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870-2023 工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评估规范

DB21/T 3870-2023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ypical scenario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3870-2023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30
实施日期
2023-12-30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中科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赛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辽宁省信息中心)、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省信息中心)、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金杯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CCSL67

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870—2023

工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评估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TypicalScenariosof

IndustrialDigitalTransformation

2023-11-30发布2023-12-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870—2023

目次

前言...................................................................................2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场景.............................................................................1

5评估内容与指标.......................................................................1

5.1工厂设计.........................................................................1

5.2产品研发.........................................................................2

5.3工艺设计.........................................................................2

5.4计划调度.........................................................................3

5.5生产作业.........................................................................3

5.6仓储配送.........................................................................4

5.7质量管控.........................................................................5

5.8设备管理.........................................................................5

5.9安全管控.........................................................................6

5.10能源管理........................................................................6

5.11环保管控........................................................................7

5.12营销管理........................................................................7

5.13售后服务........................................................................8

5.14供应链管理......................................................................8

5.15模式创新........................................................................9

5.16网络改造.......................................................................10

5.17平台应用.......................................................................10

5.18安全保障.......................................................................11

6评估流程............................................................................11

6.1评估准备........................................................................11

6.2正式评估........................................................................12

6.3评估发现........................................................................12

6.4评估结果发布....................................................................13

参考文献..............................................................................14

1

DB21/T387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辽宁

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沈阳中科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

北大学、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赛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辽宁省大数据管理中心(辽宁

省信息中心)、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沈阳金杯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莹、许铎、史海波、宋岩、王艳红、于金刚、胡毅、马连博、李洪波、魏喆、

关婷、董博、闫浩、吕翩翩、李洪涛、郝玉明、王瑶、张帆、祝钊、刘冬岩、孟繁军、李伟明。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信地址: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2号),联系电话:

024-86913384。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联系电话:024-23447420。

2

DB21/T3870—2023

工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评估的评估内容、评估场景、评估指标及评估流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AIITRE10001—2021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化转型digitaltransformation

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建设提升数字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新型能力,

加速业务优化、创新与重构,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来源:T/AIITRE10001—2021,3.1]

4评估场景

主要评估场景包括: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工厂设计、营销管理、售后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管

理、质量管控、生产作业、计划调度、仓储配送、安全管控、环保管控、能源管理、设备管理、平台应

用、网络改造、安全保障等。

5评估内容与指标

5.1工厂设计

应对车间或工厂的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展开评估,覆盖工厂设计的流程、工具、文件、交付物等。

应根据车间或工厂的设计需求,采用三维设计与仿真软件或其他适宜的设计仿真工具进行设计。应

搭建数字化交付平台,为工厂主要业务系统提供基础共性数据支撑。

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展开评估:

——三维设计仿真工具使用情况。是否使用适宜的设计仿真工具展开工厂设计,以及该工具是否

有成熟应用;

——对工厂信息模型、制造系统仿真、专家系统、AR/VR等技术的集成水平;

——是否搭建数字化交付平台,以及该平台的可用性、易用性、扩展性、授权等是否满足要求;

——数字化交付平台对虚拟建造、虚拟调试、大数据和AR/VR的集成程度;

1

DB21/T3870—2023

——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数据融通情况;

——交付模型和文件的完备性;

——其他有关措施。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三维设计和仿真占比;

——工厂信息模型精准程度;

——数字化交付平台关键数据的覆盖率,是指数字化交付平台所包含和维护的关键数据与工厂设

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全部关键数据的比率;

——数字化交付平台的主要技术指标。

5.2产品研发

应对产品研发的规划、组织、管理、管控、模型、数据、优化和持续改进等维度展开评估,对产品

设计、仿真分析、数据集中和规范化管理、产品模块化知识库、产品设计云平台等的持续优化提升等开

展评估。

产品研发应满足客户需求,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根据经验、知识等快速开展外观、结构、性能等

设计优化,应对与工艺设计的有效对接应用展开评估,应对基于知识库的参数化/模块化设计、产品生

命周期不同业务域的协同化、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集成、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仿真应用进行评估。

应从以下方面展开评估工作: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应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D、CAE等)和设计知识库,集成三

维建模、有限元仿真、虚拟测试等技术,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展基于模型的产品设计、

仿真优化和测试;

——原料性质表征与配方研发。应建设物性表征系统或配方管理系统,应用快速评价、在线制备

检测、流程模拟和材料试验等技术,创建原料物性数据库和模型库,优化原料选择和配方设

计,支撑生产全过程质量优化和效益优化;

——其他有关措施。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设计研发效率:产品研发效率提升百分比;

——研发周期缩短率: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百分比;

——研发成本降低率:产品研发成本降低百分比;

——零件重复利用率:设计零部件库中零件重复利用率百分比。

5.3工艺设计

应对产品研发的规划、组织、管理、管控、模型、数据、优化和持续改进等维度展开评估,应对工

艺规划、工程知识库、工艺路线、工艺规划、工艺过程动态仿真、采用原料物性表征、工艺机理分析、

过程建模、工艺集成等工艺技术系统等开展评估;

应对采用工艺知识积累、挖掘、推理的方法,利用先进技术工具,把设计设想转化为工艺流程来指

导生产的过程应用开展评估,应对工艺知识库的建立与应用、工艺流程的优化创新以及与产品设计、制

造等业务域的协同等应用开展评估;应对工艺优化平台等技术实现对工艺路线、参数等与产量、能耗、

物料、设备等的最优匹配等应用开展评估。

应从以下方面展开评估工作:

——工艺设计(离散):应用CAPP进行计算机辅助产品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工艺过程动态仿真

与优化,基于工艺知识库的集成应用,建立三维模型的制造工艺全要素的动态仿真分析迭代

2

DB21/T3870—2023

优化,并将完整的工艺信息集成于三维工艺模型中,建立工艺设计云平台,实现产业链跨区

域、跨平台的协同工艺设计;

——工艺管理(离散):应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