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4/T 1016-2021 1:500 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DB3204/T 1016-2021 1:500 1:1000 Basic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tonic Factors Data Specification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04/T 1016-2021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2-18
实施日期
2021-03-18
发布单位/组织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常州市1:500、 1: 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生产、更新及数据库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中心、常州市新北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保障中心、常州市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
起草人:
李青、叶琳、俞莉雅、陈再春、王小维、张云青、丁亚杰、刘彬、周维娜、储立新、吴兵、刘全海、史惠春、杨少敏、王琰开。
出版信息:
页数:17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DB3204

常州市地方标准

DB3204/T1016—2021

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

数据规范

1:5001:1000Dataspecificationfortopographicelementsofbasic

geographicinformation

2021-02-18发布2021-03-18实施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4/T1016—2021

目次

前言.............................................................................1

引言.............................................................................2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规定.......................................................................3

5要素组织.......................................................................5

6要素编辑......................................................................10

7元数据........................................................................13

附录A(规范性)要素代码表..................................................14

附录B(规范性)要素符号化代码表............................................88

附录C(规范性)注记代码表.................................................150

附录D(规范性)属性结构...................................................158

附录E(规范性)图廓整饰样式及说明.........................................170

附录F(规范性)元数据内容.................................................171

DB3204/T1016—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州市测绘院、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服务

中心、常州市新北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保障中心、常州市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青、叶琳、俞莉雅、陈再春、王小维、张云青、丁亚杰、刘彬、周

维娜、储立新、吴兵、刘全海、史惠春、杨少敏、王琰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204/T1016—2021

引言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强化制度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推进“多规合一”的

职责要求,本标准的编制,是履行对常州市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安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

的职责需求,为统一实现常州市1:500、1:1000地形图能共建共享。

原规划局测绘的地形图侧重于城市整体布局,原国土局测绘的地形图侧重于用地单位的位

置、面积,在推动“多测合一”的同时,需要将原规划、国土的地形图整合成“一张图”,本标

准是整合1:500、1:1000地形图的核心依据。

本标准是保证常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即天地图对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专题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地理空间大数据建库与应用、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制等功能的基础。

本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了国家自然资源部和相关部门有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使用

的指导政策,是对这些政策文件内容的具体化,以确保所构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化、

规范化和实用化。本标准在编制时,为了避免雷同与重复,能引用的直接引用了相关已经发布

的标准。

2

DB3204/T1016—2021

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的基本规定、要素组织、要素编辑以

及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常州市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生产、更新及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尺

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

江苏省天地图POI分类代码表(201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投影带号projectionzoneno

投影带的编号。

3.2

捕捉capture

画图过程中为了精确获取点的点位坐标,对已有地图要素的定位点、圆心、中点、端点等进行

拾取的一种手段。

3.3

构面label

将地形图中线对象通过处理,转换成面对象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空间参考系

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经线为120°,坐标单位

为m,成果加投影带号。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1的要求,平坦地区及居民地内可不绘等高线。

表1基本等高距单位:m

地形类别

比例尺

平地(坡度﹤2°)丘陵地(2°≤坡度﹤6°)山地(坡度≥6°)

1:5000.50.51.0

1:10000.51.01.0

3

DB3204/T1016—2021

4.3数据分幅

4.3.1标准分幅

4.3.1.1采用40cm×50cm规格进行标准分幅。分幅图号应符合图1的规定。

图1地形图标准分幅与编号示意图

4.3.1.2按照内图廓西南角坐标整千米偶数为主编号(如506486)。以2km×2km范围内的20幅

1:1000地形图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编为01至20。

4.3.1.21:500比例尺的图幅,统一按照1:1000比例尺的图号分幅。

4.3.2非标准分幅

非标准分幅是根据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为边界清晰的多边形

单元。单元是由若干道路、河流围成的最小的独立区域。单元划分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单元划分的参考位置:以行政区划界线、街坊线为主要参考,依据道路、河流中心线划分;

b)避让原则:单元线不宜切割要素、不宜跨河。被单元线切割的面状要素,应单独维护;

c)单元之间的关系:相邻单元之间不应有缝隙或重叠;

d)单元的大小:单元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分区范围在(3~5)km2为宜。

4.4数据格式

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文件宜是MDB、GDB或EDB等格式。

4.5高程注记

1:500、1:1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高程数据注记至0.01m。

4.6数学精度

4.6.1平面精度

平面精度按CJJ/T8-2011中6.1.6执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地物点

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1规定值

放宽0.5倍,涉及界址点的地物要素,精度应控制在±5cm内。

4

DB3204/T1016—2021

表2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单位:mm

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平面控制点地物点相对于临近地物点的间距

地区分类

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中误差(图上)

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0.5≤0.4

山地、设站困难的旧街坊内部≤0.75≤0.6

4.6.2高程精度

高程精度按CJJ/T8-2011中6.1.7执行。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1m的平坦地区,

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0.15m。

高程点注记密度图上100cm²内宜控制在8-12个。

其他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

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困难地区可按表3的规定值放宽0.5倍。

表3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平地(坡度﹤2°)丘陵地(2°≤坡度﹤6°)山地(坡度≥6°)

高程中误差(m)≤1/3×H≤1/2×H≤2/3×H

4.7属性精度

4.7.1属性要求

4.7.1.1地形图要素的分类编码应正确无误;

4.7.1.2地形图要素的属性信息应完整、正确;

4.7.1.3相邻图幅同一要素的属性信息应一致。

4.7.2逻辑一致性

4.7.2.1面状区域应闭合;

4.7.2.2结点匹配应准确;

4.7.2.3要素几何类型应正确,具有唯一性;

4.7.2.4相关要素处理应正确,要素不应重复和冗余。

4.7.3完整性

4.7.3.1地形要素应符合CJJ/T8-2011规定的取舍要求,无遗漏;

4.7.3.2数据的分层与组织应正确,不应有重复或遗漏;

4.7.3.3注记应完整、正确,分类符合《江苏省天地图POI分类代码表(2018)》规定的中类要求。

5要素组织

5.1要素分类

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要素分类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4级:大类、中

类、小类、子类。大类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

被与土质共8类;中类在各大类基础上划分出46类,小类、子类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充。大、中类详

细分类见表4。

表4地形图要素大、中类分类表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1测量控制点

1定位基础

2数学基础

2水系1河流

5

DB3204/T1016—2021

表4地形图要素大、中类分类表(续)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2沟渠

3湖泊

4水库

2水系5海洋要素

6其他水系要素

7水利及附属设施

1居民地

2工矿及其设施

3农业及其设施

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5名胜古迹

3居民地及设施

6宗教设施

7科学观测站

8其他建筑物及设施

1铁路

2城际公路

3城市道路

4交通4乡村道路

5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6水运设施

7航道

4交通8空运设施

9其他交通设施

1输电线

2通信线

5管线

3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4城市管线

6境界与政区1国外地区

6

DB3204/T1016—2021

表4地形图要素大、中类分类表(续)

2国家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

4地级行政区

6境界与政区

5县级行政区

6乡级行政区

7其他区域

1等高线

2高程点

3水域等值线

7地貌

4水下注记点

5自然地貌

6人工地貌

1农林用地

8植被与土质2城市绿地

3土质

5.2要素编码

5.2.1总则

要素分类编码为十位编码。图式样式以GB/T20257.1-2017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对要素进行适

当扩充。相应的要素属性信息反映在对应属性表中,留有扩展余地。

5.2.2编码方法

5.2.2.1地图符号化按GB/T20257.1-2017的规定。地理信息要素采用7位编码,符号化后采用10

位编码。

5.2.2.2要素编码结构如图2所示。要素编码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要素符号化代码应符合附录B

的规定。

7

DB3204/T1016—2021

XXXXXXXXXX

图形特征码

条件类型码

要素类型码

子类

小类

中类

大类

图2要素编码结构图

5.2.2.3编码分为四个部分:

a)第1部分为核心部分,按照GB/T13923-20065.1的规定,为6位编码;

b)第2部分为要素类型码,用1位数字表达。类型规定如下:编码1表示点;编码2表示线;编

码3表示面;编码9表示注记;

c)第3部分为条件类型码,用于标记同一要素的复合组成符号,用1位数字表达,用流水号方式

顺序编码;

d)第4部分为图形特征码,用于标识要素的图形特征。用2位数字表达,编码定义详见表5。当

某些点既是符号定位点,又是符号配置点时,图形特征码按符号定位点取值。

表5图形特征码定义

图形

类型描述应用举例

特征码

指转换后不经过任何处理,就能进行地面河流岸线、小路、地类界、机

主体地物00

转换或者符号化的要素;车转盘、地道等

11坐标定位点:各类平面控制点三角点

12高程定位点:各类高程点、水准点水准点

点13符号定位点水塔点、喷水池点、坟地、独立树

经济林符号配置点、沙砾符号配置

14-19符号配置点

点、灌木林符号配置点

用于符号化不显示的定位线(骨架

骨架线20骨架线(定位线)线):涵洞、桥梁、宣传栏、地面河

流面

21简单实线线型宣传栏图元线

定位线22简单虚线线型牌楼、牌坊、彩门

23-29其他复杂线型有管堤的管道图元坎线

台阶配置线、楼梯配置线、站线、

配置线31配置线线型

石质陡崖齿线配置线

41简单实线线型液、气贮存设备轮廓线、亭边界

42简单虚线线型棚房范围线、桥墩/柱、岗亭/岗楼

轮廓线、范围线

43点线线型喷水池边界、饲养场范围线

44-49其他复杂线型堆式窑范围线

8

DB3204/T1016—2021

表5图形特征码定义(续)

测量控制点注记分数线、水井注记

注记分数线50注记分数线线型分数线、拦水坝注记分数线、特殊

高程点注记分数线

注记99注记文字测量控制点注记、河流注记

5.2.3注记

注记代码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5.3要素属性

5.3.1要素属性结构

一般地理要素对象应包含默认属性,如要素代码、长度、面积等。此外,属性表中还应包含要

素的其他属性,属性项分为必填和选填两种,若必填项属性值无法获得,文本字段填“未知”,数值

字段填“-99”。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5.3.2要素分层与设色

要素分层与设色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要素分层与设色

要素大图层颜色

序号图层名图层别名

类颜色名称多色图色值RGB值

1CPTP测量控制点白色K100255,255,255

定位基

2CPTL定位基础线白色K100255,255,255

3CPTN定位基础注记白色K100255,255,255

4HYDP水系点深天蓝色C1000,174,239

5HYDL水系线深天蓝色C1000,174,239

6HYDA水系面深天蓝色C1000,174,239

7HFCP水系附属设施点深天蓝色C1000,174,239

水系

8HFCL水系附属设施线深天蓝色C1000,174,239

9HFCA水系附属设施面深天蓝色C1000,174,239

10HRCL水系中心线品红M100,Y100255,0,191

11HYDN水系注记深天蓝色C1000,174,239

12RESP居民地点白色K100255,255,255

13RESL居民地线白色K100255,255,255

14RESA居民地面白色K100255,255,255

15REOA居民地外包面白色K100255,255,255

16ROSL地下室范围线白色K100255,255,255

居民地

17ROSA地下空间范围面白色K100255,255,255

及设施

18RFCP居民地设施点白色K100255,255,255

19RFCL居民地设施线白色K100255,255,255

20RFCN居民地设施注记白色K100255,255,255

21RFCA居民地设施面白色K100255,255,255

22RESN居民地注记白色K100255,255,255

23LRRL铁路白色K100255,255,255

24LRDL道路边线白色K100255,255,255

25LRDA道路面白色K100255,255,255

26LRCL道路中心线品红M100,Y100255,0,191

交通

27LFCP道路附属设施点白色K100255,255,255

28LFCL道路附属设施线白色K100255,255,255

29LFCA道路附属设施面白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