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94-2018 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技术规程

DB34/T 3294-2018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ying high-yield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294-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9
实施日期
2019-01-29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的基本要求、试验设计、试验管理、试验记录、取样与考种、统 计分析和鉴定报告的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转高产基因棉花品种和种质资源的鉴定。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 徽省农业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怀宁县种植业管理局、全椒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宿松县种植业管理局、岳西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小玲、郑曙峰、陈兵林、周治国、王维、阚画春、李淑英、徐道青、程福如、 陈敏、路曦结、周关印、王正东、陈良娣、程森林、杨德金、朱全保、王发文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94—2018

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identificationtechnologyfortransferhighyieldgenescott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8-12-29发布2019-01-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29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

徽省农业科学院工程研究所、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怀宁县种植业管理局、全椒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宿松县种植业管理局、岳西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宇顺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小玲、郑曙峰、陈兵林、周治国、王维、阚画春、李淑英、徐道青、程福如、

陈敏、路曦结、周关印、王正东、陈良娣、程森林、杨德金、朱全保、王发文。

I

DB34/T3294—2018

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的基本要求、试验设计、试验管理、试验记录、取样与考种、统

计分析和鉴定报告的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转高产基因棉花品种和种质资源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

NY/T2633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

DB34/T2652机采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DB34/T3133棉花轻简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高产基因棉花transferhighyieldgenescotton

将提高棉花产量性状的外源目的基因转入受体棉花而获得棉花品种类型。

4基本要求

转高产基因棉花鉴定材料及其产生的副产品及废弃物、试验条件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

办法》的规定。

5试验设计

5.1试验用种

供试的转高产基因棉花品种和对照品种的种子按GB/T3543和GB4407.1的规定。

5.2对照品种

1

DB34/T3294—2018

设置2类对照品种,对照1为提高产量性状的外源目的基因转入前的受体棉花品种,对照2选

用当地主栽棉花高产品种。

5.3试验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条件较好的农田;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植物。

5.4试验周期和试验点数量

试验不少于2个棉花生长周期。同一生态棉区试验点不少于3个。

5.5试验处理和重复

5.5.1试验处理不少于3个,处理至少包括:供试的转高产基因棉花品种或种质资源,对照1(为提

高产量性状的外源目的基因转入前的受体棉花品种),对照2(当地主栽棉花高产品种)。

5.5.2各处理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试验处理数与重复数的乘积不应小于12。

5.5.3试验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不小于20m2,各小区种植3~6行棉花,试验区周边种植的保护

行不少于4行。

6试验管理

6.1除试验处理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应一致且符合生产要求。

6.2试验同一区组的同一项农事操作应在同一天内完成。

6.3试验栽培管理参见NY/T2633、DB34/T2652或DB34/T3133。

7试验记录

7.1调查取样方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2个重复各小区中间行10株(不包括两端植株)作为取样行,生育时期、整齐

度与生长势按小区调查,其他性状在取样行中调查。

7.2生育时期

记载各小区出苗期、开花期、吐絮期和生育期,取两次重复平均值。

7.3整齐度与生长势

出苗期、开花期、吐絮期目测各小区植株的整齐度与生长势,均用1(好)、2(较好)、3(一般)、

4(较差)、5(差)表示,取两次重复平均值。

7.4农艺性状

7.4.1第一果枝节位

棉花现蕾后调查从下至上第一果枝着生的节位。

7.4.2株高

9月15日左右调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

2

DB34/T3294—2018

7.4.3单株果枝数

9月15日左右调查棉株主茎果枝数量。

7.4.4单株成铃数

分别于7月15日、8月15日、8月30日和9月15日左右调查平均单株成铃数。直径在2cm以上的棉

铃为大铃,包括烂铃和吐絮铃,比大铃小的棉铃及当日花为小铃,3个小铃折算为1个大铃。

7.5密度

7.5.1设计密度

按株距和行距换算出每公顷的株数。

7.5.2实际密度

第一次收花前,调查每小区实际株数,换算成每公顷的株数。

7.5.3缺株率

实际密度与设计密度的差数占设计密度的百分率。当实际密度高于设计密度,百分率前用“+”号表

示,反之用“-”号表示。

7.6病情调查

于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高峰期各调查1次,病情分级标准按表1,病株率(Ri)按式(2)计算,

病情指数(Di)按式(1)计算。

表1枯萎病、黄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病情级别枯萎病病情分级标准黄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外表无病状外表无病状

1级病株叶片25%以下显病状,株型正常病株叶片25%以下显病状

2级叶片25~50%显病状,株型微显矮化叶片25~50%显病状

3级叶片50%以上显病状,株型矮化叶片50%以上显病状,有少量叶片凋落

4级病株凋萎死亡叶片全枯或脱落

ni

Ri=×100%......................................(1)

nt

式中:

Ri——病株率,单位为百分率(%);

ni——发病总株数,单位为株;

nt——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dc×nc)

Di=×100..................................(2)

(nt×Dmax)

式中:

Di——病情指数;

3

DB34/T3294—2018

dc——相应病级;

Dmax——病情最高级别;

nc——各病级的病株数,单位为株;

nt——调查总株数,单位为株。

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8取样与考种

8.1单铃重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