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303-2023 公共体育场馆应急救护管理规范

DB33/T 1303-2023 Public Sports Venue Emergency First Aid Management Standard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1303-2023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7-04
实施日期
2023-08-04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160

CCSC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1303—2023

公共体育场馆应急救护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forfirstaidmanagementofpublicgymnasiumandstadium

2023-07-04发布2023-08-04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1303—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体育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浙江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指导和备灾救灾中心、浙江省标

准化研究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体育场馆协会、浙江国跃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斌、王芳、沈剑、吕红、蔡文伟、唐鸣刚、吴璐璐、王春香、孙文澜、王美

佳、周威威、朱关燕。

I

DB33/T1303—2023

公共体育场馆应急救护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体育场馆应急救护总体要求、组织管理、设施设备、信息系统、救护运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方开展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

育场馆核心区及看台区的日常全民健身开放应急救护管理。其他体育场馆以及户外运动场地应急救护管

理参照执行。

注:核心区指公共体育场馆内部用于全民健身开放的区域。本标准的公共体育场馆简称为“场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5566.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7部分:运动场所

GB18040—2019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施设备配备

GB/T23809(所有部分)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T34281—2017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

JGJ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WS/T603—2018心脏除颤器安全管理

3术语和定义

GB/T28049—2011、GB/T34281—2017、JGJ31—2003、WS/T603—2018等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共体育场馆publicgymnasiumandstadium

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体育馆、游

泳(跳水)馆、全民健身中心等的建筑物。

3.2

体育场stadium

具有可供体育竞赛、运动训练和其他活动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

[来源:JGJ31—2003,2.0.3,有修改]

3.3

体育馆gymnasium

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

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训练、赛事活动的建筑。

注:体育馆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

育馆。

1

DB33/T1303—2023

[来源:JGJ31—2003,2.0.4,有修改]

3.4

游泳(跳水)馆swimming(diving)hall

能够进行游泳、水球、花样游泳、跳水等室内比赛和练习的建筑和设施。

[来源:JGJ31—2003,2.0.5,有修改]

3.5

全民健身中心publicfitnesscenter

由政府主导建设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建设的,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以室内为主、不设固定看台

的,专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体育设施。

[来源:GB/T34281—2017,3.1]

3.6

应急救护firstaid

在突发伤病或灾害事故的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前,施救者为伤病者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

措施,包括对伤病者受伤身体和疾病的初步救护以及心理支持。

3.7

应急救护员firstaidworker

接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理论、技能考核,取得相关有效证书,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技

能的人员,包括持救护员证的场地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救生员等体育场馆工作

人员。

3.8

应急救护师firstaidmaster

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有资质承担授课、教研、教学辅导等工作的人员。

3.9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AED

一旦操作者启动,除颤器自动分析通过放置在胸部体表电极获得的心电信号(ECG),识别心脏节

律,当检测到可电击心律时自动执行充电操作的除颤器。

[来源:WS/T603—2018,3.3]

3.10

应急救护站firstaidstation

用于开展院前医疗救护、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应急救护知识宣传等服务的公共场所。

4总体要求

4.1应建立场馆应急救护管理体系,包含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救护运行管理等内容。

4.2应培养各类人员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实现场馆使用方自救、互救和他救相结合。

4.3应根据场馆的类型、规模和使用情况,按需配备应急救护员和应急救护装备并能有效运行。

4.4应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应急救护快速响应和处置。

4.5应建立并落实应急救护装备物资管理、应急救护员管理等场馆应急救护管理制度。

4.6应畅通应急救护内外部联络渠道,协调体育场馆内外部救护力量。

4.7应以场馆使用方的应急救护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应急救护处置机制和流程。

5组织管理

2

DB33/T1303—2023

5.1组织机构及职责

5.1.1应建立应急救护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由应急救护管理者、应急救护员组成的场馆应急救护队伍,

明确应急救护的职责分工。

5.1.2应急救护管理者应为场馆运营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应急救护的第一责任人,通过组织应急救护

培训、应急事件模拟演练、监督检查等方式提高应急救护员的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应急救护装备管理,

保障场馆应急救护响应效率。

5.1.3应急救护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制定场馆应急救护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应急预案和救护措施等规范性文件;

——定期检查和完善场馆应急救护管理体系;

——管理应急救护信息系统、装备、标识标志等设施设备;

——开展应急救护队伍、应急救护装备等调度指挥;

——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演练活动;

——开展突发安全事故预防、日常巡查;

——负责应急救护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

——负责联络外部应急救护专业机构。

5.2人员配备及要求

5.2.1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各场馆应急救护员均不应少于2名,场馆

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应急救护员的比例不应低于20%。

5.2.2有应急救护站的场馆,在开展大型赛事活动期间,应至少配备1名应急救护员值岗。

5.2.3场馆其他工作人员应急救护培训率应达到70%以上,并鼓励其取得救护员证。

5.2.4宜配备1名应急救护师或定期邀请外部应急救护师,负责救护知识的普及和救护员的培(复)

训以及组织、策划应急救护演练等任务。每年开展应急救护演练应不少于1次。

5.2.5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救生员等各类应急救护员应具备本专业执业资格,并持有

救护员证。

5.2.6应急救护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在证书到期前半年内,参加并完成应急救护复训;

——具有满足应急救护所需的急救理论知识与现场处置能力;

——掌握运动中各类常见损伤的处置要求,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应急救护;

——熟悉场馆应急救护装备配置情况,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使用AED及其它应急救护装备;

——熟悉应急救护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及预案;

——急救事件发生时应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及时且必要的施救。

6设施设备

6.1应急救护站设置

6.1.1综合性体育场馆宜设置应急救护站,其他场馆可根据条件按需设置应急救护站,并在场馆醒目

位置设置应急救护站引导标识和120急救电话。

注:综合性体育场馆一般指包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三类及以上体育设施的场馆群。

6.1.2应急救护站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0m2,宜大于40m2,位置应毗邻场馆主干道路,宜设置在场馆群

中心地带,设置明显标识。

6.1.3应急救护站应明示救护站名称、标志、工作时间、救护内容、站点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3

DB33/T1303—2023

6.1.4应急救护站应以“体育场馆名+应急救护站”进行命名。

6.1.5应急救护站应满足诊断、诊疗、抢救、培训、值班等使用功能,并有区域标识以及禁止吸烟、

出入口、安全警示等标识。

6.1.6应设置应急救护通道,满足救护站至各场馆、场馆出入口救护车辆进出的要求。

6.1.7应配置满足应急救护所需的各类应急救护装备,配置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6.1.8应配备伤情识别标签,符合GB18040—2019中10.4的规定。

6.2装备配置

6.2.1应急救护装备配置应遵循数量适宜、安全耐用、易于操作等原则。

6.2.2应急救护装备配置应满足场馆常见的溺水、晕厥、创伤、扭伤、踩踏等突发急救事件应急处置

要求。

6.2.3应急救护装备安装或摆放位置明显、便于取用和管理,且不应占用主干道路、消防逃生应急通

道等。

6.2.4各场馆服务台应至少配备1套通用应急救护物资,通用应急救护物资配备清单见附录B。

6.2.5各场馆AED及机箱设置位置应符合:

——体育场、体育馆:设置在竞赛主通道附近、看台等位置;

——游泳(跳水)馆:设置在出入口、看台等位置;

——全民健身中心:设置在接待大厅出入口、健身馆内等位置。

6.2.6AED及机箱设置数量应遵循跑步三分钟内送达半径原则。

6.2.7体育场核心区(或看台区)的AED及机箱配置数量应按公式(1)计算。

𝑛𝑙𝑆

A=max[2,×1,×1,×1]………(1)

1000060010000

式中:

A——体育场核心区(或看台区)的AED及机箱的数量值,单位为套;

n——最大日人流量,单位为人次;

l——应急救护过程中取送AED的途径距离,单位为m;

s——体育场核心区(或看台区)的面积,单位为m2。

6.2.8体育馆(或游泳(跳水)馆)核心区(或看台区)的AED及机箱配置数量应按公式(2)计算。

𝑛𝑙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