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79-2016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479-2016 Determination of plastometric indices of bituminous coa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03月
-
2016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分院
- 起草人:
- 隋艳、李燕燕、王丽华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3.040
D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479—2016
代替GB/T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ofplastometricindicesofbituminouscoal
2016-12-13发布2017-07-01实施
GB/T479—2016
目次
刖B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方法提要1
5试剂和材料2
6仪器设备2
7煤样7
8试验准备7
9试验步骤8
10结果表述9
11方法精密度11
12试验报告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石棉圆垫切制方法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煤样横断面上的压强检查方法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推焦器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煤杯清洁方法15
附录E(规范性附录)焦块技术特征的判别16
附录F(资料性附录)胶质层指数试验记录表18
GB/T479—2016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79—2000《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与GB/T479—200G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增加了“试剂和材料”一章(见第5章);
—将“金刚砂布”修改为“干磨砂布”,并增加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见5.6和&1,2000年版的6.1);
——增加了何时检杳煤样横断面压强的说明(见6.1.2);
—增加了对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仪的要求(见6.1.3);
——增加了炉砖的技术要求[见6.2a),2000年版的4.5.1];
—增加了串联的两支硅碳棒阻值相差不超过0.5Q的要求,并将硅碳棒阻值范围修改为“(3〜8)0”
[见6.2c),2000年版的4.5.3];
——热电偶的校准周期由半年修改为一年(见6.9,2000年版的4.10);
—试验煤样增加了粒度小于0.2rrnn部分比例不超过30%,缩分量不少于500g的要求(见7.1);
-删除了供确定煤炭牌号的煤样,应按GB/T5751规定减灰的要求(2000年版的5.2);
——修正了煤样的装填高度计算公式[见&5式(1),2000年版的6.11式(4)];
——方法精密度增加了再现性限(见第11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一章(见第12章);
——修正了煤样横断面上的压强计算公式(见式B.1和式B.3,2000年版的4.9.1);
——增加了压强检查方法-直接称量法(见附录B.2);
——修改了胶质层指数试验记录表的格式(见附录F,2000年版的附录E)。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艳、李燕燕、王丽华。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79—1964.GB/T479—1987.GB/T479—2000。
T
GB/T479—2016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术语和定义、方法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煤样、试验准
备、试验步骤、结果表述、方法精密度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烟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83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3术语和定义
GB/T4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483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胶质层指数plastometricindices
由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
表示。
:GB/T483—2007,定义3.3.5]
3.2
胶质层最大厚度maximumthicknessofplasticlayer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各点所绘制的层面曲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注:改写GB/T483—2007,定义3.3.6。
3.3
胶质层体积曲线volumecurveofplasticlayer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所记录的胶质体上部层面位置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GB/T483—2007,定义3.3.7]
3.4
最终收缩度finalcontractionvalue;plastometricshrinkage
X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温度为730匸时,体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的距离。
[GB/T483—2007,定义3.3.8]
4方法提要
一定量的煤样装入煤杯,煤杯放在特制的电炉内以规定的升温速度进行单侧加热,煤样相应形成半
1
GB/T479—2016
焦层、胶质层和未软化的煤样层3个等温层面,用探针测量出胶质层最大厚度Y,根据试验记录的体积
曲线测得最终收缩度X。
5试剂和材料
5.1纸管:在一根细钢棍上用卷烟纸粘制成直径为2.5mm〜3mm、高度约为60mm的纸管。装煤杯
时将钢棍插入纸管,纸管下端折约2rrnn,纸管上端与钢棍贴紧,防止煤样进入纸管。
5.2滤纸条:定性滤纸,条状,宽约60mm,长190mm〜200mm0
5.3石棉圆垫:厚度为0.5mm〜1.0mm,直径为59mmo在上部圆垫上有供热电偶铁管穿过的圆孔
和5.1所述纸管穿过的小孔;在下部圆垫上对应压力盘上的探测孔处作一标记。可用附录A方法切制
或手工制成。
5.4体积曲线记录纸:用标准计算纸(毫米坐标纸)作体积曲线记录纸,其高度与记录转筒的高度相同,
其长度略大于转筒圆周。
5.5有证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
5.6干磨砂布:棕刚玉磨料,粒度P80,N().l-l/2o
6仪器设备
6.1胶质层指数测定仪
6.1.1仪器结构
有带平衡铠(图1)和不带平衡铠(除无平衡铠外,其余构造同图1)两种类型。测定时,煤样横断面
上所承受的压强p应为9.8X104Pa。
说明:
1—918—
一底座;一煤杯;—方向控制板;
2—一水平螺丝;10一热电偶套(铁)管;19——方向柱;
3——立柱;11—压板;20——联码挂钩;
4—一石棉板;12—平衡铠;21—一记录笔;
5—-下部砖垛;13.17——活轴;22——记录转筒;
6—1423—
一接线夹;—杠杆;—记录转筒支柱
7——硅碳棒;15—探针;24——磁码;
8—-上部砖垛;16—压力盘;25—
一固定骡丝。
图1带平衡铠的胶质层指数测定仪示意图
2
GB/T479—2016
6.1.2煤样横断面上的压强检查
新购置或搬动仪器、更换仪器主要部件后应检查煤样横断面上的压强。检查方法参见附录B。
6.1.3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仪
自动胶质层指数测定仪的仪器设备、配件、温度、升温速度等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经有证
烟煤胶质层指数标准物质验证合格,并与非自动方法比对后方可使用。
6.2加热炉
加热炉由上部砖垛(图2)、下部砖垛(图3)和电热元件组成,各部分要求如下。
a)上、下部炉砖的物理化学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
—AI2O3含量:不小于40%;
——耐火度:1670°C〜1710°C;
——显气孔率:不大于26%。
b)炉砖可同时放两个煤杯,称前杯和后杯。
c)硅碳棒电加热元件:每个煤杯下面串联两支电阻值相近(相差不超过0.5Q)的硅碳棒,硅碳棒
的规格和要求如下:电阻3Q〜8Q;使用部分长度150mm,直径8mm;冷端长度60mm,直
径16mm;灼热部分温度极限1200°C〜1400°C0硅碳棒的灼热强度能在距冷端15mm处
降下来。也可使用镰餡丝加热盘,但应加热均匀,并确保满足本标准的升温速度和最终的温度
要求。
单位为毫米单位为毫米
图3用硅碳棒加热的下部砖垛
6.3程序控温仪
能如下控制加热炉温度:温度低于250£时,升温速度约为8°C/min;250°C以上时,升温速度为
3°C/min0在350°C-600°C期间,显示温度与应达到的温度差值不超过5°C,其余时间内不应超过
10°C。
6.4记录装置
若使用记录转筒,转筒应平稳匀速运转,记录笔160min能绘线长度为160mm±2mmo应定期检
查记录转筒转速,检查时应至少测量80min所绘出的线段的长度,并调整到合乎要求,亦可使用其他形
推荐标准
- DB32/T 1819-2011 花果山云雾茶加工技术规程 2011-06-15
- DB62/T 2111-2011 油葵垄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2011-06-09
- DB32/T 1814-2011 西瓜基质育苗种苗质量 2011-06-15
- DB32/T 1822-2011 邵伯鸡饲养技术规程 2011-06-15
- DB32/T 1826-2011 苏禽青壳蛋鸡 2011-06-15
- DB32/T 1801-2011 狼山鸡(肉用)饲养技术规程 2011-06-15
- DB32/T 1802-2011 地理标志产品 海门山羊肉 2011-06-15
- DB32/T 1803-2011 海门山羊育肥羊饲养技术规程 2011-06-15
- DB32/T 1816-2011 黄瓜基质育苗种苗质量 2011-06-15
- DB32/T 1818-2011 花果山云雾茶栽培技术规程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