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2/T 023-20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DB4102/T 023-2021 Sponge Urb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2/T 023-2021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7-02
实施日期
2021-08-01
发布单位/组织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
适用范围
适用于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开封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起草人:
蔡可宁、郭舒娅、王红霞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CCSP04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23—20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2021-07-02发布2021-08-01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2/T023—2021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建设目标...........................................................................................................................................................2

4.1一般规定...............................................................................................................................................2

4.2源头控制...............................................................................................................................................2

4.3过程控制...............................................................................................................................................4

4.4系统控制...............................................................................................................................................5

5规划...................................................................................................................................................................6

5.1一般规定...............................................................................................................................................6

5.2总体规划层次.......................................................................................................................................6

5.3详细规划层次.......................................................................................................................................6

5.4项目实施方案层次...............................................................................................................................7

6设计...................................................................................................................................................................7

6.1建筑与小区...........................................................................................................................................7

6.2历史文化街区.....................................................................................................................................11

6.3城市道路.............................................................................................................................................12

6.4绿地与广场.........................................................................................................................................14

6.5城市水系.............................................................................................................................................17

7施工和验收.....................................................................................................................................................20

8运行维护.........................................................................................................................................................21

9监测控制.........................................................................................................................................................21

9.1实施效果评估.....................................................................................................................................21

9.2平台建设.............................................................................................................................................21

DB4102/T02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提出。

本文件由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开封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可宁、郭舒娅、王红霞、刘培坤、张丽霞、梁志鹏、刘俊朋、杨斌、刘博、

杨楠、董靖、王岩、李璐、孙涛、赵丽丽、霍文博、王灿、曾瑜、王晓云、张亚平、李芙、罗佳欣、张

熠、姚鑫雨、郑倩。

II

DB4102/T023—20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建设目标、规划、设计、施

工和验收、运行维护、监测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开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J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T66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142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

CJJ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19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13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urbandiffusepollution

在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雨水径流经过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规划或设计

范围内累积全年削减的径流污染物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百分比。

3.2

超标雨水排放系统overstandardrainwaterdischargesystem

是城市海绵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用来应对超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

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3.3

设施径流体积控制规模facilityrunoffvolumecontrolscale

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渗透、滞蓄、净

化设施所需控制的径流体积。

3.4

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comprehensiverunoffcoefficientofbuilt-uparea

建成区内各类地面面积的加权平均值。

1

DB4102/T023—2021

4建设目标

4.1一般规定

4.1.1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4.1.2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应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以源头减排为重点,结合过程

控制和系统治理,形成完善的雨水综合管理体系。

4.1.3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包括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节约水资源。

4.1.4海绵城市建设应根据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理念制定目标与指标。

4.1.5源头减排应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控制率为指标。

4.1.6过程控制应以提高管网的排放标准为目标,改造项目还应包括雨污混接及雨污分流改造等内容。

4.1.7系统治理以水生态、水环境和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为目标。内容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岸

线恢复率、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

4.1.8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以区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根据。综合考虑开发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等因素。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整体角度统筹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可实施性。

4.1.9海绵城市建设不得降低雨水管渠排水设计标准,应结合城市更新逐步实现管网的提质增效建设。

4.1.10根据城市内涝防治体系各系统对应的降雨频次和强度不同,源头减排系统对应高频次小降雨,

管渠系统对应中等降雨,行泄通道及河湖蓄洪对应小频次暴雨。各系统应相互衔接,合理布局。

4.1.11历史文化街区不宜设置控制指标,应以保护文物和历史风貌为前提,主要解决局部积水、管道

错接与径流污染问题。

4.1.12海绵城市规划应根据开封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排水设施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进

行编制。建成区以问题为导向,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合理确定开封市的海绵城市目标及指标体系。

4.1.13编制开封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时,应针对开封市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行海绵城

市建设相关研究,将海绵城市的目标及指标纳入相应规划体系,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落实。

4.1.14有特殊污染源地区,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经专题论证。

4.2源头控制

4.2.1不同用地性质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应综合考虑区域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和现状、开发强

度等因素确定,取值范围宜为50%~90%,并不应低于表1。

表1不同类别用地项目雨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表

项目类型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

老旧小区≥70%

住宅小区

新建小区≥80%

商业金融≥70%

改建

行政办公≥70%

公建

教育科研≥75%

新建≥80%

城市快速路≥65%

城市道路城市主干路≥65%

新建次干路及支路—

2

DB4102/T023—2021

表1不同类别用地项目雨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表(续)

绿地(公园及防护绿地)≥85%

城市绿地与广场

新建广场≥70%

历史文化街区—

注1:项目按规划用地分类。

注2:“—”表示不作硬性指标要求,应充分利用空间实施源头减排。

注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建筑密度、绿地率、地下空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绿地率高、建筑密度低的建筑与小区

应适当提高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4.2.2不同类型建设项目现状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2取值。

表2建成区综合径流系数

用地类型综合径流系数

集中居住区0.60~0.70

集中公建区0.64~0.85

老旧平房区0.87~0.91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0.80~0.90

广场0.80~0.90

绿地0.15~0.40

4.2.3各类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于径流污染物的削减率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资料时,可按下式

计算:

年径流污染去除率(SS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不同设施

对SS的去除率可按表3取值。

表3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污染物去除率(SS计)

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去除率

设施设施

(%)(%)

透水铺装80~90蓄水池80~90

绿色屋顶70~80雨水罐80~90

生物滞留设施70~95植草沟35~90

湿塘50-~80渗透管渠35~70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40~60植被缓冲带50~75

注1:转输型植草沟取低值,转输兼入渗型植草沟取高值。

注2:打孔渗透管(沟)取低值,开孔率越高值越大,软式渗透管取高值。

3

DB4102/T023—2021

4.2.4径流污染削减控制要求应依据海绵专项规划确定,并应根据管控单元及项目内建设情况、用地

性质、水环境质量要求、径流污染特征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不同类别项目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

项目类型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

老旧小区≥40%

住宅小区

新建小区≥70%

既有公建≥40%

公建

新建公建≥70%

城市快速路

城市道路城市主干路--

新建城市次干路及支路

绿地(公园及防护绿地)≥70%

绿地与广场新建广场≥70%

改建广场≥40%

历史文化街区—

4.2.5建筑小区雨污混错接改造率应为100%,规划雨污分流区域的老旧小区改造时应进行雨污分流改

造。

4.2.6在雨水管渠及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下,项目的外排水总量不大于建设前的水平,并满足以下要

求:

a)已建成城区的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5;

b)新开发区域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4;

c)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能力。

4.3过程控制

4.3.1在雨水排水管设计重现期对应降雨强度下,不应出现积水现象。

4.3.2雨水管渠标准应满足排水规划要求,并不低于表5及表6的规定。

表5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城区类型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

重现期(P)231030

注1:表中所列设计重现期适用于采用年开封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注2:雨水管渠应按重力流、满管流计算;

注3:中心城区重要地区主要指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业聚集区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等。

4

DB4102/T023—2021

表6下凹式立体交叉道路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表

区域特别重要道路重要道路一般道路

市区303020

县区201010

注1:表中包含下凹桥区雨水泵站重现期;

注2:表中特别重要道路指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

注3:对于现状下凹式立体交叉道路雨水管渠及泵站的单项改造工程,应对其设计重现期进行分析论证。如按表

中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需对桥体结构进行重大改造,投资巨大时,则可在表中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设计重

现期,并通过其他措施,使其防涝标准满足要求。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