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DB51/T 2253-20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9月
-
2022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李佳蔓、姬慧娟、黄振、陈炙、张杰、马文宝、曹昆彬、赵桃娟、刘良梦、刘欣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253—2022
代替DB51/T2253-2016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2022-12-27发布2023-0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253—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培养育苗.......................................................................1
5播种育苗...........................................................................7
6病虫害防治.........................................................................9
7苗木出圃质量.......................................................................9
8档案标签要求.......................................................................9
附录A(资料性)五小叶槭组织培养初代培养基配方和生根培养基配方......................11
附录B(资料性)五小叶槭组织培养继代培养基配方......................................12
附录C(资料性)五小叶槭育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13
附录D(资料性)五小叶槭苗木质量分级................................................14
I
DB51/T225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1/T2253—2016《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51/T2253—2016相比,
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组织培养、外植体、母树。
--增加了五小叶槭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部分:规定了五小叶槭组培育苗过程中组培环境控制、培养基
配制与保存、无菌外植体获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苗木出圃技术。
--单位面积底肥用量的单位由kg/hm2修改为g/m2,单位面积播种量的单位由kg/hm2修改为g/m2。
--新增容器苗移栽技术。
--完善了附录A病虫害防治,删除敌敌畏药品。
--修正了苗木质量等级。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佳蔓、姬慧娟、黄振、陈炙、张杰、马文宝、曹昆彬、赵桃娟、刘良梦、刘
欣。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史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1/T2253--201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1/T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五小叶槭(Acerpentaphyllum)的组织培养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及技术归档等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五小叶槭在四川省内的组织培养育苗和播种育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882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组织培养tissueculture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
养基上,给予适宜的条件进行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或不定芽等,或者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外植体explant
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
母树parent-tree
用于供采种或供取外植体的树。
4组织培养育苗
组培环境控制
4.1.1准备室消毒灭菌
1
DB51/T2253—2022
每天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或有效氯含量250mg/L~350mg/L的84消毒液拖地或擦洗操作台面,操作过
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时带出室外并环保处理,保持室内干燥、整洁。
4.1.2贮藏室灭菌
每周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或有效氯含量250mg/L~350mg/L的84消毒液拖地一次,每周用臭氧发生器
消毒一次,每次30min。
4.1.3接种室灭菌
接种前30min,开启房间紫外灯15min。
4.1.4超净工作台
使用前先开启操作台内紫外灯15min,然后关紫外灯打开通风橱通风15min,台面及内壁四周喷
75%酒精。
4.1.5培养室灭菌
在完成4.1.2基础上,每2周用75%酒精擦洗培养架一次。
4.1.6接种器具灭菌
接种器具在使用前用纯棉布袋或报纸包裹严实,置于高压灭菌锅灭菌,灭菌条件:121kPa,121℃,
15min~20min。灭菌完成后迅速转移至洁净恒温烘箱烘干备用,烘箱温度通常设置成40℃~50℃。剪
刀、镊子等使用前需用酒精灯灼烧或接种工具灭菌器进行高温灭菌。
4.1.7培养基灭菌
按照LY/T1882操作执行。
4.1.8菌瓶处理
贮藏室、培养室等环境应长期保持干燥、整洁,发现菌瓶应立即清除,高温消毒后再行清理。
培养基配制与保存
4.2.1培养基选择
五小叶槭组织培养使用到两种基本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和DKW基本培养基,在不同阶段使用的
培养基见附录A和附录B。
4.2.2母液配制与保存
4.2.2.1水质要求
母液配制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超纯水。
4.2.2.2大量元素配制
每个组分应单独溶解充分后,再按N、P、K、Mg、Ca顺序依次混入,每加一个组分与前溶液充分
混合后再加入下一组分。
4.2.2.3母液浓度
2
DB51/T2253—2022
大量元素母液各组分浓度是培养基中相应大量元素组分浓度的40倍,微量元素母液是培养基中相
应微量元素组分浓度的200倍,有机营养母液是培养基中相应有机组分浓度的200倍,铁盐母液是培养基
中相应铁盐组分浓度的200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1mol/LNaOH助溶后配成0.2mg/mL的母液。
4.2.2.4母液保存
母液容器上贴标签,备注名称、浓度倍数、配置日期、配置人员等信息。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
母液应用棕色瓶分装。所有母液至于4℃冰箱保存,贮藏时间不超过90d,如发生沉淀或有微生物、藻
类生长,立即弃用。
4.2.3培养基配制与保存(以1L增殖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例)
4.2.3.1糖和琼脂称取
用分析天平称取蔗糖30g,卡拉胶7g,置于不锈钢锅内。
4.2.3.2母液量取与定容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母液25mL,微量元素5mL,有机营养成分5mL,铁盐5mL,移液枪量取6-BA1.25
mL,NAA0.25mL,量筒量取去离子水958.5mL。
4.2.3.3溶解
定容好的培养基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置于电磁炉上加热,加热期间用玻璃棒朝同一方向持续轻
轻搅拌,避免糊底,直至蔗糖、卡拉胶完全溶解。
4.2.3.4pH测定和调节
用pH计测量培养基酸碱度,用1mol/LHCl和1mol/LNaOH调节pH值至5.8~6.0。
4.2.3.5分装
用培养瓶定量分装,培养基厚度1.5cm~2.0cm。操作时切勿将培养基撒到瓶口,分装完后立即盖
好瓶盖,并注明培养基种类代码和日期。
4.2.3.6灭菌
配好的培养基应在6h内完成灭菌,灭菌条件LY/T1882执行。
4.2.3.7保存
灭菌完成的培养基应及时从灭菌锅中取出,立即通过专用通道转入培养基储藏室。培养基储藏室温
度应≤20℃,培养基应在30d内用完。
无菌外植体制备
4.3.1母树选择
在五小叶槭林分中选择姿态挺拔、侧枝稠密,生长旺盛且无明显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4.3.2外植体选择
优良单株当年生半木质化顶芽或侧芽。
4.3.3外植体采集
3
DB51/T2253—2022
4.3.3.1采集时间
五小叶槭外植体采集季节宜选择在春、夏两季,此时萌条抽出、枝条生长旺盛。采集时间宜选择连
续天晴3d以上的上午。
4.3.3.2枝条要求
生长健壮、腋芽饱满、无明显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
4.3.3.3外植体处理、保存、运输
若无需运输,采集的半木质化枝条剪去所有叶片、木质化枝条保留枝条上端1/3处以上的叶片,直
接带回组培室;若需长途运输,需用洁净保鲜膜包裹上述材料(木质化枝条留叶部分裸露在外)置于保
温箱中运回组培室。保温箱中应有防撞气泡垫包裹的冰袋。外植体从采集到接种应在48h内完成。
4.3.4外植体表面消毒
4.3.4.1预处理
枝条置于自来水下冲洗5min后,用1‰洗洁精溶液浸泡3min,细毛刷轻轻刷去表面污垢,流水冲
洗干净,再用无菌水冲洗3遍,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至于超净工作台备用。
4.3.4.2表面消毒
用已消毒的剪刀将预处理的外植体分成小段,每段带1~2个芽,把芽投入装有0.1%HgCl2溶液的玻
璃瓶中消毒10min,期间每隔2min稍用力摇晃玻璃瓶。无菌水清洗5遍,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接
种。
4.3.4.3初代培养
把消毒后的外植体竖直或倾斜插入培养基中间,节间均露于培养基面上,每瓶只接种一个外植体。
接种完瓶上注明编号和日期。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30g/L蔗糖+7g/L卡拉胶+0.5mg/L6-BA+0.1mg/L
NAA。
接种后,材料宜暗培养15d后,再光照培养(1500lux、光周期10h/d),培养温度23℃±2℃。
增殖培养
4.4.1增殖培养基
DKW+30g/L蔗糖+7g/L卡拉胶+0.25mg/L6-BA+0.05mg/LNAA。
4.4.2继代接种
将4.3.4.3获得的1cm以上的萌芽切下,并转至继代培养基中。初始的1~3次继代,每瓶接种一个茎
段或丛芽,稳定后可根据大小每瓶接种6~8个丛芽。
4.4.3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3℃±2℃,1500lux~2000lux,光照周期10h/d,继代培养周期为15d。
4.4.4继代培养代数
从取外植体时开始计代,继代培养超过50代,或培养时间超过2a,应重新采集外植体更新材料。
4
推荐标准
- DB3412/T 5-2021 阜阳绿芦笋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22
- DB3412/T 6-2021 罗汉鱼的养殖技术规程 2021-12-22
- DB3404/T 5-2021 淮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服务通则 2021-12-21
- DB3404/T 4-2021 企业标准化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2021-12-21
- DB3412/T 8-2021 小麦-蜜本南瓜套种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22
- DB3412/T 9-2021 口红吊兰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22
- DB3404/T 3-2021 企业标准评价指南 产品 2021-12-21
- DB22/T 5023-2019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2019-06-24
- DB3412/T 7-2021 泡桐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22
- DB3412/T 4-2021 阜阳市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