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720-2018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DB14/T 1720-2018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1720-2018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0-01
实施日期
2018-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其他公路施工项目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岩土与地下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起草人:
张军、薛晓辉、刘少文、孙志杰、郭震山、姚广、周亚军、张川川、于同生、宿钟鸣、张蕾、赵建斌、马林、高一杰、董立山、员康锋、朱晓斌、赵紫阳、景鹏翔、王闫超、杨烜宇、马聪慧。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60

P6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720—2018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ofHighwayTunnelinLoessRegion

图12018-10-01发布2018-12-01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4/T1720—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监控量测技术要求..................................................................3

6监控量测方法.....................................................................11

7监测数据处理与反馈...............................................................12

8监测成果资料.....................................................................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洞内、外观察记录表.....................................16

附录B(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周边收敛量测记录表.....................................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拱顶下沉、底板隆起、拱脚下沉量测记录表.................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接触压力量测记录表.....................................21

附录F(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混凝土应力、钢架内力、锚杆轴力量测记录表...............23

附录G(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围岩含水量量测记录表...................................25

附录H(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地下水水质监测记录表...................................26

附录I(规范性附录)黄土隧道支护结构裂缝量测记录表.................................27

附录J(规范性附录)运营黄土隧道有害气体浓度监测记录表.............................28

I

DB14/T172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岩

土与地下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军、薛晓辉、刘少文、孙志杰、郭震山、姚广、周亚军、张川川、于同生、

宿钟鸣、张蕾、赵建斌、马林、高一杰、董立山、员康锋、朱晓斌、赵紫阳、景鹏翔、王闫超、杨烜宇、

马聪慧。

II

DB14/T1720—2018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监控量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反馈、成果资料。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在建、运营的黄土公路隧道工程监测,其他土质隧道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JTGD7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D7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F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TD70/2-01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G/TD70/2-02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TB1012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4/T721公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监控量测

公路隧道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对地表、围岩、支护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

观察和量测工作。

3.2

必测项目

1

DB14/T1720—2018

为保证隧道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运营安全,同时反映设计、施工、运营状态而必须开展

的监控量测项目。

3.3

选测项目

为满足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的特殊需要,由设计文件规定的在特殊地质地段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3.4

周边收敛

隧道周边上两测点间距离的变化,变化量称为收敛值。

3.5

拱顶下沉

隧道拱顶监测点的绝对沉降。

3.6

地表沉降

隧道施工扰动地层而引起的地表下沉或隆起。

3.7

测点

设置在被监测体上,能准确反映其变形、位移、应力、应变等特征的测量用固定标志物。

3.8

测线

设置在隧道洞周壁上的两测点之间的连线。

3.9

允许位移值

为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运营安全所设定的监测对象位移值的限值。

3.10

底板隆起

隧道开挖后因围岩性质、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和支护强度等因素引起的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

3.11

分布式光纤监测

利用光纤作为传感敏感元件和传输信号介质,测试出沿着光纤不同位置的温度和应变的监测手段。

2

DB14/T1720—2018

4基本规定

4.1监控量测的管理应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并实施,工程

竣工后应将监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

4.2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a)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周边环境的动态信息,确保施工、运营安全及结构的稳定性;

b)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c)指导施工工序衔接,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

d)积累量测数据,为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养护提供借鉴。

4.3公路隧道监测前应根据隧道工点特点编制相应监测方案,其主要内容有:

a)工程概况;

b)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

c)监控量测项目;

d)监控量测测点、断面布设情况,监测频率及允许位移值;

e)监测具体实施方法;

f)数据处理及反馈方法;

g)监测结论及建议。

4.4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经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视工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5监控量测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控量测的有效实施,做到组织管理有序、责任明确。

4.6监控量测单位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有监测数据的缺失或异

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做详细记录;同时,建立详实的监测资料台账制度,对监测成果资料进行

严格管理,监测记录表见附录A~J。

4.7监控量测单位应按监测实施方案提交相应成果报告。

5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5.1监测项目

5.1.1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的技术要求见表1,选测项目的技术要求见表2。

5.1.2隧道洞内环境监测项目及其技术要求见表3。

5.1.3隧道监测项目可根据隧道工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方案应经批准后执行。

5.2测点、测线与监测断面

5.2.1量测项目和断面的选择以及测点布置应综合考虑黄土特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

变化。监测断面位置的选取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在围岩的不同分级过渡区域,应至少布置一个监测断面,见表4;

b)地质条件复杂段落,应布置监测断面;

c)隧道洞口、浅埋、偏压区段,宜适当增加监测断面;

d)对于隧道主洞与人行横洞、车行横洞交叉口、加宽段、特殊结构型式隧道(如大断面、小净距、

连拱)、下穿铁路、公路及建构筑物、斜井、竖井井口、风机房等情况,宜适当增加监测断面;

e)当施工方案出现变更时,变更段落应布置监测断面;

3

DB14/T1720—2018

f)隧道出现大变形、塌方、突水突泥等重大事故,应在事故区域增设监测断面,断面数量可根据

工程规模确定,但每段不应少于2个;尤其是当隧道出现突水突泥事故时,还应进行涌水量监

测。

表1必测项目技术要求

监测项目常用仪器设备测试精度量测频率测点布置

须准确描述出洞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

工程及水文地

1地质罗盘、数码相机内、洞外的水文地次开挖后进行,其余洞内—

质素描

质及工程结构状态外观察均为1次/天

数显式收敛计、全站

2周边收敛0.1mm

仪测点和测线应根据不

同工法进行确定(详见

精密水准仪、钢卷尺、5.2.4节)

3拱顶下沉0.1mm

铟钢尺、全站仪根据监测断面距开挖面

距离及位移速率确定(详

测点布设在洞口段、浅

见5.3.1节)

埋段等特殊地质段(详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见5.2.5节);采空区、

4地表沉降0.5mm

全站仪落水洞、陷穴等回填段

落应加密监测断面,进

行重点监测

每代表性地段1~2个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施工期:1~2次/天;运断面,每个断面上监测

5底板隆起0.1mm

水准尺营期:1~2次/周点横向间距宜为1.0~

1.5m

烘箱、天平、称量盒、每代表性地段1~2个

围岩含水量及施工期:1~2次/天;运

6酒精、调土刀、锥式0.5%断面,每个断面取样点

液塑限营期:1~2次/周

液限仪、毛玻璃不少于4个

pH:0.02;离子浓施工期:1~2次/天;运

7地下水水质专业采样容器、塞子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度:0.1mg/L营期:1~2次/周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施工期:1~2次/天;运

8拱脚下沉0.1mm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全站仪营期:1~2次/周

4

DB14/T1720—2018

表2选测项目技术要求

序常用仪器设

监测项目测试精度量测频率测点布置

号备

围岩体内位移单点位移计、多

10.1mm

(洞内设点)点位移计

砼喷层应力计与

混凝土应力(初频率测定仪量测

支喷射砼应力、初支喷射砼应

20.01MPa每代表性地段~个

二衬混凝土应力;液压枕或混12

断面,每个断面3~7

力)凝土应变计量测

个测点

二衬混凝土应力施工1~15d:1~2次/d;

16d~1个月:1次/2d;

混凝土内部钢筋钢筋计或表贴式1~3个月:1~2次/周;

30.01MPa

或钢架内力应变计大于3个月:1~3次/月。

接触压力(围岩

4与初支间、初支压力盒0.01MPa

与二衬间)

每代表性地段1~2个

钢筋轴力计、锚断面,每个断面3~7

5锚杆轴力0.01MPa

杆测力计根锚杆,每根锚杆2~

4个测点

塞尺、远距离裂

缝观测仪,裂缝宽度:0.01mm;深监测点沿裂缝走向布

1~2次/周(根据裂缝发

6支护结构裂缝测宽仪、裂缝深度:5mm,且不大于设,其间距为30~50

展情况适当调整)

度测试仪等电子实际缝深的10%cm

成像技术

渗水压力、水流渗水压力:0.01MPa;施工期:1~2次/天;运

7渗压计、流量计有代表性地段设置

量水流量:0.01m3营期:1~2次/周

注: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隧道断面形状和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

工方法及运营情况等综合选择。

5

DB14/T1720—2018

表3隧道洞内环境监测项目及其技术要求

卫生标准

序号监测项目仪器设备

在建隧道运营隧道

1CO浓度CO浓度测定仪≤20mg/m3≤30mg/m3

≥10%游离SiO2的粉尘含量不≥10%游离SiO2的粉尘含量不得大于

2粉尘浓度粉尘浓度测定仪

得大于2mg/m31.47mg/m3

爆破地点20m以内风流中瓦

铁路瓦斯隧道竣工验收时,应达到瓦斯

瓦斯(CH4)斯浓度必须小于1%,总回风

3瓦斯浓度测定仪设防标准;在内拱顶25cm处的空气中,

浓度道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

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

0.75%

当设计行车速度60≤v≤90km/h时,运营

隧道烟雾浓度≯0.0065m-1,否则应采取

4烟雾浓度烟雾浓度检测仪≯0.012m-1

交通管制等措施;隧道养护维修时烟雾

浓度≯0.0030m-1

全断面开挖时风速≮0.15单向交通隧道的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

m/s,分部开挖时洞内风速≮m/s,双向交通隧道的设计风速不宜大于

5风速风速计

0.25m/s;瓦斯隧道施工通风8m/s,设有专用人行道的隧道设计风速

风速≮1m/s不应大于7m/s

采用白炽灯照明时,施工地段

不宜小于15W/m2,运输巷道

电工工具、高空作紧急停车带亮度不低于4.0cd/m2,横通

未成洞地段每隔6m、成洞地

业车、清洁卫生用道亮度不低于1.0cd/m2,入口段、过渡

6照明设施段每隔10m,装设100W灯一

具、照度仪、亮度段、中间段、出口段亮度计算方法详见

盏,漏水地段采用防水灯头与

仪等JTGH12。

灯罩,瓦斯地段采用防爆灯头

与灯罩。

7噪声噪声计≯90dB昼间≯70dB;夜间≯55dB

8温度温度计≯28℃≯28℃

表4必测项目断面间距

序号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备注

1Ⅳ10~20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取小值

2Ⅴ-Ⅵ5~10洞口、浅埋、偏压地段取小值

6

DB14/T1720—2018

5.2.2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线布置可参照表5。

表5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测线布置

序号开挖方式测线布设备注

1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详情见图1

2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详情见图2

3CD或CRD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上部每分部两条斜测线详情见图3

4双侧壁导坑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左右侧部每分部两条斜测线详情见图4

①水平测线

②③斜测线

③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