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687-202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运行规范

DB37/T 4687-2023 The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rooms) is: The center should have a complete set of facilities, including office, consulting room, therapy room, audio-visual room, laboratory, storage room, etc., and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are in good condition. The center should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therapy services to the public, and should establish a good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 in the community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687-2023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28
实施日期
2024-01-2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城阳区委政法委员会、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启超、王林春、邵立晓、万思鹏、李福家、徐小飞、王殿夫、付浩、耿胜明、贾宇峰、周毅、陈景帅、祁春芳、袁善英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2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687—202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运行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

centers(workstations,studios)

2023-12-28发布2024-01-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687—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服务对象...........................................................................2

5建设要求...........................................................................2

5.1场所要求.......................................................................2

5.2人员要求.......................................................................3

6运行要求...........................................................................4

6.1管理要求.......................................................................4

6.2服务要求.......................................................................5

7建设与运行评价.....................................................................7

7.1评价分类.......................................................................7

7.2评价主体.......................................................................8

7.3评价周期.......................................................................8

7.4评价内容.......................................................................8

附录A(规范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配置.......................................9

A.1功能分类.......................................................................9

A.2功能配置......................................................................10

I

DB37/T468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归口。

II

DB37/T4687—202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运行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运行的服务对象、建设要求、运行要求以及建设与

运行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的

建设与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5566.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心理服务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

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个体、家庭、组

织、社会的问题的服务活动。

注:社会心理服务的目的是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实现个体幸福、家庭和睦、组织

发展和社会和谐。

3.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ystem

在政策规范引领下,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方法、社会工作的模式,在社会

治理框架内,通过各领域的服务与实践,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center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或同级综合治理中心等场所,打造集心理科普、心理培训、心理

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专业督导为一体的市级、县(市、区)级综合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

1

DB37/T4687—2023

3.4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workstation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或同级综合治理中心等场所,打造统筹协调、

同步规范、一体运行的乡镇(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

3.5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tudio

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场所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村(社区)级社会

心理服务场所。

3.6

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martplatform

为区域所属各单位、全用户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也为心理咨询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

务平台,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智能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平台。

3.7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workers

具备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中任何专业资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

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担任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3.8

重点人群focuspopulations

需要重点关注和帮扶的人群。

注:如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妇女,遭受意外伤害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家庭暴力

施暴者及受害人,离异群体,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信访人员,矛盾纠纷当事人,

重症患者等。

3.9

特殊人群specialpopulations

需要特别关注和掌握的人群。

注:如流浪乞讨人员、有“民转刑”倾向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

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和自愿戒毒人员等。

4服务对象

社会心理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人群,面向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会多个层面提供心理服务。

同时重点关注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而导致的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心理问题人群及重点人群、特殊人

群等。

5建设要求

5.1场所要求

5.1.1面积要求

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不同空间状况和经济条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社会心理服务场所建设面

积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每类标准建筑面积数值,向上不做限制,向下浮动比例为10%(含)以内,建

设面积应满足功能区布局及专业器材设置需求。

2

DB37/T4687—2023

5.1.2位置要求

5.1.2.1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应设置在市、县(市、区)市民服务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综治中心,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或建立独立的空间,达到普及宣传教育的目的。

5.1.2.2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应设置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

践所、便民服务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达到普及宣传教育的目的。

5.1.2.3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应设置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人流量大的地

方,达到普及宣传教育的目的。

5.1.3环境要求

5.1.3.1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