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 0054-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技术规程
DB2101/T 0054-20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乔 博、黄 牧、陈琦琛、孙识昊、刘晓晖、杨红军、于非非、朱虹锦、张 鹏、曹 威、汪 扬、陈志新、许为民、侯鸿章、郭晓岩、孙 哲、张信龙、李 强、李 尧、金大鹏、毛锦来、高凤龙、司金龙、李明珠、赵复苏、张力佳、刘鑫磊、谷东霖、李 巍
- 出版信息:
-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40.10
CCSP33
DB2101
沈阳市地方标准
DB2101/T0054-2022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
医疗设施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emporarycentralizedmedicalfacilitiesfor
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ofmajorinfectiousdiseases
2022-11-25发布2022-11-25实施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
发布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101/T0054-2022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4建筑设计;5结构设计;6给排水
设计;7暖通设计;8电气设计;9智能化设计;10消防设计;11附录
本文件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同时负责规程的宣传贯彻、监督实施等工作,由中国建筑东
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乔博黄牧陈琦琛孙识昊刘晓晖杨红军于非非
朱虹锦张鹏曹威汪扬陈志新许为民侯鸿章
郭晓岩孙哲张信龙李强李尧金大鹏毛锦来
高凤龙司金龙李明珠赵复苏张力佳刘鑫磊谷东霖
李巍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文件归口部门联系电话:024-22565328;联系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138号。
文件起草单位联系电话:13694130556;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I
DB2101/T0054-2022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3
3.1选址原则.................................................................................................................................................3
3.2总平面规划及场地设计.........................................................................................................................3
4建筑设计.......................................................................................................................................5
4.1一般规定.................................................................................................................................................5
4.2平面布局要求.........................................................................................................................................5
4.3收治区.....................................................................................................................................................5
4.4卫生通过区.............................................................................................................................................6
4.5清洁工作区.............................................................................................................................................6
4.6院前区.....................................................................................................................................................7
4.7其他措施.................................................................................................................................................7
5结构设计.......................................................................................................................................8
5.1一般规定................................................................................................................................................8
5.2场地和地基要求....................................................................................................................................8
6给排水设计...................................................................................................................................9
6.1.一般规定................................................................................................................................................9
6.2给水系统................................................................................................................................................9
6.3热水及饮水供应....................................................................................................................................9
6.4排水系统..............................................................................................................................................9
7暖通设计.....................................................................................................................................11
7.1一般规定.............................................................................................................................................11
7.2供暖与空调.........................................................................................................................................11
7.3通风.....................................................................................................................................................11
7.4运行管理.............................................................................................................................................12
8电气设计.....................................................................................................................................14
8.1供配电系统..........................................................................................................................................14
8.2照明系统..............................................................................................................................................14
8.3防雷接地系统......................................................................................................................................15
8.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15
9智能化.......................................................................................................................................16
10消防设计...................................................................................................................................17
附录A救护车洗消站流程图.....................................................................................................18
引用主要标准名录...........................................................................................................................20
附:条文说明...................................................................................................................................22
II
DB2101/T0054-2022
1总则
1.0.1为应对重大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重特大突发事件,规范和指导利用既有建
筑快速建造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沈阳市利用既有建筑改造为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的设计和建
设,新建方舱流程可参照执行。
1.0.3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设计和建设必须确保医护人员和
患者的健康安全、建筑结构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安全、消防安全和环境安全,应充分利用既
有建筑的现有条件和市政设施,综合考虑医疗设施全寿命期的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
1.0.4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设计和建设除了符合本规程之
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1
DB2101/T0054-2022
2术语
2.0.1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Sheltertypetemporarycentralizedmedicaltreatment
facilities
利用体育馆、展览馆、厂房等高大空间的既有建筑,临时改造后作为集中收治轻症患
者的临时医疗设施。
2.0.2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building
结构体系、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通过设计集成,全部或主要采
用预制部品部件、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0.3清洁区cleanarea
呼吸道及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
域,且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2.0.4污染区contaminatedarea
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2.0.5两通道twopassages
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
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2.0.6院前区Thecourtyardarea
接送收治人员车辆停靠区、车辆清洗消毒区及必要的管理用房,属于污染区。
2.0.7收治区patientadmissionarea
为防止向外界传播疾病,用于收治人员进行诊疗的建筑及其周边场地,场地内设置医
疗废弃物暂存区、污水处理等配套区域及设施,属于污染区。
2.0.8卫生通过区Healthpassarea
设于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供医护工作人员及物资由清洁工作区进入污染区、由污染区
返回清洁工作区时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换鞋、更衣、洗手、沐浴,以及穿戴、
卸去防护用品的用房,并应安排物资配送通道。
2.0.9清洁工作区Cleantheworkarea
污染区外医护工作人员工作的区域,包括会议室、病历室、库房等相应配套用房。
2
DB2101/T0054-2022
3选址规划和市政配套
3.1选址原则
3.1.1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避开城市人口稠密区、水源保
护地等有可能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地段;远离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等易感人群场
所;远离污染源、易燃易爆产品及有害气体生产存储区域、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加工区域;
远离噪声、振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远离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企业等区域。
3.1.2应选择与医疗设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便于大规模人员转运及应急物资运输的地段,
且应避开交通繁忙的路段。场地宜与两条交通通行状况良好的城市道路相邻,设置至少两个
独立出入口。
3.1.3用于改造的既有建筑应为结构状况良好的单层或多层建筑,宜为开敞大空间或便于
内部拆改的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道等均应满
足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
3.1.4场地周边的给排水、供配电、通讯信息等市政配套设施能够满足医疗功能的使用要
求或具备改造条件。
3.1.5场地宜有宽敞的室外空间,为临时停车和物资周转留出场地,并可安装相关医疗设
备和配套设施。
3.2总平面规划及场地设计
3.2.1污染区内的建筑及设施与院区外周边相邻建筑、及清洁区内建筑之间的绿化隔离距
离不宜小于20m,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距离不宜小于30m。
3.2.2场地内交通设计应结合消防需要,布置院区内的道路,科学合理的组织内部交通,
确保人流、物流顺畅便捷,洁、污互不交叉。收治人员经院前区进出收治区,医护人员与清
洁物资由清洁区经卫生通过区进出收治区,医疗废弃物经专用出口由收治区运送至医疗废弃
物暂存区,转运出院区。
3.2.3方舱医院污染区和清洁区应分设出入口,且相互距离不宜小于10m,宜单独设置医疗
废物转运出口。场地应进行全封闭管理,结合场地设置安全围护设施。所有出入的人员及车
辆必须登记检查。场地内应根据需要设置救护车和大客车停车位,主要出入口附近应设置救
护车洗消设施。场地出入口应不少于两处。
3.2.4设施布局应严格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各分区应设置单独出入口,分区之间应采用
物理分隔并设置闸口。清洁工作区为清洁区;卫生通过区为缓冲区;院前区、收治区为污染
区。
3.2.5方舱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互相匹配的院前区、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
生通过区的建设规模,各区宜预留扩展条件。
3.2.6应结合场地的自然地形特点、平面功能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合理地组织地面排水、
地下管线的利用与敷设,并解决好场地内外的高程衔接。
3.2.7无障碍设计应以满足肢体残疾者及推床等通行的需求,与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协调
统一,并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
3.2.8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基本流程图
3
DB2101/T0054-2022
图3.2.8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基本流程图
4
DB2101/T0054-2022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进行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和场地
设施的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内部分隔、建筑内部设施设备、室外市政设施、污水处理
设施、卫生防疫、生物安全、安全防护等。
4.1.2方舱式临时集中收治医疗设施应设置具有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4.1.3收治区、卫生通过区和清洁工作区所有房间均应设置空气消毒装置。
4.1.4出入口及患者服务通道应为无障碍通道应不小于3m,既有建筑内部通道如有高差处
应用无障碍坡道连通。
4.1.5既有建筑中的地沟、变形缝和设备桥架等不间断设施,在跨越不同分区(清洁区和
污染区)时,必须做好封堵。
4.1.6患者入院、患者出院、送餐流线、污物流线、医护人员进出流线应各自独立,互不
交叉。
4.1.7方舱医院应根据平时及应急时需要,统筹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供暖、变配电、
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用房。其位置应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宜靠近负荷中
心,噪声和振动不应对收治人员、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康复和工作造成干扰。设备用房应
设置或预留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通道。
4.1.8方舱医院宜选用标准化的轻质结构主体构件,及模数化、装配式围护材料。建筑材料
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便于清洁和维护的要求。
4.1.9厨房、备餐间的面积和平面布局应根据管理流程、收治人员和医护工作人员规模合理
确定。应采取措施避免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其他区域造成干扰。
4.1.10方舱医院应根据平时及应急时需要,统筹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供暖、变配
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用房。其位置应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宜靠近负
荷中心,噪声和振动不应对收治人员、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康复和工作造成干扰。设备用
房应设置或预留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通道。管道穿越不同房间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4.2平面布局要求
4.2.1建筑平面布局应严格遵循“医患分区”的原则,按医患分离、洁污分离的方式组织
出入口和流线,并预留适度的患者活动空间。
4.2.2功能分区严格按照清洁区、卫生通过区、污染区划分。由清洁区进入污染区应通过
卫生通过区,通过卫生通过区应经过更衣—穿防护服—缓冲等流程;由污染区通过卫生通过
区返回工作准备区,应经过脱防护服—淋浴—更衣等流程。
4.2.3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的分界,设置明显标识,并满足各分区内安全疏散要求。
4.2.4清洁区应分为清洁工作区和物资保障区及相关附属设施。清洁区应与污染区隔离,
达到清洁性要求,可以选择与既有建筑大空间(污染区)不连通的办公区等相对独立空间,
也可以在室外场地搭建帐篷或者装配式板房构筑清洁区。
4.2.5污染区由室外和室内两部分组成。室外部分包含接收患者落客区、信息登记录入区、
舱外检查检验区、室外附属设施等。室内部分包含护理单元、医护诊疗值班单元、解除隔离
洗消单元、室内附属设施及医疗废物消毒打包区等。
4.3收治区
4.3.1收治区主要包括:接待和登记区、住院病房区、检查治疗区、特殊人员抢救、照护
区、护士站、出院转院处置区。物资存放区。开水间、卫生洗漱区以及医疗废物暂存与洗消
5
DB2101/T0054-2022
间等。
4.3.2收治区功能布局宜采用开敞形式,以住院病房区为中心,在周边位置合理配置相应
功能区域。住院病房区由若干护理单元构成,每个护理单元宜在90—100床之间。收治区宜
按每20床位设置一个看护单元,单元之间设置轻质隔断。收治人员每床位净使用面积不宜
小于6平方米,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隔断组合。宜在病床床头和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1.3m
的隔断,围合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平行的两床间净距不小于1.2米,护理组内通道宽度不
小于1.6米。
4.3.3每个护理单元应配备紧急处置区,紧急处置区应配置2张抢救床位和氧气瓶、抢救
车、抢救药品、监护抢救设备、转运平车等设施。结合实际需要设置特殊人员转运前的抢救、
照护区域,并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配置相应的救治设备设施,收治人员转运路线应设置无
障碍通道及设施。
4.3.4护理区宜设置特殊患者独立隔离区。
4.3.5护理工作区包含移动医生工作站、中心护士站、治疗室、配剂室、处置室、库房等。
中心护士站应设置在护理单元中部位置,靠近医护人员走道处。根据收治区床位规模、管理
要求,合理规划护士站数量及规模,护士站宜设于住院病房区的中间位置,便于观察和到达
收治人员床边。
4.3.6方舱内应为相关人员设置工作空间,应包括入院处置室、诊室、心理咨询室、检验
室、保卫室、清洁人员工作室、信息采集区等功能房间等。
4.3.7室内附属设施区包括解除隔离洗消区、盥洗室、卫生间、污洗间、污物打包消毒间
等。厕位配备标准为10-15个厕位/100床。
4.3.8收治区出入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048.13-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7-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电痕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1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 2007-12-03
- GB/T 311.3-2007 绝缘配合 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2007-12-03
-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16-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6部分:表面电阻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3-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半导电橡塑材料体积电阻率试验 2007-12-03
-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200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