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98-2015 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DB34/T 2298-2015 Wheat seedlings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基本信息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
2015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朗坤物联网公司、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界首市 农技推广中心、定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新马桥原 种场、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临泉县
- 起草人:
- 邢君、汪新国、田灵芝、方进、陈再高、谢兰光、龚德荣、吕和平、房春兴、 胡开明、孙建强、柳西玉。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110
M1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298—2015
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wheatnursaryanddisastersituationinternetofthingsmornitoringregulation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2-03发布2015-03-0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298—2015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朗坤物联网公司、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界首市
农技推广中心、定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新马桥原
种场、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临泉县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汪新国、田灵芝、方进、陈再高、谢兰光、龚德荣、吕和平、房春兴、
胡开明、孙建强、柳西玉。
I
DB34/T2298—2015
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小麦苗、灾情的指标体系、自动监测基本要求及苗、灾情分析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及周边同类型地区小麦苗情、灾情物联网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4/T1961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DB34/T1962小麦苗情分类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苗情
小麦田间植株外观长势长相及内部生长发育状况。
注:外观长势长相包括田间植株的叶龄、叶色、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分蘖数、次生根数、节间长短、株高和田间
的群体数量、结构等;内部生长发育状况主要包括小麦植株进入越冬、返青、拔节、穗粒分化发育的时期和生
长发育的进程等。
3.2
小麦灾情
在小麦田间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异常天气和异常环境变化,导致小麦器官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超越
正常范围,引起生长发育异常,最终造成减产、减收的现象。
4指标体系
4.1苗情
在苗情指标中,分别对沿淮淮北、江淮及沿江三类地区的半冬性和春性两类品种,从冬前分蘖期、
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四个生育时期的旺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共四类苗情采取列表方式提出
苗情诊断指标、外观特征和应对措施。
苗情分类评价遵照DB34/T1962标准执行,苗情诊断按附录A表A.1-表A.4执行。
1
DB34/T2298—2015
4.1.1主要指标
叶龄(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亩茎蘖数。
4.1.2辅助指标
播种以来所需要的≥0℃的有效积温(℃)、叶面积指数、叶片颜色、分蘖状况。
4.2灾情
把小麦的冻害、冷害、旱灾、涝(渍)害、干热风5种主要灾害按灾害名称、成灾类型、发生时
间、主要成灾条件、其它成灾条件、症状整理列表,提出应对措施。
灾害分类遵照DB34/T1961标准执行,灾害诊断执行附录A表A.5的规定。
4.2.1主要成灾条件
极端空气温度、降温幅度、空气相对湿度及风速。
4.2.2其它成灾条件
土壤相对湿度、生育进程、低(高)温持续时间。
4.2.3在线预警
叶片颜色、枯死程度、穗部受冻情况。
5自动监测基本要求
5.1视频
对小麦长势进行实时监控,提供动态视频图像资料,能够呈现多田多点苗灾情画面,开展地区间比
较,调阅历史资料开展年度间比较。
视频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
5.2农田环境参数
农田环境参数测定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雨量、蒸发量、日
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等内容。
环境参数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
5.3小麦本体
主要测定小麦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冠层温度、小麦群体湿度等内容。
小麦本体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
6苗、灾情分析应用
6.1苗情评价
通过视频图像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苗情进行直观判断,遵照附录A对
苗情进行评价。
2
DB34/T2298—2015
6.2苗情比较
通过网络平台的实时视频图像与历史图像资料的比较,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
阶段的小麦苗情进行年度间比较,参照附录A表A.1,预测小麦苗情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6.3生育期判断
根据12月中下旬连续3d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小麦开始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连续3d
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小麦开始返青,气温稳定回升至10℃以上,小麦进入拔节期,根据小麦
生长与温度的相关性,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判断小麦生育进程。
根据历史资料,对年度间小麦生育进程进行比较。
6.4生长量预测
小麦从播种到第一片叶展开需大于0℃以上的有效积温120℃,越冬前主茎每长出一片叶子需要
0℃以上的有效积温75℃左右。淮北地区适期播种的半冬性小麦,12月下旬安全越冬的叶龄指标应达
到6.5,需要0℃以上的有效积温650℃左右。
根据小麦生长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通过对网络平台上分时段有效积温的统计,预测小麦冬前的
生长量。根据各时段有效积温统计结果,预测小麦生育进程。
6.5产量预测
通过分时段汇总分析环境因子监控数据,并结合视频图像,评价小麦生长状况,分析产量要素形成
条件,判断产量丰歉。
6.6灾情判断
通过视频图像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灾情进行直观判断,遵照附录A对
灾情进行评价。
6.7灾情比较
通过网络平台的实时视频图像与历史图像资料的比较,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
阶段的小麦灾情进行年度间比较,参照附录A表A.5,预测小麦灾情发展趋势及影响程度,提出应对措
施。
6.8灾情预警
根据温、湿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及近阶段监测汇总数据,参照附录A表A.5小麦灾情发生条件
及当地气象预报,对小麦灾害类型和受灾程度作出判断,发出预警,提出应对措施。
3
DB34/T2298—2015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安徽省小麦苗、灾情诊断指标
表A.1沿淮、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诊断指标播种以来需
生
苗情单株≥0℃的有效
育主茎亩茎蘖外观特征应对措施
类型茎蘖积温
期叶龄(万)
(个)(℃)
长势旺,群体大,主茎有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
旺
>5.5—>60>532.53~4个分蘖,叶色淡绿。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转
11月苗
分蘖细弱、缺位,次生根少。壮。
20日
一群体适宜,个体健壮,叶
(4.5~457.5~
类2~340~60片发绿;有2~3个分蘖,防止壮苗转旺苗。
冬5.5532.5
苗次生根发达。
前
二群体偏小,个体较壮,叶色
分3.5~382.5~适当追施苗肥,促进分
类1~230~40较绿,有1~2个分蘖,次生
蘖4.5457.5蘖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苗根少。
期
三群体不足,个体瘦弱,叶
)采取浇水追肥措施,促
类<3.5<1<30<382.5色淡绿;无分蘖,无分蘖或
弱苗转壮苗。
苗刚进入分蘖期,无次生根。
群体过大,田间麦苗已封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
行;个体瘦弱,叶片细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化控药
旺
>7.5>5>95>682.5叶色淡绿;分蘖细弱,次生剂)、适时追肥等措施,
苗
根少,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促弱蘖生长,控旺苗转壮
叶面积系数>1.5。苗。
12月一叶色葱绿,根系发达,分划锄松土,提高地温,
6.5~80~607.5~
20日类3~5蘖粗壮。以保稳健生长,防止壮苗
7.5100682.5
(苗叶面积系数1~1.5。转为旺苗。
越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
二
冬5.5~532.5~叶片绿色,分蘖中等。转弱。
类2~370~80
期6.5607.5叶面积系数0.8~1。追施土杂肥,覆盖作物
苗
)秸秆。
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
转弱。
三叶色淡绿,叶片短小,分
追施草木灰、人粪尿、
类<5.5<2<70<532.5蘖细弱。
土杂肥,每亩追尿素5公
苗叶面积系数<0.8。
斤左右,叶面喷施有机活
性肥。
4
DB34/T2298—2015
表A.1(续)
诊断指标播种以来需
生
苗情单株≥0℃的有效
育主茎亩茎蘖外观特征应对措施
类型茎蘖积温
期叶龄(万)
(个)(℃)
防止脱肥叶色转淡,追
叶色淡绿,叶片细长且下
旺肥恢复生长功能。
>9.5>5>110>832.5披,麦苗封行,分蘖瘦弱。
苗亩追尿素3公斤左右;
叶面积系数>1.0。
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
叶色葱绿,叶片宽大且挺增温保墒,沿淮地区注
一
8.5~90~757.5~拔,田间麦苗已封行,分蘖意排水降湿。
2月类4~5
9.5110832.5粗壮。开展中耕划锄,沿淮地
20日苗
叶面积系数0.5~1:区注意疏通“三沟”。
(
增温保墒,沿淮地区注
返二叶色绿色,叶片坚挺,田
7.5~682.5~意排水降湿。
青类3~480~90间麦苗已封行,分蘖中等。
8.5757.5中耕划锄,沿淮地区疏
期苗叶面积系数0.5。
通“三沟”。
)
增温保墒,促春生分蘖
叶色黄绿、叶片短小上挺,生长,沿淮地区注意排水
三
田间麦苗未封行,分蘖细弱,降湿。
类<7.5<3<80<682.5
根系不发达。中耕划锄,沿淮地区疏
苗
叶面积系数<0.5。通“三沟”,亩追尿素5公
斤;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
因苗追肥,促进稳健生
叶片宽大且下垂,叶色淡
旺>长。
——>120>907.5绿,第一节间细长。
苗10.5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叶面积系数>4.5
7.5~10公斤)。
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
3月一叶片宽大且挺直,叶色绿,
9~100~长。
15日类5~6795~907.5第一节间粗壮。
10.5120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苗叶面积系数4~4.5。
10~12.5公斤)。
拔
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
节二叶片坚挺,叶色绿,第一
90~长。
期类8~94~5720~795节间粗壮。
100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苗叶面积系数3.5~4。
10~12.5公斤)。
因苗追肥,促进快速生
三叶片短小且上举,叶色绿,
长。
类<8<4<90<720第一节间粗短。
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苗叶面积系数<3.5。
10公斤左右)。
5
DB34/T2298—2015
表A.2江淮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诊断指标播种以来需
生
苗情单株≥0℃的有
育主茎亩茎蘖外观特征应对措施
类型茎蘖效积温
期叶龄(万)
(个)(℃)
防止生长过旺,造成分蘖
节养分消耗过大而降低抗
长势旺,群体大,主茎
旺冻性,造成越冬期不同程度
>5——>50>495有2~3个分蘖,叶色淡
苗冻死。
11月绿。
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植
20日
物生长调节剂控旺。
(
一
冬叶色葱绿,群体适宜,注意防控,防止壮苗转旺
类4~51~240~50425~495
前有1~2个分蘖。苗。
苗
分
二
蘖叶片绿色,有0~1个适当采取促的方式,促苗
类3~40~130~40345~425
期分蘖情转化为壮苗。
苗
)
在2叶期及时施用苗
三
叶色淡绿,叶片短小,肥,每亩追尿素5公斤左
类<3——<30<340
无分蘖或刚进入分蘖期。右或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
苗
促进生长,确保安全越冬。
叶色墨绿、叶片细长,防止叶片受冻变黄至不
旺麦苗接近封行,分蘖弱,同程度冻死。
>7——>80>645
苗第一节间开始伸长。注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
叶面积系数>1.5。剂,抑制麦苗过快生长。
12月
推荐标准
- DB3706/T 005.12-2020 无公害农产品 大葱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5-2020 无公害农产品 日光温室菜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4-2020 无公害农产品 日光温室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10-2020 无公害农产品 菠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11-2020 无公害农产品 拱棚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7-2020 无公害农产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22/T 321-2019 验光配镜业服务质量规范 2019-12-25
- DB3706/T 005.6-2020 无公害农产品 胡萝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6.3-2020 无公害农产品 平菇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 DB3706/T 005.9-2020 无公害农产品 芹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20-02-25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 1DB34/T 2383-2015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 2DB34/T 4728-2024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技术规范
- 3DB34/T 2464-2015 农业物联网用湿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 4DB41/T 1159-2015 小麦苗情监测规范
- 5GB/T 42616-2023 电梯物联网 监测终端技术规范
- 6NY/T 4056-2021 大田作物物联网数据监测要求
- 7DB37/T 3115-2018 生猪养殖环境信息物联网监测规范
- 8DB34/T 2427-2015 农业物联网用温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 9DB34/T 2384-2015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平台数据交换协议
- 10GA/T 1266-2015 公安物联网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