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851-2016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DB51/T 851-2016 Earthquake transitional hous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5月
-
2016年06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雅安市防雷中心。
- 起草人:
- 靳小兵、李一丁、魏强、潘波、李扬富、张同友、巫俊威、华国文、王国庆、陆茂、金敬国、余勇、向宇、宋志田、李奔、李剑春、王宁、张瑛、刘畅、余跃、唐其能、徐军、杨军、徐磊。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851—2016
代替DB51/T851-2008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2016-06-24发布2016-07-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851—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防雷装置设计要求..................................................................2
6防雷装置施工要求..................................................................3
7检测与维护........................................................................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装置规格与材料................................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应急救灾期间防雷安全须知........................................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震过渡安置点接闪杆常见布置方式...............................10
I
DB51/T85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替代DB51/T851—2008《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与DB51/T851—2008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过渡安置房的雷电防护要求(见4.2,4.4);
——增加了利用安置房金属构架和金属屋面做外部防雷装置时的要求(见5.1.1);
——修改了地震过渡安置点防止闪电感应以及闪电电涌侵入措施(见5.2);
——增加了安置点人身防护措施,包括防接触电压措施和防跨步电压措施(见5.3);
——增加了高寒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阻措施和不计防雷接地电阻值的前置条件等(见5.1.5);
——增加了防雷装置施工要求(见6);
——增加了地震过渡安置点接闪杆常见布置方式(见6.1.5和附录C);
——增加了安置点防雷科普宣传活动内容(见附录B)。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防雷中心、成都市防雷中心、雅安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靳小兵、李一丁、魏强、潘波、李扬富、张同友、巫俊威、华国文、王国庆、
陆茂、金敬国、余勇、向宇、宋志田、李奔、李剑春、王宁、张瑛、刘畅、余跃、唐其能、徐军、杨军、
徐磊。
II
DB51/T851—2016
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过渡安置房雷电防护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防雷装置设计要求、施工要求以
及检测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检测及维护。其他应急过渡安置房雷电防护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过渡安置房temporaryshelterforearthquake
用于临时安置地震受灾人员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装配式单层房屋和帐篷。
3.2
地震过渡安置点temporarysettlementforearthquake
地震过渡安置房集中建设布置的区域。
3.3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系统,由外
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注:改写GB50057-2010,定义2.0.5
3.4
SPD脱离器SPDdisconnector
当SPD发生故障时,一个能把SPD同电路脱开的装置。
注:脱离器应能防止电源系统持续故障并用于显示SPD故障状态。除了具有脱开功能外,还可以具有过流保护或过
热保护功能等。这些功能可由一个或多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实现。
1
DB51/T851—2016
[QX/T10.1—2002,定义3.17]
4一般要求
4.1地震过渡安置房(以下简称安置房)的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
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安置房的特点等基础上,确定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4.2安置房使用期不在3月至10月期间,可不安装防雷装置。
4.3安置房的防雷装置应与安置房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检测、同时投入使用。
4.4接闪器和引下线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要求,接地装置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表A.2
中的要求。
4.5应在地震过渡安置点(以下简称安置点)组织开展防雷科普活动,比如开办知识讲座、发放和张
贴防雷安全须知等。应急救灾期间的防雷安全须知参见附录B。
5防雷装置设计要求
5.1直击雷防护
5.1.1应优先利用安置房金属构架和金属屋面做防雷装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屋面彩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5mm。当金属板下有易燃物品时,应采用夹有非易燃保温层的双层
彩钢板,或在单层金属板与其下易燃物品间设水泥板或石膏板进行隔离;
b)安置房的金属构架和金属屋面之间应连接成电气通路;
c)应利用大型帐篷的金属骨架或装配式房屋的钢结构作为自然引下线,且不应少于2根;
d)应利用装配式房屋的金属地梁或大型帐篷的金属地锚作为自然接地体。各自然接地体之间宜相
互连接成闭合环。接地电阻的要求应符合本标准5.1.5的要求。
5.1.2当安置房金属构架和(或)金属屋面不符合5.1.1的规定时,应专设独立接闪器和引下线。
5.1.3独立接闪杆(线)应将被保护的安置房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滚球半径取60米。当
安置房完全处于附近接闪器的LPZ0B区时,可不专设外部防雷装置。
5.1.4当接闪器利用金属材料作为支撑杆时,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5.1.5利用安置房基础金属构件作自然接地体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当土壤电阻率较
大时,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应符合GB50057-2010中5.4.6条的规定。当利用安置房的环形基础作接地
装置且包围的面积大于或等于79m2时,其防雷接地电阻值可不计及。
5.1.6安置点内的电视接收天线、通信天线等设施应置于LPZ0B区。
5.2闪电感应及闪电电涌侵入防护
5.2.1安置房内部的各种金属构架、组件应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
5.2.2进入安置房的各种金属管线(水管、供电线和电话、电视信号线等)均应在入口处与接地装置
进行等电位连接。进入安置点的金属管线宜全线埋地引入。当全线埋地引入有困难时,铠装电缆或穿金
属管的电线、信号线在入口前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
5.2.3在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的支柱(架)上,不应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低压
电线和其他信号线。不应利用支柱架设金属线晾晒衣物。
5.2.4安置点内的低压配电柜和电子系统终端箱处应按GB50057—2010中4.4.7条的规定安装电涌保
护器。
5.2.5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总配电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宜采用TN—S系统。
2
DB51/T851—2016
5.3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防护
5.3.1利用安置房电气贯通的金属构架作为引下线时,其根数应不少于10根。
5.3.2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的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a)引下线入地点附近3m范围内,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或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
厚砾石层;
b)外露引下线,其距离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
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
c)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做均衡电位处理;
d)用护栏、警示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6防雷装置施工要求
6.1接闪器
6.1.1独立接闪杆的基础宜为直埋、打桩或现浇混凝土等敷设方式。
6.1.2架空接闪线的支撑杆基础宜为现浇混凝土、拉线、打桩等敷设方式。支撑杆及其固定形式必须
满足架空接闪线的拉力要求。
6.1.3独立接闪杆应能承受0.7kN/m2的基本风压,在风力大于11级的地区,宜增大接闪杆支撑件的
强度。
6.1.4为防止反击现象,独立接闪杆与安置房金属构件的间距宜不小于2m。接闪线与被保护建筑物之
间的垂直间距宜不小于3m。
6.1.5安置点单支和多支接闪杆的常见布置方式参见附录C。
6.2引下线
6.2.1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6.2.2明敷引下线应采取固定措施,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
固定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
6.2.3引下线应符合5.3.2(b)的要求。
6.3接地装置
6.3.1接地装置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当埋设深度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跨步电压措施。
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1.5m,间距不宜小于3m。
6.3.2钢质接地体应采用焊接连接,搭接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2cm。
6.3.3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焊接部位应除去焊渣后做防腐处理。
6.3.4接地装置之间的等电位连接应采用暗敷方式,当采用暗敷方式有困难时,明敷的连接导体应穿
绝缘管进行隔离。
6.4电涌保护器
6.4.1低压配电线路的各级电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前端,连接导线应平直,其两端连线
长度不宜超过0.5m。
6.4.2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采用压接时,连接导线裸露的金属部分不能露出接线
端子口外。带有接线柱的电涌保护器宜采用接线端子与接线柱连接。
6.4.3电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应符合附录A中表A.3的要求。
3
DB51/T851—2016
6.4.4无明确的产品安装指南时,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当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应加装退耦装置。SPD制造商
明确在其产品中已有能量配合的措施时,可不再接退耦装置。
6.4.5SPD前端宜安装制造商推荐的SPD脱离器。
6.5等电位连接
6.5.1等电位连接过渡电阻应小于0.2Ω。
6.5.2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附录A中表A.3的要求。
6.5.3等电位连接宜采用焊接、搭接或螺栓连接等方法。
7检测与维护
推荐标准
- DB15/T 3206-2023 色素辣椒套种西瓜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05-2023 设施蔬菜栽培中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04-2023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1138-2023 小秦艽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1139-2023 北沙参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07.1-2023 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育苗 2023-11-30
- DB15/T 3207.2-2023 秋播大葱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栽培 2023-11-30
- DB15/T 3209-2023 洋葱编织带育苗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08-2023 番茄种子加工、贮藏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1137-2023 桔梗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