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578-2016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22/T 2578-2016 Lightning and Static Electricity Protection Equipment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Pla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备案号: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578—2016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
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inspectionoflightningandstaticelectricity
protectionsystemininflammableandexplosiveplace
2016-12-19发布2017-04-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578—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检测分类及周期....................................................................3
5检测程序..........................................................................3
6检测设备的要求....................................................................4
7检测阻值的要求....................................................................4
8接闪器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4
9引下线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5
10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6
11等电位连接设施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7
12雷击电磁屏蔽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8
13电涌保护器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8
14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10
15检测条件、检测结果判定、检测报告................................................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技术要求...................................19
附录C(资料性附录)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报告...................22
I
DB22/T257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防雷减灾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士彬、王羽飞、隋朝阳、朱峰、刘洋、李宝庆、蔺豆豆、王亮、江晓玲、刘
琳、于龙、尉明义、洪欣、吴非。
II
DB22/T2578—2016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防静电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术语和定义,检测分类及周期,检测程序,
检测设备的要求,检测阻值的要求,接闪器、等电位连接设施、雷击电磁屏蔽装置、电涌保护器和防静
电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检测条件、检测结果判定和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50-2011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
QX/T110-200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燃易爆场所
凡用于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等物质的场所。
[DB42/T512-2008,定义3.1]
3.2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50057-2010,定义2.0.8]
3.3
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50057-2010,定义2.0.9]
1
DB22/T2578—2016
3.4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50057-2010,定义2.0.10]
3.5
接地体earth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GB50057-2010,定义2.0.11]
3.6
接地线earth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
体。
[GB50057-2010,定义2.0.12]
3.7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GB50057-2010,定义2.0.5]
3.8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
差。
[GB50057-2010,定义2.0.19]
3.9
等电位连接带bondingbar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
的金属带。
[GB50057-2010,定义2.0.20]
3.10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
[GB50343-2012,定义2.0.15]
3.11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50057-2010,定义2.0.29]
3.12
静电接地电阻earthingresistanceofstaticelectricity
静电接地系统的对地电阻。直接静电接地电阻为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
和。间接静电接地电阻为被接地物体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主要由导电、防静电材料或防静电制品的电
阻决定。
[SH3097-2000,定义2.0.9-5-b]
3.13
冲击接地电阻impulsivegroundingresistance
2
DB22/T2578—2016
接地装置对通过雷电流时所呈现的电阻。
[GB50650-2011,定义2.0.23]
3.14
工频接地电阻powerfrequencygroundingresistance
工频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接地体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相对远方大地的电压
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GB/T21431-2015,定义3.3]
3.15
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测量和信息综合处理的全过程。
3.16
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static-electricity-protectinggroundingsystemcheckandmeasure
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静电接地装置进行检查、测量和信息综合处理的全过程。
3.17
导静电地面conductivestaticgroundsurfaceandfloor
极对地电阻值大于5.0×104Ω,小于1.0×106Ω,由静电导体材料构成的很好地提供静电泄露途径
的地面。
[GB50515-2010,定义2.1.1]
3.18
防静电地面anti-staticgroundsurfaceandfloor
极对地电阻值大于或等于1.0×106Ω,小于1.0×1010Ω,由静电亚导体材料构成的能较好地提供静
电泄露途径的地面。
[GB50515-2010,定义2.1.2]
4检测分类及周期
4.1检测分类
检测分为综合检测和定期检测。综合检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
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投入使用后的第一次检测。定期检测是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
4.2检测周期
定期检测,半年一次。对雷击频发地区重要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装置,
宜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5检测程序
5.1检测程序包括:
a)接受检测任务;
b)防雷状况调查;
c)制定检测方案;
d)确认仪器、设备状况;
e)现场检查与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记录表见附录A中表A.1;
3
DB22/T2578—2016
f)结果判定;
g)出具检测报告。
5.2检测内容包括:
a)接闪器;
b)引下线;
c)防雷接地装置;
d)等电位连接设施;
e)雷击电磁屏蔽装置;
f)电涌保护器(SPD);
g)防静电接地装置。
6检测设备的要求
6.1检测设备应符合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使用规定。
6.2设备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并在计量认证有效期内。
7检测阻值的要求
7.1仪表检测的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方法见GB/T21431-2015附录C。
7.2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二类防雷
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不应大于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
应大于30Ω,但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重要建筑物,则不
应大于10Ω。
7.3当建筑物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共用接地
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各系统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7.4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03Ω。
7.5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静电接地电阻值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Ω。
7.6露天钢质储罐、泵房(棚)外侧的管道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的
装置、和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7.7地上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7.8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
8接闪器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8.1接闪器的综合检测
8.1.1查看接闪器的隐蔽工程记录。
8.1.2宜用测高测距仪或测高卷尺等仪器测量建筑物的长、宽、高,计算确认建(构)筑物防雷类别。
8.1.3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规格、尺寸、位置,保护范围等,其数值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
规定。
8.1.4测量接闪器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其数值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规定。
8.1.5检查接闪器防腐措施情况,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规定。
4
DB22/T2578—2016
8.1.6检查接闪器的平整度及牢固性,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接闪器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或断裂;
b)接闪带应平整顺直;
c)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压力。
8.1.7检查屋面设施防直击雷。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当它突出由接闪器形
成的平面0.5m以上时,应增设接闪器的保护措施。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没有得到接闪器
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尺寸超过下列数值时应有附加的接闪器保护措施:
a)高出屋顶平面超过0.3m;
b)上层表面总面积超过1.0m2;
c)上层表面的长度超过2.0m。
8.1.8检查防侧击雷接闪措施,要求如下:
a)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当建筑物高于30m,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接闪
带并与引下线相连;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b)第二类、三类防雷建筑物高于60m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的部分,各表面
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应安装符合本类防雷建筑物要求的接闪器;
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
8.1.9测量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的高度和壁厚,在其高度小于或等于60m的、罐顶壁厚不
小于4mm时,或其高度大于60m的条件下、罐顶壁厚和侧壁壁厚均不小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
器。
8.1.10检查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照建筑造型弯曲其夹角,夹角应大于120°。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
沉降缝处,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曲成为半径为100mm弧形。
8.1.11测量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保护外的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该距离应大于5m。
8.1.12检查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应由接闪杆或接闪环保护,且多支接闪杆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8.1.13检查接闪器上不应绑扎、悬挂或附着其它电气线路。
8.1.14逐个检测装置与接闪器相连的过渡电阻值,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
a)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等电位连接;
b)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它各金属物的等电位连接;
c)接闪器与各屋面设施的等电位连接;
d)烟囱上多支接闪杆与闭合环的等电位连接。
8.2接闪器的定期检测
8.2.1查阅综合检测报告及历史定期检测报告。
8.2.2检查接闪器防腐措施情况。检查焊接部分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检查接闪器截面腐蚀面积不应
超过总截面面积的1/3。
8.2.3检查接闪器的平整度及牢固性,应符合8.1.6的规定。
8.2.4检查接闪器的周围情况,接闪器上不应绑扎、悬挂或附着其它电气线路。
8.2.5检测8.1.14条规定的各装置与接闪器相连的过渡电阻值,每项抽测比例不低于70%,其值应符
合7.4的规定。
9引下线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9.1引下线的综合检测
5
DB22/T2578—2016
9.1.1查看引下线的隐蔽工程记录。
9.1.2检查引下线的材质,测量引下线的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
规定。
9.1.3用游标卡尺等仪器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9.1.4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以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
9.1.5检查引下线防腐措施情况,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9.1.6检查引下线的平整度及牢固性,应符合以下规定:
a)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或断裂;
b)明敷引下线应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分段固定;
c)明敷引下线支架间距均匀,符合水平或垂直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
求;
d)每个支持件是否承受49N的垂直压力。
9.1.7检查引下线周围情况,引下线上不应绑扎、悬挂或附着其它电气线路。
9.1.8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应与设计一致,测量每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其平均距离及数
量应满足对应类别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附录B中表B.2的要求。
9.1.9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其距离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9.1.10检查专设引下线应在距地面0.3m~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9.1.11检查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易受机械损伤之处的接地线,该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
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9.1.12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
9.1.13检测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7.2的规定。
9.1.14检查防接触电压措施,其措施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9.1.15测量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的距离,其距离不应小于3m。
9.2引下线的定期检测
9.2.1查阅综合检测报告及历史定期检测报告。
9.2.2检查引下线的防腐措施情况。检查焊接部分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检查接闪器截面腐蚀面积,
其截面腐蚀面积不应超过总截面面积的1/3。
9.2.3检查引下线的平整度及牢固性,应符合9.1.6的规定。
9.2.4检查接闪器周边情况,接闪器上不应绑扎、悬挂或附着其它电气线路。
9.2.5采取抽样方式检测专设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每项抽测比例不低于70%,其
值应符合7.4的规定。
9.2.6检查防接触电压的外露引下线的绝缘层,该绝缘层应完整、无腐蚀或受损。
9.2.7检测引下线的接地电阻,设有断接卡的引下线,应每年至少一次断开断接卡测量其接地装置电
阻,其值应符合7.2的规定。
10接地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10.1接地装置的综合检测
10.1.1查看接地装置的隐蔽工程记录。
10.1.2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
置的材料、连接方法、防腐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相关数值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6
DB22/T2578—2016
10.1.3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
10.1.4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
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其值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10.1.5检查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横道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应符合附录B中表
B.2的规定。
10.1.6用毫欧表等仪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判定两相邻接地装置为共用接地或独立
接地。使用最小电流为0.2A的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Ω,判定为电
气贯通,否则为独立接地。
10.1.7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该距离应符合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10.1.8检查钢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防雷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10.1.9采用三极法和接地电阻表法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需要时可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见
GB/T21431-2015附录C、附录D,其值应符合7.2,7.3,7.6,7.7,7.8的规定。
10.1.10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应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
10.1.11测量大型接地地网(如变电站、发电厂的接地地网)时,应选用大电流(≥3A)接地电阻测
试仪。
10.2接地装置的定期检测
10.2.1查阅综合检测报告及历史定期检测报告。
10.2.2用10.1.7的方法再次对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进行判定。
10.2.3采用三极法和接地电阻表法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需要时可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见
GB/T21431-2015附录C、附录D,其值应符合7.2,7.3,7.6,7.7,7.8的规定。接地电阻测量位置、
测量方法和采用的仪器应与历史首次及历史定期检测一致。
10.2.4测量大型接地地网时,应选用大电流(≥3A)接地电阻测试仪。
11等电位连接设施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11.1等电位连接设施的综合检测
11.1.1等电位连接装置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及工艺应符合附录B中表B.3的规定。
11.1.2检测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应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
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公共接地装置的或等电位连接带(板)的电气连接应符合
7.4的规定。
11.1.3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
金属线跨接,跨接点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11.1.4检测长金属物的弯头、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检查少于5根螺
栓的法兰盘应跨接。
11.1.5检查由LPZ0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情况,如其已实现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检
测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应符合7.4的规定。
11.1.6检查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接地一次,测量其接地电阻应符合7.7
的规定。
11.1.7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测,应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
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应符合7.4的规定。
7
DB22/T2578—2016
11.1.8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是否在LPZ0区与
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带连接,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应符合7.4的规定。
11.1.9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是否
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并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电位端子
板)之间的电气连接情况,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抽测比例不低于50%:
a)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
b)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
c)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d)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
e)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
f)线缆的金属屏蔽层;
g)金属线槽;
h)配电架;
i)防静电地板支架;
j)金属门、窗、隔断等。
11.2等电位连接设施的定期检测
11.2.1查阅综合检测报告及历史定期检测报告。
11.2.2等电位连接的定期检测的内容及技术要求与综合检测一致。
12雷击电磁屏蔽装置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12.1雷击电磁屏蔽装置的综合检测
12.1.1检查是否按照施工图施工。利用游标卡尺等仪器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应符合附录B中表B.3
的规定。
12.1.2检测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连接,其值应符
合7.4的规定。
12.1.3检测屏蔽网络、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
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磁屏蔽层的电气连接,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
12.2雷击电磁屏蔽装置的定期检测
12.2.1查阅综合检测报告及历史定期检测报告。
12.2.2检测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的电气连接,其值应符
合14.4的规定。
12.2.3检测屏蔽网络、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
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磁屏蔽层的电气连接,其值应符合7.4的规定。
13电涌保护器的检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13.1电涌保护器的综合检测
13.1.1检查SPD应与安装场所使用环境要求相适应,安装于易燃易爆场所的SPD应为防爆型。
8
DB22/T2578—2016
13.1.2用N-PE环路电阻仪等仪器测试,检测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
护线(PE)之间的阻值,确认线路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统。
13.1.3检查并记录各级SPD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如UC、In、Imax、Iimp、UP
等)、接线方式和安装工艺(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应符合
设计及附录B中表B.3的要求。
13.1.4对SPD进行外观检查,SPD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
示应完整和清晰。
13.1.5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在电源或信号线路上安装多级SPD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
产厂提供的试验数据。如无试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应小于10m,
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应小于5m,若长度达不到要求,检查退耦元件加装情况。
13.1.6测量SPD两端连接导线的长度,其值不应超过0.5m。
13.1.7检查SPD是否具有状态指示器、如有,则需确认状态指示应与生产厂说明相一致。
13.1.8检查安装在电路上的SPD限压元件前端是否有脱离器。如SPD无内置脱离器,则检查是否有过
电流保护器,检查安装的过电流保护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3.1.9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SPD的UC值,其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电涌保护器取决于系统特征所要求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低压交流配电接地型式
电涌保护器连接于
TT系统TN-C系
推荐标准
- DB53/T 71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梁河葫芦丝 2015-11-10
- DB52/T 996-2015 货车及挂车反射器型车身反光标识 2015-01-13
- DB52/T 989-2015 火力发电机组辅机故障减负荷(RB)功能试验规范 2015-01-13
- DB52/T 994-2015 火力发电厂检修用手脚架安全技术规范 2015-01-13
- DB52/T 991-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施秉太子参 2015-01-13
- DB52/T 944-2015 锅炉节能改造验收规范 2015-01-13
- DB52/T 945-2015 热力输送管道节能技术规范 2015-01-13
- DB52/T 992-2015 加工钛合金用整体硬质合金数控立铣刀 2015-01-13
- DB52/T 988-2015 特色酒店设计、设施及服务评价规范 2015-01-13
- DB52/T 993-2015 加工铝合金用高速数控立铣刀 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