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47.6-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第6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
HY/T 147.6-2013 Code of practice for mar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Part 6:Marine hydrology,meteorology and sea ice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要素的监测。
发布历史
-
201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 起草人:
- 韩庚辰、张淑芳、马永安、姜文博、胡展铭、刘永青、赵骞、宋丽娜、陈元、沙伟、叶钦、崔文林、高磊、曾继平、李保磊、王兴、鞠莲、程祥圣、陆士良、周辉云、欧阳水清、梁新友、江再寿、缪长美、黄楚光、胡希声、高科文、孙璐
- 出版信息:
- 页数:57页 | 字数:11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
HYT147.6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
第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
6
ㅤㅤㅤㅤ
Codeofracticeformarinemonitorintechnolo—
pggy
:,
Part6Marinehdrolometeoroloandseaice
ygygy
2013-04-25发布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
HYT147.62013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一般规定…………………1
4水温监测…………………2
5海水盐度监测———温盐深剖面仪法……………………5
6海流监测…………………6
7海浪监测…………………15
8水位监测…………………21
9海洋气象要素监测———自动气象站法…………………25
10海冰要素监测…………………………27
()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记录表……………36
表A.1工作记录表———温盐深剖面仪法………………37
ㅤㅤㅤㅤ
表A.2水温数据记录表…………………38
表A.3工作记录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法……………………39
表A.4海流剖面数据记录表……………40
表A.5工作记录表———点式声学海流计法……………41
表A.6海流数据记录表…………………42
表A.7工作记录表———自容式电磁海流计法…………43
表A.8工作记录表———坐底式声学测波仪法…………44
表A.9海浪数据记录表…………………45
表A.10工作记录表———水位计法……………………46
表A.11水位数据记录表………………47
表A.12气象监测数据记录表…………48
表A.13海冰温度数据记录表…………49
表A.14海冰单轴抗压强度数据记录表………………50
表A.15浮冰块最大水平尺度数据记录表……………51
表A.16浮冰漂流数据记录表…………52
表A.17固定冰数据记录表……………53
表A.18海冰数据记录表………………54
/—
HYT147.62013
海洋监测技术规程
:、
第部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
6
1范围
/、,
HYT147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监测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每种监测手段的
、、。
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监测步骤和数据处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
本部分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要素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海洋调查规范第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220072
/—:
海洋调查规范第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12763.320073
/—海滨观测规范
GBT149142006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GBT24558
ㅤㅤㅤㅤ
3一般规定
3.1监测项目
、:
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监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
a海洋水文水温盐度海流海浪和水位
):、、、、、、、、
b海洋气象海面风气压海面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太阳辐射海面有效能见度云天
气现象;
):、、、、、、
c海冰冰量密集度温度单轴抗压强度浮冰块最大水平尺度浮冰漂流速度和方向固定冰
宽度和冰区边缘线;
),。
d每次的具体监测要素应根据监测任务要求而定
3.2注意事项
、:
海洋水文气象与海冰项目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a监测前全面检查所用船只及仪器设备确保工作正常
),;
b监测前测试仪器的电压确保满足监测时段内的供电需求
)监测前校准仪器内部时间;
c
),;
d监测所用仪器设备应满足各要素监测技术要求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
e多站位同要素同步监测时宜采用相同类型的仪器若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应对不同类型仪
器分辨率及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对;
)、,;
f每次测量前后仪器宜进行检定或用同准确度等级的其他仪器进行现场比对
),,,;
监测数据应在每次测量完成后立即下载存储并分析原始数据若发现数据异常宜立即补测
g
1
/—
HYT147.62013
),;
h利用监测船进行海上仪器投放和回收时应在迎风舷作业
)、,;
i与海水海冰直接接触的仪器设备回收后应立即用淡水冲洗干净并定期做维护保养
)仪器传感器应避免曝晒和碰撞。
j
4水温监测
4.1温盐深剖面仪法
4.1.1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定点水温剖面监测
4.1.2技术要求
4.1.2.1监测要素
监测要素为水温和深度。
4.1.2.2单位与准确度
单位与准确度要求如下:
):(),;
a水温单位为摄氏度℃准确度为±0.02℃
):(),。
深度单位为米准确度应满足表的规定
bm1
表1深度监测的准确度
ㅤㅤㅤㅤ
水深准确度
mm
<200±0.1
200~1000±0.5
>1000±2
4.1.2.3监测层次
/—,。
监测层次宜符合中表的规定或根据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
GBT12763.220072
4.1.2.4仪器设备
温盐深剖面仪分为实时显示和自容式两类。
4.1.3监测步骤
4.1.3.1监测准备
监测前应作如下准备:
)、、、,;
a对仪器下放架绞车吊挂装置和通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作正常
),/—;
仪器投放前应先测量现场水深测量方法应符合中的规定
bGBT12763.220074.8
),,;,
c设置仪器采样模式若按深度模式采样采样层深间隔宜为0.1m若按时间模式采样采样时
间间隔宜为0.1s;
)仪器电缆接口处应确保水密。
d
2
/—
HYT147.62013
4.1.3.2仪器投放
仪器投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投放前打开仪器工作电源;
a
)下放时入水位置应避开机舱排污口或其他污染源;
b
),;
c下放深度应根据现场测量的水深确定避免仪器触底
),;
d将仪器吊放至海面以下使传感器浸入水中感温至少3min
),();,
e对于实时显示的仪器下放前应记录传感器在水面时的深度或压强值对于自容式仪器应
;;
根据采样间隔确认在水面记录至少三组数据后再开始下放记录仪器下放的开始时间
)/,;,,
f下放速度应控制在1.0ms并在监测过程中保持稳定若船只摇摆剧烈应增大下放速度但
不宜超过/。
1.5ms
4.1.3.3仪器回收
仪器回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
a监测完毕宜以1ms的速度回收仪器
),,;
b仪器回收至接近水面时应停留于水下至仪器旋转微弱或停止后提出水面并记录结束时间
),,,
c当海况恶劣时应将仪器停留在近海面5m左右观察船只摇晃规律待船只处于平衡状态时
迅速回收仪器;
),。
d仪器回收至甲板后应关闭工作电源
4.1.3.4工作记录
ㅤㅤㅤㅤ
———()。
监测期间填写工作记录表温盐深剖面仪法见表A.1
4.1.4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应按如下方法处理:
),,,,
a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将原始数据导出转化为水温数据并对原始数据和转化后数据进行备份
记录数据存储路径;
),
b取仪器下放时监测到的水温数据为正式测量值仪器上升时获取的数据作为水温数据处理时
的参考值;
)标准层的水温可通过标准层上下相邻监测数据进行内插求得;
c
),,。
d若发现下放时深度数据出现反方向变化应将此类数据标记为异常数据并剔除
4.1.5注意事项
,,
监测期间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水温垂向变化均匀的水层将温盐深剖面仪与颠倒温度计测得的水
(/—),
温按中附录的规定结果进行比较若发现温盐深剖面仪的测量结果达不到
GBT12763.22007B
,,,(
所要求的准确度应及时检查仪器必要时更换传感器并将比对和现场标定情况记入工作记录表见表
A.1)的备注中。
4.2数字测温仪法
4.2.1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定点单层水温监测
3
/—
HYT147.62013
4.2.2技术要求
4.2.2.1监测要素
监测要素为水温。
4.2.2.2单位与准确度
:(),。
水温单位为摄氏度℃准确度为±0.02℃
4.2.2.3监测层次
/—,。
监测层次宜符合中表的规定或根据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
GBT12763.220072
4.2.2.4仪器设备
数字测温仪包括实时显示和自容式两类。
4.2.3监测步骤
4.2.3.1监测准备
监测前应作如下准备:
),、;
a检查仪器与配件是否齐备包括数字测温仪绳索和配重
)、,;
b将仪器与绳索配重连接确保牢固
)仪器投放前应确保电缆接口处水密。
c
ㅤㅤㅤㅤ
4.2.3.2监测实施
监测实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
a监测船到达监测站位后记录停船位置
),/—,
仪器投放前应测量现场水深测量方法应符合中的规定计算对底
bGBT12763.220074.8
,;
层监测的投放深度避免仪器触底
)仪器下放时入水位置应避开机舱排污口或其他污染源;
c
),,,
d将仪器吊放至海面以下使传感器浸入水中感温至少3min然后下放至监测水深稳定1min
后开始测量。
4.2.3.3工作记录
()。
监测期间填写水温数据记录表见表A.2
4.2.4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应按如下方法处理:
),,();
a若采用实时显示仪器测量每次测量结束后应直接填写水温数据记录表见表A.2
),、、,,
b若采用自容式仪器测量每次测量时应记录时间层次水深待监测完成后应将原始数据导
,,(),
出根据时间或水深数据确定对应的水温测量数据填写水温数据记录表见表A.2并对原
,。
始数据进行备份记录数据存储路径
4.2.5注意事项
使用仪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4
/—
HYT147.62013
),,
a监测期间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水温垂向变化均匀的水层将数字测温仪测得的水温与颠倒温
(/—),
度计的测量按中附录的规定结果进行比较若发现数字测温仪的
GBT12763.22007B
,,
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及时检查或更换仪器并将比对和现场标定的详细情况记
();
入水温数据记录表见表A.2的备注中
),,。
b测量结束后应取出电池保存且每六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通电检测
5海水盐度监测———温盐深剖面仪法
5.1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定点海水盐度剖面监测
5.2技术要求
5.2.1监测要素
、。
监测要素为水温电导率和深度
5.2.2单位与准确度
单位与准确度要求如下:
):(),;
a水温单位为摄氏度℃准确度为±0.02℃
):(/),/;
b电导率单位为毫西门子每厘米mScm准确度为±0.005mScm
):(),。
深度单位为米准确度应满足表的规定
cm1
ㅤㅤㅤㅤ
5.2.3监测层次
/—,。
监测层次宜符合中表的规定或根据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
GBT12763.220072
5.3监测步骤
5.3.1监测准备
见4.1.3.1的规定。
5.3.2仪器投放
见4.1.3.2的规定。
5.3.3仪器回收
见4.1.3.3的规定。
5.3.4工作记录
———()。
监测期间填写工作记录表温盐深剖面仪法见表A.1
5.4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应按如下方法处理:
),,,,
a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将原始数据导出转化为盐度数据并对原始数据和转化后数据进行备份
记录数据存储路径;
),
b取仪器下放时所监测到的盐度数据为正式测量值仪器上升时获取的数据作为盐度数据处理
5
/—
HYT147.62013
时的参考值;
)标准层的盐度可通过标准层上下相邻监测数据进行内插求得;
c
),,。
d若发现下放时深度数据出现反方向变化应将此类数据标记为异常数据并剔除
5.5注意事项
,,
监测期间每天至少应选择一个盐度垂向变化均匀的水层将温盐深剖面仪与海水盐度计测得的海
,,,
水盐度结果进行比较若发现温盐深剖面仪的监测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应及时检查仪器必要
,()。
时更换传感器并应将比对和现场标定情况记入工作记录表见表A.1的备注中
6海流监测
6.1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法
6.1.1适用范围
、、。
本方法适用于近岸近海远海和大洋海域的定点海流剖面监测
6.1.2技术要求
6.1.2.1监测要素
监测要素为海流剖面的流速和流向。
6.1.2.2单位与准确度
ㅤㅤㅤㅤ
单位与准确度要求如下:
):(/);
a流速单位为厘米每秒cms
):(),,;
b流向单位为度°正北为零顺时针计量
—
)流速和流向准确度应符合/中表的规定。
cGBT12763.220074
6.1.2.3仪器设备
应根据监测海域水深选择适宜频率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cousticDolerCurrentProfiler
pp
),/,;
以下简称ADCP仪器设备应符合GBT24558中的有关规定并宜配有压力传感器若仪器安装在船
,。
或浮体上仪器宜具有底跟踪功能
6.1.3监测步骤
6.1.3.1监测准备
监测前应作如下准备:
):、、、、、、;
a资料查找监测海域的磁偏角底质水深流速水温盐度污损生物和用海状况等资料
):,;
b仪器自检运行自检程序确保仪器功能和数据信息正常
):;
c仪器罗经校准宜选择周围无电磁干扰的开阔空间进行
)仪器采样设置:
d
):、
1发射声波参数设置探头朝向应根据投放方式设定朝上或朝下剖面范围应大于监测站位
、、
水深水层厚度宜为1m或根据监测任务要求设定采样起始时间宜与预计仪器入水时间
、、
一致采样间隔宜为5min以上或根据监测任务要求设定计划投放时长应根据监测任务
、()、、
要求设定测试信号个数宜取个间隔宜取层数应由剖面范围除以水
Ping50Ping1s
6
/—
HYT147.62013
、、
层厚度给定盲区由仪器技术指标中的盲区数据给定第一层深度宜为盲区加上0.5倍水
层厚度给定;
):、;
2环境参数设置磁偏角水温和盐度均宜与监测海域的背景值一致
):,
3仪器距海底深度或仪器入水深度设置若仪器探头朝上仪器距海底深度应为换能器表面
;,;
至海底距离若仪器探头朝下仪器入水深度应为换能器表面至海面距离
):;
4工作模式设置应根据监测任务要求设定自容或直读模式
)保存采样设置文件。
5
),;
e若采用自容模式监测仪器存储容量与电池电量应满足监测期间的需求
)安装架要求:
f
)应根据仪器的投放方式和尺寸规格设计;
1
),,;
2应选用不易被海水腐蚀的材质若为金属材料应装配牺牲阳极并避免被磁化
),。
3若采用坐底测流方式仪器安装架宜选择具有防拖网功能和万向节的海床基
)仪器安装:
g
)仪器电缆接口和仪器密封盖应确保水密;
1
)安装配件中的金属材料应选用不易被海水腐蚀的材质;
2
)仪器和安装架宜绝缘隔离;
3
)应确保仪器探头垂直向上或向下;
4
),,
5若采用探头朝下测流方式宜选用木船或非金属材料的浮体仪器距船舷的距离宜大于
;,,;
0.5m若条件不允许只能选用铁船时应配备外接罗经仪器距船舷的距离宜大于1m
),。
6若采用直读模式监测应使用船载方式
)绳索:
h
ㅤㅤㅤㅤ
)、、、;
1应选择重量轻耐磨好强度大耐海水腐蚀的纤维绳
),,:
若采用坐底无释放器测流方式浮球绳长宜为倍倍水深坐底绳长要求如下
22~3
———,;
水深小于20m绳长宜为50m
———,;
水深为20m~50m绳长宜为100m
———,;
水深为绳长宜为倍倍水深
50m~200m2~3
,。
———水深大于200m绳长宜为500m
),;
若采用坐底有释放器测流方式释放器浮体绳长宜为倍倍水深
32~3
),;
4若采用潜标测流方式浮球绳长根据监测水深和系留长度确定
),。
若采用探头朝下测流方式锚绳长宜为倍倍水深
52~3
):,;
i浮球应配有闪灯并确保闪灯电量满足监测期间的需求
):、、。
监测船宜配备克令吊绞缆机渔探仪和工作艇
j
6.1.3.2站位布设
站位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站位周围水域不宜有结构物;
a
),、。
b若采用坐底测流方式站位宜布设在底床较为平坦冲淤较小的水域
6.1.3.3仪器投放
仪器投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
a宜选择三级或三级以下的海况流速小于50cms的时间作业
),,
b仪器投放前宜用侧扫声纳或渔探仪对预定站位进行探测确保仪器发射波束范围内无障碍物
,;
若采用坐底测流方式还应确保投放站位海床较平坦无异物
7
/—
HYT147.62013
)监测定位要求:
c
),,、;
1监测船到达预定站位后应抛锚待船停稳后记录停船时间位置和水深
),,,
2仪器安装在船舷监测时监测期间若发现船只走锚超过任务的定位准确度要求监测船
,。
应移至原位重新进行监测
),,,
d当采用坐底测流方式时若站位底质为淤泥质宜用柱状采泥器采集站位泥样若泥样厚度超
,;
过50cm应调整站位位置
)仪器投放可采用以下方式:
e
)()
1坐底有释放器测流方式见图1
,,,
缓慢投放仪器安装架到达水底后应缓慢提起再快速下放记录投放安装架时间和位置
、;
并在表A.3的备注中记录投放绳索的倾斜方向角度和水深
图1坐底有释放器测流方式示意图
)()
2坐底无释放器测流方式见图2
———、、、;
确认仪器安装架坐底绳锚块浮球绳和浮球均连接牢固
ㅤㅤㅤㅤ
———浮球绳两侧宜配有转环;
———,,
缓慢投放仪器安装架到达水底后应缓慢提起再快速下放记录投放安装架时间和位
,、
推荐标准
- DB15/T 2641-2022 赤芍 2022-07-15
- DB15/T 2646-2022 苦参 2022-07-15
- DB15/T 2648-2022 苦参种子质量分级 2022-07-15
- DB15/T 2658-2022 优质苜蓿干草 2022-07-15
- DB15/T 2650-2022 紫苏种子质量分级 2022-07-15
- DB15/T 2657-2022 优质苜蓿鲜草 2022-07-15
- DB15/T 2660-2022 优质苜蓿青贮饲料 2022-07-15
- DB15/T 2644-2022 桔梗 2022-07-15
- DB15/T 2668-2022 苜蓿草颗粒质量卫生检验与分级 2022-07-15
- DB15/T 2659-2022 优质苜蓿草粉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