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15-2013 扬子鳄饲养繁殖通用技术标准

DB34/T 1815-2013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815-2013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2-04
实施日期
2013-03-04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扬子鳄饲养繁殖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场地建设、孵化、育雏、饲养、越冬、卫生防疫 及种群的档案管理等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扬子鳄(以下简称鳄)引种繁育基地、动物园、养殖场。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起草人:
王朝林、顾长明、余本付、吴月龙、聂继山、汪仁平、朱红星、周永康。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815—2013

扬子鳄饲养繁殖通用技术标准

文稿版次选择

2013-02-04发布2013-03-04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81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朝林、顾长明、余本付、吴月龙、聂继山、汪仁平、朱红星、周永康。

I

DB34/T1815—2013

扬子鳄饲养繁殖通用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扬子鳄饲养繁殖的有关术语和定义、场地建设、孵化、育雏、饲养、越冬、卫生防疫

及种群的档案管理等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扬子鳄(以下简称鳄)引种繁育基地、动物园、养殖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LY/T1565-1999陆生野生动物(两栖爬行类)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雏鳄

从出生至20日龄(开食饲喂)前的鳄。

3.2

腹裂

出生后的雏鳄腹后部裂口尚未愈合的部分。

3.3

腹系带

刚出生的雏鳄腹裂处与绒膜尿囊膜相连接的血管带。

3.4

剩余卵黄

孵化出壳后被保留在雏鳄腹内,没有利用完的鳄卵卵黄。

3.5

卵黄消化期

1

DB34/T1815—2013

雏鳄从出生至腹内剩余卵黄完全消化的阶段。

3.6

当年生鳄

20日龄至9月龄这一阶段的鳄。

3.7

幼鳄

20日龄至3年龄这一阶段的鳄,统称幼鳄。

3.8

亚成体鳄

4~6年龄的鳄。

3.9

成鳄

7~9年龄后性成熟的鳄。

3.10

种鳄

作为繁殖用的成鳄。

3.11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4场地建设

4.1建场条件

4.1.1气候条件

4.1.1.1野生鳄自然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显著、

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4.1.1.2年平均气温15.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5

℃,气温年较差的历年平均值为25.6℃。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9℃。

4.1.1.3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4h,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77.3h。年平均降雨量为1294.4mm。

4.1.2水土条件

水的pH为中性或弱酸性,水质符合GB11607-1989的规定。土壤结构硬度适中,适合鳄营造洞

穴。若土壤含沙量太多,过于疏松,洞穴容易坍塌,反之,硬度过大则不利于鳄营造洞穴。

2

DB34/T1815—2013

4.1.3食物条件

鳄为肉食性动物,常捕食鱼、虾、田螺、河蚌等。饲养场地应有充足的鱼类等饲料来源,栖息水体

宜放养鱼类和底栖动物供其自由捕食。

4.2整体布局与各区(室)建筑要求

4.2.1整体布局

饲养场地包括经营管理区、养殖生产区及辅助生产区,其布局符合LY/T1565-1999的规定。

4.2.2各区(室)建筑要求

4.2.2.1繁殖区

4.2.2.1.1选址

应选择在干扰较少的僻静处,最好是有低洼地的场地。

4.2.2.1.2水源

在繁殖区上方有充足的干净水源,如自然水库(塘),或兴建水库,这些水体能顺畅地排放到各繁

殖区中,确保繁殖区水位常年稳定。

4.2.2.1.3围墙

繁殖区四周建筑围墙,如砖(石)墙(1.4m高)或镀塑铁丝网围栏(1.8m高),在围墙顶部设

置防逃翻檐。砖(石)围墙应在低洼处或流水处设铁栅栏,让水穿墙畅流,防止墙体堵塞雨水。

4.2.2.1.4内部结构

4.2.2.1.4.1繁殖小区

一个繁殖区内可以分隔成多个繁殖小区。每个繁殖小区面积为4000~5000m2,水陆面积比为3:2,

水深在1.2m以上。

4.2.2.1.4.2土岛与坡度

宜在水体边或中央堆建土岛,岛体的平面直径在20m以上,水边的陆地坡度小于45°,便于鳄

上下爬行和营造有效洞穴。

4.2.2.1.4.3植被

在区内陆地包括岛上培育白茅、苦竹等植被,水体边培植芦苇等水生植物。

4.2.2.1.4.4溢洪与喂食设施

在水体边修建溢洪通道,通道中要安装栅栏,防止鳄从此处逃逸。在水边修建1~2处食台,食台

面为长方形水泥面,与水面平齐,面积为3~5m2。

4.2.2.2亚成体鳄、成鳄饲养池

4.2.2.2.1亚成体鳄和成鳄饲养池四周修建实体围墙(1.4m高)或铁丝网围栏(1.8m高)。

3

DB34/T1815—2013

4.2.2.2.2每个亚成体鳄饲养池面积为300~600m2,每个成鳄饲养池面积为1000~2000m2,它们的

水陆面积比均为7:3,水深0.8m。在水陆交界处和小岛四周用石块砌成挡土墙,墙脚入地0.5m。

4.2.2.2.3各饲养池统一安装供水和排水装置,能单独排灌,互不影响。

4.2.2.2.4在每个水池边建造1处食台。食台为长方形,面积3~5m2,台面与水面的夹角为10°,

台面的下沿与水面平齐。

4.2.2.31~3年龄鳄饲养池

4.2.2.3.1饲养池四周为石块砌成的挡土墙,墙顶砌成翻檐,墙高为0.8m。

4.2.2.3.2每个饲养池面积100~200m2,水陆面积比为4:1,水深0.5m,水池面用水泥混凝土浇

筑而成,水边陆地应做成缓坡,便于幼鳄上岸晒阳或取食。

4.2.2.3.3饲养池的排灌设施参照亚成体鳄饲养池要求。

4.2.2.3.4饲养池的一边搭建遮荫设施;1年龄鳄池上方应架设防护网。

4.2.2.4当年生鳄饲养室

供当年生鳄育雏、饲养和越冬使用。

4.2.2.4.1饲养室大小为7m长、3.5m宽、2.5m高;饲养室对侧上下墙角设通风装置通向室外或

过道。

4.2.2.4.2室内修建2排饲养槽,每个饲养槽大小为1.2m长、0.5m宽、0.5m高,槽体底部离

地高度为0.5m,以便安装供热和排水装置。示意图1如下:

图1

4.2.2.5孵化室

孵化室宜靠近当年生鳄饲养室,以便转运雏鳄。

4.2.2.5.1孵化室大小与通风设施参照当年生鳄饲养室的要求。

4

DB34/T1815—2013

4.2.2.5.2室内设孵化架和孵化箱,并安装温控装置。孵化架设2~3层,层间距为0.5m,底层距

地面0.6m;孵化箱大小为0.5m长、0.4m宽、0.15m高。

4.2.2.6越冬室

供成鳄、亚成体鳄和1~3龄鳄越冬用。

4.2.2.6.1越冬室大小与通风设施参照当年生鳄饲养室的要求。

4.2.2.6.2根据房间大小,建造2~4排两层越冬池,上层设置较小的越冬池,存放体形较小的鳄。

4.2.2.6.3成鳄池大小为1.8m长、1.6m宽、0.8m高。

4.2.2.6.4亚成体鳄池大小为1.6m长、1.2m宽、0.7m高。

4.2.2.6.51~3龄鳄池大小为1.2m长、0.8m宽、0.6m高。

4.2.2.7饲料房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