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97-2023 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DB42/T 2097-2023 Township Road 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CCSP6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097—2023
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continuously
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inurbanroad
2023-09-27发布2024-01-27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2097—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符号...................................................................1
术语和定义.....................................................................1
符号...........................................................................2
4设计参数...........................................................................2
5结构组合设计.......................................................................4
一般规定.......................................................................4
基层...........................................................................4
面层...........................................................................5
功能层.........................................................................5
路面排水.......................................................................6
6接缝及端部处理设计.................................................................6
纵向接缝.......................................................................6
横向接缝.......................................................................7
交叉口接缝.....................................................................7
端部处理.......................................................................7
填缝材料.......................................................................8
7配筋设计...........................................................................8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8
特殊部位配筋...................................................................8
8加铺层结构设计.....................................................................9
一般规定.......................................................................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结构设计...................................................9
旧沥青路面加铺结构设计.........................................................9
9材料组成要求......................................................................10
一般规定......................................................................10
基层材料......................................................................10
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10
功能层及沥青面层材料..........................................................10
1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
一般规定.....................................................................1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1
11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施工...........................................................11
I
DB42/T2097—2023
一般规定......................................................................11
模板..........................................................................11
钢筋加工与安装................................................................12
混凝土铺筑及成型饰面..........................................................12
接缝及端部处理施工............................................................12
抗滑构造施工..................................................................13
特殊天气施工..................................................................13
养生..........................................................................14
12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14
一般规定......................................................................14
原材料与设备检查..............................................................14
路基沉降观测与基层检查修复....................................................14
试验段铺筑....................................................................14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质量标准....................................................14
附录A(规范性)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板厚和纵向配筋率验算...............................16
附录B(资料性)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18
附录C(资料性)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方案....................................19
附录D(资料性)连续配筋混凝土裂缝宽度测试方法......................................20
附录E(资料性)湖北省各地市州月平均气温统计数据表(2018-2022)......................21
附录F(资料性)湖北省各地市州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统计数据表(2018-2022)..............23
条文说明..............................................................................24
II
DB42/T209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
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大学。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
有限公司、湖北源发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市政工程协会、武
汉誉城千里建工有限公司、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钟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
环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荆门市天宇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华亚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振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阳新县鑫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
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小亮、王阳、张号军、李盛、周吴军、白桃、肖铭钊、冯臻臻、柯文汇、侯
剑、陈鹏、周旋、刘宇闻、叶井亮、邵金、陈俊俊、孟新、李福新、刘勇、李长六、马运峰、王楷、陈
镇、赵乾文、于建磊、卢吉、邵璇、赵振军、赵宇、王恒、万家恺、韩雷雷、高一鸣、刘冲、于宏志、
陈磊。
本文件实施应用过程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系电
话:027-88935659,邮箱:35009@。
III
DB42/T2097—2023
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参数、结构组合设计、接缝及端部处理设计、配
筋设计、加铺层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要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及质量验
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新建及改建道路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术语和定义
3.1.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3.1.2
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continuouslyreinforcedconcretecompositeasphaltpavement
面层由连续配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这两种不同材料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3.1.3
功能层functionlayer
路面结构内发挥特定功能的层位,包括黏层、防水黏结层、封层、透层、隔离层等。
3.1.4
防水黏结层waterproofadhesivelayer
路面结构中起到防水、黏结作用的热沥青碎石功能层。
3.1.5
隔离层isolatinglayer
路面结构中用以隔离及调平贫混凝土基层或旧水泥混凝土板的功能层。
3.1.6
1
DB42/T2097—2023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designservicelifeofpavement
在正常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条件下,路面不需要结构性维修的预定使用年限。
符号
3.2.1作用及作用效应符号
N——轴载的作用次数
P——轴载
σ——应力
ε——应变
3.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符号
C——温度应力系数
cv——变异系数
γr——可靠度系数
ρ——配筋率
T——温度
3.2.3几何参数符号
b——宽度
d——直径
h——结构层厚度
L——间距
3.2.4材料性能符号
D——弯曲刚度
E——弹性模量
f——强度
r——相对刚度半径
α——线膨胀系数
ν——泊松比
4设计参数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安全等级、目标可靠度与目标可靠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可靠度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
安全等级一级一级
目标可靠度(%)9590
目标可靠指标1.641.28
2
DB42/T2097—2023
各安全等级路面的材料性能和面层厚度的变异水平可分为低、中和高三级,应按道路等级、采用
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通过调研确定变异水平等级和相应的变异系数,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为
低级。各变异水平等级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变异系数Cv的范围
变异水平等级低中高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0.05~0.100.10~0.150.15~0.20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0.02~0.040.04~0.060.06~0.08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0.15~0.250.25~0.350.35~0.55
新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表3的规定,应根据道路等级、经济、交通
荷载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改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设计使
用年限。
表3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
设计使用年限(a)3030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路面结构当量处理为面层板、基层板和路基
三层结构,面层板为混凝土面层;基层板为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基层,当基层与底基层同为刚性或半刚性
材料则合并为当量基层板;粒料类结构层与路基共同视作多层弹性地基,以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表征。
连续配筋混凝土厚度设计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板厚度各项设计参数及规定进行,以面层板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并以最重轴载
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可按JTGD40-2011中3.0.4-1和3.0.4-
2进行计算及验算。
贫混凝土基层应以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可按JTG
D40-2011中3.0.5进行计算及验算。
按疲劳断裂设计标准进行结构分析时,以100N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设计轴载。各级轴载作用次
数Ni,可按式(1)换算为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NS。
16
nP
i
NS=Ni··················································(1)
i=1Ps
式中:
Pi——第i级轴载重(kN),联轴按每一根轴载单独计;
PS——设计轴载重(kN);
n——各种轴型的轴载级位数;
Ni——i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S——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或复合式路面的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应以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双层连续
配筋时为上层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作为验算标准。其
极限状态表达式可采用式(2),按照附录A计算。
bj≤0.6mm
························································(2)
σs≤fsy
3
DB42/T2097—2023
式中:
bj——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宽度(mm);
σs——纵向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MPa);
fsy——纵向钢筋屈服强度(MPa)。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按设计使用年
限内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分为4级,分级范围见表4。
表4交通荷载分级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承受设计轴载(100kN)
>1×1061×106~2000100~20003~100
4
累计作用次数NS(10)
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28天龄期的弯拉强度。各交通荷载等级要求的材料弯
拉强度标准值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
表5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5.04.5
贫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3.02.5
5结构组合设计
一般规定
5.1.1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5.1.2路床顶面的设计回弹模量值,中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应小于25MPa,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应小于
30MPa,特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应小于40MPa,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应小于50MPa。不满足要求时,
应采取改变填料、设置粒料类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基改善层等措施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5.1.3应依据道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当地温度和湿度状况以及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及组合
与之相适应的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初步方案可结合当地已有工程经验,参照附录B、附录C选用。
5.1.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5.1.5应充分考虑各相邻结构层的相互作用、层间结合条件和要求,以及结构组合的协调与平衡。
5.1.6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合而成。
5.1.7连续配筋混凝土可单独作为面层,也可与沥青混凝土组成复合式路面结构。
5.1.8连续配筋混凝土可采用单层配筋或双层配筋,其中极重交通荷载等级道路宜采用双层连续配筋。
基层
5.2.1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小的温缩和干缩变形及较强的抗冲刷能力。
5.2.2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可依据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层组合要求和材料供应条件,参照表6选用。
4
DB42/T2097—2023
表6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类型
交通荷载等级基层材料类型底基层材料类型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
极重、特重、重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粉煤灰
贫混凝土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级配级配碎石或砾石、级配碎石或砾石
中
碎石或砾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
5.2.3极重、特重或重交通荷载等级道路路面基层下应设置底基层,中交通荷载等级道路路面基层下
可不设底基层。
5.2.4贫混凝土基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4.6的要求。基层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按l0mm向上取整。
5.2.5贫混凝土基层应设置横向缩缝,间距宜为4m~6m,基层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0,平面面积
不宜大于25m2。一次摊铺宽度大于7.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面层
5.3.1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
5.3.2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计算厚度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相同,根据交通荷载等级、道
路等级和变异水平等级确定,面层的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加6mm磨耗层后,按10mm向上取整。复
合式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设计厚度依据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5.3.3新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沥青面层厚度不宜小于40mm。
5.3.4复合式路面的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表面可采用刻槽、抛丸、铣刨等方式加强层间结合。对极
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道路及采用单层式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表面应进行
抛丸、铣刨等糙化处理。
5.3.5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要求(mm)
道路等级一般路段特殊路段
快速路、主干路0.70~1.100.80~1.20
注:对快速路和主干路特殊路段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
5.3.6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沥青面层抗滑技术要求
质量验收值
年平均降雨量(mm)
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m)
>1000≥54≥0.55
500~1000≥50≥0.50
注:横向力系数SFC60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km/h±1km/h车速下测定,构造深度TD用铺砂法测定。
功能层
5.4.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应设置透层和封层。
5.4.2新建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贫混凝土基层上应铺设隔离层,层厚不宜小于40mm。
5
DB42/T2097—2023
5.4.3新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贫混凝土基层上宜铺设隔离层,层厚不宜小于10mm。
5.4.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连续配筋混凝土加铺层之间应铺设隔离层,无沥青面层时,隔离层层厚不
宜小于40mm,有沥青面层时,隔离层层厚不宜小于25mm。
5.4.5复合式路面的连续配筋混凝土下面层与沥青面层之间应设置黏层或防水黏结层,极重、特重、
重交通荷载等级道路宜选用防水黏结层。
5.4.6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沥青面层层间应设置黏层。
路面排水
5.5.1路面排水设计包括路表、分隔带及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5.5.2行车道路面横坡坡度宜为1.5%~2.0%。
5.5.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端部伸缩缝处应考虑横向排水。
5.5.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范围内不宜设置管道检查井。有条件时,雨水口宜采用立箅式排水方式。
6接缝及端部处理设计
纵向接缝
6.1.1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总宽度、行车道、路缘带宽度以及施工铺筑宽度
而定,宜按车道宽度划分,且应避开轮迹带,与车道线重合或靠近,宜采用横向钢筋穿过纵向接缝的方
式代替拉杆,起到拉杆作用。
a)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应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
槽口,深度宜为30mm~40mm,宽度宜为3mm~8mm。其构造如图1a)、2a)所示。
b)纵向缩缝应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刚性基层和半刚性
基层,设拉杆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2/5,横向钢筋加长代替拉杆时槽口深度宜为60mm~70
mm。其构造如图1b)、2b)所示。一次铺筑宽度小于8m时,可不设置纵向缩缝。
a)纵向施工缝b)纵向缩缝
图1设拉杆的纵缝构造(尺寸单位:mm)
a)纵向施工缝b)纵向缩缝
图2横向钢筋代替拉杆的纵缝构造(尺寸单位:mm)
6
DB42/T2097—2023
6.1.2横向钢筋不加长代替拉杆时,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
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可参考表9选用。施工布设时,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
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不得大于表9中推荐拉杆间距。
表9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m)
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m)
面层厚度(mm)
3.003.503.754.506.007.50
200~25014×700×90014×700×80014×700×70014×700×60014×700×50014×700×400
≥26016×800×80016×800×70016×800×60016×800×50016×800×40016×800×300
注:拉杆尺寸数字为直径×长度×间距。
6.1.3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
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应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
的宽度不应小于1m。
6.1.4纵缝拉杆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纵缝代替时,纵缝切缝深度可减小,不得切到钢筋。
横向接缝
6.2.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纵向钢筋在横向施工缝处应连
续,不可中断。浇筑后一段水泥混凝土前,应对先施工的水泥混凝土板侧壁进行凿毛处理。
6.2.2横向施工缝应采用加强钢筋的平缝形式,加强钢筋在每2根纵向钢筋之间布置,其构造如图3
所示。加强钢筋直径与纵向钢筋一致,长度不小于2000mm。当纵向钢筋间距小于160mm时,横向施工
缝可不增设加强钢筋。
图3横向施工缝构造(尺寸单位:mm)
6.2.3检查井、雨水口位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车行道范围内时,所在车道可锯切垂直于检查井或雨
水口中央的横向预切缝,槽口深度宜为60mm~70mm,宽度宜为3mm~5mm,槽内应灌塞填缝料。
交叉口接缝
6.3.1交叉口范围保持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纵缝的连贯,相交道路临近交叉口的横缝位置应按连续配
筋混凝土面层纵缝作相应变动。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当出现错缝和锐角板时,应加设防裂钢筋或角隅钢筋。
6.3.2交叉口范围混凝土板分块不宜过小,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00mm,相交道路混凝土板的边长不应
大于4000mm。
6.3.3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相交的道路在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的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
膨胀量大时,应在直线段连续布置2条~3条胀缝。
端部处理
7
DB42/T2097—2023
6.4.1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与其他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端部处理结构,可采用单
缝式伸缩缝、梳齿板式伸缩缝等形式。
6.4.2单缝式伸缩装置和梳齿板式伸缩装置安装后的缝宽依据温度确定,宜控制在25mm~35mm范围
内,安装就位后预留槽采用纤维混凝土或环氧树脂混凝土等加强材料浇筑。
6.4.3单缝式伸缩装置底部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枕梁。枕梁厚度与基层相同,宽度与面层相同,长度不
宜小于2000mm,顶面宜设置薄膜隔层。
6.4.4雨水口和检查井的设置应避开端部处理部位。
填缝材料
6.5.1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黏结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板收缩、不溶于水、不渗水、
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老化、有一定抵抗砂石嵌入的能力、便于施工操作的材料。
6.5.2快速路、主干路宜选用硅酮类、聚氨酯类填缝料。
7配筋设计
连续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S/T 654-2007 钛粉 2007-11-14
- YS/T 663-2007 电解铝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铝液保持炉 2007-11-14
- YS/T 655-2007 四氯化钛 2007-11-14
- YS/T 659-2007 钨及钨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 2007-11-14
- YS/T 656-2007 铌及铌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 2007-11-14
- YS/T 662-2007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 2007-11-14
- YS/T 664-2007 铝用炭素生产专用设备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热媒炉 2007-11-14
- YS/T 660-2007 钼及钼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 2007-11-14
- YS/T 658-2007 焊管用钛带 2007-11-14
- YS/T 661-2007 电池级氟化锂 20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