚门类、大类各1位,中类2位,小类5位,按它们的从属关系顺序编码。
本标准附录A规定了要素类高位的分类名称和代码,即要素类的门类、亚门类、大类和中类的名称
与代码;后5位宜由各领域应用根据信息共享和应用的需要决定。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25529—2010
GB/T25529—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表A.1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备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代码类代码
11100
定j位基硪GB/T13923—2。。6中的大类
测量控制点11101
GB/T
13923—2。06中的中类
数学基础11102
11103
地理格网新增中类,引用GB/T124092。09
11199
其他定位基硎新增中类,保证分类覆盖全面
采藁,11200、
GB/T13923—2。06中的大类
河流1120l
沟渠11202
湖泊11203
112041
水库GB/T3923—2006中的中娄
海洋要素11205
其他水系要素11206
水利及附属设施11207
器盛鼬鬻皆m~11300
GB/T13923—2006中的大类
基居民地11301
基
础
础工矿及其设施11302
地
要1ll农业及其设施11303
理
素公共服务及其设施11304
要
GB/T
类13923—2。06中的中娄
素名胜古迹11305
宗教设施11306
科学观测站11307
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11308
5邑西114∞GB/T13923—2。06中的大类
铁路11401
城际公路11402
城市道路11403
乡村道路11404
11405
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GB/T13923—2006中的中类
水运设施11406
航道11407
空运设施11408
其他交通设施11409
蝴115口口:GB/T13923—2006中的大类
7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二“*n825529—2010■11501115021150311504115991160111602116031160411605116061160713923111170l11702117031117041170511706117991180111802118031190111902119031210112102121031210412105121091212111121121211312114121151211912121
GB/T25529—2010
表A.1(续)
要素门门类要素亚门亚门类大类中
要素大类、中类名称备注
类名称代码类名称代码类代码
变质岩蚀变带12122
其他变质岩要素12129
;1嚣£∞0二
大地构造单元12201
构造单元12202
构造单元界限12203
产状12204
不整合界面12205
褶皱12206
断层12207
破碎带12208
其他地质构造要素12299
㈣㈣l…**=*o
;;12§0垤:
12301
区域地质调查区如测区、标准分幅及其区界等
推荐标准
- GB/T 22571-2008 表面化学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能量标尺的校准 2008-12-11
- CJ/T 300-2008 建筑给水水锤吸纳器 2008-12-12
- CJ/T 301-2008 垃圾填埋场压实机技术要求 2008-12-12
- GB/T 22572-2008 表面化学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用多δ层参考物质评估深度分辨参数的方法 2008-12-11
- CJ/T 302-2008 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2008-12-12
- CJ/T 183-2008 钢塑复合压力管 2008-12-12
- CJ/T 304-2008 建设事业CPU卡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2008-12-12
- CJ/T 299-2008 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 2008-12-12
- CJ/T 298-2008 城镇供水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2008-12-12
- CJ/T 303-2008 稳压补偿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