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810-2024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

DB23/T 3810-2024 Digi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Regulations for Leakage in Urban Water Supply Pipeline Networks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3810-2024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8-30
实施日期
2024-11-29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省住建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60

CCSP41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810—2024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

Digitalmonitoringandcontrolregulationsforurbanwatersupply

networkleakage

2024-8-30发布2024-11-2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监督局

发布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DB23/T3810—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3

5基本规定........................................................................4

6漏损控制........................................................................4

6.1一般规定....................................................................4

6.2分区管理....................................................................5

6.3压力调控....................................................................5

6.4计量损失及其他损失控制.......................................................5

6.5漏损检测技术................................................................6

6.6检测和检测设备...............................................................6

7供水管网数字化监测...............................................................7

7.1一般规定....................................................................7

7.2数据采集与传输...............................................................7

7.3数据监测及处理...............................................................8

8漏损成效分析....................................................................9

8.1一般规定....................................................................9

8.2漏损水量分析................................................................9

8.3评定指标计算...............................................................10

8.4评定标准...................................................................12

附录A(资料性)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基础信息台账..................................13

附录B(资料性)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及井室检视记录登记表...........................14

附录C(资料性)安、撤、换水表通知单..............................................16

附录D(资料性)一、二级分区计量器具校准记录登记表................................17

I

DB23/T381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文件起草单位:齐齐哈尔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龙江环保供水有限公司、佳木斯龙江环保

供水有限公司、大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伊春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鸡西市供水有限公司、七台河市

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绥化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市阿城供排水

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肯特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埃德尔戴威新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熊猫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众信绿色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浪潮智慧城市科技

有限公司、大连中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功达给排水技术有限公司、佳木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局、佳木斯市通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雷、高金良、周鸿、张天天、崔艺莹、孙明、吕洪峰、邱微、鲍春海、颜

景琪、齐世华、刁美玲、钟丹、刘晓、赵宪章、杜蕾、孙群、李超、郭一熊、蒋龙波、何相国、国宏

图、于清江、刘伟龙、周典湖、李刚、滕众、于景洋、李宁、沈仰平、朱小利、杨帆、李海军、隋

祥、贺忠臣、童立鑫、白旭、任玉莹、张佳文

II

DB23/T3810—2024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规定、漏损控制、

供水管网数字化监测、漏损成效分析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778.1—778.5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8578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30629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9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159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

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T244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CJ/T434超声波水表

CJ/T454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

JB/T9248电磁流量计

DB23/T727—2021用水定额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水管网waterdistributionsystem

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

[来源:CJJ92—2016,2.0.1]

3.2

综合漏损率grosswaterlossrate

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来源:CJJ92—2016,2.0.18]

3.3

漏损率waterlossrate

1

DB23/T3810—2024

用于评定或考核供水单位或区域的漏损水平,由综合漏损率修正而得。

[来源:CJJ92—2016,2.0.19]

3.4

漏损水量waterlosses

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组成。

[来源:CJJ92—2016,2.0.7]

3.5

漏失水量reallosses

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量。

[来源:CJJ92—2016,2.0.8]

3.6

背景漏失水量backgroundleakage

现有技术手段和措施未能检测到的管网漏点的漏失水量。

[来源:CJJ92—2016,2.0.11]

3.7

独立计量区districtmeteredarea

将供水管网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规模一般小于区域管理的范围。

[来源:CJJ92—2016,2.0.15]

3.8

夜间最小流量minimumnightflow

独立计量区每日夜间用户用水量最小时的进水流量。

[来源:CJJ92—2016,2.0.16]

3.9

流量法flowmeasurementmethod

借助流量测量设备,通过检测供水管道流量变化推断水异常区域的方法,分为区域装表法和区域

测流法。

[来源:CJJ159—2011,2.1.9]

3.10

压力法pressuremeasurementmethod

借助压力测试设备,通过检测供水管道供水压力的变化,推断漏水异常区域的方法。

[来源:CJJ159—2011,2.1.10]

3.11

噪声法leaknoiseloggingmethod

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通过检测、记录供水管道漏水声音,并统计分析其强度和频率,推断漏水

异常管段的方法。

[来源:CJJ159—2011,2.1.11]

3.12

听音法listeningmethod

借助听音仪器设备,通过识别地下供水管道漏水声音,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

[来源:CJJ159—2011,2.1.12]

3.13

相关分析法leaknoisecorrelation

2

DB23/T3810—2024

借助相关仪,通过对同一管段上不同测点接收到的漏水声音的相关分析,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

法。

[来源:CJJ159—2011,2.1.13]

3.14

地表温度测量法thermographymethod

借助测温设备,通过检测地面或浅孔中供水管道漏水引起的温度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

[来源:CJJ159—2011,2.1.16]

3.15

气体示踪法tracergasmethod

在供水管道内施放气体示踪介质,借助相应仪器设备通过地面检测泄漏的示踪介质浓度,推断漏

水异常点的方法。

[来源:CJJ159—2011,2.1.17]

3.16

量程比turndownrate

水表常用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

[来源:CJJ92—2016,2.0.22]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漏水孔面积。

G:重力加速度。

H:孔口压力。

L:管网总长度。

T:统计时间。

t:漏点存在时间。

Cmr:居民用户总分表差率。

CmL:非居民用户表具计量损失率。

QB:背景漏失水量。

QL:漏点流量。

QLt:漏点水量。

Qa:注册用户用水量。

QmL:非居民用户用水量。

Qmr:抄表到户的居民用水量。

Qn:单位管长夜间最小流量。

Qs:供水总量。

RBL:漏损率。

RWL:综合漏损率。

Rn:总修正值。

Qm1: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

Qm2: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

C1:覆土对漏水出流影响修正系数。

C2:流量系数。

3

DB23/T3810—2024

R1:居民抄表到户水量的修正值。

R2:单位供水量管长的修正值。

R3:年平均出厂压力的修正值。

R4:最大冻土深度的修正值。

5基本规定

5.1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

5.2应制定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抄表质量和数据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5.3漏损控制目标应包括管网漏损率及产销差率。

5.4水量计量方式的选择和计量器具的选配、维护、检定及更换工作,应符合CJJ207和CJ/T454

的规定。

5.5供水单位宜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应根据管网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校核与更

新。

5.6应以管网压力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水力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压力管理。

5.7供水管网的漏水探测应符合CJJ207及CJJ159的相关规定。

5.8供水单位宜组织编制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

5.9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宜大于2%。供水单位可根据管网漏损评估、水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

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5.10管网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管道施工应符合

GB50268及CJJ/T244的相关规定。

5.11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

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GB/T17219及CJJ207的相关规定。

6漏损控制

6.1一般规定

6.1.1供水单位漏损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制定漏损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漏损控制;

b)应根据供水的规模、管道埋深、供水压力、管材及运行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管网漏损检测

方法;

c)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普查工作,每月应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

制定管网维护计划;

d)管网漏损数据应详细记录明漏水量、暗漏水量的原始信息,包括漏水原因、破损面积、事故

点运行压力、漏点出现频次、管径管龄、管材信息等内容,并进行管网漏损水量的分析和统

计;

e)应根据漏损水量及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评估管网漏损风险及管理水平,确定漏损控制

措施,制定对应的漏损控制目标和方案,实施差异化分级维护管理;

f)应在分区计量的基础上制定管网检漏计划,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检测周期不应超过12

个月;

g)按照DB23/T727—2021的相关规定,确定各类用水单位(住宅、非住宅等)的用水定额,

并根据用水单位用水实际定期修正;

4

DB23/T3810—2024

h)开展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工作不应污染供水水质。

6.1.2漏损控制工作人员应按照下列规定实施漏损管理工作:

a)管线的巡检周期宜为3d~5d,出厂干线巡检周期宜为ld;

b)开展漏损检测工作时,应按照CJJ61的规定做好人身和现场的安全防护。检测时,采取相

关措施,避免损坏供水管道及相邻其他管线或设施。

6.1.3漏损控制的技术与设备符合下列规定:

a)探漏方法或技术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寒冷地区管道埋设深度所产生的影响;

b)供水系统应采用有利于安全供水、减少漏损的技术材料、设备及装备;

c)宜通过数字化检测手段检漏降低管网漏损;

d)宜根据区域供水管理单位设置情况,系统建立漏损控制管理平台;

e)应合理设置检修阀门的位置、阀门种类、控制方式,减少事故漏损;

f)水池、水箱应设置水位显示、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关闭等装置,减少水量损失。

6.2分区管理

6.2.1供水单位应以管网流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GIS系统进行分区计量管理。

6.2.2分区管理方式应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确定,包括独立计量区管理、管网

压力分区等方式。分区管理范围应逐级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

6.2.3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平面布局、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行划分。

6.2.4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进、出水口应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及压力测量设备,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实时传输,并能本

地保存;

b)量程范围满足区域流量计量需求;

c)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

d)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

e)应通过流量、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损程度,确定漏损预警值。

6.2.5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通过监测夜间最小流量测算管网背景漏损水量。

6.2.6应根据分区计量管理实际,建立计量设备基础信息及检视台账,相关示例见附录A和附录B。

6.3压力调控

6.3.1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服务压力和管理要求,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损。

6.3.2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应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

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

6.3.3供水管网的压力宜采取逐级调控方式,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以下策略:

a)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应通过逐级增压输送的方法降低前端管网压力;

b)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固定出口压力控制、按时段控制、按流量控

制、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或多参数联合控制等方式;

c)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应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应急保障措施。

6.4计量损失及其他损失控制

6.4.1供水单位应建立计量管理的考核体系。

6.4.2应建立大用户水量远程监测和分析系统。

6.4.3计量表具的类型、口径及安装位置按计量要求确定,宜采用智能水表。计量表具的安、撤、换

相关示例见附录C。

5

DB23/T3810—2024

6.4.4表具的量程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表具口径在DN40以上且用水量较大或流量变化幅度较大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应大于200;

b)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比应大于80;

c)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非居民用户水表,其量程比应大于100。

6.4.5供水单位应每年对居民用户总表与分表差值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进行测试评

定。抽检的样本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a)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宜大于10块;

b)非居民用户测试的数量每种口径宜大于5块。

6.4.6地质条件较差地区的管网,应在管网必要节点设置应力监测或应变监测传感器。

6.4.7日平均温度0摄氏度以下时,供水单位应加强水表及流量计设备的巡检并采取防寒措施。

6.5漏损检测技术

6.5.1管网漏损检测包括巡检发现明漏和使用仪器设备探测暗漏两部分内容。

6.5.2供水单位应具备管网压力、流量及水质监测的技术手段。

6.5.3漏损检测可选择流量法、压力法、噪声法、听音法、相关分析法、管道内窥法、探地雷达法、

地表测温法、气体示踪法等检测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应符合CJJ159的规定。

6.5.4漏损检测方法的功能特点:

a)流量法用于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