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8/T 37-2024 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防控技术规程
DB5328/T 37-2024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phids on small waxy corn in Xishuangbann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9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
- 起草人:
- 石兆云、谢志英、彭文君、尹艳琼、何洪磊、霍艳满、李红祥、田维逵、谭元花、王彬、资鸿强、唐方圆、肖龙、孔丽琼、李艳萍、瞿兰、梭路、苏文彬、李光辉、贾丽红、李耀芳、于琳琳、万中玉、赵永祥、段超、李朝疆。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6
532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标准
DB5328/T37—2024
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防控技术规程
2024-09-29发布2024-10-29实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28/T3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提出。
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
源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检验检测认证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兆云、谢志英、彭文君、尹艳琼、何洪磊、霍艳满、李红祥、田维逵、谭元
花、王彬、资鸿强、唐方圆、肖龙、孔丽琼、李艳萍、瞿兰、梭路、苏文彬、李光辉、贾丽红、李耀芳、
于琳琳、万中玉、赵永祥、段超、李朝疆。
I
DB5328/T37—2024
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西双版纳小糯玉米蚜虫的术语和定义,列出了蚜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征、虫情调查
及防治技术等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西双版纳小糯玉米的蚜虫防控,其他玉米的蚜虫防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蚜虫cornaphids
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有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ani)、
棉蚜AphidgossypiiGlover等,本文件中通称为玉米蚜虫。
[来源:NY/T3699—2020,2.1]
3.2
虫口密度aphiddensity
一定数量的植株上蚜虫的发生数量,一般用100株玉米上蚜虫数量,即百株蚜量表示。
[来源:NY/T3699—2020,2.2]
3.3
有蚜株thedamagedplants
调查有蚜虫发生的株数。
[来源:NY/T3699—2020,2.3]
3.4
1
DB5328/T37—2024
蚜株率rateofdamagedplants
有蚜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
[来源:NY/T3699—2020,2.3]
4习性特点
4.1生活习性
玉米蚜虫生活最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80%,春秋两季繁殖最快,夏季受雨水、天
敌干扰,繁殖数量较少。成虫和若虫生活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随着第二年气温逐渐升高,一部分玉米
蚜虫发育为有翅蚜虫,迁飞到玉米等农作物上繁殖和危害,并在不同生育期的玉米田块转移扩散。
4.2发生特点
西双版纳地区属玉米蚜虫周年繁殖区,理论年平均繁殖10~20个世代,在同一地块同一时期均可见
成虫、若虫,世代重叠现象突出。西双版纳小糯玉米(以下简称:玉米)喇叭口末期到开花期,是玉米
蚜虫的繁殖高峰期,当玉米叶面上有一层灰白色的脱皮壳时,进入虫害最严重阶段。
5危害
5.1危害特征
玉米蚜虫从玉米苗期到成熟期会一直产生危害,苗期在心叶中吸食汁液危害,且在玉米生长过程中
不断寻找新生叶片进行吸食,孕穗期主要危害剑叶、叶鞘、花丝和雄穗。其在吸食玉米叶片汁液的同时
能分泌“蜜露”,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和授粉。此外,玉米蚜虫也是玉米花叶病
毒、玉米叶斑病毒等病毒的传播载体,在其直接造成危害的同时带来其他病害。危害特征参见附录A。
5.2发生程度分级
玉米蚜虫发生程度分为5级:1级(轻发生)、2级(偏轻发生)、3级(中等发生)、4级(偏重发
生)、5级(大发生),以主要危害期普查的虫口密度为主要指标,蚜株率和发生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
具体指标见表1。
表1玉米蚜虫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别
指标
1级2级3级4级5级
(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
虫口密度(X),
1≤X<20002000≤X<50005000≤X<1000010000≤X
推荐标准
- DB15/T 3219-2023 饲用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旱作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23-2023 捕食螨防控设施蔬果叶螨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21-2023 沿黄灌区重度盐碱地稻田光伏暗管排水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14-2023 红豆草和冰草间行混播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17-2023 内蒙古中西部苦豆子种植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24-2023 黄河流域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蔬菜小型害虫(螨)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18-2023 农科1号木地肤冰草混播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15-2023 肋脉野豌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22-2023 引黄灌区微咸水与淡水联合灌溉节水控盐技术规程 2023-11-30
- DB15/T 3216-2023 麻叶荨麻育苗移栽技术规程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