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15-2020 现代灌区建设规范
DB32/T 3815-2020 Modern irrigation district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P57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815—2020
现代灌区建设规范
Codeformodernirrigationdistrictconstruction
2020-07-14发布2020-08-14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2/T3815-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技术指标.....................................................................3
4.1灌溉设计保证率...............................................................3
4.2灌溉水利用系数...............................................................3
4.3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3
4.4防洪要求.....................................................................3
4.5排涝要求.....................................................................3
4.6排渍要求.....................................................................3
4.7工程配套率与完好率...........................................................3
4.8工程使用年限要求.............................................................3
4.9灌区水质要求.................................................................3
4.10灌区水面率..................................................................3
5工程建设.........................................................................4
5.1一般规定.....................................................................4
5.2水源工程.....................................................................4
5.3骨干工程.....................................................................4
5.4田间工程.....................................................................5
5.5道路工程.....................................................................5
5.6生态工程.....................................................................5
6信息化建设.......................................................................6
6.1一般规定.....................................................................6
6.2数据采集与传输...............................................................7
6.3数据存储与管理...............................................................7
6.4决策调度系统.................................................................7
6.5监视监测系统.................................................................8
6.6信息管理软件.................................................................8
7灌区标准化管理...................................................................8
7.1一般规定.....................................................................8
7.2组织管理.....................................................................8
7.3工程管理.....................................................................9
7.4供排水管理...................................................................9
7.5资金管理.....................................................................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灌区现状调查...................................................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现代灌区评价...................................................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灌区评价指标体系..............................................17
I
DB32/T381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河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双恩、王滇红、佘冬立、姚俊琪、丁继辉、胡乐、丁亚、姚怀柱、
邵光成、孙枭沁。
II
DB32/T3815-2020
现代灌区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现代灌区的主要技术指标、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及灌区现状调查
和评价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区域内大中型灌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2020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50188镇规划标准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GB/T50817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318水利血防技术规范
DB32/T2197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数据传输规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灌区irrigationdistrict
具有一定保证的水源,有统一的管理主体,由完整的灌溉排水工程系统控制及其保护的区域。
3.2
现代灌区modernirrigationdistrict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建设灌排工程,采用现代制度与先进
1
DB32/T3815-2020
手段增强管理能力,具有“设施完备、管理科学、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特征,适应国民社会经济
发展,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灌区。
3.3
农田灌溉系统farmlandirrigationsystem
用于灌溉的取水、引水、输水、配水、蓄水、灌水和退水等各级渠道或管道及相应建筑物与控
制管理、计量等设施组成的系统。
3.4
农田排水系统farmlanddrainagesystem
农田排水的汇水、输水、滞蓄、退水和泄水等各级沟道或管道及相应建筑物、设施构建的系统。
3.5
骨干工程mainworks
设计流量大于或等于1m3/s的灌溉排水沟渠(管)及渠(沟)系建筑物或管件等设施。
3.6
田间工程fieldworks
田间工程限于设计流量小于1m3/s的灌溉排水沟渠、渠(沟)系建筑物、田间配水渠(管)道、
集水沟(管)道及其沟(渠)建筑物、管件和灌水设施。
3.7
灌区信息化informatizationofirrigationdistrict
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运用于灌区工程设施的控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3.8
田-沟-塘湿地生态系统farmland-ditch-pondconstructedwetlandsystem
由农田、排水沟道、塘坝构成的蓄排水循环系统,汛期调蓄雨水、净化水质,旱季补充农田灌
溉,达到节水减排控污的目的。
3.9
生态沟渠ecologicalditch
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并发挥相应生态功能的农田
沟渠生态系统。
3.10
灌区水面率watersurfaceratioofirrigationdistrict
灌区内河道、塘坝和沟道在设计水位或多年平均水位控制条件下具有的水面面积与灌区总面积
的比例。
2
DB32/T3815-2020
4主要技术指标
4.1灌溉设计保证率
沿江平原区和太湖平原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90%,里下河平原区和沿海平原区灌溉设计
保证率不应低于85%,徐淮平原区和宁镇扬及宁溧丘陵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80%。
4.2灌溉水利用系数
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55,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5。
4.3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
大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6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70。采用管道输水工程不应低于
0.95。田间水利用系数水稻灌区不宜低于0.95,旱作灌区不宜低于0.90。
4.4防洪要求
灌区内蓄水、引水、提水、输水和排水工程及相应的建筑物等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288
的有关规定,防洪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201中水利水电工程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
4.5排涝要求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植被条件、暴雨量和河网湖泊调蓄情况等条件,经
过论证确定。按照十年一遇日降雨,雨后1d排出积水;对于经济作物,应适当提高排涝标准。
4.6排渍要求
旱作物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8m~1.2m,耐渍深度可取0.3m~0.6m,耐渍时间可取3d~4d;
稻田淹水时适宜日渗漏量可取2mm/d~8mm/d,晒田时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4m~0.6m,采用农机
收割时黄熟期可取0.6m~0.8m。徐淮平原及沿海盐渍化威胁地区除了满足上述排水标准外,还应
在返盐季节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
4.7工程配套率与完好率
骨干工程配套率应达到100%,完好率达到90%;田间工程配套率应达到95%,完好率达到90%。
4.8工程使用年限要求
灌区各类工程及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应根据所在工程的类别和建筑物级别,按SL654规定合理确
定使用年限。
4.9灌区水质要求
4.9.1灌溉水源的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9.2灌区排出的水质不宜低于排水承泄区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4.9.3灌区内外城镇及工矿企业排入灌排沟渠的地面水和污水水质应满足GB3838和GB8978的规
定。
4.10灌区水面率
平原区水面率应达到10%~15%,丘陵区水面率应达到5%~10%。
3
DB32/T3815-2020
5工程建设
5.1一般规定
5.1.1按照江苏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现代灌区建
设。
5.1.2遵循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以节水减排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持续提高灌区的用
水效率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5.1.3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进行旱、涝、洪、渍、盐(碱)、污等水问题系统治理,山、
水、林、田、湖、草统筹规划。
5.1.4灌区应建设完备的农田灌溉系统与农田排水系统,灌排顺畅。
5.1.5现代灌区建成后应实现水生态、水安全、水经济、水景观、水文化相协调。
5.2水源工程
5.2.1水源工程的规模应通过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灌区需水量应包含生态需水量。
5.2.2灌区应统一调度蓄引提水源工程,互补互济,并注重雨洪资源利用和农田排水再利用。
5.2.3水源工程设计布局合理,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技术状态良好,运行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对
于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建筑物应及时维修、大修、改造或重建。
5.2.4采用渠道输水灌区的水源工程应采用多水源联网调度方式,宜建立自动调度系统;采用管道
输水灌区的水源工程宜采用单水源系统布置。水源工程应优先使用河道、水库、塘坝等地表水,严
格控制灌区地下水的使用。
5.2.5丘陵区蓄水塘坝(库)枢纽工程应进行防洪等级安全评估。对于不能满足防洪要求的塘坝(库)
枢纽,应进行防洪除险加固;对于渗漏问题严重的塘坝(库)枢纽,应按照SL260的有关规定进行
防渗处理。
5.2.6平原区应保障河道引排顺畅,满足灌溉引水要求。根据水行政部门对河道淤积监测情况,开
展河道清淤整治。河道清淤整治不应损害灌区水生态环境。
5.2.7提水灌区应进行节能改造。对于正常工作的泵站,应让设备在经济合理的工况下运行;对于
年代已久、设备老化且装置效率低下的泵站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5.2.8机电设备、金属结构零部件应完好齐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安
全运行;对于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机电设备或金属结构,应进行及时维修、大修或更换。
5.3骨干工程
5.3.1骨干灌排系统健全,并与灌区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具备推进灌区自动化管理条件。
5.3.2渠床土质渗透性强、地下水位相对较低、输水渗漏损失严重的渠道,宜采取防渗措施;高填
方渠道、傍山渠道以及陡坡地段渠道,宜进行硬化防护;引洪补源以及具有维持自然生态要求的渠
道,除险工险段外不宜衬砌。
5.3.3常年通水渠道,常水位以下宜采用衬砌防渗,常水位至设计水位宜采用生态防渗技术,设计
水位以上宜采用草皮护坡。渠道防渗设计应符合GB/T50600的有关规定,配套建筑物宜采用生态友
好型技术设计。
5.3.4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布局应协调一致,排水系统应满足排涝降渍要求。除险工险段需要加固硬
化外,排水沟道不宜做硬化处理。平原区排水沟道不仅应考虑排涝降渍要求,而且应考虑滞蓄涝水
的要求。丘陵区骨干排水沟道可通过修建拦水坝梯级拦蓄排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3.5骨干渠道、排水沟道附近宜设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可设置救生设施,设施包括安全护栏、
4
DB32/T3815-2020
围墙、扶手、救援绳索、台阶等。
5.3.6渠系建筑物的选择与布设应满足灌区灌排要求,确保渠道安全正常运行,适应交通和生产生
活需要,宜选用外观优美、与环境相协调的结构形式。
5.4田间工程
5.4.1田间工程应配套齐全、设施可靠、功能完善、灌排水顺畅。田间道路、林带及电网布置应与
田间灌排渠沟相协调,便于灌排设施的使用、维修和保护。
5.4.2对不合理渠(沟)和耕作田块应进行整治,整治后新增土地宜发展为新增耕地。
5.4.3平原区应根据条田高程划分耕作田块,田块规格应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丘陵区应修建梯
田,梯田田坎应配套防护工程。
5.4.4平原地区田间沟渠规划布置,可因地制宜采用灌排相邻或灌排相间布置方式。丘陵区可采用
灌排相邻或灌排两用形式。农沟、农渠不宜硬化,应按生态友好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进行建设。
5.4.5田间输水方式应与当地水源、地形、作物、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有
条件的地区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5.4.6田间输水宜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水力计算、结构计算、管
材及配件选择等内容应符合GB/T20203的有关规定。丘陵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宜利用地形落差进行
自压输水灌溉。
5.4.7田间灌水应采用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田宜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旱作物宜采用沟畦
灌技术;经济作物宜采用喷微灌技术。恢复、改善和新增的耕地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5.4.8对于地下水位高、土壤黏重的农田以及滨海盐渍化农田,宜采用暗管排水或水稻秸秆制作暗
沟排水等技术降渍控盐。
5.5道路工程
5.5.1田间道路工程的规划应满足农业机械作业要求,田间道路面宽度宜为3m~6m,宜采用混凝
土、沥青、碎石等材质,暴雨冲刷严重区域路面应采用硬化措施,路面应高出田面0.3m~0.5m,
宜设置路肩,路肩宽不宜小于0.5m;生产路路面宽度应不超过3m,路面应高出地面0.2m~0.4m,
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暴雨冲刷严重区域宜采用泥结石、混凝土等材质。
5.5.2田间道路的布置应与灌排系统及田间工程的布置相协调,主要田间道路应与灌区内外交通相
协调,一般田间道路宜布置在斗渠或斗沟的一侧。宜设置必要的下田坡道、错车点和末端掉头点。
5.5.3灌区内村镇道路规划应符合GB50188的有关规定,应与灌区的田间道路相衔接,实现优化
布局。
5.5.4平原地区田间道路通达度应达到100%,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应不低于90%;丘陵地区田间道
路通达度应达到90%,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应不低于70%。
5.6生态工程
5.6.1灌区生态工程建设应与乡村建设相结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生命共同体,
进行统筹规划设计。
5.6.2灌区应进行水源工程生态整治。
a)平原区应保护河道生态,加强水体交换能力,增加拦蓄能力,对于易淤易阻的河道应建立
定期疏浚机制。沙土区河道应进行岸坡整治。
b)圩区河道应进行堤防加固,提高闸站调控能力,加大内外河道沟通和水体交换。
c)丘陵区应进行塘坝(库)疏浚和岸坡整治,建立蓄、引、提、调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工
程体系。
5
DB32/T38
推荐标准
- DB35/T 1126-2011 弱光型非晶硅太阳电池 2011-03-07
- DB13/T 1410-2011 速生杨树根蘖造林技术规程 2011-06-01
- DB13/T 1266-2010 河北省商品林经营技术规程 2010-08-20
- DB13/T 1400-2011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者行为规范 2011-05-10
- DB13/T 1283.6-201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标准 第6部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应用质量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2010-09-22
- DB35/T 1108-2011 福建省公路绿化施工技术规范 2011-03-07
- DB13/T 1333-2010 农资物流仓储服务质量规范 2010-12-10
- DB13/T 1209-2010 饲料 复合预混料通则 2010-04-19
- DB35/T 1140-2011 乳胶纸 2011-04-10
- DB35/T 1138-2011 工业锅炉运行除垢 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