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63.10-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2763.10-2007 Specification for oceanographic survey—Part 10: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763.10-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08-13
实施日期
200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适用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资料整理及调查成果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1∶10万~1∶100万比例尺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更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也可参考。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
起草人:
李家彪、吴庐山、翟国军、于晓果、邱燕、谢锡君、吴自银、何水原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8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5

圆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2763.10—2007

GB/T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for

Specificationoceanographicsurvey—

Part10:Submarineand

topographygeomorphology

2007-08-13发布2008-02-0

1实施

宰瞀徽紫瓣警糌赞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1’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H444nn8889922335557777111112763.10一2007

GB/T

12703.10一2007

8.3海上测量……………………··………一16

8.4资料整理……··…………………·……17

8.5数据处理与解释………………………17

9海底地形图和地貌图编绘……………·………………“18

9.1一般规定…………………·…………”18

9.2圈式图廓……………·………………“18

9.3成图准确度要求………………………18

9.4海底地形图编绘………………··……………………·18

9.5海底地貌图编绘………·……………“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位观测与预报…………………2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班报表………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底地形图整饰格式……………27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貌分类系统……·……………“2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貌形态成因类型……·………--30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貌图图例系统……………………··…………·36

图C.1海底地形图整饰格式……………27

图F.1地貌形态与结构…………··……·37

图F.2补充图例…………………………40

表1海底地形地貌测线网调查中的测线间距要求…………………··………………·

表2等深线类型划分……···…………………····……‘

表3地形图分层设色的RGB代码

表B.1单波束测深班报表………-

表B.2多波束测深班报表………·

表B.3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班报表

表B.4侧扫声纳测量班报表……·

表B.5浅地层剖面测量班报表………………………

表B.6单道地震测量班报表…………

表D.1地貌分类系统表………………

表F.1地貌形态成因类型0”¨孔烈弱孙孙;号勰%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12763.10—2007

GB/T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资料整理及调查成果的要求。

tt

本部分适用于110万~l100万比例尺的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更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也

可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12319—1998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

GB12898--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000)

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for

IHOS-44:1998IHOStandards

HydrographicSurveys(国际海道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echo

多波束测深multlbeamsounding

采用发射、接收指向正交的两组声学换能器阵,获得垂直航向、由大量波束测深点组成的测深剖面,

并在航行方向上形成由一系列测深剖面构成的测深条带,从而实现高分辨率地形测量的一种方法。

3.2

Stall

sonar

侧扫声纳测量旁扫声纳测■sidesurvey

采用声学换能器对海底进行扫描,获得海底回波信号,实现海底地貌成像的一种物探调查方法。

3.3

浅地层剖面测量subbottom

profilesurvey

利用声波在海底以下介质中的透射和反射,采用声学回波原理,获得海底浅层结构声学剖面的一种

物探调查方法。

4一般规定

4,1调查目的与内容

根据任务的要求实施调查,获取海底地形地貌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校正和改正,进行数据分析、

处理和成图,编制调查区海底地形图和海底地貌图,揭示调查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和规律,为经济

建设、国防建设和海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作业内容包括:技术设计、仪器检验、测前准备、海上测量、数据处理与成图、资料

检查验收与归档。

1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2

GB/T

12763.10一2007

在海底构造复杂或地形起伏较大的海区,应加密测线,加密的程度以能完善地反映海底地形地貌变

化为原则。

寰1海底地形地貌测线网调查中的测线间距要求

项目调查比例尺主测线间距×联络测线间距/kin

11100万10x100

1l5X50

50万

海底地形测量

1l25万2.5×25

1,10万1×5

11100万20X100

1I10×50

50万

海底侧扫声纳调查

1l5×25

25万

1110万2X10

11100万20×100

1I50万10×50

海底浅层剖面调查

1t25万5×25

1l1。万Z×10

4.3.4准确度

ii'1。

导航定位采用DGPS,定位准确度应优于10

在水深小于30m时,水深测量准确度应优于0.3m;在水深大于30m时,水深测量准确度应优于

水深值的1%。

4.3.5测量基准与投影分幅

测量和成圉应遵循以下要求;

a)坐标系统采用“WGS-84坐标系统”;

b)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应与国家高程基

准进行联测;

c)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

d)时钟系统采用GMT时间;

e)参考椭球体采用“WGS-84椭球体”;

f)投影采用墨卡托投影。分幅采用自由分幅l

g)基准纬度根据调查与成图区域确定,以尽量减少图幅变形为原则。

4.4资料检查与验收

资料检查与验收的内容和程序:

a)任务执行单位应对原始资料、数据处理与成图、准确度评定、数字信息的合理性以及资料的完

整性进行全面检查}

b)资料检查合格后进行验收;资料验收结果须作文字评语,参加验收者签字,单位盖章,作为调

查成果鉴定验收和资料归档的内容之一。

4.5调查成果

4.5.1原始记录

包括导航定位记录,各类模拟、数字记录与实测参数,记录表(簿)及航迹图和各种监视记录剖面图

等。这些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是调查的初级成果。

4.5.2基础圈件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经室内处理、分析与计算,按成图比例尺要求,编制基础图件。海底地形地貌调

查的基础图件包括海底水深图、地形图、地貌图、侧扫影像平面图和浅地层剖面图等。

3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412763.10—2007

GB/T12753.10一2007

5.1.3测量比例尺与测线布设

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确定海底地形测量比例尺;测线布设按4.3.3执行。

5.1.4测量手段

Hz,定位准确度满足

定位是测深的主要内容,定位仪采用DGPS定位仪,其数据更新率应不低于1

5.1.2的要求.DGPS基准台的平面位置准确度应符合国家GPSE级网的要求。

测深仪选择应考虑深度的测量范围、测深准确度、分辨率和检测可靠性等因素。地貌复杂海区,应

选择垂直指向角小的单波束测深仪,港湾、航道和沿岸测量应选用浅水单波束测深仪,近海测量一般选

用量程适中的单波束测深仪,远海测量则选用深水单波束测深仪。其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

a)测深准确度:测量准确度符合5.1.2的要求;

b)换能器波束垂直指向角:不大于30。,

kn,测量船横摇不大于10。、纵摇不大于5。的情况下仪器能正常

c)适航性:当船速不小于10

工作;

d)记录方式:数字记录方式或模拟记录方式。

5.2水位观测

min。沿岸至20km以内的近海海域应

验潮站水位观测准确度应优于5cm,时间准确度应优于l

采用实测水位观测资料;当沿岸验潮站不能控制测区水位变化时,可利用自动验潮仪、高精度差分GPS

测量水位或潮汐数值预报方法预报水位。验潮站布设、水准联测和水位观测按附录A执行。

5.3测前准备

5.3.1测深仪检验

测深仪检验包括:

a)停泊稳定性试验

h{试验中,每隔5rain比

试验场必须选择在水深大于5m的海底平坦处,连续开机时间不得少于2

Check)进

对一次水深,水深比对限差应在0.3m以内。对于非固定安装的测深仪,应利用检查板(Bar

行检查比对。

b)航行试验

当测深仪换能器安装后或变换位置时都应进行航行试验。试验时,选择水深变化较大的海区,检验

测深仪在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下工作是否正常。

5.3.2DGPS定位仪检验

DGPS定位仪检验要求:

8;

a)测前应进行不少于12h的定点准确度比对试验及稳定性试验,采样间隔1

s{

min的比对试验,采样间隔1

b)测前在已知点上应进行不少于30

c)卫星仰角应不小于5。。

5.4海上测量

5.4.1航行要求

航行要求包括:

a)调查船尽量保持匀速、直线航行;

b)船只在线测量时,航向变化应不大于5。/min;遇特殊情况必须停船、转向或变速时,应及时通

知测量值班室,采取应急措施}

c)更换测线时,尽量缓慢转弯}

d)实际航线与计划测线的偏离应不大于测线间距的25%。

5.4.2深度测■

深度测量要求:

a)测深时,应进行定位和水深数据的实时综合采集与记录,数据采集可按等时或等距方式采集,

5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m~20612763.10一2007

12763.10—2007

GB/T

d)班组长要对班报记录进行不定期抽查,技术负责人要对每个作业周期的班报记录进行全面

检查。

5.5资料整理

5.5.1现场资料整理

应在作业现场对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测量数据质量做出初步评价。资料整理的内容

如下:

a)有效测线完整性检查;

b)结合航迹水深点图,确定水深补测和加密}

c)各种纸质打印资料整理、装订和会签,

d)数据备份。

5.5.2现场资料检查

作业组应对全天的班报记录和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和浏览,检查班报记录和测量记录是否完整、数据

质量是否可靠;并进行数据备份。检查情况应记入当天的班报记录。

海上测量工作结束后,作业组应对所获得的测量资料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数据

处理。

5.6数据处理

5.6.1一般要求

数据处理应采用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处理各阶段均应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数据成果无误。

测量成果应按统一格式输出,装订整齐美观,会签齐全I同时还应形成统一格式文件,并附数字成果

说明文档,以磁盘或光盘形式提交,磁盘或光盘标签注记清楚。

5.6.2定位数据处理

当定位中心与测深中,L,--者水平位置不重合时,须根据测定的偏心距进行测点位置归算;剔除定位

粗差点。

5.6.3水深数据处理

水深数据处理应包括换能器吃水改正、声速改正和水位改正。当水深大于200m时,可不进行水

位改正。

5.7数据成圈

5.7.1图件种类

图件种类包括:测线航迹图、实测水深图和海底地形图。

5.7.2圈件绘捌

实测水深图和海底地形图依据海底地形离散数据文件,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方法绘制。

5.8准确度评估

5,8.1t台点水深比对限差

由重合点水深(两点相距图上1.0mr/l以内)所列出的不符值数列的处理步骤如下:首先对不符值

T11;

进行系统误差及粗差检验.剔除系统误差和粗差后。其主检不符值限差为:水深小于30m时为0.6

水深大于30m时为水深的2%。超限的点数不得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10%。

5.8.2准确度估计指标

利用主测线与联络测线交点水深不符值,进行水深测量准确度估计,其估计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M一土V,,r夏专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80.312763.10—2007

GB/T

6.3测前准备

6.3.1测前检测与系统安装

在多波束测深系统正式进行系统参数测定和海上测量工作前,定位设备、声速剖面仪、电罗经和姿

态传感器(涌浪补偿器或垂直参考单元)等设备需按各自要求进行检测,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安装应遵循如下要求:

a)多波束换能器应安装在噪声低且不宜产生气泡的地方f

b)姿态传感器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多波束换能器姿态的位置,其方向平行于测量船的轴线}

c)电罗经应安装在测量船的艏尾线上,方向指向船艏;

d)定位仪天线应安装在测量船顶部比较开阔的地方;

e)131。

多波束测深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相对关系测量准确度应优于0.05

6.3.2系统参数测定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参数测定。参数测定必须按横摇偏差、电罗经偏差、纵摇偏差、导航时延(同

一目标探测法)或按横摇偏差、电罗经偏差、导航时延(剖面重叠法)和纵摇偏差的顺序测定。各参数每

年度至少测定一次。当系统内部各部分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测定。当导航系统发生变

更时须重新测定导航时延参数。各参数测定的要求如下:

a)横摇偏差测定的准确度应优于土0.05。}可在平坦海区布设一条计划测线,同速往返测量;

b)罗经偏差测定的准确度应优于土0.rl可跨越一线性目标物布设一条计划测线,同速往返

测量;

c)纵摇偏差测定的准确度应优于±0.05。;可在一陡坡或特征物上布一计划测线,同速度往返

测量;

d)测深与定位的时间延迟测定的准确度应优于士0.1s;可在一特征物上布一计划测线,同速度

往返通过目标测量两次,此法称为同一目标探测法;或同向不同速度通过目标,速度差别尽可

能大,同时要保持均匀并严格在计划航线上行驶。此法称为剖面重叠法,测量中应尽量采用

此法。

6.3.3系统稳定性试验

选择水深大于20m的平坦海区,对水深进行2h重复测量,要求水深比对误差符合5.8.1准确度

要求。

6.3.4系统航行试验

选择海底地形起伏有代表性的海区,进行不同深度和不同航速下的多波束水深测量,要求每个发射

脉冲接收到的有效波束数大于总波束数的95%。

6.4海上测量

6.4.1换能器吃水测定

cm。

每次测量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需测定换能器吃水,测量间隔不大于15d,测量准确度应优于5

6.4.2声速剖面测量

声速剖面测量要求:

a)在每次进人测区开始测量时,应至少在测区进行1次声速剖面测量}

b)在1.O。xlIO。范围内至少应有3个声速剖面,测定的时间和位置的选择应考虑声速剖面的时

空变化}

c)如测区水团结构时空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声速剖面的测量数,加密的程度以能完善地反映水团

结构时空变化为原则}

d)每个声速剖面的声速测量准确度应优于1m/s。

6.4.3测线测量

多波束全覆盖测量时,应满足:

9

标准分享网免费下载

mm1012763.10—2007

GB/T

12763.10一2007

区每隔1h记录一次班报}测线开始、结束必须记录时间、测线号、经纬度等;

b)所有的参数设置及其更改必须记录;遇到系统、航向、航速、水深突变等特殊情况,必须记录

班报;

c)值班人员必须对记录质量进行自检,现场记录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各栏内容必须按要求填写,

d)班组长要对班报记录进行不定期抽查,技术负责人要对每个作业周期的班报记录进行检查。

6.5资料整理

6.5.1现场资料整理

为了检查和校核外业工作的总体质量,应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初步编辑处理,并对测量数据质量做

出初步评价。资料整理和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