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979-2012 欧芹壳针孢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979-2012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ptoria petroselini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979-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31
实施日期
2013-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欧芹壳针孢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欧芹属种子、苗木及其产品中欧芹壳针孢的检测和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起草人:
林石明、廖富荣、陈青、黄蓬英、陈红运、王宏毅、吴媛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_—

B16G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8979—2012

欧芹壳针抱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Septoriapetroselini

2012-12-31发布2013-06-01实施

GB/T2897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石明、廖富荣、陈青、黄蓬英、陈红运、王宏毅、吴媛。

I

GB/T28979—2012

欧芹壳针砲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欧芹壳针抱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欧芹属种子、苗木及其产品中欧芹壳针抱的检测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85—2000植物检疫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SN/T1809进出境植物种子检疫规程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3欧芹壳针砲基本信息

拉丁学名:Seploriapelroselini(Libert)Desmazieres

中文名称:欧芹壳针抱

属真菌界(Fungi),无性真菌门(Anamorphicfungi),未分目(曾归为球壳抱目Sphaeropsidales),未

分科(曾归为球壳抱科Sphaeropsidaceae),壳针抱属(Seploria)0至今尚未发现其有性阶段。

欧芹壳针抱自然侵染欧芹(Pelroselinumcrispum)和芫荽(Coriandrumsali-uum),引起欧芹壳针抱

叶斑病。该病菌主要通过感染的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是重要的初侵染源。

欧芹壳针抱的其他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本标准通过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病原菌无性世代的分生抱子器、分生范子梗和分生抱子

的形态特征,结合病菌所引起的主要危害症状,对该病原进行鉴定。

5主要试剂、仪器设备和用具

5.1主要试剂

次氯酸钠,蔗糖,甘油,琼脂,酒精等。

5.2仪器设备

超净T作台,高压灭菌锅,光照培养箱,生物显微镜(20X〜400X)等。

5.3用具

白瓷盘,培养皿,酒精灯,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手术剪,银子,尖头银子,刷子,pH计,血球

1

GB/T28979—2012

计数板,塑料袋,离心管等。

6抽样与检查

按SN/T1809或SN/T2122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种子、苗木及其产品是否有病斑、小黑点(分生抱子器)等(参见附录A)。若有小黑点,直接切

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受感染的叶片初为黄色小斑,随后变成浅黄色至黄褐色,最后为褐色的病斑。病斑

边缘颜色稍深,为坏死圈。病斑圆形至长圆球形,或不规则,平均3mm〜8mm,最大的直径约13mm,

边缘具窄的褐色的坏死线。在叶柄上为卵圆形、暗褐色的小病斑。叶面上病斑产生黑色小点(即分生抱

子器)。在种子表面具黑色小病斑或小黑点。

7病菌分离

7.1植物组织中病菌的分离

将植物组织用1%的次氯酸钠消毒2min〜5min,用无菌蒸憾水冲洗,在无菌条件下晾干,放置在

PDA培养基上,于20°C〜25°C下培养3d~5d后,挑取菌落边缘菌丝进行纯化。

7.2种子中病菌的分离

7.2.1洗涤检查

称取50g或适量的种子,加无菌水100mL,在振荡器中振荡5min,取洗涤液在1000r/min离心

3min,弃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约1mL)的席尔氏液(配制方法见GB/T18085—2000的附录A)

悬浮,取1滴(约50pL)的悬浮液在显微镜下(20X—400X)检查。

7.2.2分离培养

检查异常的种子,挑取表面具有小黑点的种子,或随机挑取种子,每份样品至少检测400粒种子。

用蒸谓水将吸水纸充分湿润(避免产生多余的水),种子均匀置于吸水纸或PDA培养基上(如直径9cm

的培养皿约25粒/皿),加盖后,在20°C〜22°C,在12h紫外光和12h黑暗下交替培养。或者先在

20°C下培养24h,而后于一20°C冷冻24h05d~7d后观察培养结果,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8病菌鉴定

&1形态特征

&1.1在PDA培养基上(见附录B),菌落糠秫状,呈暗褐色(参见图A.3)。从病组织或分离纯化所得

的菌落挑取的分生抱子器,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和切片(最好能够从孔口处切开),根据分生抱

子器、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1.2分生抱子器埋生于表皮下或稍微突出,单室,球形至近球形,有些较扁,黄色至黑褐色,直径

55ym〜200卩m;具近圆形至椭圆形孔口,直径20卩m〜40/am。分生抱子器壁由多角形的厚壁细胞所

组成,厚壁细胞直径为3pm〜5“n,黄色至褐色。分生抱子梗短,瓶梗形,无色透明,从分生抱子器的

内壁伸出,产抱方式为全壁芽生合轴式。分生抱子具0〜4个真隔膜,一般为1〜3个隔膜,未成熟的可

能没有隔膜,无色透明,线状或近圆柱形,(1.0卩m〜1.5ym)X(22卩m〜51卩m),长宽比例大于10,通

常稍微弯曲,基部钝圆而顶部渐尖。参见图A.4〜图A.6。

2

GB/T28979—2012

&2致病性测定

&2.1接种体制备

刮取在PDA培养3d的可疑菌落的分生抱子,用无菌水配制成IO:CFU/mL~106CFU/mL抱子

悬浮液。

&2.2接种试验

将欧芹种子播种于小盆钵中,每盆播种5〜8粒种子,生长5周〜7周,备用。用刷子轻扫欧芹幼苗

叶片进行创伤,将抱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欧芹的叶片上,每盆接种5株,重复二次。用无菌水作空白对

照。如可能,采用欧芹壳针抱已知菌株作阳性对照。接种后用干净的塑料袋包扎封口,在饱和湿度,于

20°C下黑暗中培养48h后,去掉塑料袋,在65%〜70%的相对湿度下,移入培养箱,20°C〜25°C下黑

暗中培养;注意观察,一般在14d后就产生典型的症状。

9结果判定与样品保存

9.1结果判定

9.1.1未分离到可疑菌落

病菌分离培养7d后,仍未产生可疑菌落,则未检出。

9.1.2分离到可疑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