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DB34/T 3098-2018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dentifying rice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所、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凤阳县植保站
 
- 起草人:
 - 李云飞、陈雨、杨雪、姚剑、董菁、华陈意、宗凯、沈言根、高同春、戚仁德、 张爱芳、谷春艳、臧昊昱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20.01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TheIdentifica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ofResistanceToRiceBacterialLeaf
Streak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4-16发布2018-05-16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09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研究所、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凤阳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云飞、陈雨、杨雪、姚剑、董菁、华陈意、宗凯、沈言根、高同春、戚仁德、
张爱芳、谷春艳、臧昊昱。
I
DB34/T3098—20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田间人工接种的鉴定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信息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Xooc)引起的
一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是我国四大水稻病害之一。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基本信息参见附录A。
3鉴定原理
用双针蘸取菌液,针刺水稻剑叶中间位置,病菌侵入形成病斑,根据病斑的长短,判定品种的抗病
性,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4个级别。
4鉴定方法
4.1鉴定圃
鉴定圃选择在排灌方便,肥力水平中上等,从未发病的田块。
4.2病原物来源
本省流行的强致病力的菌群C5(参见附录A.9)。
4.3供试品种的种植
供试品种按当地的季节播种育秧,秧龄期早稻30d,中、晚稻25d。每个品种插2丛,每丛10
本,株行距40cm×50cm,最多每隔10个品种插抗病(IR26或相应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金刚
30或相应的感病品种)各1个作为对照。
每个品种的鉴定重复3次。
4.4田间管理
鉴定圃施肥水平稍高于一般大田,除细菌性病害无须防治外,其他真菌病害和虫害按正常田块进行
田间管理。
4.5接种用菌液准备
接种用的菌株选用本省流行的强致病菌群C5,在胁本哲氏培养基(参见附录B)上,28℃培养48~
72h。
1
DB34/T3098—2018
采用麦法伦比浊法(参见附录C),用无菌水配成3×108cfu/mL菌液。菌液现配现用。
4.6接种方法
在水稻孕穗期,用双针蘸取菌液,针刺水稻剑叶中间位置,每品种至少接25张叶片。
4.7调查、记载
于早、中稻接种后20d,晚稻接种后25d进行病情调查,随机调查20张叶片,量取整个病斑
的长度(以双针中最长的病斑为准)并记录(参见附录D),数据统计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小数点后
一位。
4.8抗性评价方法
首先按公式(1)计算平均病斑长度,再按表1的标准对参鉴品种的抗性进行评价。
∑L
L=i
aM
............................................(1)
式中:
La——平均病斑长度;
Li——单个叶片病斑长度,其中i=1,2,...,M;
M——调查总叶片数。
表1抗性评价标准
平均病斑长度
病级抗性评价标准
(mm)
1≤5.0高抗
35.1-10.0中抗
510.1-20.0中感
7>20.0高感
4.9抗性鉴定有效性的判定
对照感病品种发生为害程度必须达到7级,鉴定结果才能认为有效。
5鉴定报告出具
鉴定报告格式参见附录E。
2
DB34/T3098—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基本信息
A.1中文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A.2学名
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Fangetal.)Swingsetal.
A.3病害英文名
ricebacterialleafstreak。
A.4分布
——亚洲: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
律宾、泰国、越南;
——非洲: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塞内加尔;
——大洋州:澳大利亚。
A.5寄主范围
水稻(Oryzasativa)、虮子草(Leptochloapanicea)、雀稗(Paspalumscrobiculatum)、沼
生菰(Zizaniapalustris)、结缕草(Zoysiajaponica)、稻属(Oryza)、假稻属(Leersia)。
A.6为害症状
病斑在叶尖、叶缘发生,也可在中肋两侧发生,叶鞘发生较少。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的小
点,沿叶脉扩大成为宽1/4~1/3,长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ICI 48-2022 面向视频监控的智能边缘网关技术规范 2022-10-17
 - T/CECA 53-2021 具有2000MHz传输特性的数字通信用对绞多芯对称电缆 2021-07-21
 - T/SILA 001-2020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全屋互联规范 2020-12-18
 - T/CASME 354-2023 防潮性电缆 2023-03-27
 - T/CEC 186-2018 可融冰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及其接续盒 2018-11-06
 - T/WHBDA 03-2023 智慧教室一体化建设指南 2023-01-03
 - T/UWA 001-2022 超高清电视机测量方法 2022-02-10
 - T/TAF 120-2022 移动终端未成年保护技术要求 2022-07-01
 - T/GDBX 006-2018 数字公共广播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018-11-29
 - T/CVIA 34-2014 智能电视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