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 18894-2016 Specification on electronic documents archiving and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其他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
2002年12月
-
2016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档案局
- 起草人:
- 毛海帆、王岚、丁德胜、侯佳、方昀、黄玉明、刘伟晏、蔡学美、马淑桂、张楠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18894—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
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
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
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档案著录规则
DA/'r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
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
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electronic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
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
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
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
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ocalfd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
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fir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
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
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完整性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
等无缺损。
3.9有效性utility
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
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
等。
3.10捕获capture
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迁移migration
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
方法与过程。
4总则
41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
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
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应明确规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
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
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
4.4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
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5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如没
有纸质等拷贝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归档时,应
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
4.6应保证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对只有电子签章的电子文
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签章。
5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
5.1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
从电子文件形成开始不间断地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管理登记,
保证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5.1.1登记处理过程中相互衔接的各类责任者(如起草者、
修改者、审核者、签发者等)。
5.1.2登记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者(打字者、发文者、收
文者、存储管理者等)。
5.1.3登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凭证信息(批示、签名、
印章、代码等)。
5.1.4登记电子文件传递、交接过程中的其他标识。
5.2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
性。
5.2.1建立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者可靠的身份识别与权限控
制。
5.2.2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
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
5.2.3对电子文件采用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
5.2.4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
5.3应建立电子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5.4应建立电子文件有效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证
措施。
5.5电子文件的处理和保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针
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
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主要有:网络设备安全保
证;数据安全保证;操作安全保证;身份识别方法等。
6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6.1收集积累要求
6.1.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和办理情况,有查考
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电子版本的定稿均应被保留。正式文件是
纸质的。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的转换工作,
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
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6.1.2当公务或其他事务处理过程只产生电子文件时,应采
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应随
时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6.1.3.对在网络系统中处于流转状态,暂时无法确定其保管
责任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捕获措施,集中存储在符合安全要求
的电子文件暂存存储器中,以防散失。
6.1.4对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本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
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
工具软件。文字型电子文件以XML、RTF、TXT为通用格式。
6.1.5对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采用非通用文件格式的图像
电子文件,收集时应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
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扫描型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
格式。
6.1.6对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设备获得的图形电子文
件.收集时应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
6.1.7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结
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
软件。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
6.1.8对用音频设备获得的声音文件。应同时收集其属性标
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音频电子文件以WAV、
MP3为通用格式。
6.1.9对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
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
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
收集时则应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6.1.10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
文件处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6.1.1l对套用统一模板的电子文件,在保证能恢复原形态
的情况下,其内容信息可脱离套用模板进行存储,被套用模板
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保存。
6.1.12定期制作电子文件的备份。
6.2电子文件的登记
6.2.1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见
附录A的表A.1和表A.2)。
6.2.2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6.2.3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
推荐标准
- DB32/T 2418-2013 连葱5号洋葱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17-2013 连麦6号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4-2013 水芹 伏芹1号品种 2013-12-30
- DB32/T 2419-2013 连葱8号洋葱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7-2013 芡实早春设施育苗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3-2013 水芹 秋芹1号品种 2013-12-30
- DB32/T 2421-2013 莲藕大棚浅水早熟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2-2013 茭白-慈姑套作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0-2013 港啤2号大麦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
- DB32/T 2426-2013 “秋芹1号”水芹栽培技术规程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