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044-2019 桑白蚧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DB13/T 5044-2019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044-2019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04
实施日期
2019-08-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044—2019

桑白蚧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19-07-04发布2019-08-0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04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庆仙、王建苏、张晓琴、张晓红、张建飞、翟跃琴、尤媛媛、王浩宁、

孟祥娟、孟子龙、付丽燕、谢海军。

I

DB13/T5044—2019

桑白蚧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桑白蚧的虫情调查方法、危害程度划分、防治指标、防控措施和防控效果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桑白蚧的综合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桑白蚧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又名桑白盾蚧、桃介壳虫,属同翅

目盾蚧科,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刺吸式害虫。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见附录A。

3.2

初孵分散期

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此期虫体迅速增大,显露于树皮缝际,较易识别防控。

3.3

成灾指标

寄主树木受害株率达到20%以上或死亡株率达到5%以上。

4虫情调查

4.1调查时间

每年重点进行两次,4~5月越冬代调查,7~8月越夏代调查

4.2调查内容

4.2.1标准地、标准树、标准枝的选择

1

DB13/T5044—2019

在桑白蚧发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地,标准地设置时要考虑地形、地势、坡向、林分

条件、虫口密度等定性、定量指标。在林地中按林分所在位置,采取Z字形、对角线或平行跳跃式取

样方法,每次选取10~20株树作为标准树;在标准树的主干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选一个枝,作为标

准枝(干)。调查标地、标树、标准枝的桑白蚧发生情况,填入附录B.1。

4.2.2有虫株率的调查

在设置的标准地内,按z字形、对角线或平行跳跃式方法随机选取50~100样株,调查有虫株数,

将结果填入附录B.1。

4.2.3调查方法

采用样株调查法。初为害期调查,主要查找枝干上的雌、雄蚧虫,并观察其产卵、孵化情况;观

察寄主枝、干等部位有无桑白蚧固定若虫。在固定若虫显露盛期后,调查样枝上的固定若虫数量。将

调查结果填入附录B。

5危害程度及防控指标

5.1危害程度

参照LY/T1681-2006,将桑白蚧危害程度分为4级。见表1。

表1桑白蚧危害程度划分

危害级别树木状况级别特征发生程度

平均虫口密度0.5头/10cm2以下,无明显被害状,树木生长状况良

0健康木

好。轻度发生

1轻微受害木平均虫口密度0.5~2头/10cm2,树木生长基本正常。

2

2中等受害木平均虫口密度2.0~6.0头/10cm中度发生

3严重受害木平均虫口密度在6.0头/10cm2以上重度发生

5.2防控指标

当桑白蚧若虫平均虫口密度≥2.0头/10cm2时,进行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