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073-2018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GB/T 36073-2018 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073-201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3-15
实施日期
2018-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适用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以及相应的成熟度等级,定义了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和数据生存周期等8个能力域。
本标准适用于组织和机构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御数坊(北京)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鸿翼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起草人:
代红、宾军志、梅宏、车品觉、杜小勇、吴建明、高林、李振军、吴东亚、赵菁华、张群、李冰、刘晨、袁芳、车春雷、田江、王静、符海芳、陈雪秀、龙凌云、徐洋、王麒、王倩、伊德日温
出版信息:
页数:43页 | 字数:7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5.240.70

L67

=11:.

中华人民和国国家标准

GB/T36073-2018

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Datamanagementcapabilitymaturityassessmentmodel

2018-03-15发布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073-2018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悟和定义·

4缩略i吾……………………2

5综述…·

5.1能力域和能力项…………….3

5.2成熟度评估等级……………………….4

6数据战略·

6.1数据战略规划

6.2数据战略实施

6.3数据战略评估

7数据治理…………………8

7.1数据治理组织………………………8

7.2数据制度建设…………·10

7.3数据治理沟通…

8数据架构…………………………·…12

8.1数据模型……………·12

8.2数据分布……………14

8.3数据集成与共享……………………15

8.4元数据管理…

9数据应用…

9.1数据分析……………………·17

9.2数据开放共享………………………18

9.3数据服务…

10数据安全………………21

10.1数据安全策略……………………21

10.2数据安全管理……………·22

10.3数据安全审计……………………23

11数据质量………………………·24

11.1数据质量需求………………·24

11.2数据质量检查……………………25

11.3数据质量分析………………·26

11.4数据质量提升……………………n

12数据标准·

12.1业务术悟…………………………m

GB/T36073-2018

b)第2级:受管理级

1)在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结合实际情况评估关键数据职能与愿景、目标的差距;

2)在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结合业务因素建立并遵循数据管理项目的优先级;

3)在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制定数据任务目标,并对所有任务全面分析,确定实施方向;

的在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针对具体管理任务建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准则。

c)第3级:稳健级

1)针对数据职能任务,建立系统完整的评估准则;

2)在组织范围内全面评估实际情况,确定各项数据职能与愿景、目标的差距;

3)制定数据战略推进-「作报告模板,并定期发布,使利益相关者了解数据战略实施的情况和

存在的问题;

的结合组织业务战略,利用业务价值驱动方法评估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丁.作的优先级,制定

实施计划,并提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5)跟踪评估各项数据任务的实施情况,并结合Tt作进展调整更新实施计划。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可应用量化分析的方式,对数据战略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2)积累大量的数据用以提升数据任务进度规划的准确性;

3)数据管理丁.作任务的安排能及时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了规范的优先级排序方法。

e)第5级:优化级

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6.3数据战略评估

6.3.1概述

数据战略评估过程中应建立对应的业务案例和投资模型,并在整个数据战略实施过程中跟踪进度,

同时做好记录供审计和评估使用。

6.3.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建立任务效益评估模型,从时间、戚本、效益等方面建立数据战略相关任务的效益评估模型;

b)建立业务案例,建立了基本的用例模型、项目计划、初始风险评估和项目描述,能确定数据管理

和数据应用相关任务(项目)的范围、活动、期望的价值以及合理的戚本收益分析;

c)建立投资模型,作为数据职能项目投资分析的基础性理论,投资模型确保在充分考虑戚本和收

益的前提下对所需资本合理分配,投资模型要满足不同业务的信息科技需求,以及对应的数据

职能内容,同时要广泛沟通以保障对业务或技术的前瞻性支持,并符合相关的监管及合规性

要求;

d)阶段评估,在数据t作开展过程中,定期从业务价值、经济效益等维度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效

益评估。

6.3.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建主数据职能项目的业务案例,符合组织目标和业务驱动要求,帮助项目获取执行层面的支

持,同时为投资模型提供参考;

7

GB/T36073-2018

b)建立一个或一组可持续的投资模型,满足组织文化和业务案例需求;

c)遵循投资模型,进行合理的戚本收益分析,同时项目资金支持反映业务目标和组织优先级

考虑;

d)对业务案例、资金支持方法及活动的记录、跟踪、审计、后评估。

6.3.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在项目范围内建立数据职能项目和活动的业务案例;

2)通过基本的戚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对数据管理项目进行投资预算管理。

b)第2级:受管理级

1)在单个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根据业务需求建立了业务案例和任务效益评估模型;

2)在单个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建立业务案例的标准决策过程,并明确了利益相关者在其

中的职责;

3)在单个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项目的投资

模型;

4)在单个部门或数据职能领域内,根据任务效益评估模型对相关的数据任务进行了评估。

c)第3级:稳健级

1)在组织范围内,根据标准下作流程和方法建立数据管理和应用的相关业务案例;

2)在组织范围内制定了数据任务效益评估模型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

3)在组织范围内,业务案例的制定能获得高层管理者、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参与;

的在组织范围内,通过戚本收益准则指导数据职能项目的实施优先级安排;

5)在组织范围内,通过任务效益评估模型对数据战略实施任务进行评估和管理,并纳入审计

范围。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构建专门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TCO方法,衡量评估数据管理实施切入点和基础实施

的变化,并调整资金预算;

2)使用统计方法或其他量化方法分析数据管理的戚本评估标准;

3)使用统计方法或其他量化方法分析资金预算满足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巳)第5级:优化级

1)建立并发布数据管理资金预算蓝皮书;

2)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7数据治理

7.1数据治理组织

7.1.1概述

数据治理组织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团队建设、数据责任等内容,是各项数据职能下.作开展的基

础。对组织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行使职责规划和控制,并指导各项数据职能的执行,以确保组织能有

效落实数据战略目标。

8

GB/T36073-2018

7.1.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建立数据治理组织,建立数据体系配套的权责明确且内部沟通顺畅的组织,确保数据战略的

实施;

b)岗位设置,建立数据治理所需的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任职要求等;

c)团队建设,制定团队培训ii、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引入内部、外部资源、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提升团

队人员的数据治理技能;

d)数据归口管理,明确数据所有人、管理人等相关角色,以及数据的归口的具体管理人员;

巳)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团队人员职责、管理数据范围的划分,制定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

7.1.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及对应的丁:,ff流程机制;

b)数据管理明确归口管理并设置足够的专、兼职岗位,持续推动团队建设;

c)建立支撑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

7.1.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在具体项目中体现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岗位、角色及职责;

2)依靠个人能力解决数据问题,未建立专业组织。

b)第2级:受管理级

1)制定了数据相关的培训计划,但没有制度化;

2)在单个数据职能域或业务部门,设置数据治理兼职或专职岗位,岗位职责明确;

3)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管理层的认可;

的明确数据治理岗位在新建项目中的管理职责。

c)第3级:稳健级

1)管理层负责数据治理丁作相关的决策,参与数据管理相关-丁:,ff;

2)在组织范围内明确统一的数据治理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项数据职能T作;

3)数据治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可体现在岗位描述中;

的建立了数据管理下作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对相关人员的奖惩制度;

5)在组织范围内建立、健全数据责任体系,覆盖管理、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人员,明确各方在

数据管理过程中的职责;

的在组织范围内推动数据归口管理,确保各类数据都有明确的管理者;

7)定期进行培训和经盼分事,不断提高员了能力。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建立数据人员的职业晋升路线罔,可帮助数据团队人员明确发展目标;

2)建立复合型的数据团队,能覆盖管理、技术和运营等;

3)建立适用于数据丁1作相关岗位人员的量化绩效评估指标,并发布考核结果,评估相关人员

的岗位绩效;

9

GB/T36073-2018

的业务人员能落实、执行各向相关的数据管理职责。

巳)第5级:优化级

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7.2数据制度建设

7.2.1概述

保障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各项功能的规范化运行,建立对应的制度体系。数据制度体系通常分层

次设计,遵循严格的发布流程并定期检查和更新。数据制度建设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各项了作有序

开展的基础,是数据治理沟通和实施的依据。

7.2.2过程描述

过程拙述如下:

a)制定数据制度框架,根据数据职能的层次和授权决策次序,数据制度框架分为政策、办法、细则

三个层次,该框架规定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具体领域、各个数据职能领域内的目标、遵循

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T1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b)整理数据制度内容,数据管理政策与数据管理办法、数据管理细则共同构成组织数据制度体

系,其基本内容如下:

1)数据政策说明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目的,明确其组织与范围;

2)数据管理办法是为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各领域内活动开展而规定的相关规则和流程;

3)数据管理细则是为确保各数据方法执行?在实而制定的相关文件;

c)数据制度发布,组织内部通过文件、邮件等形式发布审批通过的数据制度;

d)数据制度宣贯,定期开展数据制度相关的培训、宣传下作;

巳)数据制度实施,结合数据治理组织的设置,椎动数据制度的落地实施。

7.2.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建立数据制度体系,并在组织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后发布;

b)建主制度的管理流程,进行制度的检查、更新、发布、推广。

7.2.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各个项目分别建立数据相关规范或细则;

2)数据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Fl,各项目人员自行决定。

b)第2级:受管理级

1)在部分数据职能框架领域建立跨部门的制度管理办法和细则;

2)识别了数据制度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了相关诉求;

3)明确了数据制度的相关管理角色,椎动数据制度的实施;

的跟踪制度实施情况,定期修订管理办法,维护版本更新;

5)初步建立了防范法律和规章风险的相关制度。

c)第3级:稳健级

10

GB/T36073-2018

1)在组织范围内建立制度框架,并制定数据政策;

2)建主全面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制度,覆羔各数据职能域的管理办法和细则,并以文件形

式发布,以保证数据职能T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3)建立有效的数据制度管理机制,统一了管理流程,用以指导数据制度的修订;

的能根据实施情况持续修订数据制度,保障数据制度的有效性;

5)定期开展数据制度相关的培训和宣贯;

6)业务人员积极参与数据制度的制定,并有效椎动业务了作的开展;

7)数据制度的制定参考了外部合规、监管方面的要求。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数据制度的制定参考了行业最佳实践,体现了业务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数据战略的实施;

2)量化评估数据制度的执行情况,优化数据制度管理过程。

e)第5级:优化级

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7.3数据治理沟通

7.3.1概述

数据治理沟通旨在确保组织内全部利益相关者都能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标准、流程、角色、职责、计

划的最新情况,开展数据管理和应用相关的培训,掌握数据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数据治理沟通旨在

建立与提多|跨部门及部门内部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资产意识,构建数据文化。

7.3.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沟通路径,明确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各方的诉求,了解沟通的重点内容;

b)沟通计划,建主定期或不定期沟通计划,并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

c)沟通执行,按照沟通计划安排实施具体沟通活动,同时对沟通情况记录;

d)问题协商机制,包括引人高层管理者等方式,以解决分歧;

c)建立陶通渠道,在组织内部明确沟通的主要渠道,例如邮件、文件、网站、自媒体、研讨会等;

f)制定培训宣贯计划,根据组织人员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的培训宣贯计划;

g)开展培训,根据培训计划的要求,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7.3.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沟通保障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活动的信息能被相关人员及时获知井理解;

b)及时发布影响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监管合规性指导文件;

c)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数据治理沟通的机制;

d)加强组织人员对于数据相关制度、组织、标准的理解。

7.3.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在项目内沟通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11

GB/T36073-2018

2)存在部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沟通计划,但未统一。

b)第2级:受管理级

1)在单个数据职能域,定义跨部门的数据管理相关的沟通计划,并在利益相关者问达成一

致,按计划椎动活动开展;

2)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纳入沟通范围,并根据反馈进行更新;

3)根据需要在组织内部开展了相关培训||;

的根据需要整理数据了作综合报告,汇总组织内部阶段发展情况。

c)第3级:稳健级

1)建立组织级的沟通机制,明确不同数据管理活动的沟通路径,满足沟通升级或变更管理要

求,在组织范围内发布井监督执行;

2)识别了数据了作的利益相关者,明确了各自诉求,制定井审批了相关沟通计划和培训

计划;

3)明确了组织内部沟通宣贯方式,定期发布组织内外部的发展情况;

4)定期开展数据相关的培训丁,作,提升人员的能力;

5)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方法、规范在组织范围内进行沟通,覆盖大多数数据管理和数据应

用相关部门,并根据反馈更新;

的明确数据丁,作综合报告的内容组成,定期发布组织的数据丁,作综合报告。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建立与外部组织的沟通机制,扩大沟通范围;

2)收集并整理了行业内外部数据管理相关案例,包括最佳实践、经骑总结,并定期发布;

3)组织人员了解数据管理与应用的业务价值,全员认同数据是组织的重要资产。

e)第5级:优化级

1)通过数据治理沟通,建主了良好的企业数据文化,促进了数据在内外部的应用;

2)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8数据架构

8.1数据模型

8.1.1概述

数据模型是使用结构化的语言将收集到的组织业务经营、管理和决策中使用的数据需求进行综合

分析,按照模型设计规范将需求重新组织。

从模型覆盖的内容粒度看,数据模型一般分为主题域模型、概念棋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主题

域模型是最高层级的、以主题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模型,主题是对数据表达事物本质

概念的高度抽象;概念模型是以数据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模型,实体名称一般采用标

准的业务术语命名;逻辑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细化,以数据属性为基本构成单元;物理模型是逻

辑模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依托于恃定实现下具的数据结构。

从模型的应用范畴看,数据模型分为组织级数据模型和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组织级数据模型包

括主题域模型、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三类,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8.1.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12

GB/T36073-2018

a)收集和理解组织的数据需求,包括收集和分析组织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和实现组织的战略、满

足内外部监管、与外部组织互联互通等的数据需求等;

b)制定模型规范,包括数据模型的管理丁-具、命名规范、常用术语以及管理方法等;

c)开发数据模型,包括开发设计组织级数据模型、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

d)数据模型应用,根据组织级数据模型的开发,指导和规范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的建设;

c)符合性检查,检查组织级数据模型和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的一致性;

f)模型变更管理,根据需求变化实时的对数据模型进行维护。

8.1.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建立井维护组织级数据模型和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

b)建立一套组织共同遵循数据模型设计的开发规范;

c)使用组织级数据模型来指导应用系统的建设。

8.1.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在应用系统层面编制了数据模型开发和管理的规范;

2)根据相关规范指导应用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b)第2级:受管理级

1)结合组织管理需求,制定了数据模型管理规范;

2)对组织中部分应用系统的数据现状进行梳理,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

3)根据数据现状的梳理,结合组织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组织级数据模型;

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参考了组织级数据模型。

c)第3级:稳健级

1)对组织中应用系统的数据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而解决办法;

2)分析业界已有的数据模型参考架构,学习相关方法和经验;

3)编制组织级数据模型开发规范,指导组织级数据模型的开发和管理;

的了解组织战略和业务发展方向,分析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掌握组织的数据需求;

5)建立覆盖组织业务经营管理和决策数据需求的组织级数据模型;

6)使用组织级数据模型指导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的设计,并设置相应的角色进行管理;

7)建立了组织级数据模型和系统级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系统的建设定期更新组织

级的数据模型;

创建立了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方便数据的查询和应用。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使用组织级数据模型,指导和规划整个组织应用系统的投资、建设和维护;

2)建立了组织级数据模型和系统应用级数据模型的同步更新机制,确保一致性;

3)及时跟踪、预测组织未来和外部监管的需求变化,持续优化组织级数据模型。

c)第5级:优化级

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13

GB/T36073-2018

8.2数据分布

8.2.1概述

数据分布职能;域是钊对组织级数据模型中数据的定义,明确数据在系统、组织和流程等方面的分布

关系,定义数据类型,明确权威数据源,为数据相关了作提供参考和规范。通过数据分布关系的梳理,定

义数据相关t作的优先级,指定数据的责任人,并进一步优化数据的集戚关系。

8.2.2过程描述

过程拙|述如下:

a)数据现状梳理,对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梳理,了解数据的作用,明确存在的数据问题;

b)识别数据类型,将组织内的数据根据其特征分类管理,一般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主数据、参考数

据、交易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文档数据、元数据等类型;

c)数据分布关系梳理,根据组织级数据棋型的定义,结合业务流程梳理的成果,定义组织中数据

和流程、数据和组织机构、数据和系统的分布关系;

d)梳理数据的权威数据源,对每类数据明确相对合理的唯一信息采集和存储系统;

e)数据分布关系的应用,根据数据分布关系的梳理,对组织数据相关了作进行规范,包括定义数

据工作优先级、优化数据集成等;

f)数据分布关系的维护和管理,根据组织中业务流程和系统建设的情况,定期维护和更新组织中

的数据分布关系,保持及时性。

8.2.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对组织的数据资产建立分类管理机制,确定数据的权威数据源;

b)梳理数据和业务流程、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

c)规范数据相关丁1作的建设。

8.2.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在项目中进行了部分数据分布关系管理,例如数据和功能的关系、数据和流程的关系等。

b)第2级:受管理级

1)对应用系统数据现状进行了部分梳理,明确了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2)建立了数据分布关系的管理规范;

3)梳理了部分业务数据和流程、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

4)业务部门内部已对关键数据确定权威数据源。

c)第3级:稳健级

1)在组织层面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分布关系管理规范,统一了数据分布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管

理流程;

2)全面梳理对应用系统数据现状,明确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3)明确数据分布关系梳理的目标,梳理数据分布关系,形成数据分布关系成果库,包含了业

务数据和流程、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

14

GB/T36073-2018

的组织内的所有数据接数据分类进行管理,确定每个数据的权威数据源和合理的数据部署;

5)建主了数据分布关系应用和维护机制,明确了管理职责。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通过数据分布关系的梳理,可量化分析数据相关了作的业务价值;

2)通过数据分布关系的梳理,优化了数据的存储和集戚关系。

c)第5级:优化级

1)数据分布关系的管理流程可向动优化,提升管理效率;

2)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8.3数据集成与共享

8.3.1概述

数据集成与共享职能域是建立起组织内各应用系统、各部门之间的集成共享机制,通过组织内部数

据集成共享相关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促进组织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

8.3.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建立数据集成共享制度,指明数据集成共享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b)形成数据集成共享标准,依据数据集成共享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数据交换标准;

c)建立数据集成共享环境,将组织内多种类型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对复杂数据加下处理、便

捷的问的环境;

d)建立对新建系统的数据集成方式的检查。

8.3.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建立高效、灵活、适应性好的组织级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规范和机制;

b)建立数据集成共享环境,可实现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具备复杂数据加下、挖掘分析和

便捷访问等功能。

8.3.4能力等级标准

a)第1级:初始级

1)应用系统间通过离线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2)各部门问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拥有的数据相互独立。

b)第2级:受管理级

1)建立了业务部门内部应用系统间公用数据交换服务规范,促进数据间的互联互通;

2)对内部的数据集成接口进行管理,建立了复用机制;

3)建立了适用于部门级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成平台;

4)部门之间点对点数据集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c)第3级:稳健级

1)建立组织级的数据集成共享规范,明确了全部数据归属于组织的原则,并统一提供了技术

了具的支持;

2)建主了组织级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的管理机制,实现组织内多种类型数据的整合;

15

GB/T36073-2018

3)建立了数据集成与共享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明确了各方的职责;

的通过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对组织内部数据进行了集中管理,实现了统一采集,集中共享。

d)第4级:量化管理级

1)采用行业标准或同家标准的交换规范,实现组织内外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2)能预见性采用新技术,持续优化和提升数据交换和集戚、数据处理能力。

c)第5级:优化级

1)参与行业、国家相关标准的制定;

2)在业界分享最佳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8.4元数据管理

8.4.1概述

元数据管理是关于元数据的创建、存储、整合与控制等一整套流程的集合。

8.4.2过程描述

过程描述如下:

a)元模型管理,对包含描述元数据属性定义的元模型进行分类并定义每一类元模型,元模型可采

用或参考相关同家标准;

b)元数据集成和变更,基于元模型对元数据进行收集,对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元数据进行集成,

形成对数据描述的统一视罔,并基于规范的流程对数据的变更进行及时更新和管理;

c)元数据应用,基于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需求,对于组织管理的各类元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如查

询、J(IL缘分析、影响分析、符合性分析、质量分析等。

8.4.3过程目标

过程目标如下:

a)根据业务需求、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对元数据进行分类,建立元模型标准,保障不同来源的元

数据集成和互操作,元模型变更实现规范管理;

切实现不同来源的元数据有效集成,形成组织的数据全景阁,能从业务、技术、操作、管理等不同

维度管理和使用数据,元数据变更应遵循相关规范;

c)建主元数据应用和元数据服务,提升相关方对数据的理解,辅助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

8.4.4能力等级标准

能力等级标准如下:

a)第1级:初始级

1)元模型的定义遵循应用系统项目建设需要和,丁具己有定义;

2)在项目层面生成和维护各类元数据,如业务术语、数据模型、接口定义、数据库结构等;

3)在项目层面收集和实现元数据应用需求,如数据字典查询、业务术语查询等。

b)第2级:受管理级

1)在某个业务领域,对元数据分类井设计每一类元数据的元模型;

2)元模型设计参考同际、同内和行业元模型规范;

3)在某个业务领域建立了集中的元数据存储库,统一采集不同来源的元数据;

4)在某个业务领域制定了元数据来集和变更流程;

16

GB/T36073-2018

前数数据退数据运数据设肚据需指存周数标数据参元考数蜘主数据

考3333口24J22…………“?-un-

役雏咐求·期据

参口321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