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47-2015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技术规程
DB37/T 2747-2015 Guidelines for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Garden Trees Techniqu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47—2015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技术规程
2015-12-22发布2016-01-22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747—2015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引种驯化原则......................................................................2
5引种树木的材料....................................................................2
6引种驯化程序......................................................................3
7引种规模和数量....................................................................5
8引种驯化方法......................................................................6
9引种驯化影响因子..................................................................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引种树木越冬、夏及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级别......................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山东地区引种树木推荐表.........................................10
I
DB37/T274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园林绿化工程分站、济南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园林绿化工程分站、济南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杰、孙杰、王维霞、董春晖、桂天丽、邴启涛、宋武、王文瑞、田松、方磊、
郭春、杜欣、高建水、张秀明、董合坤。
II
DB37/T2747—2015
引言
为了规范山东地区园林树木的引种、驯化与管理,促进山东园林树木的发展,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对
树木的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III
DB37/T2747—2015
园林树木引种驯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树木引种与驯化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引种驯化原则、引种材料、引种驯化程
序、引种规模和数量、引种驯化方法、引种驯化影响因子及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地区园林树木的引种驯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339—2013园林乔灌木繁殖培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DB37/T2339—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
种是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着的,也是树木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以
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3.2
园林树木引种
将异地树木的优良植物的种或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品种、变型等类群引入本地。
3.3
园林树木驯化
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使其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从而成为本地树木
育种素材或直接推广应用的过程。
3.4
变型
形态结构上变异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单瓣重瓣,毛的有无,叶面上的色斑等。
3.5
1
DB37/T2747—2015
品种
在应用和生产实践中,人工培育而成的大量植物,这类植物原来并不存在于自然界,而纯属人为创
造出来的,不以此作为自然分类系统的对象,但这类植物对人类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将这类由人工培
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可称该植物为“品种”。
3.6
外来入侵植物
通过人为活动有意或无意被引入到自然分布区外,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中建立种群并自然扩散,不
断扩展种群规模,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已经或者将要产生重要影响的树种。
4引种驯化原则
4.1按照选择引种→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推广的程序进行。
4.2充分利用引种树木的种类、产地间和个体间的差异,选择优良种源和个体。
4.3充分利用引入地区环境、生态条件(气候),尤其利用优良的地理小环境、小气候多样性等进行
多种地块种植。
4.4根据引种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驯化措施,栽培技术。
4.5防止因引种驯化不当而造成外来入侵树木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5引种树木的材料
5.1引种树木的选择
根据引入山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植被与地形地貌等主要生态环境条件,从相宜的引种
来源区内选择引种树木。
5.2引种树木资料的收集
5.2.1引种树木的地理分布、起源中心、分布区的生态条件和历史生态条件。
5.2.2引种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适应性,病虫害情况,用途,价值与市场状况。
5.2.3引种树木的育苗管理技术,包括引种树木材料的处理、贮藏、检验、育苗及该树木改良的进展
情况。
5.2.4该树木在各地的引种情况。
5.3引种树木材料的收集
5.3.1收集引种树木的材料可采取采集、交换、引进(进口)及其他方式。
5.3.2引种树木材料应妥善栽培、贮藏管理,防止引种树木材料死亡、霉烂变质、种子发芽率降低、
成活率下降等。
5.4引种检疫
国外引种树木的材料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
杂草带入。因特殊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引进;禁止引入或从疫区引种的材料,要集中隔离种植,在确认
2
DB37/T2747—2015
无危险性病、虫、杂草危害时,方可进一步开展引种试验。如发现带入新的危险性的病源、虫害与杂草,
应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国内引种要按照种子检疫制度做好检疫工作,严防带入检疫对象。
6引种驯化程序
6.1初选引种试验阶段
6.1.1初选目标
从与山东地区地理气候带相近的地区引入树木材料,进行试种。初步掌握(了解)引种树木在该地
区的适应性,总结种子处理,育苗及生产技术,淘汰不适应于本地区环境条件的品种和表现差的品种,
初步筛选出有希望引种成功的品种,并有选择地收集、整理、保存外来品种基因资源。
6.1.2初选方法
6.1.2.1根据引种树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采取不同的育苗技术培育苗木。
6.1.2.2淘汰苗期表现极差、明显不适于当地环境条件的品种。
6.1.2.3经苗期初步筛选的品种可进行试种,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引种栽植小区,栽植数量每个品种5
株~25株。(单行或方形小区。)
6.1.2.4为缩短试验周期,引种品种的初选应以早期性状表现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
6.1.2.5对幼苗、幼树可进行必要的抗性保护试验,以及该品种所必需的特殊栽培措施试验。
6.1.3表现突出的单株应单独做好管护、观测、记载;进行无性繁殖的品种应进行无性繁殖试
验,并参加区域性试验。
6.1.4在初选过程中如发现引种品种有不良生态表现,并伴有引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迹象)
应立即按有关规定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6.1.5适应性试验及生产力测试
经过2年~3年的(1年~2年)试种,再用那些有希望的品种,参加区域比较试验。
6.1.6随时记载试验实施情况,根据引进园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适时进行统计分析。
6.2区域性试验阶段
6.2.1目的
对经初试(选)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扩大试种,包括区域性试种、与同一地区不同立地类型试种。
进一步了解各引进品种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引入地区环境条件的交互作用;比较、分析其在新环境条件
下的适应能力;研究引进品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与栽培技术;筛选(评选)具有发展前途的生产性试
验品种,初步确定初步筛选品种适生条件与推广范围。
6.2.2入选区域性试验品种的条件
6.2.2.1在一般保护栽培措施下,露地栽培能正常生长发育,无严重病虫害、冻害、灼伤等。
6.2.2.2主要(性状表现在)园林观赏价值及生态价值适合山东省(青岛地区)园林绿化树木选择的
要求。
6.2.3要求与方法
3
DB37/T2747—2015
6.2.3.1选择试验地应考虑引种品种的生态要求,并能代表一定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海拔等条
件,不同区域与立地各设置三个以上试验点,试验点数多少视品种特性及可能推广范围而定。
6.2.3.2试验设计以随机区组设计为主,试验中可同时包括品种与种源,应将种源视为对照材料。区
组设置不少于4个小区,小区规模9株~36株,试验地要进行详细记录。
6.2.3.3引入品种时,应以本地主要栽培的同属或同种园林树木作为对照。
6.2.4区域性试验结果分析
6.2.4.1综合引种树木在不同区域、不同立地上的生长表现,分析影响其扩大引种和正常生长的主要
生态因子及限制因子(素)等,确定其适生范围,论证引种品种的生态习性,作为栽培地区区划和选择
立地条件的依据。
6.2.4.2根据引种树木在适生条件下反映出的生长指标、生态指标、观赏价值以及抗性等方面的表现,
分析评价其引种效益,确认有无推广价值。
6.2.4.3根据试验所得的结果,(区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实践)分析试验结果、总结栽培经验,初步
提出行之有效的园林树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6.2.4.4根据引种树木不同种源的表现,初步确定适宜种源。
6.2.4.5随时记录试验实施情况。
6.3生产性试验
6.3.1目的
按照常规园林立地条件,采用生产上允许的技术措施,通过一定面积的生产试种,验证区域性试验
入选树木的生产力,确定其大面积推广范围。对已达到引种目标的品种提请鉴定推广。
6.3.2要求与方法
6.3.2.1经区域性试验成功的树木只能在原试验区内扩大种植,如需要推广应用于生产,推广以前需
作生产性试验。
6.3.2.2生产性试验应进行区域栽培比较,并具有
推荐标准
- JJG(民航) 0083-2005 856A1326G01型推力管理控制系统测试装置检定规程 2005-02-28
- JB/T 10529-2005 陶瓷密封阀门 技术条件 2005-09-23
- HB 7267-1996 飞机基本重量检查单与装载数据手册编写要求 1996-09-13
- 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2006-09-14
- HB 3456-1984 IT6至IT14级用硬质合金非全形单头带柄光滑塞规 (D>80~180) 1984-10-01
- QJ 1714.4B-2011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第4部分:设计文件的格式 2011-07-19
- SL/Z 467-2009 生态风险评价导则 2010-01-14
- JB/T 4007-1999 熔模铸造涂料试验方法 1999-06-24
- HB 2884-1976 整体式初镦阳模 用于十字槽螺栓(钉) (Z12-4 Z12-6A机床用) 1978-05-01
- HB 2891-1976 整体阳模 用于平锥头、圆柱头铆钉、螺栓(钉) (Z12-4机床用) 197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