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903-2011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GB/T 26903-2011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onserving water forests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管理。
发布历史
-
201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 起草人:
- 唐小平、王瑞辉、马履一、王志臣、程小玲、奚如春、张泉来、刘建军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0
a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6903w2011
GB/T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Technicalonwaterforests
regulationconstruction
conserving
2011-09-29发布201
宰瞀粥鬻瓣訾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捉111
26903--2011
GB/T
目次
前言………………·……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一}1
3建设区位和分类……·
4造林…………………···……·…··…-1
5封育………………·……··…………·3
6抚育与改造……·…·………………··3
7林地基础设施建设…···……………·4
8档案管理………··…··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乔灌草种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源涵养林主要营造配置模式7
参考文献…………·…··…·····………·………………--o●
26903--2011
GB/T
刖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河南林业调查规划院、青
海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平、王瑞辉、马履一、王志臣、程小玲、奚如春、张泉来、刘建军。
Ⅲ
11
26903--20
GS/T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源涵养林造林、抚育、改造、林地配套设施建设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El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18337.3
GB/T200l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1186飞机播种治沙技术要求
3建设区位和分类
3.1源区水源涵养林
江河源头集水区域内,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3.2岸线水源涵养林
河流主流、一级和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第一重山脊内以滞缓径流、阻挡泥沙为主要目的
的水源涵养林。
3.3库区水源涵养林
水库、湖?自周边第一重山脊线内以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3.4饮用水源地保护林
城乡居民饮用水引水源区、引水沿线及蓄水区周边第一重山脊以内,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主要
目的的水源涵养林。
4造林
4.1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遵照以下原则:
a)树种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b)树种枝叶茂盛、根系发达;
c)树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好、抗性强;
d)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适当推广引进取得成功的优良树种。
具体选择可参见附录A中的表A.1~表A.2。
4.2造林方式
对于有林地以封山育林为主。
对于大面积无林地进行人工造林(种草)或飞播造林(草)。
1
11
GB/T26903--20
对于源区水源涵养林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林一般只进行封山(沙)育林(草)。
4.3造林模式
4.3.1混交类型
水源涵养林以营造复层混交林为主,混交类型分为:
a)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b)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采用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优先采用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c)在立地条件较好,通过封山育林或人工林与天然林混交形成的水源涵养林优先采用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综合混交。
4.3.2混交方法与适用范围
不同混交方法的适用范围为:
a)行间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乔灌混交、耐荫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
b)带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也适用于乔木与耐荫亚乔
木混交。
c)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竞争性较强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平坦或
坡面规整的造林地,不规则式块状混交适用于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
d)植生组混交:适用于立地条件差及次生林改造地段。
4.3.3模式配置
以小班为单位配置造林模式。地形破碎的山地提倡采用局部造林法,形成人工林与天然林块状镶
嵌的混交林分。
模式配置参见附录B。
4.4营造技术
4.4.1造林
封山(沙)育林技术要求执行GB/T15163的规定;飞播造林(草)技术执行GB/T15162和
LY/T
1186的规定;人工造林除整地、造林密度要求外,具体执行GB/T15776的规定。
4.4.2整地
人工造林禁止采用全面整地,一般采用穴状整地,下列情况可采用带状整地:
a)伐根和其他障碍物少的采伐迹地;
b)无风蚀或风蚀轻微的造林地;
c)采用机械化整地的平原地区或平坦地段。
4.4.3造林密度
适宜密度范围参见GB/T18337.3—2001的附录D。
4.5种植点配置
4.5.1种植行的走向
种植行走向按不同地段分别确定:
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
b)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
c)在沟谷造林时,种植行应呈雁翅形。
4.5.2配置方式
不同配置方式的适用条件为:
a)长方形配置:相邻株连线成长方形,通常行距大于株距。适宜于平缓坡地或平原地区水源涵养
林的营造。
b)三角形配置: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三角形,种植点位于三角形的顶点。适宜
2
26903--2011
GB/T
于坡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c)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3株~20株),群间距离较
大。适宜于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水源涵养林的营造,也适宜次生林改造。
d)自然配置:在造林地上随机地配置种植点。适宜于地形破碎地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4.6未成林抚育管护与保护
执行GB/T15776的规定。
4.7检查验收
执行GB/T15776的规定。
5封育
水源涵养林营造后应封山育林。
饮用水源保护林和下列地段的水源涵养林应划建封禁管护区:
a)坡度大于35。、岩石裸露的陡峭山坡的水源涵养林;
b)分水岭山脊的水源涵养林;
c)大江大河上游及一级支流集水区域的水源涵养林;
d)河流、湖泊和水库第一重山脊线内的水源涵养林。
6抚育与改造
6.1抚育
6.1.1抚育条件
饮用水源保护林一般不允许抚育。
其他水源涵养林除GB/T18337.1确定的特殊保护地段外,可以适当开展抚育活动。
一般源区水源涵养林和库区水源涵养林可以进行轻度抚育。
岸线水源涵养林可以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必要的抚育活动。
6.1.2抚育方法
当郁闭度大于0.8时,可进行适当疏伐,伐后郁闭度保留在0.6~o.7。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水源涵养林应进行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
6.2低效林改造
6.2.1改造对象
因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人工低效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进行改造:
a)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低于0.2;
b)年近中龄而仍未郁闭,林下植被盖度小于30%;
c)病虫鼠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林地。
6.2.2改造方式
6.2.2.1补植改造
主要适用于林相残破的低效林,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下列补植方式:
a)均匀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大,且分布相对均匀的低效林;
b)局部补植:用于林隙面积较小、形状各异,分布极不均匀的林分。
6.2.2.2综合改造
主要用于林相老化和自然灾害引起的低效林。带状或块状伐除非适地适树树种或受害木,引进与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树种进行造林。乔木林一次改造强度控制在蓄积的20%以内,灌木林一
次改造强度控制在面积的20%以内。
3
11
GB/T26903--20
7林地基础设施建设
执行GB/T
18337.3—2001的规定。
8档案管理
水源涵养林建设档案应以经营小班为基本单元建档,纳入建设单位森林资源档案和经营档案共同
管理。
26903--2011
GB/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乔灌草种
表A.1水源涵养林主要适宜乔木树种表
区域主要造林树种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红松、樟于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白桦、蒙古栎、
东北区辽东栎、槲栎、白榆、黄榆、朝鲜柳、早快柳、紫椴、糠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白城杨、山杨、
青杨、毛赤杨
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侧柏、祁连圆柏、山杨、白榆、自蜡、槭、刺槐、大叶
三北区榆、复叶槭、臭椿、心叶椴、悬铃木、胡杨、河北杨、小青杨、小黑杨、中黑防1与2号、中绥12号与
4号、旱柳,旱布329柳、垂暴109柳、青杨、桦树
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白皮松、华山松、杜松、云杉、白榆、文冠果、茶条槭、胡桃楸、山杳、剌槐、
黄河区泡桐、臭椿、麻栎、栓皮栎、槲栎大果榆、蒙椴、早柳、河北杨、槭树、红桦、苦楝、中林46杨、沙兰杨、
白毛杨、黄连木、山茱萸、莘荑、板栗、核桃、油桐、漆树、香椿
油松、侧柏、臭椿、刺槐、麻栎、栓皮栎、黄栌、元宝枫、辽东栎、板栗、槲栎、赤松、华山松、华北落叶
北方区松、云杉、冷杉、蒙古松、白桦、色木、桦树、山杨、槭、椴树、杨、槐、泡桐、毛白杨、青杨、沙兰杨、旱柳、
漆树、白檀√L角枫、中林46杨、黄连木、香椿
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思茅松、高山松、落叶松、杉木、云杉、冷杉、柳杉、秃杉、黄杉、滇油杉、柏
木、藏柏、滇柏、墨西哥柏、冲天柏、麻栎、栓皮栎、青冈栎、滇青冈、高山栎、高山栲、元江栲、棒树、桢
长江区楠、檫木、光皮桦、白桦、红桦、西南桦、响叶杨、滇杨、意大利杨、红椿、臭椿、苦楝、旱冬瓜、桤木、榆
树、朴树、早莲、木荷、黄连木、珙桐、山毛榉、鹅掌楸、川楝、楸树、滇楸、梓木、刺槐、昆明朴、柚木、银
桦、相思、女贞、铁刀木、镊荆、枫香、毛竹
马尾松、华山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柳杉、池杉、水杉、落羽杉、柏木、侧柏、栓皮栎、茅栗、麻
栎、小叶栎、槲树、化香树、川桦、光皮桦、红桦、毛红桦、杉木、青冈栎、青檀、剌槐、银杏、茶杆竹、孝顺
南方区
竹、杜仲、旱柳、苦楝、樟树、朴树、白榆、楸树、檫木、小叶杨、意大利杨、黄连木、木荷、榉树、枫香、南
酸枣、朴树、乌桕、喜树、枫杨、泡桐、毛竹、漆树
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南亚松、杉木、柳杉、木荷、红荷、枫香、藜蒴、红椎、鸭脚木、台湾
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粗果相思、窿缘按、赤桉、雷林一号桉、尾叶桉、巨尾桉、刚果桉、山乌桕、
热带区
麻栎、苦栎、杜英、马蹄荷、楹类、栲类、构类、石梓、格木、阿丁枫、红苞木、拟赤杨、任豆、杜英、火力
楠、蝴螵果、黄樟、阴香、南酸枣、木莲属、南岭黄檀、泡桐、榕属、毛竹
表A.2水源涵养林造林主要适宜灌草种
区域主要灌木树种主要草种
胡枝于、沙棘、小叶锦鸡儿、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柽苔草、小叶樟、芍药、地榆、沙参、线叶
柳、小叶黄杨、辽东水蜡、紫穗槐、榆叶梅、东北连翘、卫菊、针茅、野豌豆、隐子草、冷蒿、冰草、
东北区
矛、金银忍冬、越橘、杜鹃、杜香、柳
推荐标准
- DB1506/T 23-2021 杨柴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 2021-04-21
- DB15/T 2142-2021 揉丝玉米秸秆 2021-04-15
- DB52/T 1592-2021 群体性预防接种点设置规范 2021-04-01
- DB1506/T 22-2021 沙柳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 2021-04-21
- DB1506/T 19-2021 白刺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 2021-04-21
- DB1506/T 21-2021 沙棘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 2021-04-21
- DB53/T 1027-2021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数据接口规范 2020-04-08
- DB52/T 1593-2021 预防接种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2021-04-01
- DB1506/T 24-2021 中间锦鸡儿生物量调查技术规程 2021-04-21
- DB15/T 2150-2021 阿拉善王府烤全羊上餐仪式规范 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