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746-2017 朝医舍岩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DB22/T 2746-2017 Acupuncture Technique Standard for Zhaoyi Sheyan Techniqu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746—2017
朝医舍岩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Traditionalkoreanmedicinesheyanneedletechnicaloperationspecification
2017-12-04发布2018-01-30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74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延边朝医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松园、林浩、王振林、陈日华、许成豪、金贤国。
I
DB22/T2746—2017
朝医舍岩针法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朝医舍岩针法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标准适用于朝医舍岩针法的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024针灸针
GB/T12346腧穴名称与定位
GB15982医院卫生消毒标准
GB/T21709.20-20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GB/T21709.21-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1709.20-2009、GB/T21709.21-2013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舍岩针法sheyanneedle
16世纪由朝鲜舍岩道人创立的一种毫针的应用方法。
3.2
舍岩针法sheyanneedle
16世纪由朝鲜舍岩道人创立的一种毫针的应用方法。
3.3
得气arrivingqi
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痠、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
气以至针下。
[GB/T21709.20-2009,定义3.5]
3.4
针刺补泻reinforcingandreducingmanipulations
通过针刺,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或指具体的补泻操作方法,如迎随补泻、开阖补泻等。
[GB/T21709.21-2013,定义3.3]
3.5
九九jiujiu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有偏大偏多之意,以9次为宜。
[改写GB/T21709.21-2013,定义3.4]
1
DB22/T2746—2017
3.6
六六liuliu
针刺手法抽象的量化概念,有偏小偏少之意,以6次为宜。
[改写GB/T21709.21-2013,定义3.5]
4操作步骤与要求
4.1施术前准备
4.1.1针具准备
应符合GB2024规定的针灸针。一般使用规格为0.30mm*25mm和0.35mm*50mm,应使用一次性针
灸针。
4.1.2体位
体位应以医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感到舒适为原则,常用卧位和坐位。
4.1.3腧穴定位
4.1.3.1腧穴定位应符合GB/T12346的规定。
4.1.3.2朝医舍岩针法取穴原则参见附录A。
4.1.4消毒
接触物品消毒、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以及对治疗室及备品的要求均应符合GB15982的规定。
各类消毒的方法与要求见附录B。
4.2施术方法
4.2.1持针法
4.2.1.1两指持针法
用拇、食指指腹捏住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指端捏住针柄。
4.2.1.2三指持针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指腹捏拿针柄,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应三指协同。
4.2.2进针法
4.2.2.1爪切进针法
押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4.2.2.2提捏进针法
押手拇、食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提捏起,刺手持针从提捏的腧穴上刺入,用于皮肉浅薄处进针。
4.2.2.3管针进针法
2
DB22/T2746—2017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7.5mm(3分)的小针管内,触及腧穴表面皮肤;押
手压紧针管,刺手食指对准针尾弹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腧穴内。
4.2.3进针角度
4.2.3.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的垂直刺入方式。
4.2.3.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的倾斜刺入方式。
4.2.3.3平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的刺入方式。又称横刺,沿皮刺。
4.2.4行针手法
指毫针刺入体内后,为使患者针刺部位产生针感,或调整针感的强弱,或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或
扩散而施行的一类手法。
4.2.4.1基本手法
4.2.4.1.1提插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向上引退为提,将针向下刺入为插。
4.2.4.1.2捻转法
将针刺入腧穴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指腹持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食指尖向后)持针作左
右交替捻转(捻转角度要小于90°角)。
4.2.4.2辅助手法
4.2.4.2.1循法
屈曲第二指关节,垂直于经脉上,以指头沿针刺腧穴所属之经的路线上向心循按。
4.2.4.2.2弹法
用指甲弹击针柄的方法。以拇指、食指交互或拇指、中指交互,以拇指指肚扣住食指或中指指端,
用食指甲或中指甲弹击针柄。
4.2.4.2.3刮法
刮法分向上刮和向下刮。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刮针柄;或以食指、中指抵住针尾,
用拇指甲刮针柄。
4.2.4.2.4搓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持针柄反复做单向捻转,以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的方法。
4.2.5针刺得气
3
DB22/T2746—2017
当针刺入穴位得气时,患者有痠、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可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
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医者的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
动等反应。
4.2.6补泻手法
4.2.6.1单式补泻手法
4.2.6.1.1进退补泻
在针下得气处施行搓法,进为右手拇指前进(顺时针),退为右手拇指后退(逆时针)。
a)男子补法
1)针刺左手阳经、右手阴经、右足阳经、左足阴经的穴位时,午前进,午后退。
2)针刺左手阴经、右手阳经、右足阴经、左足阳经的穴位时,午前退,午后进。
b)男子泻法
1)针刺左手阳经、右手阴经、右足阳经、左足阴经的穴位时,午前退,午后进。
2)针刺左手阴经、右手阳经、右足阴经、左足阳经的穴位时,午前进,午后退。
c)女子补法
1)针刺左手阳经、右手阴经、右足阳经、左足阴经的穴位时,午前退,午后进。
2)针刺左手阴经、右手阳经、右足阴经、左足阳经的穴位时,午前进,午后退。
d)女子泻法
1)针刺左手阳经、右手阴经、右足阳经、左足阴经的穴位时,午前进,午后退。
2)针刺左手阴经、右手阳经、右足阴经、左足阳经的穴位时,午前退,午后进。
4.2.6.1.2开阖补泻
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压针孔为泻法。
4.2.6.1.3九六补泻
进退补泻时行九九为补,行六六为泻。
4.2.6.2舍岩复式补泻手法
为进退补泻和开阖补泻、九六补泻混合手法,进退方向分男女、左右、手足、阴阳经而不同,见
4.2.6.1.1。
4.2.7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后,留置20min~30min左右,医生可根据病情来确定留针时间,在此期间可行针。
4.2.8出针
留针时间已到,针下轻滑,即可出针;如针下仍沉紧者,则稍稍向上提针,待针下轻滑时即可出针。
出针时动作应轻柔,不宜硬拉硬拽。起针后按压针孔应遵循开阖补泻原则。
4.2.9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推荐标准
- DB21/T 2495-2015 萝卜贮藏技术规程 2015-07-06
- DB21/T 2498-2015 割晒机(水稻)作业技术规程 2015-07-06
- DB50/T 605-2015 渝菜 梆梆糕烹饪技术规范 2015-07-15
- DB44/T 1526-2015 模块吸附式干燥机通用技术规范 2015-01-30
- DB50/T 606-2015 渝菜 大刀烧白烹饪技术规范 2015-07-15
- DB50/T 607-2015 渝菜 粉蒸肥肠烹饪技术规范 2015-07-15
- DB44/T 1530-2015 相思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规程 2015-03-26
- DB44/T 1532-2015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2015-03-26
- DB21/T 2497-2015 果树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 2015-07-06
- DB44/T 1527-2015 微束分析 扫描电镜 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 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