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62-2022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技术规范
DB45/T 2562-2022 Pre-fabr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on Highway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梁军林、梁裔举、郑克西、何克扬、蓝日彦、邢俊平、田园、杨占峰、青志刚、孟勇军、朱剑宏、胡拥军、覃林、文启军、孔维康、叶伟刚、高山、梁军干、覃尚文、杨波、唐秀金、黎永健、许建文、来永、郑舜元。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25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562—2022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prefabricationofhighwayprestressedconcrete
2022-08-25发布2022-09-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2562—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材料................................................................................2
水泥............................................................................2
掺合料..........................................................................2
外加剂..........................................................................2
粗集料..........................................................................2
细集料..........................................................................3
水..............................................................................3
6配合比设计..........................................................................3
一般规定........................................................................3
目标配合比......................................................................3
施工配合比......................................................................4
7预制................................................................................4
一般要求........................................................................4
台座、模板加工与安装............................................................4
钢筋加工与安装..................................................................6
预应力筋制作及管道安装..........................................................8
混合料制备与运输................................................................8
混凝土浇筑.....................................................................10
养生...........................................................................12
预应力张拉、管道压浆及封锚.....................................................13
成品移运、存放.................................................................14
8质量管理与检验.....................................................................14
一般要求.......................................................................14
钢筋及预应力工程...............................................................14
预制质量检验...................................................................16
附录A(规范性)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相容性评价方法.......................................18
附录B(规范性)混凝土混合料分层度试验方法...........................................19
附录C(规范性)混凝土混合料均匀性试验方法...........................................20
I
DB45/T256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文件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长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新发
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桂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军林、梁裔举、郑克西、何克扬、蓝日彦、邢俊平、田园、杨占峰、青志刚、
孟勇军、朱剑宏、胡拥军、覃林、文启军、孔维康、叶伟刚、高山、梁军干、覃尚文、杨波、唐秀金、
黎永健、许建文、来永、郑舜元。
II
DB45/TXXXX—XXXX
引言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所使用的原材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掺合
料的广泛应用,使得混凝土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发生显著变化,需要改进施工工艺,才能更好地保证预应
力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本文件以工艺过程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结构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为主线,在广泛调研、收集分
析国内外资料和总结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为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和质量管
理提供依据。
III
DB45/TXXXX—XXXX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的术语,规定了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的基本要求、材料、
配合比设计、预制和质量管理与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其它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构件预
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9138回弹仪
GB/T1017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25182预应力孔道灌浆剂
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GB/T28900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JG/T22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T/T329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GJ/T2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45/T2562—2022
相容性compatibilitybetweenadmixturesandcementitiousmaterials
外加剂和胶凝材料的组成与性质对混凝土拌和物施工性能影响的匹配程度。
有效体积砂率effectivevolumeratioofsandinaggregate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有效粒径为0.075mm~2.36mm的砂颗粒体积占粗细集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4基本要求
预制场应按梁的规格类型、生产规模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和工艺布置。
原材料应经过试验合格后选用,符合执行标准要求。
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施工要求配套,宜选用自动化装备,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控制。
混凝土混合料制备、浇筑和养生工艺应符合执行标准的要求。
预应力张拉应按张拉力和伸长率进行控制,减少预应力损失。
预制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资料应完整齐全,可实现信息化溯源。
5材料
水泥
5.1.1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应符合GB175的规定。
5.1.2应采用旋窑生产的散装水泥,出厂温度不宜大于90℃,使用温度不宜大于70℃。
5.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50时,宜选用42.5级水泥,C55及以上时宜选用52.5级水泥。
5.1.4水泥中碱含量采用Na2O+0.658×K2O的计算值表示,应不大于0.6%。
5.1.5水泥初凝时间不宜小于60min,终凝时间不宜大于390min。
5.1.6水泥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60m2/kg,最小比表面积应符合GB175的规定。
5.1.7水泥出厂检验报告应提供混合材种类及用量、石膏和助磨剂品种及掺量的报告内容。
掺合料
5.2.1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Ⅱ级及以上粉煤灰的规定,宜选用F类粉煤灰。
5.2.2矿渣粉应达到GB/T18046中S95级及以上,宜选用粒化高炉铁矿渣粉。
5.2.3硅灰应符合GB/T27690的规定,无定型二氧化硅含量不宜小于90%。
外加剂
5.3.1外加剂的选用应符合GB8076的规定,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
5.3.2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应符合GB50119的规定,宜选用标准型或缓凝型。
5.3.3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引气剂复合使用时宜分别掺加,不宜与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
5.3.4复合外加剂中掺有缓凝剂时,缓凝剂的掺量应控制在最佳范围;水泥中的石膏品种有变化时,
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和相容性,调整缓凝剂类型或掺量。
5.3.5复合外加剂中掺有引气剂时,应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并检测引气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5.3.6使用膨胀剂时,宜选用硫铝酸钙类混凝土膨胀剂,预应力孔道灌浆剂宜以硫铝酸盐水泥为主。
粗集料
5.4.1用于生产粗集料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
2
DB45/TXXXX—XXXX
5.4.2粗集料应符合JTG/T3650和GB/T14685Ⅱ类及以上的要求,压碎值不大于12%。
5.4.3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最小截面尺寸、钢筋净间距或波纹管净间距三者中最小值的1/2,
并且不大于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的2/3。
5.4.4粗集料宜分三个单粒级分别生产和贮存,根据配合比设计级配要求进行级配合成。
细集料
5.5.1细集料应符合JTG/T3650和GB/T14684的要求,宜选用天然河砂。
5.5.2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5~3.0,0.075mm~2.36mm的颗粒含量不宜小于85%。
5.5.3选用机制砂时,机制砂宜采用符合5.4.1要求的岩石加工成碎石后生产,0.075mm以下的石粉
含量不应超过10%,2.36mm以上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10%。
水
5.6.1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TG/T3650的要求,饮用水可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
5.6.2不应采用海水及污水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6配合比设计
一般规定
6.1.1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技术性质、混合料施工性能、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等要求,采用定量设计与经验类比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技术经济目标确定。
6.1.2单位用水量应按集料干燥状态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确定。
6.1.3胶凝材料用量应按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用量确定。
6.1.4砂率宜按0.075mm~2.36mm颗粒的有效体积砂率确定,当粗集料与细集料表观密度相同时,可
按质量砂率确定。
6.1.5配合比宜按绝对体积法进行设计,根据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对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修正。
目标配合比
6.2.1目标配合比设计应选定原材料,确定单位用水量、水胶比、砂率和外加剂掺量等,满足混合料
施工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6.2.2混合料的设计塌落度宜为200mm±20mm,扩展度宜为550mm±50mm,集料干燥状态混合料单位
用水量宜为(150±10)kg/m3,并通过试拌确定。
6.2.3混凝土配制强度宜大于或等于设计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15倍,根据配制强度按式(1)确定混
合料水胶比:
·····································(1)
0.282−1.985
式中:�𝑐,0=80.54��(1+����/��)
——混凝土配制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胶凝材料的28d胶砂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𝑐,0
——胶凝材料的相对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6.2.4混合料水胶比不应大于0.35,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5mm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32;每
��
3
DB45/T2562—2022
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应小于400kg/m3,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大于530kg/m3。
6.2.5使用掺合料时,可采用单一掺合料,亦可复合掺加,胶凝材料组成中粉煤灰掺量不宜大于15%,
矿渣粉掺量不宜大于3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5%。
6.2.6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掺量宜大于或等于其饱和掺量;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中缓凝剂的掺量
应取最佳掺量范围,不应出现急凝或超缓凝现象。
6.2.7混合料中0.075mm~2.36mm的有效体积砂率宜为32%~3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集料的体
积含量应大于或等于40%。
6.2.8目标配合比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8.3.1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根据配制强度要求确定水胶比和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用量;
——选用有效体积砂率,0.075mm以下的石粉单独计算体积,2.36mm以上的颗粒计入粗集料中;
——根据施工性能和水胶比控制要求,确定外加剂掺量,外加剂中的水计入混凝土用水量中;
——根据经验确定混凝土含气量,目标配合比设计含气量取2%,引气混凝土取4%~5%;
——根据原材料的密度,按照JGJ55的步骤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材料用量及比例。
6.2.9按照计算配合比,试配并测定混凝土表观密度,校核配合比设计参数,综合混凝土混合料的施
工性能、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目标,确定推荐目标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6.3.1施工配合比设计应以推荐的目标配合比为基础,根据施工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发展要求,通过试
拌和相容性评价,对配合比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及验证,相容性按附录A进行试验和评价。
6.3.2施工配合比中,当粗集料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0.3%、细集料的含水率小于或等于0.5%时,可
不计入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中。
6.3.3至少取3个不同的水胶比计算调整配合比,在室内试拌,测定混合料塌落度、扩展度、塌落度
和扩展度经时损失,并验证混凝土强度发展及28d抗压强度。
6.3.4采用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推荐施工配合比,验证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塌落度与设计值的偏差
不宜大于±20mm,不准许出现急凝、超缓凝。
6.3.5验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其增长速率,混凝土28d弹性模量测定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弹性模量
的1.2倍。
7预制
一般要求
7.1.1预制场应进行选址,确定场站总体布局和工艺布置。
7.1.2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合料生产与运输、振捣、养生和成品贮存的工序能力应配套。
7.1.3关键工艺设备宜选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控制。
台座、模板加工与安装
7.2.1预制台座符合下列规定:
——宜采用型钢材料制作台座;采用混凝土台座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台座顶面应垫
钢板,在吊装孔附近应预留钢板伸缩缝;
——应根据梁的规格、数量和计划进度要求设计和布置台座,相同规格的台座宜横向并列布置,
不同规格的台座宜纵向布置,台座布置间距应满足操作要求;
——台座尺寸应按预制梁的规格、尺寸进行设计,应按张拉拱起量预留反拱,两侧应预留吊装孔;
4
DB45/TXXXX—XXXX
——台座应设基础,台座两侧长度1/8范围内的地基应进行加固;
——台座表面应平整、光洁,钢板接头高差不宜大于2.0mm,钢板表面粗糙度不宜大于20μm;
——台座设计应预留各种预埋件孔和喷淋系统管线安装位置;
——台座检测项目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台座检测项目及允许偏差
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测方法
地基类型挖方或级配碎石地基现场检查
地基
地基变形差异沉降斜率≤1‰水准仪
长度±10mm钢尺测量
宽度-0mm,+5mm钢尺测量
台座高程-5mm,+2mm水准仪
反拱度符合设计要求水准仪、拉线检查
混凝土强度符合7.2.1要求回弹法
钢板厚度符合台座设计图纸的要求游标卡尺
大面平整度1.0mm2m直尺最大间隙
底模
接头高差
推荐标准
- HB 3688-1986 加工普通钢不通孔普通螺纹带后引导的短柄机、手用丝锥 d=12~36mm 1986-03-11
- QJ 1385-1988 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弹头飞行力学结果分析方法 1988-02-29
- YD/T 1340.2-2005 认证、授权、计费(AAA)服务器认证计费接口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 2005-05-11
- JTS 196-7-2007 长江三峡库区港口客运缆车安全设施技术规范 2007-11-26
- JJD 1001-19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991-08-01
- SJ/Z 9010.14-1987 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 第14部分:雷达和示波阴极射线管测试方法 1987-09-14
- HB/Z 296-1996 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指南 1996-09-13
- SJ/Z 9071-1987 微处理机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 1987-11-02
- HB 937-2000 气密油箱 2000-09-20
- JB/T 12492-2015 连铸用水喷嘴 201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