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951-2017 水稻对二化螟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DB36/T 951-2017 Ric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protocol for second-instar rice stem borer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951-2017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0-23
实施日期
2018-01-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951—2017

水稻对二化螟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resistanceidentificationofricetoChilosuppressalis

(Walker)

2017-10-23发布2018-01-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951—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人工接虫鉴定.......................................................................2

4田间自然发虫鉴定...................................................................3

5评价规范...........................................................................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稻对二化螟抗性鉴定调查表......................................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稻二化螟识别特征.............................................10

I

DB36/T95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王奋山、刘子荣。

II

DB36/T951—2017

水稻对二化螟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对二化螟抗性鉴定的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发虫鉴定和评价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稻

包括栽培稻和野生稻。

2.2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

鳞翅目,螟蛾科。

2.3

抗性

水稻具有的抵抗二化螟危害的能力。

2.4

人工接虫鉴定

人工将二化螟幼虫接到水稻测试样品上,通过测试样品受害情况鉴定对二化螟的抗性水平。

2.5

田间鉴定

测试样品种植于大田中,通过田间自然发虫鉴定测试样品对二化螟的抗性水平。

2.6

二化螟蚁螟

二化螟的初孵幼虫,淡褐色,头部黑色,被深灰色毛,称为蚁螟。

2.7

1

DB36/T951—2017

对照品种

为保证抗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减少年度间和环境条件造成的差异,在品种鉴定时设置

相对已知的抗虫和感虫品种。

2.8

幼虫校正死亡率

测试样品经过感虫对照校正后的幼虫死亡率,单位为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幼虫校

正死亡率%=(取食测试样品幼虫死亡率%-取食感虫对照幼虫死亡率%)/(1-取食感虫对照幼虫死亡

率%)×100。

2.9

枯心指数

测试样品枯心率与感虫品种枯心率比值,单位为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枯心指数=

测试样品枯心率/感虫品种枯心率×100。

2.10

白穗指数

测试样品白穗率与感虫品种白穗率的比值,单位为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白穗指数

=测试样品白穗率/感虫品种白穗率×100。

3人工接虫鉴定

3.1感虫对照

感虫对照为明恢63,抗虫对照为引自华中农业大学的华恢1号。

3.2室内人工接虫鉴定

3.2.1测试样品准备

取分蘖盛期的稻株,洗净后去除老叶和大部分须根,截取基部10cm~15cm,在离基部3cm处划一条

3cm长的纵向切口,擦干后放入底部有2cm深营养液的玻璃管(长25cm,内径2.5cm)内。每管放稻株2~

3株,每管为一个重复,重复6次。

3.2.2虫源准备

将接近孵化的二化螟卵块放至培养皿中,孵化蚁螟。

3.2.3接虫

用细毛笔轻轻将10头二化螟蚁螟接在玻璃管内稻株上,接虫后,玻璃管上端用黑布封口并用橡皮筋

扎紧。每个处理的6次重复为一组,用橡皮筋扎紧,放于养虫室中。

3.2.4接虫后管理

2

DB36/T951—2017

第4天向管内添加新鲜稻株1株~2株,稻株处理同3.1.1。期间,每隔2d换1次管中营养液,如果玻

璃管壁凝结水珠,及时擦干。养虫室条件:28℃±2℃、RH80%±5%、16L/8D。

3.2.5抗性调查

接虫第7天剥查稻株,记录幼虫存活数,计算幼虫死亡率。结果记载于附录A表A.1中,抗性等级见

表1。

3.3网室人工接虫鉴定

3.3.1测试样品准备

鉴定圃设置在网室的水泥池内,水稻材料单本植,株行距15cm×15cm,每个处理设置5次重复,每

次重复10株。

3.3.2虫源准备

同3.1.2。

3.3.3接虫

于水稻分蘖盛期每稻株接二化螟蚁螟5头,接在稻株第二叶或第三叶叶鞘之间的叶舌处。接虫前清

除其它虫卵、天敌。

3.3.4接虫后管理

接虫后罩80目网罩。

3.3.5抗性调查

接虫30d后,调查每株枯心情况,计算幼虫死亡率、枯心率和枯心指数。结果记载于附录A表A.2中,

抗性等级见表2。

4田间自然发虫鉴定

4.1实验田选择

设在二化螟常发区。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田块。

4.2秧苗移栽

单本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不少于10m2。

4.3试验田管理

正常水肥管理,整个生长期不施用防虫农药。

4.4抗性调查

感虫对照为明恢63。调查各代二化螟发生情况。采用平行线跳跃法,每小区剥查6点,每点5蔸(每

小区剥查30蔸)水稻。记录每蔸水稻的分蘖数,枯鞘数,枯心数,穗数,白穗数,二化螟幼虫数及蛹数,

计算枯心指数和白穗指数。结果记载于附录A表A.3中,抗性等级见表3。

3

DB36/T951—2017

5评价规范

5.1人工接虫鉴定评价规范

5.1.1室内人工接虫鉴定评价规范

按照幼虫校正死亡率评价测试样品室内人工接虫抗性,评价规范见表1。

表1室内人工接虫鉴定评价规范

抗性级别抗性及幼虫校正死亡率(%)

0高抗=100

180≤抗<100

360≤中抗<80

540≤耐虫<60

720≤感虫<40

9高感<20

5.1.2网室人工接虫鉴定评价规范

按照枯心指数评价测试样品网室人工接虫抗性,评价规范见表2。

表2网室人工接虫鉴定评价规范

抗性级别抗性及枯心指数(%)

0高抗=0

10<抗≤20

320<中抗≤40

540<耐虫≤60

760<感虫≤80

9高感>80

5.2田间自然发虫鉴定评价规范

按照测试样品在水稻分蘖期枯心指数或穗期白穗指数评价田间抗性,评价规范见表3。

表3田间自然发虫鉴定评价规范

抗性级别抗性及枯心(白穗)指数(%)

0高抗=0

10<抗≤20

3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