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Z 361-2006 应急系统信息化技术要求
DB11/Z 361-2006 Emergency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06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L72DB
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11/Z361—2006
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技术要求
2006-06-14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Z361—2006
目次
目次.......................................................................................................................................................................I
前言......................................................................................................................................................................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1
4总体框架..........................................................................................................................................................2
4.1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体系...............................................................................................................2
4.2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业务体系...............................................................................................................3
4.3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5
4.4应急指挥中心模型.......................................................................................................................................6
5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8
5.1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体系结构...............................................................................................8
5.2基础组件层...................................................................................................................................................8
5.3核心服务层...................................................................................................................................................8
5.4服务模式.......................................................................................................................................................8
5.5原则性要求...................................................................................................................................................9
6专项应急指挥系统..........................................................................................................................................9
6.1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的业务逻辑...................................................................................................................9
6.2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基本要求.....................................................................................................................11
6.3专项应急指挥系统技术参考模型.............................................................................................................11
6.4专项应急系统功能/服务............................................................................................................................12
7区县应急指挥系统........................................................................................................................................14
7.1区县应急指挥系统基本要求.....................................................................................................................14
7.2区县应急指挥系统接口关系.....................................................................................................................14
7.3区县应急指挥系统业务流程.....................................................................................................................15
7.4区县应急指挥系统数据流程.....................................................................................................................15
7.5区县应急指挥系统功能模块.....................................................................................................................16
8基础应急信息资源建设及管理....................................................................................................................17
8.1基础应急信息资源建设总体框架.............................................................................................................17
8.2基础信息资源主要建设内容.....................................................................................................................18
8.3应急信息资源共享机制.............................................................................................................................20
8.4信息资源管理标准.....................................................................................................................................20
9网络基础设施................................................................................................................................................21
9.1总体要求.....................................................................................................................................................21
9.2北京市有线政务专网.................................................................................................................................21
9.3有线语音通信系统.....................................................................................................................................24
9.4无线应急指挥调度系统.............................................................................................................................24
I
DB11/Z361—2006
9.5视频会议系统.............................................................................................................................................28
9.6视频监控.....................................................................................................................................................32
10安全体系......................................................................................................................................................36
10.1安全体系结构...........................................................................................................................................36
10.2信息安全基础设施...................................................................................................................................36
10.3安全保护技术要求...................................................................................................................................39
参考文献............................................................................................................................................................42
II
DB11/Z361—2006
前言
制定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以下简称本文件)的目
的是实现北京市各种应急相关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数据交叉,使用统一通讯体系、
统一基础资源库、统一基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安全子系统和统一备份子系统,使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
与各区县和各专项系统之间体系结构兼容、信息共享、系统联动,并支持综合决策分析,为北京市各专
项应急指挥部及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在研究和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的工作中提供指导。
本文件为第一次制订。
本文件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北京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北京东方正通有限公司、北京天之华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单青生、彭凯、黄晓斌、林绍福、毛东军、刘玉荣、冷飚、高顺尉、赵玉梅、
王树全、刘旭日、赵琰昉、穆勇、王新、钱秀槟、谢艳丽、方理平、董渊、成金爱、张骥、赵金福、王
山、王剑伟、苏革威、韦利刚。
1
DB11/Z361—2006
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支撑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总体框架,对总体框架、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专项应急指挥
系统、区县应急指挥系统、基础应急信息资源建设及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等给出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各类应急指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20001.3-2001标准编写导则
SJ/T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DB11/T145-2002政务公开网站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DB11/T171-2002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
H.323国际电信联合会(ITU-T)提出的基于分组交换的多媒体通信标准协议族。
H.263国际电信联合会(ITU-T)提出的G.260系列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京信息办[2001]26号区域性公用信息平台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京信息办[2002]57号关于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IP地址和域名的通知
京信发[2004]1号关于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
京信息办函[2004]72号关于本市各级党政机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开展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
京信息办函[2004]129号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
京政发[2005]17号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修订)
京办字〔2005〕1号关于印发《北京市800兆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编组、呼号方案》的通知
京办字[2005]7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北京市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委员会的通知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
突发公共事件publicemergency
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财产的重大损失,并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危及
公共安全的事件。
3.1.2
总体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ensureplanofBeijing
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
3.2缩略语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
CTIComputerTelephonyIntegration(计算机电话集成)
DIAADispatcherInterfaceAudioAdapter(调度台音频接口适配器)
1
DB11/Z361—2006
DIACDispatcherInterfaceAudioController(调度台音频接口控制器)
DSCDispatcherStationController(调度台控制器)
DWSDispatcherWorkstation(调度台工作站)
DXTDigitalExchangeforTETRA(TETRA数字集群交换机)
GKGatekeeper(网关)
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入侵检测系统)
MCUMultipointControlUnit(多点控制单元)
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PABXPrivateAutomaticBrancheXchange(专用自动交换分机)
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
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众电话网)
PVCPermanentVirtualCircuit(永久虚电路)
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
TETRATErrestrialTrunkedRAdiao(陆上集群无线电)
UDDIUniversalDescription,Discovery,andIntegration(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
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VODVideoonDemand(点播图像)
VOIPVoiceOverIP(IP语音)
4总体框架
4.1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体系
北京市建设市区两级应急指挥系统(见图1),市应急指挥中心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各专
项应急指挥部和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工作。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遵从相关预案
和行业规定,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应急系统,指挥调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区县应急指
挥中心主要完成属地管理原则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2
DB11/Z361—2006
图1应急指挥系统的组织体系
4.1.1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
简称市应急委(下同)。由该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委员会下设专项
应急指挥部和以相关委办局为依托临时成立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
4.1.2市应急指挥中心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市应急办,下同),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挂市应
急指挥中心牌子。市应急指挥中心备有指挥场所和相应的设备,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应急委的指挥平
台。
4.1.3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
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成立的跨部门综合应急管理机构。如市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市安全生产
事故应急指挥部等。
4.1.4相关委办局
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处置、善后、保障等各环节有关的市属各委办局,包括主责部门、预测
部门和协作部门。
4.1.5应急专业处置队伍
由相关委办局或企业组织的基本抢险救援队伍。同一支应急专业处置队伍在不同事件中,其可以分
别做为主责处置队伍或应急救援队伍,两种角色是根据不同应急预案来确定的。公安、交警、消防、急
救等专业处置队伍是骨干应急救援队伍。
4.2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业务体系
4.2.1事件等级
3
DB11/Z361—2006
为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
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
级)四个级别。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
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北京市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
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
织协调,调度首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
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
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多个部门、区县和相关单
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
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
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个别部门、区县力量和
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
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
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个别部门或区县的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
件。
各类突发事件的具体分级指标
按照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和各部委的部门预案的相关规定执行。
4.2.2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联动
应急联动机制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相关委办局和区县应
急指挥中心在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事件发生后的应急联动
机制遵照京政发[2005]17号文第4条执行。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事件具体处置的指挥调度职能由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执行,调度相关
处置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按照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密切配合,具体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
置和善后等工作。
市应急指挥中心按法定程序和权限对各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相关委办局行使跨
部门的组织协调。
应急联动信息流程
应急指挥系统信息进入的渠道有多种形式(见图2)。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所拥有的专业监测系统所
获辖区内外信息,经分析整理后按规定报送市应急指挥中心,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等级、
趋势和危害程度,及时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
以语音、网络和短信等方式发送的各类公众报警信息,由市紧急报警服务中心负责将先期处置指令
直接下达到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和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并通报各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
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应遵循京政发[2005]17号文第6条执行。
咨询类信息由非紧急求助中心(市政府便民电话)负责协调相关委办局解决,对打入市非紧急求助
中心的紧急类事务,通过热线转接到市报警服务中心处理。
4
DB11/Z361—2006
图2应急指挥联动信息流程参考模型
4.3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
4.3.1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参考模型
由网络基础设施、基础信息资源、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应急指挥系统、安全体系和技术标准与管理
共同组成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见图3)。
图3应急指挥技术参考模型
4.3.2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逻辑结构
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的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
该体系以北京市统一规划建设的有线和无线政务专网进行信息传输,使用全市统一建设的基础数据
库和共享数据库,共享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相关委办局生产的各类业务数据库,通过市应急指挥系统应
用基础支撑平台进行信息交换而构成。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区县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系统,使用北京市
电子政务外网门户,向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及其他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辅助决策服务,利
用英特网向公众提供应急信息服务。
5
DB11/Z361—2006
图4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支撑体系逻辑结构图
4.4应急指挥中心模型
4.4.1固定指挥中心
固定指挥中心功能
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及专项应急指挥部均以固定指挥中心形式建设。固定指挥
中心在使用有线通讯、无线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空间管理系统等技术条件下,依托各专业监测网络、
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模块,实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应急现场信息存储、情景再现、视音
频会议召开、指令下达、信息发布等功能。上述功能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决策提供事件动态监视、跟踪
评估与应急对策会商支持,使决策者对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能够“看得见、听得清、信息准、
反应快”,确保“指令下得去,情报上得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在未启动应急预案时,固定指挥中心负责从相关渠道接收各类事件信息。
固定指挥中心技术构成
固定应急指挥中心应包括图像监控和大屏幕显示系统、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
设备和集成、综合指挥席设备和集成、会议系统集成、综合保障系统集成、功能应用软件等。
4.4.2移动指挥中心
移动指挥中心功能
移动指挥中心作为处理重大事件时现场指挥部的技术保障手段之一,是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系统
的补充和延伸。可以移动指挥中心为基础组建现场指挥部,当固定指挥中心无法满足针对突发事件的信
息收集、指令下达等功能时,移动指挥中心接替固定指挥中心的职能。它以800MHz数字集群、卫星、微
波、GSM、GPRS、CDMA等作为传输手段,实现话音、图像、数据资料的无线实时传输。移动指挥中心可
以从相邻基站接入区县应急指挥中心或市应急指挥中心。
移动指挥中心技术构成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技术模块如图5所示,移动指挥中心必须至少但不限于包括指挥应用系统、视频
会议系统、视频显示系统等,分别设置与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移动基站、各种信息系统、各种无线通信
网络和视频传输系统的接口。
6
DB11/Z361—2006
图5移动应急指挥中心技术模块图
移动指挥中心的基本保障要求
移动指挥中心必须至少但不限于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指挥舱外):-20℃~+46℃
相对湿度(温度在40℃时):95%~98%
地面风速:<20米/秒
降雨:<50毫米
展开/撤收时间:
行驶状态转指挥工作状态时间:15分钟
指挥工作状态转行驶状态时间:10分钟
指挥准备时间:
正常状态(指挥舱内温度0℃~+40℃):10分钟
紧急准备状态:5分钟
系统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50小时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0.5小时
配备可供系统工作2小时的后备蓄电设备
配有自备发电机组并可保障系统连续工作
指挥舱载车道路通过能力:
可正常通过土路和碎石路路面。
在碎石路面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200公里,指挥系统设备无故障。
移动指挥中心的通信要求
在特定地点为移动指挥中心预留接入点,实现的连接方式如下:
与TETRA移动收发基站的连接:TETRA空中接口;
7
DB11/Z361—2006
TETRA移动收发基站与TETRA数字集群交换机的连接: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微波链路、无线宽带
IP链路相连;
与无线视频传输网络的连接:通过无线宽带IP网络实现;
与GSM、CDMA的连接:通过通信终端的方式连接。
5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
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依托于北京市电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连接市应急指挥系统、
各个区县/专项应急指挥系统的开放性基础设施。它提供各类信息资源/服务的跨部门共享、交换与整合。
该平台能够屏蔽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专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分布性和异构性,利用应急指挥系统的
统一目录体系,能够在异构环境中获取相应信息资源或调用相应功能服务资源,以服务于上层应用。
5.1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体系结构
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由基础组件层和核心服务层构成,其体系结构如图6所示。
图6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体系结构
5.2基础组件层
基础组件层通过标准的目录管理体系,通过信息资源发现系统和信息资源获取系统,实现了信息资
源/服务的发现、获取、转换和集成,屏蔽了数据及系统的异构性和分布性,并在逻辑上形成了核心服务
层,为上面各类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和区县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和功能支撑。
基础组件层由数据目录管理访问组件、服务目录管理访问组件、数据访问组件、数据适配组件、服
务适配组件、服务流组件和消息中间件组成,其功能特点和交互方式的应符合《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
术框架(试行)》。
5.3核心服务层
核心服务层能够以web服务和API两种形式的标准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服务、目录服务、导航服
务、数据获取服务和功能获取服务等基础性服务。这些服务的基本功能和建设规范均应符合《北京市电
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
5.4服务模式
按照《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的要求,应急指挥系统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应根据用
户(应用系统)的不同需求,提供以下几种服务模式:
8
DB11/Z361—2006
推荐标准
- DB13/T 5258-2020 桃种植气象服务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55-2020 石墨烯导电油墨方阻的测定 四探针法 2020-11-19
- DB13/T 5262-2020 山区公路施工及养护安全控制区设置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63-2020 中央分隔带SAm级水泥混凝土活动护栏技术要求 2020-11-19
- DB13/T 5256-2020 石墨烯改性导电聚苯乙烯材料通用技术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57-2020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59-2020 跳台滑雪气象服务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64-2020 混凝土护栏渗透固结型弹性防腐技术规范 2020-11-19
- DB13/T 5261-2020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再利用技术要求 2020-11-19
- DB13/T 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